一种侧开的播种盒及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1996发布日期:2019-08-30 22:0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开的播种盒及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播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开的播种盒及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



背景技术:

在水稻播种时,一般都提前几天进行浸种,保证种子吸足水分。湿润的种子在播种机播种时容易吸附在料斗上,或吸附成团状,极大地影响播种的效率和播种质量,因而市场上出现有精量排种器。但这种排种器的外壳采用两侧壳体通过多个螺栓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对排种器内部部件进行安装或更换时,需要拆卸外壳,由于外壳上螺栓较多,拆卸起来比较麻烦,且螺栓数量多,零件多,在拆卸螺栓或安装螺栓时容易弄混螺栓或出现螺栓消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开的播种盒,该播种盒采用的螺栓数量少,且能够方便快捷的从一侧将盒盖打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开的播种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由底盒和盖合在底盒上的盒盖组成,所述底盒包括种子进料区以及与其连通的种子播种区,所述种子进料区设有连通存放斗的进料口,所述底盒在种子进料区和种子播种区设有向内凹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盒盖包括位于种子播种区下端的种子出口,且在对应底盒凹槽处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种子出口的靠近底盒的一侧设有第一耳板,所述底盒靠近种子出口处的下端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第一耳板轴连接,盒盖绕轴杆打开或关闭,所述盒盖远离第一耳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底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耳板为两个,设置在盒盖两侧,所述轴杆位于两个第一耳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种子进料区靠近盒盖的一侧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耳板与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第二耳板与第一螺栓孔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盒的中部两侧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盒盖对应第二螺栓孔的位置设有第三耳板,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第三耳板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盒的底部设有卸料板。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一种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该排种器包括上述的播种盒,将盒盖打开即可安装或取出播种勺,十分的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包括旋拨组件和如上述所述的播种盒,所述旋拨组件安装在种子播种区中部,旋拨组件一侧为盒盖,另一侧为底盒,打开盒盖可直接取出旋拨组件。

进一步,旋拨组件包括若干个卡齿和旋拨转子,所述卡齿呈圆周式分布在旋拨转子上,所述旋拨转子通过自身转动带动卡齿旋转,并将通过种子进料区进入卡齿的种子从种子出口拨出。

进一步,所述卡齿顶部设有容纳种子的容纳区,所述容纳区连接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为一端高,一端低的坡度结构,高的一端连接容纳区,集料槽连接容纳区一端的宽度与容纳区宽度一致,集料槽远离容纳区一端的宽度大于等于两个种子并排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卡齿顶部设有容纳种子的容纳区,所述容纳区连接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为一端高,一端低的坡度结构,高的一端连接容纳区,集料槽连接容纳区一端的宽度与容纳区宽度一致,集料槽沿远离容纳区的方向逐渐变窄,直至小于种子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卡齿与旋拨转子可拆卸连接;所述卡齿的底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旋拨转子上的连接孔相匹配,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和连接孔内设有磁吸装置。

进一步,所述卡齿的侧壁与盒体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播种种子种径。

进一步,所述间隙为水稻种子粒径的1.05~1.5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盒体结构简单,相比以前盒体全部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本发明采用盒盖与底盒一端转轴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对盒体内部部件进行维修或取出内部部件;另一方面,减少了零件的数量,避免了在对盒体进行拆卸或安装时,零件混乱,找不到零件的情况。

本发明中的排种器,可以直接通过打开盒盖的方式将旋拨组件进行安装或拿出,可直接通过更换旋拨组件改变排种器播种的间距、一次播种种子的数量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侧开播种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侧开播种盒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卸料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播种盒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卡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旋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盒,2—盒盖,3—旋拨组件,4—凸轮轴,11—进料口,12—第一螺栓孔,13—卸料板,14—第二螺栓孔,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21—第二耳板,22—第三耳板,23—第一耳板,24—种子出口,31—卡齿,32—旋拨转子,131—凸台,132—第三凹槽,133—滑槽,311—斜面,312—容纳区,313—集料槽,314—按钮,315—连接柱,316—卡接杆,3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一种侧开的播种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由底盒1和盖合在底盒1上的盒盖2组成,所述底盒1包括种子进料区以及与其连通的种子播种区,所述种子进料区设有连通存放斗的进料口11,所述底盒1在种子进料区和种子播种区设有向内凹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盒盖2包括位于种子播种区下端的种子出口,且在对应底盒1凹槽处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种子出口的靠近底盒1的一侧设有第一耳板,所述底盒1靠近种子出口处的下端设有轴杆,所述轴杆与第一耳板轴接,盒盖2绕轴杆打开或关闭,所述盒盖2远离第一耳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底盒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盒1一体成型,在底盒1的左侧上方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下方依次设有进料区、播种区,在播种区外部的下方设有轴杆,底盒1进料区在两侧延伸出两个凸起,将凸起制成第一螺栓孔12,在播种区设有向内凹陷的半圆形凹槽,定义为第一凹槽15,在第一凹槽15上方也延伸出两个凸起,设计成第二螺栓孔14,在第二螺栓孔14的上部设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尺寸小于第一凹槽,形状相同。

盒盖2的下部设有种子出口24,种子出口靠近底盒1的一侧设有第一耳板23,第一耳板23为两个,设置在盒盖2的两侧,在安装时,底盒1上的轴杆安装在盒盖2两侧的第一耳板之间,轴杆的两端穿过第一耳板23,且在轴杆两端装有垫片和螺母,防止使用过程中轴杆与第一耳板23脱离。将盒盖2绕轴杆进行转动,使盒盖2盖合在底盒1上,在盒盖2对应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14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耳板21和第三耳板22,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耳板21进行螺栓连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盒盖2与底盒1无故分离;第二螺栓孔与第三耳板22进行螺栓连接,进一步的对盒盖2与底盒1之间的连接进行固定。盒盖2在对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处均设有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凹槽,使其组合形成圆。当需要打开盒盖2时,只需取下螺栓,即可将盒盖2绕轴杆旋转打开播种盒。

在本实施例中,底盒1的底部设有滑槽133,滑槽内插入卸料板13,滑槽的上方设有一板体,板体中部设有第三凹槽132,卸料板13上设有凸台131,在将卸料板插入滑槽内部时,凸台131卡入到第三凹槽132中,凸台与第三凹槽起到对卸料板起到限位作用;在使用该播种盒播种时卸料板起到了断行的作用,拉开卸料板可以将种子从第一滑槽倒出。

实施例2

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为带有实施例1的一种可更换种勺的勺式排种器,包括旋拨组件3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播种盒,所述旋拨组件3安装在种子播种区中部,旋拨组件3一侧为盒盖2,另一侧为底盒1,打开盒盖2可直接取出旋拨组件3。

所述旋拨组件3包括旋拨转子32和若干个卡齿31,所述卡齿31可拆卸式与旋拨转子连接,且相对旋拨转子呈圆周式分布,所述旋拨转子与连动转轴连接。旋拨组件3安装在播种区,旋拨组件3的两端通过第一凹槽伸出播种盒与连动转轴连接。

卡齿31顶部设有容纳种子的容纳区312,所述容纳区连接集料槽313,所述集料槽313为一端高,一端低的坡度结构,高的一端连接容纳区312,集料槽连接容纳区一端的宽度与容纳区宽度一致,集料槽远离容纳区一端的宽度大于等于两个种子并排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集料槽上下两端的宽度一致,即可以一次旋拨多颗种子进行播种。

卡齿31通过连接柱315与旋拨转子32连接,连接柱315与旋拨转子上的连接孔321相匹配,所述连接柱的中部设有卡接杆316,卡接杆316的一端突出连接柱侧壁,其另一端通过弹簧等弹性件与连接柱连接;连接柱靠近卡齿的一端设有按钮,按钮314通过连杆与卡接杆端部连接,旋拨转子的连接孔侧壁内设有卡接孔(附图未示出),当安装卡齿时,直接将卡齿的连接柱放入旋拨转子的连接孔内,卡接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卡接孔,防止卡齿随旋拨转子转动时,连接柱从连接孔内甩出,当需要更换或取出卡齿时,通过按压连接柱上的按钮314,按钮带动卡接杆移动,同时向远离旋拨转子中心的方向将连接柱从连接孔内取出即可。相对容纳区的背面设有内凹的斜面311,可减小种子入口处的种子进入卡齿的阻力。

卡齿的连接柱端部和旋拨转子的连接孔内设有磁吸装置,用于加强卡齿与旋拨转子的连接强度。

排种器可以通过更换旋拨组件3,来调节排种器播种后同一行相邻种株之间的间距(即相邻种株的纵向间距,简称株距),比如,原来旋拨组件3的卡齿数量为8,可以更换成卡齿数量为4个的旋拨组件3,则相邻种株的纵向间距为原来的2倍。

在根据播种需求更换旋拨组件3时,先将盒盖2与底盒1之间螺栓连接处的螺栓打开,再将盒盖2绕转轴旋转至右侧,则可以从底盒1中取出旋拨组件3,安装其他以调节好卡齿数量的旋拨组件3,或临时对取出的旋拨组件3上的卡齿进行调节,再将旋拨组件3又重新安装到底盒1中,再将盒盖2盖上,将盒盖2与底盒1螺栓连接在一起。

卡齿的侧壁与盒体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大于播种种子种径,便于进入卡齿内多余的种子从间隙掉落返回种子入口处,进而避免传统播种盒内卡齿中多余的种子在卡齿和盒体侧壁之间的碰撞导致碎种的现象。所述间隙为水稻种子粒径的1.05~1.5倍。

靠近种子出口的底盒1侧壁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竖直固定在底盒1侧壁下方,可以有效减小种子下落过程中外界风力等对种子下落的干扰,使水稻种子垂直下落至稻田,确保相邻种子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差异较小。

种子进料区第二凹槽处的设有凸轮轴4,凸轮轴4与旋拨转子通过齿轮(即凸轮轴4传动齿轮和旋拨转子传动齿轮)连接。

实施例3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卡齿为每次只旋拨一颗种子。

所述旋拨组件3包括旋拨转子和若干个卡齿,所述卡齿可拆卸式与旋拨转子连接,且相对旋拨转子呈圆周式分布,所述旋拨转子与连动转轴连接。旋拨组件3安装在播种区,旋拨组件3的两端通过第一凹槽伸出播种盒与连动转轴连接。

卡齿顶部设有容纳种子的容纳区,所述容纳区连接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为一端高,一端低的坡度结构,高的一端连接容纳区,集料槽连接容纳区一端的宽度与容纳区宽度一致,集料槽沿远离容纳区的方向逐渐变窄,直至小于等于种子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