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2034发布日期:2019-09-13 19:32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



背景技术:

淡水龙虾,俗称小龙虾,在中国各地又名蝲蛄、螯虾,在新加坡俗称虾婆,是一种淡水虾类,形似龙虾而体形小,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为了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资源,目前出现了将淡水龙虾和水稻综合养殖的方式。但是,如何实现低水位时的水流循环,实现虾稻共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包括第一主路和第二主路;

所述第一主路和第二主路之间设有多条次路;

相邻两条次路之间设有水稻田和虾塘,虾塘呈u型,虾塘环绕在水稻田的外侧;

第一主路、第二主路和次路的下侧均为塘堤,塘堤高度为1米;

水稻田的边缘处设有田埂;

次路的下侧设有用于连通相邻虾塘的连通管;

所述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还包括进水系统和排水及水位控制系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出水阀;

进水管设置于第一主路一侧,进水管上对应虾塘的位置安装有出水阀;水通入进水管,从出水阀排出至虾塘内。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及水位控制系统包括排水管和限水位管;

排水管设置于第二主路一侧;

限水位管位于虾塘内,限水位管的底部与排水管连通;

排水管上设有沉口;水位限定在-10厘米、60厘米、70厘米、150厘米4个不同的水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主路的宽度为3-4米,以便水田机械下田作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路的宽度为2米,主要方便养虾人员通行和操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虾塘的深度为50-60厘米,虾塘靠近次路的一侧宽度为2-3米,虾塘靠近水稻田的一侧宽度为5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田埂的高度为20厘米,田埂的宽度为20-30厘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采用直径为5厘米的pvc管,出水阀采用pvc水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管和排水管采用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限水位管采用带盖pvc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虾塘内安装有水车式增氧机,当水位低于水稻田的水面时,启动水车式增氧机,可以向虾塘内增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在水位低于水稻田的水面时,启动水流循环系统,打开最左侧的出水阀和最右侧的限水位管,水流从出水阀排出至第一个虾塘内,再经连通管流入另一个虾塘内,最后从最右侧的限水位管流出,实现了水流的循环,解决了低水位时的水流循环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减少虾体死亡,促进成虾生长;中水位时实现了虾稻共生,水稻为虾提供食物,淡水龙虾为水稻提供肥料和养分;高水位时,虾体活动场所增大,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达到淡水龙虾在水稻田中虾稻共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主路、次路、虾塘和水稻田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主路、次路、虾塘、水稻田、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排水管和限水位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主路、次路、虾塘、水稻田和水车式增氧机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路、2-水稻田、3-次路、4-虾塘、5-田埂、6-出水阀、7-连通管、8-排水管、9-进水管、10-水车式增氧机、11-限水位管、12-沉口、13-第二主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包括第一主路1和第二主路13;

所述第一主路1和第二主路13之间设有多条次路3;

相邻两条次路3之间设有水稻田2和虾塘4,虾塘4呈u型,虾塘4环绕在水稻田2的外侧;

第一主路1、第二主路13和次路3的下侧均为塘堤,塘堤高度为1米(从水稻田2的平面算起);

水稻田2的边缘处设有田埂5;

次路3的下侧设有用于连通相邻虾塘4的连通管7,连通管7与水稻田2平面等高;

所述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还包括进水系统和排水及水位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9和出水阀6;

进水管9设置于第一主路1一侧,进水管9上对应虾塘4的位置安装有出水阀6;进水管9位于水稻田2上方1米处,水通入进水管9,从出水阀6排出至虾塘4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及水位控制系统包括排水管8和限水位管11;

排水管8设置于第二主路13一侧;排水管8位于水稻田2平面下60厘米;

限水位管11位于虾塘4内,限水位管11的底部与排水管8连通;

排水管8上设有沉口12;水位限定在-10厘米、60厘米、70厘米、150厘米4个不同的水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路1的宽度为3-4米,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米,以便水田机械下田作业。

优选的,所述次路3的宽度为2米,主要方便养虾人员通行和操作。

优选的,所述虾塘4的深度为50-60厘米(从水稻田2的平面算起),本实施例中优选为60厘米,虾塘4靠近次路3的一侧宽度为2-3米,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米,虾塘4靠近水稻田2的一侧宽度为5米。

优选的,所述田埂5的高度为20厘米,田埂5的宽度为20-30厘米,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0厘米。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9采用直径为5厘米的pvc(聚氯乙烯)管,出水阀6采用pvc水阀。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7和排水管8采用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限水位管11采用带盖pvc管。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水通入进水管9,可以从出水阀6排出至虾塘4内,在水位低于水稻田2的水面时,启动水流循环系统,打开最左侧的出水阀6和最右侧的限水位管11,水流从出水阀6排出至第一个虾塘4内,再经连通管7流入另一个虾塘4内,最后从最右侧的限水位管11流出,实现了水流的循环,解决了低水位时的水流循环问题,减少虾体死亡,促进成虾生长;中水位时实现了虾稻共生,水稻为虾提供食物,淡水龙虾为水稻提供肥料和养分;高水位时,虾体活动场所增大,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达到淡水龙虾在水稻田中虾稻共生的目的。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池,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虾塘4内安装有水车式增氧机10,当水位低于水稻田2的水面时,启动水车式增氧机10,可以向虾塘4内增氧。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水通入进水管9,可以从出水阀6排出至虾塘4内,在水位低于水稻田2的水面时,启动水流循环系统,打开最左侧的出水阀6和最右侧的限水位管11,水流从出水阀6排出至第一个虾塘4内,再经连通管7流入另一个虾塘4内,最后从最右侧的限水位管11流出,实现了水流的循环,解决了低水位时的水流循环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减少虾体死亡,促进成虾生长;中水位时实现了虾稻共生,水稻为虾提供食物,淡水龙虾为水稻提供肥料和养分;高水位时,虾体活动场所增大,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达到淡水龙虾在水稻田中虾稻共生的目的。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