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06508发布日期:2019-12-13 23:1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莴苣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菌核病是莴苣上的常发性病害,其病原菌为核盘菌,该病菌导致的菌核病一旦发作常会连年发生,导致莴苣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核盘菌寄主范围广,在病残体上形成的菌核抗逆性强,子囊孢子可随田间气流进行近距离扩散传播,这些特性导致菌核病的防治相当困难。对于菌核病的防治,目前还没有真正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靠化学农药和栽培措施防治。

防治菌核病的杀菌剂有多菌灵、农利灵、速克灵等单剂以及二十多种复配制剂,但是由于施药不便,加上核盘菌散发子囊孢子历期长,药剂的有效保护期有限,而且由于核盘菌抗药性、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等问题的出现,农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栽培防治措施中水旱轮作是最有效的降低初侵染源的防病措施,但是水早轮作只减少了本地的菌源,无法阻止借风传播而来的外来菌源,因而,单靠这种措施往往防效不稳定。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来防治莴苣菌核病的措施虽然有效,但目前尚未发现真正的抗病品种或资源,这一方面工作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在生产中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生物防治研究中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能够寄生于核盘菌属真菌,对核盘菌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往往存在生产性能欠佳、多种复杂因素导致防效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采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进行复配,与单一成分相比能显著提高防效,还能促进莴苣幼苗生长,既能明显抑制莴苣菌核病的发生,又可避免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和危害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所述生防制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15-35份、银杏叶提取物10-20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15-25份。

优选地,所述生防制剂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25份、银杏叶提取物15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0份。

其次,本发明提供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40-6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体积浓度为60-80%的乙醇提取2-3次,每次提取60-7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5-1/10,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1-2h,共煎煮2-3次,料液比为1:6-12(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60-8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80-9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所述尖孢镰刀菌发酵液、所述银杏叶提取物和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恒温摇床培养时的温度为28-30℃,转速为200-220r/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得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提取罐中乙醇的用量为银杏叶重量的4-8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80-9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1-0.5%的乙酸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磁力搅拌器的搅拌温度为20-30℃,转速为1400-1800r/min。

最后,本发明提供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在莴苣种子播种后,按照每百粒种子10-20ml取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10-20倍后浇施苗床;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将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20-4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莴苣幼苗植株的叶片表面。

所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可择一或结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长繁殖较慢,按一定比例与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复配后能明显提高菌体的生长速度,进而促进了自身与核盘菌对生存空间和营养的竞争作用,从而减少核盘菌对莴苣的侵染;同时还能促进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对核盘菌的侵染寄生率。除此之外,提高粉红螺旋聚孢霉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能有效降解核盘菌的细胞壁导致其破裂死亡,实现对莴苣菌核病的抑制效果。

(2)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银杏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银杏酚酸的烷基侧链在抑菌中起了重要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产生的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具有互补性,黄酮类化合物氧杂葱酮c-葡萄糖的部分糖性基团在抗生素的结构上起到了修饰基团样的作用,因此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另外,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产生的抗生素在病菌的细胞壁合成上起到抑制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与细胞膜上的磷脂亲水区域相互作用后能导致病原菌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列紊乱,影响病原菌细胞营养和能量的代谢过程。因此,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及其代谢物与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两者作用靶标不一样,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及其代谢物作用在于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合成,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作用在于通过酚酸的强氧化性作用直接杀死莴苣菌核病菌,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产生的抗生素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三者复配能够增强对莴苣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且能够减少莴苣菌核病菌对生防制剂的抗性。

(3)在播种后使用本发明的生防制剂浇施苗床,能显著抑制土壤中残留的菌核萌发,并能促进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自身抗病性。幼苗长出5-6片叶后使用本发明的生防制剂叶面喷施,能明显抑制核盘菌菌丝的扩展和侵染,从而降低莴苣菌核病的发病率,两种方法可择一或结合使用,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与常规化学防治相比,本发明的生防制剂更为绿色环保,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为自行采集,其他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均可自常规途径购买得到。

实施例1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30℃,22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8倍,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6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5,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5%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2h,共煎煮2次,料液比为1:10(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8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25℃,转速为16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25份、银杏叶提取物15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0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种子播种后,按照每百粒种子10ml取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15倍后浇施苗床;同时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将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3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莴苣幼苗植株的叶片表面。

实施例2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28℃,20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5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6倍,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7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10,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1%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1h,共煎煮3次,料液比为1:8(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7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30℃,转速为14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30份、银杏叶提取物10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0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种子播种后,按照每百粒种子15ml取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20倍后浇施苗床;同时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将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4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莴苣幼苗植株的叶片表面。

实施例3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28℃,21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8倍,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7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7,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1%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2h,共煎煮2次,料液比为1:10(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8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30℃,转速为18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35份、银杏叶提取物10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15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将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2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莴苣幼苗植株的叶片表面。

实施例4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30℃,21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4倍,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6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5,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5%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2h,共煎煮3次,料液比为1:12(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6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20℃,转速为18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20份、银杏叶提取物15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5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将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3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莴苣幼苗植株的叶片表面。

实施例5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30℃,20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5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6倍,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6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10,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5%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1h,共煎煮23次,料液比为1:8(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7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25℃,转速为16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25份、银杏叶提取物15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0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种子播种后,按照每百粒种子20ml取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20倍后浇施苗床。

实施例6

一种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培养后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接种至pda平板中央,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然后将经过纯化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饼接种至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上28℃,220r/min培养2-3d,得到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体浓度≥1×107cfu/ml;

(2)将银杏叶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再放入提取罐中,同时加入银杏叶重量的4倍,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70min,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蒸馏至原体积的1/5,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沉淀12-15h,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减压干燥后上酸性氧化铝柱,用含乙酸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蒸馏得到流浸膏,流浸膏减压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叶提取物;所述含乙酸的乙醇为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比0.1%的乙酸组成;

(3)将银杏外种皮采用90-99℃热水煎煮,每次1h,共煎煮3次,料液比为1:6(w/v),将煎煮液分别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转移至容器中,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基座上,将乙醇缓慢滴加入浓缩液中,使乙醇终浓度达到60%(v/v),在加入乙醇的同时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温度为20℃,转速为1400r/min,静置后将沉淀物再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洗涤3-5次后真空干燥,得到所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4)将银杏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15份、银杏叶提取物20份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25份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生防制剂。

上述防治莴苣菌核病的生防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莴苣种子播种后,按照每百粒种子10ml取所述生防制剂,用无菌水稀释10倍后浇施苗床。

对比例1为仅施用清水的空白对照。

对比例2为采用常规化学防治。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银杏叶提取物。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和银杏叶提取物。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施用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采用常规方法种植莴苣,分别施用以上6个实施例和8个对比例中的药剂,在莴苣的莲座期和肉质茎形成期分别测量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录如下表1。出苗15d后,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测量莴苣幼苗植株的植物学性状,结果记录如下表2。

表1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下莴苣菌核病发病情况

由表1数据可知,与仅施用清水的对比例1和施用常规化学农药的对比例2相比,使用本发明生防制剂的实施例1-6中莴苣菌核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莲座期的平均相对防效为85.15%,与对比例2相比平均提高了22.41%;肉质茎形成期是莴苣菌核病的高发期,期间实施例1-6的平均相对防效达到88.40%,与对比例2相比平均提高了29.67%,说明本发明的生防制剂药效长久,在莴苣多个生长期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比例3-5分别采用生防制剂中的一种具体活性成分进行施用,对比例6-8分别采用生防制剂中任意两种活性组合施用。与实施例1相比,结果表明单施某一具体成分或其中两种成分复配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其中单施银杏叶提取物的对比例4和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与银杏叶提取物复配的对比例6效果较好,但与实施例1相比差距较大。

表2不同处理下莴苣幼苗植株的植物学性状

由表2数据可知,与仅施用清水的对比例1相比,施用本发明生防制剂的实施例1-6对莴苣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株高增加了18.15%,总重量增加了32.20%,地上部分湿重增加了48.27%,地下部分湿重增加了30.11%,地上部分干重增加了27.78%,地下部分干重增加了55.56%。由实施例1-6数据可知,在播种后使用生防制剂浇施苗床对莴苣幼苗的促生效果较好,仅在莴苣幼苗长出5-6片叶后叶面喷施对幼苗的促生作用不明显。

对比例3-5分别采用生防制剂中的一种具体活性成分进行施用,对比例6-8分别采用生防制剂中任意两种活性组合施用。与实施例1相比,结果表明单施某一具体成分或其中两种成分复配对莴苣幼苗植株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较差,其中单施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的对比例3和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复配的对比例7效果较好,但与实施例1相比差距较大。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以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与单一成分相比能显著提高防效,还能促进莴苣幼苗生长,既能明显抑制莴苣菌核病的发生,又可避免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和危害环境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