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28801发布日期:2019-09-21 00:1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树扦插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具有生长迅速、长势一致,保持母体优良特性等特点,成为了茶农的最佳选择,也成为茶树苗木繁育最为有效的技术。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具有出圃快、抗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在山东茶区及其它高纬度茶区的一些茶苗繁育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传统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此技术大大填补了北方高纬度茶区茶苗需求的缺口,为北方茶区无性系茶叶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繁北育茶树扦插繁育方法繁育茶苗的生产成本较北方茶区传统方式繁育的茶苗降低了近一半。但目前并没有一种在保证茶苗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该技术生产成本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育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提高扦插苗繁殖系数的方法,进一步降低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的生产成本,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30~45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处理和打顶处理,得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

2)步骤1)所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在出圃移栽时,进行修剪,将修剪下的新梢作为插穗,将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的定植孔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后出圃;

所述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间歇性喷施雾状营养液到插穗下部剪口处;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内的温度为20~25℃。

优选的是,步骤1)所述茎粗为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

优选的是,步骤1)所述黑暗处理为在扦插苗培育畦上扣拱棚,所述拱棚的棚架比扦插苗高30cm,所述拱棚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所述拱棚下部与地面之间留有空隙,2~3周后所述拱棚撤膜。

优选的是,所述空隙的垂直高度为10cm。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所述打顶处理为将新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除,步骤2)所述出圃移栽的时间为所述打顶处理15~20天后。

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新梢为尚未木质化的黄绿色秋稍,长度在10~15cm。

优选的是,步骤2)中,当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的侧根数为2~3根时,进行移栽。

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炼苗用基质包括质量比为2:1:(3~6)的泥炭土、珍珠岩和茶园土。

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炼苗采用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阴。

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炼苗温度控制在20~30℃;前30天内,湿度控制在90~95%,30天后降低到80~8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的育苗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每培育1株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嫩枝扦插后又可获得1~2株扦插苗,育苗成本仅为北方茶区传统方式繁育的茶苗的1/3;本发明方法还充分利用了修剪后丢弃的嫩枝,发挥了嫩枝扦插育苗周期短的优点。利用移栽定植修剪下来的嫩枝作为插穗,节省了购买接穗的成本,同时嫩枝扦插具有生根快,育苗周期短的特点,秋季扦插,来年春季即可出圃。本发明的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充分利用南繁北育茶苗出圃移栽时修剪下来丢弃的嫩枝作为插穗,经过嫩枝扦插可获得1~2株茶苗,本发明在做到废物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的繁殖系数,将南繁北育茶苗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可大大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30~45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处理和打顶处理,得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

2)步骤1)所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在出圃移栽时,进行修剪,将修剪下的新梢作为插穗,将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的定植孔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后出圃;

所述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间歇性喷施雾状营养液到插穗下部剪口处;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内的温度为20~25℃。

本发明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30~45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处理和打顶处理,得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在本发明中,所述南繁北育扦插茶苗为采用发明专利201610034964.7培育的扦插苗。在本发明中,所述茎粗为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在本发明中,所述黑暗处理优选为在扦插苗培育畦上扣拱棚,所述拱棚的棚架比扦插苗高30cm,所述拱棚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所述拱棚下部与地面之间留有空隙,2~3周后所述拱棚撤膜。在本发明中,所述空隙的垂直高度为10cm,本发明所述空隙的设置能够便于通气。本发明优选在撤膜当天进行打顶处理。在本发明中,所述打顶处理优选为将新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除,所述出圃移栽的时间优选为所述打顶处理15~20天后。本发明所述黑暗处理能提早剪穗提早发根,提高扦插成活率,所述打顶能够促进剪穗的茎粗,获得高质量的剪穗。在本发明中,所述打顶处理优选在移栽前的2~3周进行,有利于加粗抽长生长,打顶优选在上午进行。

本发明所述双重处理的扦插苗在出圃移栽时,进行修剪,将修剪下的新梢作为插穗,将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的定植孔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后出圃;所述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间歇性喷施雾状营养液到插穗下部剪口处;所述气雾培育苗容器内的温度为20~25℃,更优选为25℃。在本发明中,所述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优选利用喷雾装置进行喷施,优选利用控温装置进行控温,本发明对所述喷雾装置和控温装置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市售装置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优选控制空气湿度在80~90%以防止穗条失水萎蔫。本发明对所述营养液的类型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发明中,所述营养液优选包括水或含促进生根作用生长素的水。在本发明中,所述新梢为尚未木质化的黄绿色秋稍,长度在10~15cm,更优选为15cm。在本发明中,当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的侧根数为2~3根时,进行移栽。在本发明中,所述炼苗用基质包括质量比为2:1:(3~6)的泥炭土、珍珠岩和茶园土,茶园土的添加起到对茶苗土壤驯化的作用,可以提高茶苗对未来茶园土壤的适应性;同时茶园土保水能力更强,便于水分管理。在本发明中,所述炼苗采用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阴,更优选为50%。在本发明中,所述炼苗温度控制在20~30℃,更优选为25℃;前30天内,湿度控制在90~95%,更优选为90%,30天后降低到80~85%,更优选为8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嫩枝插穗培育:2015年9月2日于北方茶树繁育圃地,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34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打顶双重处理;

(2)扦插生根、炼苗:2015年10月5日,以出圃移栽时修剪下的新梢为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定植孔中加速插穗生根,12月11日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扦插苗于2016年4月25日出圃。

所述北方茶树繁育圃地为青岛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基地。

步骤(1)的嫩枝插穗培育,南繁北育扦插茶苗为采用发明专利201610034964.7培育的扦插苗。

所述茎粗≥3mm的扦插苗的标准为: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3mm以提高选苗成活率。

所述黑暗、打顶双重处理为:在扦插苗培育畦上扣小拱棚,棚架比扦插苗高30cm,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小拱棚下部10cm空着以便通气,2周后撤膜;撤膜当天进行打顶处理,即将新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除,打顶处理20天后修剪。

步骤(2)中,剪下的新梢为尚未木质化的黄绿色秋稍,长度在10~15cm。

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营养液由喷雾装置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插穗下部剪口处,同时通过控温装置,控制温度在20~25℃。经过气雾培育的嫩枝扦插苗的侧根数达到2~3根后移栽到穴盘中,用于炼苗的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茶园土2:1:3,采用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阴;温度控制在20~30度,前30天内,湿度控制在90~95%,30天后降低到80~85%。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是,步骤(1)的打顶处理宜在移栽前的2~3周进行,有利于加粗抽长生长,打顶宜在上午进行。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控制空气湿度在以80~90%防止穗条失水萎蔫。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的最后成苗率91.8%,出圃率87.4%,平均苗高20.7cm。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嫩枝插穗培育:2016年9月2日于北方茶树繁育圃地,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36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打顶双重处理;

(2)扦插生根、炼苗:2016年10月7日,以出圃移栽时修剪下的新梢为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定植孔中加速插穗生根,12月13日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扦插苗于2017年4月26日出圃。

所述北方茶树繁育圃地为青岛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基地。

步骤(1)的嫩枝插穗培育,南繁北育扦插茶苗为采用发明专利“南繁北育茶树扦插繁育方法”培育的扦插苗。

所述茎粗≥3mm的扦插苗的标准为: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3mm以提高选苗成活率。

所述黑暗、打顶双重处理为:在扦插苗培育畦上扣小拱棚,棚架比扦插苗高30cm,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小拱棚下部10cm空着以便通气,3周后撤膜;撤膜当天进行打顶处理,即将新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除,打顶处理15天后修剪。

步骤(2)中,剪下的新梢为尚未木质化的黄绿色秋稍,长度在10~15cm。

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营养液由喷雾装置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插穗下部剪口处,同时通过控温装置,控制温度在20~25℃。经过气雾培育的嫩枝扦插苗的侧根数达到2-3根后移栽到穴盘中,用于炼苗的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茶园土2:1:5,采用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阴;温度控制在20-30度,前30天内,湿度控制在90~95%,30天后降低到80~85%。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是,步骤(1)的打顶处理宜在移栽前的2-3周进行,有利于加粗抽长生长,打顶宜在上午进行。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控制空气湿度在以80~90%防止穗条失水萎蔫。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的最后成苗率92.3%,出圃率88.7%,平均苗高21.5cm。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嫩枝插穗培育:2017年9月5日于北方茶树繁育圃地,在南繁北育扦插茶苗出圃前29天,选取茎粗≥3mm的扦插苗,进行黑暗、打顶双重处理;

(2)扦插生根、炼苗:2017年10月3日,以出圃移栽时修剪下的新梢为插穗,扦插在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定植孔中加速插穗生根,12月13日将生根后的嫩枝扦插苗移栽到穴盘中进行炼苗,扦插苗于2018年4月26日出圃。

所述北方茶树繁育圃地为青岛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基地。

步骤(1)的嫩枝插穗培育,南繁北育扦插茶苗为采用发明专利“南繁北育茶树扦插繁育方法”培育的扦插苗。

所述茎粗≥3mm的扦插苗的标准为:距根颈10cm处的苗干直径≥3mm以提高选苗成活率。

所述黑暗、打顶双重处理为:在扦插苗培育畦上扣小拱棚,棚架比扦插苗高30cm,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小拱棚下部10cm空着以便通气,2周后撤膜;撤膜当天进行打顶处理,即将新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除,打顶处理15天后修剪。

步骤(2)中,剪下的新梢为尚未木质化的黄绿色秋稍,长度在10-15cm。

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为封闭、不透光的容器,营养液由喷雾装置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插穗下部剪口处,同时通过控温装置,控制温度在20~25℃。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是,步骤(1)的打顶处理宜在移栽前的2-3周进行,有利于加粗抽长生长,打顶宜在上午进行。步骤(2)中可控温湿度的气雾培育苗容器控制空气湿度在以80~90%防止穗条失水萎蔫。经过气雾培育的嫩枝扦插苗的侧根数达到2-3根后移栽到穴盘中,用于炼苗的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茶园土2:1:6,采用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阴;温度控制在20~30度,前30天内,湿度控制在90~95%,30天后降低到80~85%。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例的最后成苗率93.7%,出圃率88.9%,平均苗高21.1cm。

由实施例1~3可见,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育系数的方法在基于提高南繁北育茶树扦插苗繁殖系数的基础上,降低了南繁北育茶树扦插繁育技术的生产成本。

对比例1:

(南繁北育茶树扦插繁育模式):(1)南方扦插生根阶段:在南方母本园采集接穗,扦插时间为9月中旬-10月初,培育期:6-7个月,冬季越冬后,80%以上生根后移栽到北方继续培育至成苗出圃;(2)北方培育壮苗阶段:将生根扦插苗连带装有扦插基质的扦插浅盘层层叠放后装入冷藏车中,运至北方茶树繁育圃地进行驯化培育,定植后浇透水,茶苗达到国家茶树种苗标准即可出圃。

对比例2:

(北方茶区传统方式繁育模式):9月中旬-10月初,从南方茶区茶树母本园采集穗条运往北方茶区,穗条剪成短穗后直接在北方茶区进行扦插直至出圃。(1)由于穗条的运输成本增加,本繁育模式插穗成本高于实施例(实施例1~3平均值)和对比例1;(2)扦插需要在冬季寒冷的高纬度北方茶区完成,扦插苗圃需要借助塑料大棚或温室保温才能安全越冬,大大增加了育苗越冬成本。

不同繁育模式取得的不同效果比对情况详见表1。

表1提高南繁北育扦插茶苗繁殖系数的方法的应用技术效果比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