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5298发布日期:2019-11-15 23:26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通过阿维菌素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虫杀螨剂,特别对鳞翅目害虫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b2苯甲酸盐对根结线虫,茎线虫等多种线虫、寄生虫有特别高的杀灭活性,但是对根蚜、白蚁和根蚧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且还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农作物不受到线虫的侵害。同时,甲氨基阿维菌素b2苯甲酸盐防效期短,用量大时易对作物造成伤害,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

噻唑膦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作用方式为抑制根结线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合成,对线虫有非常强的效果,对其他地下害虫如根蚜、白蚁和根蚧等防效一般。且噻唑膦在酸性条件下易氧化分解,生成具有刺鼻气味的硫醇,其蒸汽不仅对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接触后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而且对作物也有药害风险。

目前农药剂型加工正朝着绿色、环保、高效、省力化方向发展。因此开发一种防效期长、抗分解、味道小、对作物和人体物伤害低的农药制剂成为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杀虫剂防效期短、易分解对人体和作物有害、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

以及,一种杀虫颗粒。

以及一种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以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使得杀虫组合物对线虫和地下害虫如根蚜、白蚁和根蚧均具有更优的防治效果,并提高防效期。

优选地,所述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的质量比为1:0.1-150。

优选地,所述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与所述噻唑膦的质量比为1-5:8-12。

优选地,所述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与所述噻唑膦的质量比为2:10。

优选控制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与所述噻唑膦的质量比,使得杀虫组合物对线虫和地下害虫如根蚜、白蚁和根蚧等均具有更优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0.1-10%,噻唑膦:1-15%,溶剂:1-15%,成膜剂:0.1-5%,乳化剂:1-5%,诱虫剂:0.0005-0.002%,载体:余量。

本发明以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利用地下害虫对诱虫剂的趋向性,将地下害虫进行富集,提高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再通过乳化剂将有效成分充分混合均匀,并增强杀虫有效成分的渗透性,进而增加药物在根部及害虫表皮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药效和防效期;同时采用与溶剂相容性好的成膜剂在杀虫颗粒表面形成一种选择性膜,不仅在酸性条件能防止有效成分氧化分解,还能阻止大分子的进出,减少刺鼻气味的释放,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成膜剂为醋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为醋酸与纤维素在150-200kpa压力下酯化而成,水溶性强,酸度低,随溶剂挥发溢出,在杀虫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泡沫状结构的薄膜,渗透性强,利用其选择性,可以控制和延缓杀虫有效成分的释放,提高杀虫颗粒的防效期,同时阻止大分子的进出,减少刺鼻气味的释放,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且薄膜吸水性差,保证杀虫的有效成分的持久性,提高杀虫颗粒的防效期。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酸异丙胺盐。

脂肪酸异丙胺盐采用脂肪酸与异丙铵加成而得,不仅可以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与噻唑膦充分混合溶解,还能产生较大的渗透压差,增强有效成分的渗透性,提高杀虫颗粒的释放速度,进一步提高药效,并通过控制乳化剂的含量,使被膜包覆的杀虫有效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压差,使药物持续不断地向外释放。

进一步具体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酚磺酸异丙胺盐。

优选地,所述诱虫剂为肉豆蔻醛。

本申请利用地下害虫对特定气味的趋向性,肉豆蔻醛具有的鸢尾似香气,以其为诱虫剂,将地下害虫聚集。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水。

本发明优选溶剂为水,能减少常规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质量比为1:1-20的白炭黑与多孔材料,且所述多孔材料为陶粒或红砂。

白炭黑与多孔材料均有较多孔隙,吸附能力强。所述陶粒为城市垃圾经高温煅烧后加入水泥,经过二层造粒,高温烧胀而成,其表面光滑,内部多孔隙;所述的红砂为黏土经加工制粒,高温烧胀而成,其表面及内部均有较多孔隙。利用陶粒和红砂的多孔性,在杀虫颗粒的施用过程中可以永久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加作物根部所需的氧气,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上述的原料配比称各组分;

步骤b、将所述乳化剂、噻唑膦、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诱虫剂和白炭黑混合均匀,得到固态相;

步骤c、将所述溶剂加热至40-60℃,加入成膜剂,混合均匀得到液体相;

步骤d、将所述液体相加入到所述固体相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所述多孔材料,造粒、烘干,得到所述杀虫颗粒。

本发明采用包衣法制备杀虫颗粒,制备方法简单,利用载体的多孔性,杀虫颗粒施用过程中可以永久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加作物根部所需的氧气,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且使用过程方便,可以与种子及颗粒状的肥料混合之后,直接播撒,减少人工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优选地,步骤d中,所述多孔材料为陶粒。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虫颗粒的另一种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上述的原料配比称各组分;

步骤b、将所述乳化剂、噻唑膦、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诱虫剂、成膜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c、将所述载体加入到所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风干,得到所述杀虫颗粒。

本发明采用吸附法制备杀虫颗粒,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红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质量比2:10的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质量比1:12的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质量比1:150的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还通过对比例和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对比。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杀虫剂,有效成分为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杀虫剂,有效成分为噻唑膦。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质量比2:10的甲氨基阿维菌素b1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杀虫组合物的特性,下面将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杀虫组合物进行室内药效试验。

试验例1室内实验可测定本发明的速效性

试验方法:

分别称取质量相同的上述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的杀虫剂10g(以有效成分计),分别对放置在表面皿上的根结线虫、根蚜、根蚧、白蚁进行喷雾,清水喷雾对照,保证喷雾均匀,重复实验3次。室温培养12小时,统计害虫的存活情况,并计算死亡率。

统计方法

死亡率(%)=100×(死虫数—对照组死虫数)÷(供试虫数—对照组死虫数)

试验结果见下表1所示。

表1试验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的杀虫组合物对线虫、根蚜、根蚧、白蚁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对线虫的杀虫率达到97.5%,对根蚜的杀虫率达到93.6%,对根蚧的杀虫率达到94.6%,对白蚁的杀虫率达到94.7%。

单独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或噻唑膦虽然对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对根蚜、根蚧、白蚁的效果都较差。

以甲氨基阿维菌素b1a苯甲酸盐和噻唑膦为杀虫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对线虫和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实施例1-3。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2%,噻唑膦:10%,水:5%,醋酸纤维素:2%,十二烷基酚磺酸异丙胺盐:4%,肉豆蔻醛:0.001%,载体:余量。载体为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红砂。

上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上述的原料配比称各组分;

步骤b、将所述乳化剂与噻唑膦混合均匀后,加入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诱虫剂,搅拌至无可见悬浮物,再加入成膜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c、将所述载体加入到所述混合液中,不断搅拌,至所述混合液中液体全部被吸附搅拌均匀,风干至红砂有较好的流动性,得到所述杀虫颗粒。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10%,噻唑膦:1%,水:15%,醋酸纤维素:5%,十二烷基酚磺酸异丙胺盐:1%,肉豆蔻醛:0.0005%,载体:余量。载体为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陶粒。

上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上述的原料配比称各组分;

步骤b、将所述乳化剂、噻唑膦、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诱虫剂不断搅拌至无可见悬浮物,再加入到白炭黑中混合均匀,得到固态相;

步骤c、将所述溶剂加热至50℃,加入成膜剂,混合均匀至澄清后得到液体相;

步骤d、将所述液体相加入到所述固体相中,搅拌均匀使之成粘稠可流动液体,然后加入所述多孔材料,造粒、烘干,得到所述杀虫颗粒。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0.1%,噻唑膦:15%,水:10%,醋酸纤维素:1%,十二烷基酚磺酸异丙胺盐:5%,肉豆蔻醛:0.002%,载体:余量。载体为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红砂。

上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上述的原料配比称各组分;

步骤b、将所述乳化剂与噻唑膦混合均匀后,加入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和诱虫剂,搅拌至无可见悬浮物,再加入成膜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c、将所述载体加入到所述混合液中,不断搅拌,至所述混合液中液体全部被吸附搅拌均匀,风干至红砂有较好的流动性,得到所述杀虫颗粒。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2%,噻唑膦:10%,水:5%,聚乙烯醇:2%,十二烷基酚磺酸异丙胺盐:4%,肉豆蔻醛:0.001%,载体:余量。载体为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红砂。

上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虫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甲氨基阿维菌素b2a苯甲酸盐:2%,噻唑膦:10%,水:5%,醋酸纤维素:2%,甘油硬脂酸酯:4%,肉豆蔻醛:0.001%,载体:余量。载体为质量比为1:20的白炭黑和红砂。

上述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的热贮稳定性、完全浸出时间等技术指标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的在54℃避光条件下的热贮分解率均极低,在0.08-0.5%范围内,说明本发明的颗粒剂热贮性能稳定。

从100倍去离子水稀释的完全浸出时间来看,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的完全浸出时间达到135min以上,杀虫颗粒的效期长,其中实施例4-6的效果更佳,浸出时间更长,达到220min以上。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杀虫颗粒的特性,下面将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例2室外大田试验检测本发明的持效期

选取地下虫害严重的大田进行喷雾试验,分别检验本发明对线虫、根蚜、根蚧、白蚁四种虫害的防治。

试验方法,选取10×600米试验田,平均分成6块,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将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均匀播撒在地表,用量1kg/亩;对照组:以直接清水处理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在3、7、14、25天检查有虫率,进而计算防效。

计算方法,均匀挖取5块,大小2m2深15cm土壤,统计虫口数量,计算平均值。

防效(%)=100×(对照组虫口数—虫口数)÷对照组虫口数

试验结果见下表3所示。

表3试验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例4-8制备的杀虫颗粒对线虫、根蚜、根蚧、白蚁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实施例4-6的效果更佳防效期长,持效期可达近1个月,25d后对线虫的防效达到87.3%,对根蚜的防效达到85.9%,对根蚧的的防效达到83.7%,对白蚁的防效达到83.6%,能够大大降低施药次数,且与常规施肥周期相当,可以与肥同步施撒,减少人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