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0533发布日期:2019-10-29 02:4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鱼蚌混养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是在几种软体动物中,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和梨形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可做装饰或入药。随着对珍珠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人工培育珍珠。

目前,在池塘内仅放置育珠蚌不利于对池塘内饵料以及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因而,现有生活中出现了鱼蚌混养的方法,但是,现有的鱼蚌混养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网箱,保护育珠蚌使其不易妨碍捕鱼操作,而网箱在长时间使用后,网箱的网孔极易被粘附堵塞,如果不及时清理易造成网箱内外水体不相通,从而致使网箱内的育珠蚌因缺氧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它可以实现通过网箱将鱼与育珠蚌分隔,实现在同一个池塘内对鱼蚌的混养,立体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水污染的生态治理,且通过将网箱分为内外网箱,并在内外网箱上设置密集段和稀疏段,便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使育珠蚌不易在网箱内缺氧而死亡。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池塘的消毒施肥:

采用生石灰,对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量75-100千克,1星期后待药效消失时,向池塘内投有机肥作基肥,每亩1000千克左右,然后加水至1米;

s2:投放鱼种:

将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投放至池塘内,每亩池塘100-200尾鱼,投放的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均在50-150克之间;

s3: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取:

选取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根据大小挑选合适的制片蚌和育珠蚌;

s4:插片:

从制片蚌上切下3-4mm的正方形小片,然后将小片插在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插种深度保持在5mm左右;

s5:育珠蚌的吊养:

在池塘水面均匀铺设有多个网箱,每个所述网箱内部均放置有6-8个经插片后的育珠蚌,每个所述网箱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塘的塘基上,所述网箱的外端套接有泡沫浮子,且网箱通过泡沫浮子漂浮在水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在s3中制片蚌选择1-2足龄,壳长6-8厘米,蚌体健壮无病,外套膜完好,呈白色,育珠蚌选取2-2.5足龄,壳长8-9厘米,蚌体完整无残,壳面光泽好,生长年轮宽大明显,斧足肥壮无病,闭壳肌收缩有力,使育珠蚌不易感染,制片蚌与育珠蚌之间的足龄小于2,可提高育珠蚌育出的珍珠的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s5中拉绳采用10号和12号铅丝中的一种,采用铅丝作为拉绳既结实耐用,不容易破损,且耐腐蚀性非常的好,不容易生锈,在水中使用的时候,效果好,还可以承受大范围的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在s4中每只育珠蚌内插种30-40片,多个所述小片呈梅花形交叉整齐排列,且插片位置以后中端为主,插片过多育珠蚌内的珍珠质分泌不足,导致获得的珍珠过小,且增加了育珠蚌的负担,易造成育珠蚌的死亡,插片过少,所获得的收益很低,不够经济。

进一步的,所述s4中插片过程在水温为15-25℃时完成,所述插片过程在上半年完成,当水温在5℃以下时,河蚌进入冬眠,新陈代谢很弱,手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当水温在30℃以上,河蚌离水后脱水快,制取的小片易干燥,易脱水造成死亡,而水温在15-25℃时上半年接种效果最好,伤口愈合快,成珠时间短,比下半年接种的要缩短饲养周期1年。

进一步的,所述网箱包括内外设置的内网箱和外网箱,所述外网箱与拉绳连接,所述内网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网盖,所述外网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多个限位杆,所述上网盖的上端开凿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多个插孔,所述限位杆设置为l形结构,且限位杆插设在插孔内,通过转动上网盖,移动插孔与限位杆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限位杆与上网盖的锁定与脱离,进而实现同时提拉和以及从内取出的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内网箱和外网箱上均设有密集段和稀疏段,所述密集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2-3cm,所述稀疏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5-10cm,由于密集段和稀疏段的网孔粘附堵塞的概率不同,可使内网箱或外网箱不易整体被粘附堵塞,从而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内网箱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内网箱的下半部和上半部,位于所述外网箱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外网箱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便于通过稀疏段使网箱内外水体相通,从而使育珠蚌不易因缺氧而死亡。

进一步的,所述内网箱和外网箱之间的距离为4-6cm。由于选取的2-2.5足龄的育珠蚌长度为8-9cm,内网箱和外网箱之间的距离小于育珠蚌的长度,可有效避免育珠蚌从内网箱和外网箱的间隙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网盖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杆,方便提拉上网盖,所述提手杆的外端设有磨砂层,增大提手杆与手之间的摩擦。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网箱将鱼与育珠蚌分隔,实现在同一个池塘内对鱼蚌的混养,立体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水污染的生态治理,且通过将网箱分为内外网箱,并在内外网箱上设置密集段和稀疏段,便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使育珠蚌不易在网箱内缺氧而死亡。

(2)在s3中制片蚌选择1-2足龄,壳长6-8厘米,蚌体健壮无病,外套膜完好,呈白色,育珠蚌选取2-2.5足龄,壳长8-9厘米,蚌体完整无残,壳面光泽好,生长年轮宽大明显,斧足肥壮无病,闭壳肌收缩有力,使育珠蚌不易感染,制片蚌与育珠蚌之间的足龄小于2,可提高育珠蚌育出的珍珠的品质。

(3)s5中拉绳采用10号和12号铅丝中的一种,采用铅丝作为拉绳既结实耐用,不容易破损,且耐腐蚀性非常的好,不容易生锈,在水中使用的时候,效果好,还可以承受大范围的变形。

(4)在s4中每只育珠蚌内插种30-40片,多个小片呈梅花形交叉整齐排列,且插片位置以后中端为主,插片过多育珠蚌内的珍珠质分泌不足,导致获得的珍珠过小,且增加了育珠蚌的负担,易造成育珠蚌的死亡,插片过少,所获得的收益很低,不够经济。

(5)s4中插片过程在水温为15-25℃时完成,插片过程在上半年完成,当水温在5℃以下时,河蚌进入冬眠,新陈代谢很弱,手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当水温在30℃以上,河蚌离水后脱水快,制取的小片易干燥,易脱水造成死亡,而水温在15-25℃时上半年接种效果最好,伤口愈合快,成珠时间短,比下半年接种的要缩短饲养周期1年。

(6)网箱包括内外设置的内网箱和外网箱,外网箱与拉绳连接,内网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网盖,外网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多个限位杆,上网盖的上端开凿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多个插孔,限位杆设置为l形结构,且限位杆插设在插孔内,通过转动上网盖,移动插孔与限位杆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限位杆与上网盖的锁定与脱离,进而实现同时提拉和以及从内取出的过程。

(7)内网箱和外网箱上均设有密集段和稀疏段,密集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2-3cm,稀疏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5-10cm,由于密集段和稀疏段的网孔粘附堵塞的概率不同,可使内网箱或外网箱不易整体被粘附堵塞,从而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

(8)位于内网箱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内网箱的下半部和上半部,位于外网箱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外网箱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便于通过稀疏段使网箱内外水体相通,从而使育珠蚌不易因缺氧而死亡。

(9)内网箱和外网箱之间的距离为4-6cm。由于选取的2-2.5足龄的育珠蚌长度为8-9cm,内网箱和外网箱之间的距离小于育珠蚌的长度,可有效避免育珠蚌从内网箱和外网箱的间隙漏出。

(10)上网盖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杆,方便提拉上网盖,提手杆的外端设有磨砂层,增大提手杆与手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的工业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育珠蚌的吊养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网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网箱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内网箱、2外网箱、3上网盖、4插孔、5限位杆、6提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池塘的消毒施肥:

采用生石灰,对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量95千克,1星期后待药效消失时,向池塘内投有机肥作基肥,每亩1000千克左右,然后加水至1米;

s2:投放鱼种:

将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投放至池塘内,每亩池塘170尾鱼,投放的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均在80克之间;

s3: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取:

选取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根据大小挑选合适的制片蚌和育珠蚌;

s4:插片:

从制片蚌上切下4mm的正方形小片,然后将小片插在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插种深度保持在5mm左右;

s5:育珠蚌的吊养:

在池塘水面均匀铺设有多个网箱,每个网箱内部均放置有8个经插片后的育珠蚌,每个网箱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塘的塘基上,网箱的外端套接有泡沫浮子,且网箱通过泡沫浮子漂浮在水面上。

请参阅图1-2,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池塘的消毒施肥:

采用生石灰,对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量75千克,1星期后待药效消失时,向池塘内投有机肥作基肥,每亩1000千克左右,然后加水至1米;

s2:投放鱼种:

将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投放至池塘内,每亩池塘150尾鱼,投放的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均在100克;

s3: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取:

选取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根据大小挑选合适的制片蚌和育珠蚌;

s4:插片:

从制片蚌上切下3mm的正方形小片,然后将小片插在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插种深度保持在5mm左右;

s5:育珠蚌的吊养:

在池塘水面均匀铺设有多个网箱,每个网箱内部均放置有6个经插片后的育珠蚌,每个网箱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塘的塘基上,网箱的外端套接有泡沫浮子,且网箱通过泡沫浮子漂浮在水面上。

请参阅图1-2,一种立体式鱼蚌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池塘的消毒施肥:

采用生石灰,对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量85千克,1星期后待药效消失时,向池塘内投有机肥作基肥,每亩1000千克左右,然后加水至1米;

s2:投放鱼种:

将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投放至池塘内,每亩池塘180尾鱼,投放的鲢鱼、草鱼、鲫鱼和鳙鱼均在150克;

s3: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取:

选取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根据大小挑选合适的制片蚌和育珠蚌;

s4:插片:

从制片蚌上切下3.5mm的正方形小片,然后将小片插在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插种深度保持在5mm左右;

s5:育珠蚌的吊养:

在池塘水面均匀铺设有多个网箱,每个网箱内部均放置有8个经插片后的育珠蚌,每个网箱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塘的塘基上,网箱的外端套接有泡沫浮子,且网箱通过泡沫浮子漂浮在水面上。

在s3中制片蚌选择1足龄,壳长8厘米,蚌体健壮无病,外套膜完好,呈白色,育珠蚌选取2足龄,壳长9厘米,蚌体完整无残,壳面光泽好,生长年轮宽大明显,斧足肥壮无病,闭壳肌收缩有力,使育珠蚌不易感染,制片蚌与育珠蚌之间的足龄小于2,可提高育珠蚌育出的珍珠的品质,s5中拉绳采用10号和12号铅丝中的一种,采用铅丝作为拉绳既结实耐用,不容易破损,且耐腐蚀性非常的好,不容易生锈,在水中使用的时候,效果好,还可以承受大范围的变形,在s4中每只育珠蚌内插种35片,多个小片呈梅花形交叉整齐排列,且插片位置以后中端为主,插片过多育珠蚌内的珍珠质分泌不足,导致获得的珍珠过小,且增加了育珠蚌的负担,易造成育珠蚌的死亡,插片过少,所获得的收益很低,不够经济,s4中插片过程在水温为20℃时完成,插片过程在上半年完成,当水温在5℃以下时,河蚌进入冬眠,新陈代谢很弱,手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当水温在30℃以上,河蚌离水后脱水快,制取的小片易干燥,易脱水造成死亡,而水温在15-25℃时上半年接种效果最好,伤口愈合快,成珠时间短,比下半年接种的要缩短饲养周期1年。

请参阅图3-4,网箱包括内外设置的内网箱1和外网箱2,外网箱2与拉绳连接,内网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网盖3,外网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多个限位杆5,上网盖3的上端开凿有与限位杆5相匹配的多个插孔4,限位杆5设置为l形结构,且限位杆5插设在插孔4内,通过转动上网盖3,移动插孔4与限位杆5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限位杆5与上网盖3的锁定与脱离,进而实现同时提拉1和2以及从2内取出1的过程。

内网箱1和外网箱2上均设有密集段和稀疏段,密集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2-3cm,稀疏段的网孔直径大小为5-10cm,由于密集段和稀疏段的网孔粘附堵塞的概率不同,可使内网箱1或外网箱2不易整体被粘附堵塞,从而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位于内网箱1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内网箱1的下半部和上半部,位于外网箱2上的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别在外网箱2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便于通过稀疏段使网箱内外水体相通,从而使育珠蚌不易因缺氧而死亡,内网箱1和外网箱2之间的距离为4-6cm。由于选取的2-2.5足龄的育珠蚌长度为8-9cm,内网箱1和外网箱2之间的距离小于育珠蚌的长度,可有效避免育珠蚌从内网箱1和外网箱2的间隙漏出,上网盖3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杆6,方便提拉上网盖3,提手杆6的外端设有磨砂层,增大提手杆6与手之间的摩擦。

本方案通过网箱将鱼与育珠蚌分隔,实现在同一个池塘内对鱼蚌的混养,立体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水污染的生态治理,捕鱼时,将拉绳的两端从池塘的塘基上取下,并利用拉绳将多个网箱拉至池塘一角即可开始捕鱼操作,在捕鱼操作完成再将网箱恢复原处,且通过将网箱分为内外网箱,并在内外网箱上设置密集段和稀疏段,便于网箱内外水体的相通,使育珠蚌不易在网箱内缺氧而死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