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682发布日期:2019-11-15 23:22阅读:1547来源:国知局
一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培育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国外的血橙主产区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以意大利、西班牙、摩洛哥较多,我国血橙主要产自四川和重庆,目前多为塔罗科品种及其新系。血橙果实是柑橘中唯一含花青素类的品种果,果实泛红呈现“血色”是花青素与糖结合形成的甙类化合物即花色苷的结果。

血橙归属于晚熟柑橘品种,即在开花后翌年的1-2月开始成熟,那时“出血”少,“血色”不均匀,且口感欠佳,由于血橙本身酸度较高(即刻采摘时固/酸比一般在10左右)。国外针对其果实口感的研究较少,可能跟他们本就喜好酸味有关,而国内大多数还是趋于香甜口味的,花色苷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果实果肉外观,更使其口感品质得以提升。

已有研究证实柑橘果实的糖含量与β-类胡萝卜素的累积呈正相关;也有试验表明在血橙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叶面肥对果实着色有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采后低温贮藏有助于变色(紫红)及花色苷的积累。但果实采摘前的采前处理方法尚未报道;结合采后处理能使血橙中的花色苷含量迅速增加,不失为一套高效、安全、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使血橙中的花色苷含量快速增加,并可在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中运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所述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前处理:采前待花开200-260天后采用黄腐酸制剂喷施叶面;

2)采后处理:果实采摘后当天干净果面后用黄腐酸溶液浸泡果实1-10分钟,然后置于冷库内冷藏。

优选的,于果树开花后230天喷施叶面最佳。

近年来于血橙果园里实施的有益制剂肥料和喷施果树的时间、剂量、方式以及采后处理制剂的浓度、效果等尚未有报道,也未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步骤1)所述黄腐酸制剂的浓度为0.5-5g/l。

优选为1g/l。

黄腐酸(fulvicacid,fa)是一种溶于水的红棕色粉末状物质,它是腐植酸(humicacid)中水、酸、碱都可溶的组分,而腐殖酸就是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骸并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类有机物。由于fa分子量小,渗透力强,容易被吸收可与氮磷钾等元素肥料互溶,同时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健康安全。研究表明它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能促进植物生长,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

进一步,步骤1)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3次。

施用1次便有显著的效果

进一步,步骤2)所述黄腐酸溶液的浓度为1-5g/l。

进一步,步骤2)所述浸泡时间为1-10分钟。

优选为10分钟。

进一步,步骤2)所述冷藏的温度为4~8℃。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套所述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方法的一种应用,具体为所述方法在血橙果实生产中提高花色苷含量的应用。将所述方法应用于血橙的采前生产与果实采后处理也可切实提高血橙果实的口感及品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方法可使血橙中的花色苷含量快速增加;

2)所述方法可切实提高血橙果实的口感和品质,帮助农户提高经济收益,并有利于打造西南片区血橙名牌;

3)所述方法中使用的黄腐酸为安全高效的制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血橙成熟期果实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图2为不同生长时期喷施叶面肥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图3为采前处理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图4为黄腐酸处理对血橙贮藏期间果汁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发明的内容仅局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血橙成熟期果实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1.取样:塔罗科血橙盛产期果树,开花时间当年的4月23日,采样日期为当年11月9日至第二年的3月13日。每隔15天左右采一次样,每一组采15个果,平行三个重复,选择大小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子榨汁后测定花色苷含量。

2.检测方法:血橙榨汁后10000r/min离心10min,取2ml上清液用缓冲液a(0.05mol/lkcl、0.15mol/lhcl,ph=1.0)稀释至10ml,另取2ml上清液用缓冲液b(0.4mol/lch3coona、0.24mol/lhcl,ph=4.5)稀释至10ml,于510nm和700nm处测定吸光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a=(a510nm-a700nm)ph1.0-(a510nm-a700nm)ph4.5;ε=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在ph=1.0缓冲液中510nm下的摩尔吸光系数(24825);mw=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分子量(484.82);df=稀释倍数;l=光程,cm。

根据外观变化:在花后200-243d,血橙果皮、果肉以及果汁肉眼几乎看不到红色,花后261d可以看到果皮、果肉微弱的红色,果汁颜色加深。随着果实进一步成熟,红色越来越深。至花后324d,果皮呈现些许红色,果肉中可以看到一些红血丝,果汁呈红色,但着色并不深。

由图1可知,花后243-276d,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从0上升至2.84mg/l,日均提高0.09mg/l;花后276-293d,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从2.84mg/l上升至12.25mg/l,日均提高0.55mg/l;花后293-324d,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从12.25mg/l上升至19.28mg/l,日均提高0.23mg/l。由此可知在整个成熟过程中,血橙果实中的花色苷在花后276-293d积累的速度最快。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与外观果肉、果汁颜色的变化进程基本一致。

实施例2通过采前处理显著提高花色苷含量

对不同时间(花开200-261天)的果树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mg/l-5g/l)的黄腐酸,通过对果实花色苷含量的检测以确定最佳的黄腐酸喷施时间和浓度,并设立对照ck-即喷施清水组。

由图2可知在花后200d、230d、261d喷施黄腐酸均能显著促进血橙转色至完熟期间花色苷的积累,但是在花后230d喷施黄腐酸的效果是最佳的,花后200d次之,在整个转色至完熟期间,fa-1和fa-2组血橙汁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fa-1为花后200d喷施黄腐酸;fa-2为花后230d喷施黄腐酸;fa-3为花后261d喷施黄腐酸)。

花后243d,fa-2组开始检测到少量花色苷,而ck组检测不到花色苷。图3显示花后243-324d,fa-2组的血橙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至花后324d,fa-2组血橙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为48.92mg/l,约为对照组的2.5倍。

实施例3采后处理果实也能提高花色苷含量

将血橙果实摘后当天清洗果面晾干后浸泡于不同浓度的黄腐酸溶液中10分钟,然后进入冷库内贮藏20天左右,以确定黄腐酸溶液的最佳浓度并检测花色苷的含量,同时设立对照ck(即清水)组。

具体操作:果实采收回当天先用清水洗净果面后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g/l的黄腐酸溶液浸泡果实10min,以浸泡清水为对照。晾干后,置于冷库内贮藏20d(天),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15个果实,每隔5d测定花色苷含量。

由图4可知,整个贮藏期间,fa处理组与ck组血橙果实中的花色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fa1和fa3组血橙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fa2组花色苷含量贮藏至10d、15d、20d均显著高于ck组。采后黄腐酸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橙在贮藏过程中的花色苷含量。

实施例4联动处理结合低温冷藏可显著提高血橙的花色苷含量

对花开230天的果树叶面喷施0.5~5g/l的黄腐酸,果实采摘后当天清洗果面晾干,然后浸泡于1~5g/l的黄腐酸溶液中10分钟,之后置于4~8℃冷库内贮藏一个月左右,检测其花色苷的含量,并设立清水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花色苷的含量至少相当于对照组的8倍,即可以快速并显著提高血橙果实花色苷的含量,从而获得更佳的口感品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