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690发布日期:2019-11-15 23:22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培育保护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大树一般是指胸径200mm以上的落叶乔木、胸径150mm以上的常绿乔木,根据有关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某部分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立地生境对大树、古树名木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生活及办公等用地扩增,人类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对园林、树林、森林等植物生长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大树、古树名木立地生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问题包括:一、树穴窄小;二、树头周围被硬化铺装结构密封,导致透气性差,且日常养护时难以对外围根系补充养分,导致根系生长受到限制;三、生长空间被建筑物、周围伴生植物侵占;四、邻近道路生长的大树、古树名木周边没有花基或围栏保护,容易遭受撞击损坏;五、立地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极端酸碱化、透气透水性差、养分失衡以及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六、大树、古树名木底部存在地下管道和地下管线,导致根系生长受制;因此从立地环境变化等分析,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局限导致大树、古树名木长势衰弱。

对大树、古树名木的不良立地生境进行改造,已成为大树、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重点,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包括立地土壤改良、扩大树穴、改造硬化铺装结构、建造围栏等措施,其中土壤改良、改造硬化铺装结构、建造围栏在实际应用时较多应用于古树名木复壮措施中,第一方面,由于树木根系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生境改造时需要将密封铺装更换为透气铺装,以增加根系透气、透水性;比如2004年间,汤珧华和程敏在上海市古树铺设透气砖的方法是:凿开水泥地面,清理水泥渣、垃圾等,下面垫4~5cm河沙,以利平整,再在上面铺透气砖,不勾缝,但是该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该透气铺装承重低,过度踩踏有可能对立地土壤结构造成二次不良影响。第二方面,由于立地土壤是大树、古树名木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变差对大树、古树名木生长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需要改善土壤质量,从根本上改良生境,比如2016年间,刘晓华和向见提出大树、古树土壤改良可以通过设置复壮沟、埋设透气铺装和通气管道、更换土壤等技术措施来进行,但并未对其它生境改造具体措施进行公开描述。

总的来说,大树、古树名木立地生境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立地生境遭受干扰明显;目前,人们针对大树、古树名木保护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缺少一套完整并且操作性强的生境改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树木培育保护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立地生境不良的树木,检测树木生长指标、立地环境指标;

2)采集立地土壤样品,并检测土壤理化指标;

3)采集树木的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将垂直投影外围至树头之间的区域规划为生境改造范围;

4)清理树木生境改造范围内的杂草与杂物;

5)花基重设同时扩大树穴空间;

6)凿除改造范围的硬化铺装结构;

7)清理不良立地土壤;

8)通过杀菌剂对根系进行杀菌消毒,喷施时稀释至500~1000倍数后使用;

9)回填改良土壤,回填质量以实际改良面积*改良深度*沉降系数0.7计算;

10)分层浇灌促根剂,浇灌时稀释至600~800倍数后使用;

11)铺设支撑基础;

12)铺设表面铺装结构;

13)设置花基围栏;

14)栽植伴生植物;

15)清理施工场地及杂物,恢复生境栽培状态。

优选地,所述步骤2)检测的土壤理化指标包括酸碱度、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6)的凿除范围为以树木为中心至树冠垂直投影外围、厚度为0~3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7)不良立地土壤的清理深度为0~10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9)回填的改良土壤主要由包括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有机肥、黄泥配制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12)铺设的表面铺装结构为砖体结构,并在表面设置4~16个钻孔,砖面中部研磨为弧面凹陷状,且砖块之间密封无缝。

优选地,所述步骤13)的花基围栏为木质围栏、铁质围栏或者为石围栏,高度80~150cm,其中铁质表面涂覆防护漆。

优选地,所述步骤14)栽植的伴生植物设置在树穴范围内,伴生植物为地被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立地生境改造方法,通过对生境改造过程进行系统地监测及改善,以逐步改良生境状况,同时综合立地土壤改良、扩大树穴、建造花基、改造硬化铺装结构、建造围栏、栽种伴生植物等改造措施实施于其中,使得改造方法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为大树、古树名木的立地生境改造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树木生长呈衰弱趋势,并起到良好的长效促进作用,在保护大树、古树名木的同时也改善了立地景观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立地生境不良的树木,检测树木生长指标、立地环境指标;经筛选确立立地生境不良的大树、古树名木,通过检测各项指标以分析存在生境问题;

2)采集立地土壤样品,并检测土壤理化指标;采集所选大树、古树名木立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指标检测,分析立地土壤质量;进一步地,检测的土壤理化指标包括酸碱度、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

3)采集树木的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将垂直投影外围至树头之间的区域规划为生境改造范围;根据树冠垂直投影范围以及周围立地条件采集范围信息,以确定大树、古树名木生境改造范围,改造范围排除地下管线覆盖范围;

4)清理树木生境改造范围内的杂草与杂物;

5)花基重设同时扩大树穴空间;大树、古树名木的原花基损坏或花基窄小时,拆除原花基,根据改造地现场条件,从原来花基范围向外扩大树穴范围,以砌设新花基,通过砖砌及镶贴面砖或石块拼接工艺以重设花基;

6)凿除改造范围的硬化铺装结构;大树、古树名木树穴外为水泥、花岗岩等密封硬化铺装时,利用机械设备破碎、挖开密封的硬化铺装结构,直至铺装完全清理,清运铺装结构的废料;进一步地,凿除范围为以树木为中心至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外围、厚度为0~30cm;

7)清理不良立地土壤;清理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范围内,质地差或遭受污染的立地土壤,清理过程中避开地下根系,避免根系受到破坏;进一步地,不良立地土壤的清理深度为0~100cm;

8)通过杀菌剂对根系进行杀菌消毒,喷施时稀释至500~1000倍数后使用;为防止大树、古树名木根系遭受土传病害入侵,清理立地土壤时,选择专用杀菌剂对根系进行杀菌,每株树木杀菌剂的使用量为1~3l;

9)回填改良土壤,回填质量以实际改良面积*改良深度*沉降系数0.7计算;在大树、古树名木的生境改造范围内回填改良土壤,均匀铺设并进行夯实,然后充分淋水湿润,改良土壤以黄泥、有机基质、肥料等按照特定比例配制而成,为保肥、透气、透水性能良好的改良土壤,符合不同树种生长的需求;进一步地,回填的改良土壤主要由包括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有机肥、黄泥配制而成;

10)分层浇灌促根剂,浇灌时稀释至600~800倍数后使用;在回填改良土壤的同时,向树木根系充分淋施促根剂,依次分层浇灌,充分湿润改良土壤,且每株树木促根剂的使用量为1~3l;

11)铺设支撑基础;大树、古树名木的树穴外铺设铺装结构时,先铺设底部的支撑基础,使用高度一致的支撑柱作为支撑基础;

12)铺设表面铺装结构;通过平整铺设铺装结构的方式在支撑基础之上铺设砖体结构作为表面铺装结构,铺设的砖体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耐用持久且不影响行人车辆活动走;进一步地,铺设的表面铺装结构为砖体结构,并在表面设置4~16个钻孔,砖面中部研磨为弧面凹陷状,且砖块之间密封无缝;

13)设置花基围栏;沿重设的花基位置铺筑花基围栏;进一步地,花基围栏为木质围栏、铁质围栏或者为石围栏,高度80~150cm,其中铁质表面涂覆防护漆,可选择为木色漆;

14)栽植伴生植物;在树穴范围内栽植根系浅、耐旱、管养简单的地被植物,避免地表土层硬质化,并保持立地环境的持续透气功能;进一步地,栽植的伴生植物设置在树穴范围内,伴生植物为地被植物;

15)清理施工场地及杂物,恢复生境栽培状态。

实施例一、以生境不良的榕树古树种植作为生境改造目标:

实施方法步骤包括:

1.选定生境不良的第01030025号榕树古树,前期调查发现该古树部分枝叶长势衰弱,有花基、围栏,但花基过小,且花基外围是水泥硬化铺装,土壤紧实;

2.确定生境改造方案,包括拆除原花基、清理原花基下层水泥硬化铺装结构、扩大树穴面积、建造花基、回填改良土壤、设置铁围栏、栽种伴生植物;

3.清理树穴内原伴生植物、杂物;

4.从地面高度30cm处拆除原花基;

5.利用挖掘机破碎、凿除原花基下层以及以原花基为中心外围100cm范围内的水泥硬化铺装结构,凿除厚度为30cm,清理铺装废料;

6.清理改造范围内的原立地土壤,清理深度为50cm;

7.对该古树根系进行充分杀菌,使用稀释至800倍的杀菌剂;

8.建造新花基,使用水泥石块材料拼接而成,地面高度为30cm;

9.往树穴内、改造区域内均匀回填改良土壤,回填深度为50cm,适当夯实,并充分淋水湿润;改良土壤由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有机肥、黄泥按照特定的比例配制而成;

10.将ph值为5.5~6.5的促根剂稀释至600倍,均匀喷施在改良土壤中,分层喷施,充分淋湿改良土壤;

11.根据新花基形状,在花基上建造铁围栏,高度为120cm,喷木色漆;

12.在树穴内栽种伴生植物沿阶草;

13.清理施工场地杂物,清运垃圾。

结果:榕树古树实施生境改造后,经一段时间观测,树木长势恢复良好,枝叶茂盛,叶色变绿。

实施例二、以生境不良的心叶榕古树种植作为生境改造目标:

实施方法步骤包括:

1.选定生境不良的第01010014号心叶榕古树,前期调查发现该古树长势衰弱,有内外双层花基,但是花基窄小,树穴外硬化铺装面积大,上层是大理石铺装砖、下层是水泥硬化铺装;

2.确定生境改造方案,包括拆除外层花基、清理地面硬化铺装、回填改良土壤、铺设透气地面铺装结构、栽种伴生植物;

3.清理树穴内的原伴生植物;

4.清理树穴内的原立地土壤,清理深度为50cm;

5.拆除外层花基,高度为19cm;

6.人工拆除上层地面大理石铺装砖结构,厚度为10cm;

7.利用挖掘机破碎、挖开下层地面水泥硬化铺装,厚度为20cm,清理铺装废料;

8.清理地面铺装下面的立地土壤,清理深度为50cm;

9.对该心叶榕古树树穴根系进行充分杀菌,使用专用杀菌剂时稀释至800倍;

10.改造区域内建造支撑基础,支撑基础使用灰砂砖、水泥、沙砌制而成;

11.往树穴内、改造区域内均匀回填改良土壤,回填深度为50cm,适当夯实,并充分淋水湿润;改良土壤由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有机肥、黄泥按照特定的比例配制而成;

12.将ph值为5.5~6.5的专用促根剂稀释至600倍,均匀喷施在改良土壤中,分层喷施,充分淋湿改良土壤;

13.改造区域上层铺设地面透气砖,高度与原地面一致;

14.树穴内栽种伴生植物沿阶草;

15.清理施工场地杂物,清运垃圾。

结果:心叶榕古树实施生境改造后,经一段时间观测,树木长势恢复良好,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冠幅增大,效果持久,且利于日常养护。

实施例三、以生境不良的木棉古树种植作为生境改造目标:

实施方法步骤包括:

1.选定生境不良的第01091077号木棉古树,前期调查发现该古树有花基,无围栏,树穴内堆放大量杂物,立地土壤质地差;

2.采集该木棉古树原立地土壤,检测土壤理化指标包括酸碱度(ph值)、电导率(ec值)、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

3.确定生境改造方案,包括清理杂物、土壤改良、建造铁围栏;

4.清理树穴内全部杂草、杂物;

5.清理该木棉古树树穴内原立地土壤,清理深度为50cm;

6.对该木棉古树树穴根系进行充分杀菌,使用至稀释800倍的专用杀菌剂;

7.往该木棉古树树穴内均匀回填改良土壤,回填深度为50cm,适当夯实,并充分淋水湿润;改良土壤由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有机肥、黄泥按照特定的比例配制而成;

8.将ph5.5~6.5的专用促根剂稀释至600倍,均匀喷施在改良土壤中,分层喷施,充分淋湿改良土壤;

9.根据原花基形状,在花基上建造铁围栏,高度为100cm,喷木色漆;

10.清理施工场地杂物,清运垃圾。

结果:木棉古树实施生境改造后,经一段时间观测,有效防止了人为向树穴内堆放杂物,减少病虫害滋生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