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430发布日期:2019-11-15 23:2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子储藏和萌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将正常型种子干燥后低温(-18℃至-20℃)储藏可以极大的延长其寿命,这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并且基于这一理论建立了多个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种子库,存于低温(-18℃至-20℃)库中的种子需要定期进行活力检测,主要是采取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但一些植物的种子特别是野生植物种子冷藏后萌发特性缺乏研究,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种子在低温(-18℃至-20℃)库中活力变化情况。龙胆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不经过任何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提高了龙胆科种子的萌发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将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在环境温度为1℃培养90~119d,将培养后的种子进行萌发培养。

优选的,所述龙胆科种子包括湿生扁蕾种子、大钟花种子、红直獐牙菜种子、西域龙胆种子、黄白扁蕾种子、回旋扁蕾种子和卵叶扁蕾种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储藏的温度为-18~-20℃。

优选的,所述龙胆科种子在培养前包括:将所述龙胆科种子自-18~-20℃储藏条件下取出后在环境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15%处理24h。

优选的,所述培养还包括:所述培养的光照强度为1000~5000勒克斯,所述培养的光周期为12h光照12h黑暗。

优选的,所述光照的培养温度为1℃,所述黑暗的培养温度为1℃。

优选的,所述萌发培养的条件包括:所述萌发培养的光照强度为1000~5000勒克斯,所述萌发培养的光周期为12h光照12h黑暗。

优选的,所述光照的培养温度为25±2℃,所述黑暗的培养温度为15±2℃。

优选的,所述龙胆科种子的含水量低于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将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在环境温度为1℃培养91~119d,将培养后的种子进行萌发培养。本发明将龙胆科种子在温度为1℃处理91d~119d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将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在环境温度为1℃培养91~119d,将培养后的种子进行萌发培养。

在本发明中,所述龙胆科种子优选包括湿生扁蕾种子、大钟花种子、红直獐牙菜种子、西域龙胆种子、黄白扁蕾种子、回旋扁蕾种子和卵叶扁蕾种子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储藏的温度优选为-18℃~-20℃。本发明优选将所述龙胆科种子置于温度为15℃、相对湿度15%的环境中直到种子的平衡相对湿度达到15%,此时种子含水量低于10%,然后再将种子放入密闭容器中,保存于-18℃至-20℃。本发明对所述龙胆科种子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龙胆科种子在培养前包括:将所述龙胆科种子自-18~-20℃储藏条件下取出后在环境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15%处理24h。所述培养还优选包括:所述培养的光照强度优选为1000~5000勒克斯,所述培养的光周期优选为12h光照12h黑暗;所述光照的培养温度优选为1℃,所述黑暗的培养温度优选为1℃。

在本发明中,所述萌发培养的条件优选包括:所述萌发培养的光照强度优选为1000~5000勒克斯,所述萌发培养的光周期优选为12h光照12h黑暗;所述光照的培养温度优选为25±2℃,所述黑暗的培养温度优选为15±2℃。本发明优选在培养箱中进行萌发培养,本发明对所述培养箱的规格等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培养箱的规格即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采集成熟的新鲜湿生扁蕾(gentianopsispaludosa(munroexj.d.hooker)ma)种子,采集后运回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共计18份。

表1采集信息表

干燥冷藏及冷藏后的回温:将采集到的种子置于15℃,15%相对湿度的干燥间中干燥。定期以rotronicltd.公司生产的hygrolabc1unit相对湿度测定仪结合同一公司生产的rotronichc2-aw探头对种子相对湿度进行测定,待平衡相对湿度达到15%后装入密闭的容器中。将装有种子的密闭容器放入-18℃至-20℃冷藏。储藏一定时间后将装有种子的密闭容器取出。放入15℃,15%相对湿度的干燥间中24小时回温后打开装有种子的容器,随机取出实验所需种子。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1℃,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91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

每个处理方法播种20粒种子,每间隔7天检查一次萌发,胚根伸长超过2mm即认为种子萌发,将萌发种子取出,并记录萌发数量。

萌发率%=萌发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利用spss16.0软件对萌发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hi-square分析数据差异性。结果见表2。

实施例2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1℃,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119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2。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将种子播种于含有200毫克每升赤霉素的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2。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91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2。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119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2。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1。

表2冷藏后湿生扁蕾种子萌发率(%)

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的萌发率具有显著差异

经过chi-square检验得出,-20℃下冷藏后的种子采取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萌发率均较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萌发率均有显著提高。说明200毫克每升赤霉素和5℃放置91天及119天均不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萌发率与其它方法有极显著差异,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1℃放置91天和119天均能够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91天操作更为简便易行。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于采自不同地区和海拔(2323米-4525米),不同低温储藏年限(3.33年-7.29年)的湿生扁蕾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均具有显著效果,说明本方法使用范围较广。

实施例3

采集成熟的龙胆科新鲜种子,采集后运回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共计7份6个物种,见表3。

表3采集信息表

干燥冷藏及冷藏后的回温:将采集到的种子置于15℃,15%相对湿度的干燥间中干燥。定期以rotronicltd.公司生产的hygrolabc1unit相对湿度测定仪结合同一公司生产的rotronichc2-aw探头对种子相对湿度进行测定,待平衡相对湿度达到15%后装入密闭的容器中。将装有种子的密闭容器放入-18℃至-20℃冷藏。储藏一定时间后将装有种子的密闭容器取出。放入15℃,15%相对湿度的干燥间中24小时回温后打开装有种子的容器,随机取出实验所需种子。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1℃,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91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

每个处理方法播种20粒种子,每间隔7天检查一次萌发,胚根伸长超过2mm即认为种子萌发,将萌发种子取出,并记录萌发数量。

萌发率%=萌发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利用spss16.0软件对萌发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hi-square分析数据差异性。结果见表4。

实施例4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1℃,光照强度为1000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119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4。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3。

对比例4

将种子播种于含有200毫克每升赤霉素的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4。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3。

对比例5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91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4。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3。

对比例6

将种子播种在1%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温度为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119天后,将种子连同1%琼脂培养基移至25/15℃,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见表4。其它条件和种子来源同实施例3。

表4冷藏后种子萌发率(%)

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的萌发率具有显著差异

经过chi-square检验得出,-20℃下冷藏后的种子采取对比例4、对比例5和对比例6的萌发率均较低,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萌发率均有显著提高。说明200毫克每升赤霉素和5℃放置91天及119天均不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萌发率与其他方法有极显著差异,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1℃放置91天和119天均能够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91天操作更为简便易行。实施例3和实施例4对于6个物种均具有显著效果,说明本方法使用范围较广。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得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提高了低温储藏后的龙胆科种子的萌发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