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2111发布日期:2020-03-13 05:46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尤其涉及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水分、阳光、土壤、湿度等的影响和内部遗传因素的控制,而调节控制植物生理活动的某些代谢物质,即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发现是生物学领域中的巨大进步。它推动了“化学生物调控”在农业中的应用,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化学生物调控而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固有模式。自从第一类植物激素---生长素发现后,人们在模拟天然激素的研究中,合成了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即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们探索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技术,使之能按照生产的需要,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释放乙烯的化合物,是一种促使植物产生内源性或外源性乙烯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疏花、疏果、诱导果实自然脱落、控制性别等功能。目前登记并在市面上销售的乙烯释放剂只有乙烯利,资料和在国外有报道的乙烯释放剂除乙烯利外还有乙烯硅、乙二肟、甲氯硝吡唑、百菌清、放线菌酮(环己酰亚胺)、脱叶膦、噻苯隆等。下面将几种乙烯释放剂的比较:

乙烯利:能诱导果实自然脱落,果实往往因运输等原因,需要在没有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收,尤其是浆果类果实。但是由于果柄离层还没有形成,果实的着生很牢固,手工较难采摘,如果这时喷洒100-500mg/l乙烯利,可促进果柄离层的形成,减少劳动力,有利于机械化收获。但是乙烯利使用不当,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和果梗脱水,不利于次年开花结果,影响产量与果实质量。所以在果实机械化收获方面作为助剂很少使用。

甲氯硝吡唑:虽然能产生乙烯,但是该药有致癌风险,毒理学风险较大,参见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公告。

百菌清:作为一种杀真菌药,虽然能诱导离层的产生,但是在果皮表面容易有农药残留,农残超标。关键是脱落效果不很理想。

乙二肟:作为柑橘离层剂,理论上说果皮吸收后,诱导内源性乙烯,促进果柄离层的形成。但是实际上,乙二肟的生物活性非常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环己酰亚胺:又称放线菌酮,低浓度能诱导果实内源性乙烯的产生,乙烯迅速输送到果柄,促使离层区酶的形成,促使果实脱落,减少采摘所需的劳动力。促进老叶片脱落,但不影响翌年的果实产量。但是作用太弱。

脱叶膦、噻苯隆:都是以脱叶为主的脱落剂,对果实脱落作用微弱。

花椒是云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茎枝干有刺,叶轴常有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稀被针形,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花絮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黄叶片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弯,果实紫红色单个分瓣,直径4-5mm,散生微微凸起油点,顶端有很短的芒刺。种子长3.5-4.5mm。花期4-5月,果期8-9或10月。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疼、杀虫等功效;因果皮中含有植物留醇、川椒素等成分而具有非常浓郁的麻香味,成为人们喜食的上等调味品。

花椒果实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花椒成熟后,果实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凸起,少量裂开,可闻到浓郁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合的采收期。采收果实一般采用手摘或者用剪刀剪的方法。手摘花椒时,手不能捏着花椒粒,以防油泡破裂,影响干花椒的颜色;不能连枝叶同时摘下,以免破坏花芽,影响来年产量。通常采摘时,一手握住枝条,另一只手采摘果穗,由于果穗的枝条上长有皮刺,采摘时易被扎破手指,采摘速度很慢,工作效率低,高果枝往往搭梯子也很难采摘干净。采摘费工费时,费用占到花椒售价的1/4-1/3。为了提高效率,采用了各种小型手动的、电动的工具,解决了皮刺扎手的问题,但是采摘速度不够高,也容易伤及花芽,影响来年产量;也有人研究花椒采摘机器人,但由于成本高,而且不能适应崎岖不平的山路,限于其实际应用;也有通过选育无刺花椒品种,有效解决了扎手问题,但是无刺花椒在生产上出现产量偏低,麻味素含量降低等不足,也没有有效地解决采摘难的问题。

应用乙烯利来促使花椒脱落。由于乙烯利在使用不当时,往往造成花椒落果的同时也造成大量落叶、果梗脱水不便于采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花椒机械化采摘上发挥积极作用。针对花椒采摘人工或刀、剪方式为主带来的采摘效率低下,采摘难度大,易伤及采摘人员的技术问题;以及使用乙烯利浓度掌握不好,使用不当,会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当年二次发芽,不利于翌年开花结果,影响产量和质量。

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花椒而使用的脱落剂,而且花椒的食用方法特殊,全果进行粉碎使用,如果采用不安全的脱落剂,容易造成农药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花椒采收难,采收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乙烯硅作为脱落剂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

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使用方法,在花椒收获前一周,选择晴朗的天气,全株喷洒含有乙烯硅的脱落剂,72-96小时后采用机械震动收获花椒。

进一步,脱落剂中乙烯硅的含量为50%-80%。

进一步,脱落剂的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1.75kg/公顷。

一种脱落剂,脱落剂中乙烯硅的含量为50%-80%,脱落剂中还含有乳化剂。

进一步,脱落剂中还含有助溶剂。

进一步,乳化剂为白油、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醇聚氧乙烯醚之一或任意搭配,助溶剂为青皮桔油。

进一步,脱落剂在使用时采用现配现用的方式,先将乙烯硅和乳化剂进行配制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相互配制得到脱落剂。

进一步,第一溶液中乙烯硅含量为92%,乳化剂为8%。

进一步,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现配时比例为1:0.15-0.8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乙烯硅释放乙烯的速度比乙烯利快,降解的也快,几小时之内就可迅速降解,在植物体内不会传导,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释放乙烯,几小时内就迅速地降解,由于果梗和叶梗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素含量不同,施药后,会选择性果梗脱落,而不是叶梗脱落,这样就保护了花椒植株,不容易引起花椒的二次发芽,有利于花芽的生长和发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乙烯硅作为脱落剂在花椒收获期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乙烯硅在花椒收获期的使用方法,在花椒收获前一周,选择晴朗的天气,全株喷洒含有乙烯硅的脱落剂,72-96小时后采用机械震动收获花椒。喷洒的脱落剂中乙烯硅的含量为50%-80%,脱落剂的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1.75kg/公顷。脱落剂中还含有乳化剂,乳化剂为白油、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醇聚氧乙烯醚之一或任意搭配,因为乙烯硅容易产生沉淀,因此利用乳化剂将其乳化,保证其悬浮率,脱落剂中还含有助溶剂,助溶剂为青皮桔油,助溶剂可以增加乙烯硅在水中的溶解度,脱落剂在使用时采用现配现用的方式,先将乙烯硅和乳化剂进行配制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相互配制得到脱落剂。因为乙烯硅容易产生沉淀,所以需要保证其悬浮率的同时,还要降低乙烯硅在制剂中分解释放乙烯的几率,乙烯硅不溶于水,所以需要乳化成细小的微粒,便于作物吸收,因此需要进行现配现有,第一溶液中乙烯硅含量为92%,乳化剂为8%,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现配时比例为1:0.15-0.84。脱落剂中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大脱落剂在全株喷洒过程中的表面张力,保证脱落剂在花椒植株上的附着率,提高脱落率,保证花椒果实的顺利脱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脱落剂,脱落剂中乙烯硅的含量为50%-80%,脱落剂的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1.75kkg/公顷,脱落剂中还含有乳化剂,乳化剂为白油、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醇聚氧乙烯醚之一或任意搭配,因为乙烯硅容易产生沉淀,因此利用乳化剂将其乳化,保证其悬浮率,脱落剂中还含有助溶剂,助溶剂为青皮桔油,助溶剂可以增加乙烯硅在水中的溶解度,脱落剂在使用时采用现配现用的方式,先将乙烯硅和乳化剂进行配制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相互配制得到脱落剂。因为乙烯硅容易产生沉淀,所以需要保证其悬浮率的同时,还要降低乙烯硅在制剂中分解释放乙烯的几率,乙烯硅不溶于水,所以需要乳化成细小的微粒,便于作物吸收,因此需要进行现配现有,第一溶液中乙烯硅含量为92%,乳化剂为8%,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现配时比例为1:0.15-0.84。

脱落剂中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大脱落剂在全株喷洒过程中的表面张力,保证脱落剂在花椒植株上的附着率,提高脱落率,保证花椒果实的顺利脱落。

本发明的脱落剂可以快速释放出乙烯,用于果实收获时促使落果。在花椒收获期前一周左右,用脱落剂以有效成分用药量为1kg/公顷-1.75kg/公顷,每亩均150kg水,全株喷施,能促进花椒果柄离层的形成,便于机械化收获。有利于机械化采收,由机械震动可使90%以上的花椒脱落,并且本发明的脱落剂建议在晴天干燥时使用最好,本发明的脱落剂释放乙烯的速度比乙烯利快,降解的也快,几小时之内就可迅速降解,在植物体内不会传导,不易产生残留。

本发明中的乳化剂白油采用高度精炼的白油,达到食品级,不使用苯,二甲苯作为溶剂,其芳香烃含量高,易引起环境污染及致癌物残留。

本发明脱落剂中的第一溶液的最佳配比为:乙烯硅含量为92%,乳化剂为8%,助溶剂为40%青皮桔油,第一溶液与助溶剂现配时比例为1:0.15-0.84。本配方是采用多年时间对植物解刨学、生理学、病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寻找适合的花椒等干制性植物果实的机械化收获的脱落剂,特别是对植物器官脱落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了大量的研究,对有关脱落的化合物和制剂做了大量的筛选,做了无数次实验和多次田间试验,结合对环境、人畜及其他生物安全、储存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量,确定了花椒机械化收获助剂的配伍。

实施例1

2017年在陕西韩城市设立试验地,选择无病虫害的花椒树作为标株,数量20株,花椒树龄为15年,当花椒果实成熟时,计划采摘日,将在采摘日的前一周作为喷药日,当日天气晴朗,将上述株花椒树平均分成4批,每5株为一批,分别在下午4点钟,按照不同浓度对花椒树进行喷淋式喷施,均以有效成分用药量进行记录,no.1为:1kg/公顷;no.2为:1.25kg/公顷;no.3为:1.5kg/公顷;no.4为:1.75kg/公顷;在喷施药液后的72小时,在所有的花椒树下铺设织物,用2冲程汽油震动机械完成机械收获,收获单枝时间不大于5秒,然后统计落果率。

2018年、2019年在相同的花椒试验田,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试验,进行了落果率的统计。

根据2017-2019年统计落果率,计算这三年中,相同的树落果率,如表1所示。

表1陕西韩城市实验数据统计表

实施例2

2017年在甘肃省秦安设立试验地,选择无病虫害的花椒树作为标株,数量20株,花椒树龄为15年,当花椒果实成熟时,计划采摘日,将在采摘日的前一周作为喷药日,当日天气晴朗,将上述株花椒树平均分成4批,每5株为一批,分别在下午4点钟,按照不同浓度对花椒树进行喷淋式喷施,均以有效成分用药量进行记录,no.1为:1kg/公顷;no.2为:1.25kg/公顷;no.3为:1.5kg/公顷;no.4为:1.75kg/公顷;在喷施药液后的72小时,在所有的花椒树下铺设织物,用2冲程汽油震动机械完成机械收获,收获单枝时间不大于5秒,然后统计落果率。

2018年、2019年在相同的花椒试验田,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试验,进行了落果率的统计。

根据2017-2019年统计落果率,计算这三年中,相同的树的落果率,如表2所示。

表2甘肃省秦安实验数据统计表

结论:

由表1和表2可知,喷施脱落剂有效成分用药量在1kg/公顷-1.25kg/公顷,落果率在90%以下,但没有可见叶片脱落,当有效成分用药量在1.5kg/公顷-1.75kg/公顷时,花椒脱果率在90%以上,但有零星脱叶,不影响花椒树的整体生长,不出现二次出芽,也不影响翌年坐果和产量。

本发明利用了花椒叶片与果实成熟过程中离层形成及其果实脱落的机理,通过向花椒树表面喷施脱落剂,加速花椒离层的形成,能够使花椒果柄快速脱落,缩短花椒的采收时间,从而解决了花椒采收难与采收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了60%的采收成本问题,显著地提高花椒产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花椒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采用便携式花椒振动采收机,具体参数如下边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