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67326发布日期:2020-04-14 12:3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快速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腊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link)又名蜡梅,花开于寒冬时候,花黄如蜡,清香四溢,形态优美且花期较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也是世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和切花树种。由于腊梅花香伊人,用腊梅花所提取的香精成分比玫瑰油、茉莉花香精成分更加丰富,在国际市场上腊梅芳香油的价格大大高于玫瑰油和茉莉芳香油。腊梅的根、茎、叶、花蕾、果均可人药,具有解暑生津,顺气止咳的功效。此外,腊梅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且能抗多种有害气体,是一种集观赏、药用及环保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树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生产上,腊梅的繁育主要采用播种、嫁接和分株等传统方法,但这些常规繁殖手段繁殖过程繁琐,繁殖系数较低,且受季节的限制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腊梅种苗的需求及腊梅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有关利用扦插技术对腊梅进行繁育的研究虽已有报道,但普遍存繁殖材料受限,生根困难,生根效率低且繁殖受季节限制等问题。此外,我们前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腊梅植株的离体再生体系,但在繁殖过程中存在繁殖过程繁琐,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上述腊梅繁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开发一种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繁育周期短,所需原材料取材少且成本较低的腊梅繁殖方法,以满足规模化种植对腊梅种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且繁殖效率高的腊梅植株离体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腊梅组培再生苗的茎段或腊梅种子实生苗的茎段为外植体来源,剪切成切段后,经表面消毒、不定根诱导处理、定植及成苗管理步骤获得腊梅植株。

优选的,所述茎段取材于苗龄为3-24个月的腊梅组培再生苗或1-2年生腊梅种子实生苗。

优选的,所述剪切成切段是将茎段剪切成长1.0-3.0cm且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

优选的,所述表面消毒为将茎段用流水冲洗,用添加有0.01-0.05%多菌灵和0.01-0.2%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消毒1-3min后,晾干茎段表面残留溶液。

优选的,所述不定根诱导处理为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5-10mg/l吲哚乙酸、20-100mg/l褪黑素、100-300mg/l吲哚丁酸、0.01-0.5mg/lvb12、0.3-0.6‰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

优选的,所述不定根诱导处理的时间为20-90s。

优选的,所述定植为将不定根诱导处理后的腊梅茎段的形态学下端定植于装有营养基质的营养基质盘中。

优选的,所述营养基质包括营养土和蛭石,所述营养土与蛭石的的质量比为2:1。

优选的,所述茎段成苗管理为将定植后的茎段喷施一次营养液,盖上盖子,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5-90%的温室中进行成苗培养,每隔5-7d浇1次水,1个月后去除塑料盖。

优选的,所述营养液的成分为用双蒸水配制的5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操作简单,取材少,取材方便且材料丰富;

(2)不定根诱导率高达98.3%,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2-4条不定根;

(3)再生速度快,5周即可成苗,繁殖系数高,能够实现对所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进一步的扩大繁殖,为腊梅植株的快速繁殖和后期优良株系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腊梅茎段切段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腊梅茎段生根初期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腊梅茎段成苗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腊梅茎段成苗对应的生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和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均可以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实施例1

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苗龄为3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1.0cm、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备用;其中组培苗通过专利cn201710305050.4一种蜡梅植株高效离体再生的方法获得;

(2)将步骤(1)中的茎段经流水冲洗后,用添加有0.01%多菌灵和0.01%高锰酸钾的水溶消毒1min后,晾干茎段表面残留溶液后备用;

(3)将步骤(2)中消毒后的茎段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即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5mg/l吲哚乙酸、20mg/l褪黑素、100mg/l吲哚丁酸、0.01mg/lvb12、0.3‰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90s;

(4)将步骤(3)中经不定根诱导处理后的腊梅组培苗茎段的形态学下端定植于营养基质(营养土:蛭石=2:1)盘中,以互不重叠为准,插入的茎段长度为0.5cm;

(5)将步骤(4)中定植后的茎段喷施一次营养液,其中营养液的成分为5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盖上塑料盖,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5-90%的温室中进行成苗培养,每隔5-7d浇1次水;培养3周后,茎段基部形成长0.2-0.5cm长的不定根;继续培养2周后,茎段基部产生长度为2-3cm左右的不定根,并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本实施例中不定根的诱导率高达74.2%,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1-3条不定根。

实施例2

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苗龄为12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2.0cm、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备用;其中组培苗通过专利cn201710305050.4一种蜡梅植株高效离体再生的方法获得;

(2)将步骤(1)中的茎段经流水冲洗后,用添加有0.02%多菌灵和0.05%高锰酸钾的水溶消毒2min后,晾干茎段表面残留溶液后备用,其茎段切断图如图1所示;

(3)将步骤(2)中消毒后的茎段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即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7.5mg/l吲哚乙酸、60mg/l褪黑素、200mg/l吲哚丁酸、0.1mg/lvb12、0.4‰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60s;

(4)将步骤(3)中经不定根诱导处理后的腊梅组培苗茎段的形态学下端定植于营养基质(营养土:蛭石=2:1)盘中,以互不重叠为准,插入的茎段长度为0.75cm;

(5)将步骤(4)中定植后的茎段喷施一次营养液,其营养成分为5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盖上塑料盖,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5-90%的温室中进行成苗培养,每隔5-7d浇1次水;如图2所示,培养3周后,茎段基部形成长0.5-1.0cm左右的不定根;继续培养2周后,茎段基部产生长度为3-5cm左右的不定根,并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腊梅茎段成苗图,图4为腊梅茎段成苗对应的生根图。

本实施例中不定根的诱导率高达98.3%,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2-4条不定根。

实施例3

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1-2年生腊梅种子实生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3.0cm、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备用;

(2)将步骤(1)中的茎段经流水冲洗后,用0.05%多菌灵和0.2%高锰酸钾的水溶消毒3min后,晾干茎段表面残留溶液后备用;

(3)将步骤(2)中消毒后的茎段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即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10mg/l吲哚乙酸、100mg/l褪黑素、300mg/l吲哚丁酸、0.5mg/lvb12、0.6‰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20s;

(4)将步骤(3)中经不定根诱导处理后的腊梅茎段的形态学下端定植于营养基质(营养土:蛭石=2:1)盘中,以互不重叠为准,插入的茎段长度为1.0cm;

(5)将步骤(4)中定植后的茎段喷施一次营养液,其营养成分为5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盖上塑料盖,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5-90%的温室中进行成苗培养,每隔5-7d浇1次水;培养3周后,茎段基部形成长1.0cm左右的不定根;继续培养2周后,茎段基部产生长度为2-4cm左右的不定根,并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本实施例中不定根的诱导率高达92.5%,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2-4条不定根。

实施例4

一种快速繁殖腊梅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通过此方法获得的腊梅再生植株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1.5cm、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备用;

(2)将步骤(1)中的茎段经流水冲洗后,用添加有0.02%多菌灵和0.1%高锰酸钾的水溶消毒1min后,晾干茎段表面残留溶液后备用;

(3)将步骤(2)中消毒后的茎段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即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7.5mg/l吲哚乙酸、50mg/l褪黑素、150mg/l吲哚丁酸、0.2mg/lvb12、0.3‰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40s;

(4)将步骤(3)中经不定根诱导处理后的腊梅组培苗茎段的形态学下端定植于营养基质(营养土:蛭石=2:1)盘中,以互不重叠为准,插入的茎段长度为0.5cm;

(5)将步骤(4)中定植后的茎段喷施一次营养液,其营养成分为50%的霍格兰氏营养液,盖上塑料盖,置于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5-90%的温室中进行成苗培养,每隔5-7d浇1次水;培养2周后,茎段基部形成不定根原基;继续培养3周后,茎段基部产生长度为3-5cm左右的不定根,并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本实施例中不定根的诱导率高达95.8%,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2-4条不定根。

实施列5

测定生根促进液中生根诱导剂的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腊梅茎段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首先仅改变生根促进液中生根诱导剂的种类和浓度,以苗龄为12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为2.0cm的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经表面消毒后茎段基部用添加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生根诱导剂的生根促进液中处理60s(步骤同实施例2)。培养5周后,统计腊梅茎段的不定根诱导率。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不定根诱导液的种类和浓度对腊梅茎段不定根的诱导起着关键作用,且所使用的生根诱导剂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促进效用。其中对于苗龄为12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茎段而言,将茎段的形态学下端浸于添加有7.5mg/l吲哚乙酸、60mg/l褪黑素、200mg/l吲哚丁酸、0.1mg/lvb12、0.4‰吐温-20的生根促进液中进行不定根的诱导,诱导效果最佳。

表1为不定根诱导液的种类和浓度对腊梅茎段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处理40个外植体,共计120个外植体。

其次,仅改变腊梅茎段在生根促进液中的处理时间,以苗龄为12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为2.0cm的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经表面消毒后与实施例2中所涉及的生根促进液中处理不同时间(10s,20s,30s,40s,60s,90s,120s)。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培养5周后,统计腊梅茎段的不定根诱导率。

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结果表明不定根诱导液处理时间对腊梅茎段不定根的诱导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处理时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不定根的诱导率逐步增加,处理60s时,不定根的诱导率高达98.3%,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不定根的诱导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表2为不定根诱导液处理时间对腊梅茎段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处理40个外植体,共计120个外植体。

实施例6

测定腊梅植株茎段长度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仅改变茎段的长度,以苗龄为24个月大小的腊梅株系组培苗为外植体来源,将茎段剪切成长为0.3,0.5,1.0,2.0,3.0,5.0,8.0cm的带有2个腋芽和2个叶片的切段备用。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培养5周后,统计腊梅茎段的不定根诱导率及不定根数量。

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茎段外植体的长度对不定根的诱导具有重要影响,不定根长度太短不利于不定根的诱导。

当所使用的腊梅茎段长度为0.3cm和0.5cm时,不定根的诱导率分别为14.2%和43.3%,不定根的平均个数分别为1.21和1.73。由于茎段太短,不能很好的定植于与营养基质中,也就不利于不定根诱导过程中茎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茎段长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不定根的诱导率逐步增加,茎段长度达到3.0cm时诱导效果最佳,不定根的诱导率为98.3%,平均不定根的个数为3.71。随着茎段长度的进一步增加,不定根的诱导率和不定根个数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随着茎段长度的增加,茎段在不定根诱导过程中所消耗的养分逐步增加,茎段基部所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不定根形成和生长的需要。因此,选择使用1.0-3.0cm长的腊梅茎段为材料进行腊梅的繁殖,可以节省实验材料和扩大腊梅植株的繁殖系数。

表3为腊梅茎段长度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处理40个外植体,共计120个外植体。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