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227发布日期:2019-10-29 20:1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发酵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液体菌种培养器,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空气灭菌,通常通过过滤器取出单独灭菌或外置过滤器或内置过滤器灭菌,由于过滤器取出单独灭菌或外置过滤器灭菌方式操作复杂且灭菌不彻底,逐渐采用内置过滤器灭菌,现有的内置过滤器结构及安装方式不合理,从而影响了使用寿命和灭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内置过滤器结构及其安装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贯穿安装于罐体上,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的筒口位于罐体外部,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的筒口上安装盲板;上滤筒体的筒底上设有第一气孔,上滤筒体下部的筒壁上设有第五气孔,下滤筒体的筒底上设有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下滤筒体下部的筒壁上设有第四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之间连接内联通管,第三气孔连接内导管,第四气孔连接下内外联通管,第五气孔连接上内外联通管。

所述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位于罐体内,上内外联通管和下内外联通管贯穿罐体安装,上内外联通管和下内外联通管外端位于罐体外部。

所述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位于罐体外部,上内外联通管和下内外联通管位于罐体外部。

所述上滤筒体的盲板中心处设有盲板气孔,上滤芯安装于上滤筒体内盲板一侧。

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贯穿安装于罐体上,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的筒口位于罐体外部,上滤筒体和下滤筒体的筒口上安装盲板;上滤筒体的筒底上设有第一气孔,下滤筒体的筒底上设有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之间连接内联通管,第三气孔连接内导管,上滤筒体的盲板上设有两个盲板气孔,下滤筒体的盲板上设有一个盲板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在上下滤筒上设置多个气孔,并通过上下内外联通管安装位置的设置及其盲板的设置,提高了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发酵罐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带有滤芯的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带有滤芯的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带有滤芯的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带有滤芯的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单孔盲板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发酵罐滤筒安装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盲板结构图。

图中:1、滤芯座,2、内联通管,3、内导管,4、罐体,5、支腿,6、单向阀,7、下滤芯,8、下内外联通管,9、下滤筒体,10、上内外联通管,11、上滤筒体,12、上滤芯,13、筒壁,14、筒底,15、第一气孔,16、第二气孔,17、第三气孔,18、第四气孔,19、盲板,20、筒口,21、盲板气孔,22、第五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内置过滤器的发酵罐结构如图1所示,罐体4上安装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如图中A部分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内分别设有上滤芯12和下滤芯7,上滤芯7连接内联通管2,内联通管2另一端连接下滤筒体9,下滤筒体9内的下滤芯7通过螺纹管22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螺纹管22连接内导管3,内导管3下端为与锥形封头内壁相同倾斜角度的安装结构,内导管3下端位于出气管的出气口处,上滤筒体11下部连接上内外联通管10,下滤筒体9下部设有下内外联通管8,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的外端位于罐体4外部。发酵罐内设有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构成双级过滤,进口在罐体外、安装使用操作均在罐体外进行。上内外联通管10用于排污和进气,下内外联通管8用于排污。

实施例一,如图2和图3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贯穿安装于罐体4上,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上安装盲板19;上滤筒体11的筒底14上设有第一气孔15,上滤筒体11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五气孔22,下滤筒体9的筒底14上设有第二气孔16和第三气孔17,下滤筒体9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四气孔18,第一气孔15与第二气孔16之间连接内联通管2,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第四气孔18连接下内外联通管8,第五气孔22连接上内外联通管10。第四气孔18和第五气孔22位于罐体4内,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贯穿罐体4安装,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外端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芯12安装于上滤筒体11内第一气孔15侧,下滤芯7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导管和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由上过滤筒体11的上内外连通管10进气,通过上滤芯12、内联通管2、进入下滤筒体9内,然后由下滤芯7、单向阀25经由内导管3出气。

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贯穿安装于罐体4上,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上安装盲板19;上滤筒体11的筒底14上设有第一气孔15,上滤筒体11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五气孔22,下滤筒体9的筒底14上设有第二气孔16和第三气孔17,下滤筒体9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四气孔18,第一气孔15与第二气孔16之间连接内联通管2,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第四气孔18连接下内外联通管8,第五气孔22连接上内外联通管10。第四气孔18和第五气孔22位于罐体4内,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贯穿罐体4安装,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外端位于罐体4外部。如图10所示,上滤筒体11的盲板19中心处设有盲板气孔21,上滤芯12安装于上滤筒体11内盲板19一侧,下滤芯7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导管和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由上过滤筒体11的盲板气孔21进气,通过上滤芯12、内联通管2、进入下滤筒体9内,然后由下滤芯7、单向阀25经由内导管3出气。

实施例三,如图6和图7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贯穿安装于罐体4上,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上安装盲板19;上滤筒体11的筒底14上设有第一气孔15,上滤筒体11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五气孔22,下滤筒体9的筒底14上设有第二气孔16和第三气孔17,下滤筒体9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四气孔18,第一气孔15与第二气孔16之间连接内联通管2,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第四气孔18连接下内外联通管8,第五气孔22连接上内外联通管10。第四气孔18和第五气孔22位于罐体4外部,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芯12安装于上滤筒体11内第一气孔15侧,下滤芯7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导管和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由上过滤筒体11的上内外连通管10进气,通过上滤芯12、内联通管2、进入下滤筒体9内,然后由下滤芯7、单向阀25经由内导管3出气。

实施例四,如图8和图9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贯穿安装于罐体4上,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上安装盲板19;上滤筒体11的筒底14上设有第一气孔15,上滤筒体11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五气孔22,下滤筒体9的筒底14上设有第二气孔16和第三气孔17,下滤筒体9下部的筒壁13上设有第四气孔18,第一气孔15与第二气孔16之间连接内联通管2,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第四气孔18连接下内外联通管8,第五气孔22连接上内外联通管10。第四气孔18和第五气孔22位于罐体4外部,上内外联通管10和下内外联通管8位于罐体4外部,如图10所示,上滤筒体11的盲板19中心处设有盲板气孔21,上滤芯12安装于上滤筒体11内盲板19一侧,下滤芯7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导管和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由上过滤筒体11的盲板气孔21进气,通过上滤芯12、内联通管2、进入下滤筒体9内,然后由下滤芯7、单向阀25经由内导管3出气。

实施例五,如图11所示,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贯穿安装于罐体4上,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位于罐体4外部,上滤筒体11和下滤筒体9的筒口20上安装盲板19;上滤筒体11的筒底14上设有第一气孔15,下滤筒体9的筒底14上设有第二气孔16和第三气孔17,第一气孔15与第二气孔16之间连接内联通管2,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上滤筒体11的盲板19上设有两个盲板气孔21,两个盲板气孔21在上滤筒盲板19上沿垂直地面方向的直径排布,如图12所示,下滤筒体9的盲板19上中心处设有一个盲板气孔21,上滤芯12安装于上滤筒体11内盲板19一侧,下滤芯7通过导管连接单向阀6,单向阀6通过导管和第三气孔17连接内导管3。由上过滤筒体11的盲板气孔21进气,通过上滤芯12、内联通管2、进入下滤筒体9内,然后由下滤芯7、单向阀25经由内导管3出气。采用在上滤筒盲板和下滤筒盲板上痛死开设气孔的结构,可以省略上内外连通管10和下内外连通管8,同样可以实现良好的过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