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2881发布日期:2020-02-21 18:15阅读:1224来源:国知局
射流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射流增氧器。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及提高水体中各层水流的对流程度,均匀水质和提高水体的活性,在水产养殖中需要对水体进行增氧处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增氧器有射流喷水式、叶轮式、水车式以及微孔曝气式等类型,中国专利(201310561236.8)公开了射流列阵式增氧装置,能耗低,增氧效果好。但其存在一弊端,增氧装置的出水口由于溶氧较多,通常会聚集一些鱼类,鱼类可能会冲撞出水口,这会导致鱼类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射流增氧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射流增氧器,包括泵体、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之间布置有增氧组件,第二管部的出水端的端面布置有软质的附加结构,附加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管部端部的附着部和位于第二管部端口中的自由部。

进一步,自由部和附着部之间通过弧形部过渡。

进一步,自由部、附着部与弧形部之中,弧形部的厚度最小。

进一步,附加结构的断面为拱形结构。

进一步,附着部上用于与第二管部对接处的厚度与第二管部出水端的壁厚相等。

进一步,附加结构为软胶构件。

进一步,增氧组件包括第三管部和喷气结构,喷气结构布置在第三管部中,第三管部的侧面布置有进气口,喷气结构中成型有若干用于分散水体的齿形结构。

有益效果:在射流增氧器的出水管设计软质的附加结构,附加结构具有一定弹性,可避免鱼类直接撞击第一管部的端部,避免鱼类受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广泛应用于水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射流增氧器的结构图;

图2为增氧组件的端部视图;

图3为第二管部的结构图;

图4为附加结构在第二管部端部处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流增氧器,其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中给水体增加氧气,射流增氧器包括泵体10、第一管部11以及第二管部12,第一管部11与第二管部12之间布置有增氧组件。增氧组件包括第三管部13和喷气结构17,第三管部13的侧面布置有进气口,喷气结构17为环形结构,喷气结构17布置在第三管部13中,泵体10将水体从第一管部11依次经过第三管部13和第二管部12喷出,在第三管部13中经喷气结构17处理后增加溶氧量。

喷气结构17与第三管部13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喷气结构17中成型有若干用于分散水体的齿形结构,喷气结构17上的齿形结构靠近第三管部13出水的一端。当水体进入环形空间时,空气从第三通孔进入环形空间,空气混入水体中,喷气结构17侧面的齿形结构将环形空间中的水体分散,使空气与水体充分混合,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为使穿过喷气结构17中部的水体增加溶氧量,在喷气结构17的中部设计有若干横梁,横梁中也设计有若干齿形结构,可将穿过喷气结构17中部的水体分散,促进水气混合。

第二管部12的出水端的端面布置有软质的附加结构14,附加结构14整体呈环形,附加结构14的断面为拱形结构,而且是向第二管部12外拱起,拱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防止鱼类碰撞第二管部12的端部。

附加结构14为软胶构件,因此附加结构14整体较软具有较好的弹性,可确保防撞效果。

附加结构14包括固定在第二管部12端部的附着部15和位于第二管部12端口中的自由部16,附着部15上用于与第二管部12对接处的厚度与第二管部12出水端的壁厚相等,附着部15与第二管部12对接处可实现无缝过渡,避免第二管部12的端部边缘划伤鱼类。

自由部16和附着部15之间通过弧形部过渡,通过弧形部附加结构14的外侧成型为光滑弧面。

自由部16、附着部15与弧形部之中,弧形部的厚度最小,便于提高自由部16与附着部15之间的弹性。借助有弹性的自由部16,也可避免鱼类头部钻入第二管部12时受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