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780发布日期:2020-05-29 11:53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机插秧育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传统水稻的秧苗培育都是将秧苗栽培在稻田内,这种秧苗培育方式由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培育出来的秧苗瘦弱、易发病,降低秧苗的培育质量,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稻农或秧苗生产企业已经逐步利用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进行秧苗的培育,培育出来的秧苗更加健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值,然而现今使用的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体型较大,不便于收纳存储以及搬运,增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多都是直接利用支撑柱进行支撑固定,这样会使得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稳定性不强,收到外界的碰撞或大风吹拂时容易倾倒,降低秧苗培育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包括托盘和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呈矩形阵列设置于托盘两侧的两边侧处位置,四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卡接组件分别与托盘活动卡接,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呈十字型对称开设有四个凹槽,四个所述凹槽的内腔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支撑柱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的下方并螺纹连接有四边形螺母,所述支撑腿的中部通过铰接座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铰接座与四边形螺母的外壁铰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载物框和承载板,所述载物框固定连接于支撑柱顶部的一侧,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于托盘一侧的边侧,且所述承载板与载物框的内腔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托盘内腔的顶部等距离固定卡接有多个插秧板,多个所述插秧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

优选的,位于所述托盘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铰接有伸缩栅栏。

优选的,所述托盘背面的一侧穿插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托盘正面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进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位于托盘的同一高度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螺纹杆转动带动四边螺母上下移动,四边螺母上下移动的同时通过铰接座带动连杆边边移动边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柱底部的四个支撑腿转动张开一定的角度后进行支撑,能够提高支撑柱对托盘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四个支撑腿相互贴合在支撑柱的底部,从而减小支撑柱存储时的占用空间,便于支撑柱的收纳;

2、本实用新型利用设有的载物框和承载板能够便于支撑柱对托盘的固定支撑以及拆卸,提高托盘与支撑柱之间拆卸和安装的便捷性,以便于进行单独收纳存储;

3、本实用新型插秧板和圆形通孔能够便于秧苗的等距均匀栽培,提高秧苗栽培的工整性,防止局部秧苗过多造成营养吸收不均匀,提高秧苗的培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边螺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盘;2、支撑柱;3、支撑腿;4、凹槽;5、螺纹杆;6、四边形螺母;7、连杆;8、限位块;9、转柄;10、伸缩栅栏;11、插秧板;12、圆形通孔;13、出水管;14、进水管;15、载物框;16、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托盘式水稻机插秧育苗装置,包括托盘1和四个支撑柱2,四个支撑柱2呈矩形阵列设置于托盘1两侧的两边侧处位置,位于托盘1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支撑柱2之间铰接有伸缩栅栏10,对托盘1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柱2之间起到一个限位防护的作用,同时利用伸缩栅栏10的可伸缩性便于相邻两个支撑柱2的收纳,载物框15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顶部的一侧,承载板16固定连接于托盘1一侧的边侧,且承载板16与载物框15的内腔活动卡接,承载板16与载物框15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托盘1与支撑柱2之间的拆卸和固定,从而便于员工进行组装或收纳存储,四个支撑柱2的底部呈十字型对称开设有四个凹槽4,四个凹槽4的内腔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腿3,使得四个支撑腿3能够转动展开,提高支撑柱2支撑重心的稳定性,四个支撑柱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顶端贯穿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9,便于员工转动螺纹杆5,螺纹杆5的底端贯穿支撑柱2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2的下方并螺纹连接有四边形螺母6,螺纹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对四边形螺母6的移动距离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防止四边形螺母6与螺纹杆5分离,支撑腿3的中部通过铰接座铰接有连杆7,连杆7的一端通过铰接座与四边形螺母6的外壁铰接,利用螺纹杆5、四边形螺母6和连杆7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同一个支撑柱2底部的四个支撑腿3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四个支撑腿3对支撑柱2支撑的稳定性;

托盘1内腔的顶部通过内壁固定连接的条形块等距离固定卡接有多个插秧板11,多个插秧板11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12,插秧板11和圆形通孔12的设置能够使培育的秧苗摆放更加工整,提高各秧苗营养分配的均匀性,同时能够提高依次培育秧苗的数量,提高培育产量,托盘1背面的一侧穿插连接有出水管13,托盘1正面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进水管14,且出水管13与进水管14位于托盘1的同一高度位置处,托盘1上同一高度设置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3能够便于秧苗营养液的通入,同时能够保持托盘1内营养液的定量,防止营养液过多造成秧苗营养过剩而枯萎。

本实用工作原理:在进行秧苗栽培时,将手动将相邻两个支撑柱2向两侧移动,伸缩栅栏10随着相邻两个支撑柱2的移动而伸长展开,使相邻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与托盘1一侧的两个承载板16之间的距离相同,将托盘1两侧的承载板16分别卡入对应支撑柱2一侧的载物框15内,使四个支撑柱2对托盘1进行固定支撑,再将转柄9顺时针转动相同的圈数,转柄9带动螺纹杆5转动,使得四边形螺母6在螺纹杆5上向上移动,带动四个连杆7上升的同时并转动,使四个连杆7带动对应的四个支撑腿3通过销轴在凹槽4内转动相同的角度,从而提高每个支撑柱2支撑的稳定性,再将插秧板11卡入托盘1的内腔中,将待培育的秧苗插入对应的圆形通孔12内,将外部营养液通过进水管14通入托盘1的内腔,再使用外接导管将出水管13与营养液箱连通,使得托盘1内腔的营养液到达一定体积后多余的营养液会顺着出水管13回流到营养液箱内,即达到对托盘1内腔营养液容量的精确控制,又使得多余的营养液得到回收;

在秧苗栽培结束后,将承载板16与载物框15分离,使托盘1与支撑柱2分离,再手动逆时针转动转柄9,使螺纹杆5逆时针转动,四边形螺母6带动连杆7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四个支撑腿3同步转动相互靠拢在支撑柱2的底部,最后将相邻两个支撑柱2相向推动,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伸缩栅栏10收缩折叠在一起,以便于员工将各部件单独存放在仓库内,减少存放时占用的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