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6943发布日期:2020-07-29 01: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



背景技术:

播种机在工作时,由于地面的不平整,导致播种机上下晃动,所以需要播种机的底部框架非常结实,另外需要较好的避震减轻对播种机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包括框架,该框架设置于播种机设备底部;所述框架内连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下部各连接有一组避震套,所述避震套与播种机设备底部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间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通过转轴与播种机设备底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为“井”型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所述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均采用焊接与框架连接;所述上加强杆与下加强杆之间焊接有一组中间加强杆。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套分别设置于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上,所述避震套构成方形四个顶角;所述支撑柱设置于中间加强杆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套内加工有通孔,所述避震弹簧设置于通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通过在框架内设置“井”型加强结构,提升了框架的强度,通过设置四角避震提升播种机设备的避震能力,避免播种机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的俯视图;

其中,1、框架,2、播种机设备,3、避震套,4、避震弹簧,5、支撑柱,6、转轴,7、上加强杆,8、下加强杆,9、中间加强杆,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包括框架1,该框架1设置于播种机设备2底部;所述框架1内连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下部各连接有一组避震套3,所述避震套3与播种机设备2底部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4;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间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通过转轴6与播种机设备底部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井”型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杆7和下加强杆8,所述上加强杆7和下加强杆8均采用焊接与框架1连接;所述上加强杆7与下加强杆8之间焊接有一组中间加强杆9。

所述避震套3分别设置于上加强杆7和下加强杆8上,所述避震套7构成方形四个顶角;所述支撑柱5设置于中间加强杆9的中间位置。

所述避震套3内加工有通孔31,所述避震弹簧4设置于通孔31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包括框架,该框架设置于播种机设备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连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下部各连接有一组避震套,所述避震套与播种机设备底部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间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通过转轴与播种机设备底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井”型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所述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均采用焊接与框架连接;所述上加强杆与下加强杆之间焊接有一组中间加强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套分别设置于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上,所述避震套构成方形四个顶角;所述支撑柱设置于中间加强杆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套内加工有通孔,所述避震弹簧设置于通孔内。


技术总结
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包括框架,该框架设置于播种机设备底部;所述框架内连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下部各连接有一组避震套,所述避震套与播种机设备底部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所述加强结构的中间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通过转轴与播种机设备底部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播种机用高强度框架,通过在框架内设置“井”型加强结构,提升了框架的强度,通过设置四角避震提升播种机设备的避震能力,避免播种机设备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清;邱冬林;李佳亮;瞿亚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江华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