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5190发布日期:2020-06-30 19:4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打结器。



背景技术:

钓鱼线分主线和子线,一般主线竞技选手都是使用高端鱼线,价格比较高,由于野外垂钓环境复杂,鱼钩很容易挂低,挂住水中岩石等杂物,用力拉鱼线就会报废。野外垂钓一天可能会挂好几次低,每卷鱼线200元左右,这个消耗太大。所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钓友会使用主线下面接上一节细一点鱼线;如果挂低,用力拉,最下面的细线就会优先断掉,从而保护主线不断;但是主线和细线连接,不能有大节,不然会影响出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结器,旨在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一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一按钮,所述第一压线部、第一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一连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压线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二凹凸面与所述第一凹凸面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二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二压线部、第二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二连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二压线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凸面,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四凹凸面与所述第三凹凸面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三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处一侧的第三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处另一侧的第三按钮,所述第三压线部、第三按钮通过所述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三压线部与所述铰接处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三按钮与所述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三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铰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三压线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凹凸面,所述铰接处设置有第六凹凸面与所述第五凹凸面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还设置有一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卡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铰接处的卡合件以及一拉绳。

优选的,所述卡合件为一设置有双向开槽的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通过铰接部的扭簧把支架打开,主线通过第一夹线结构固定后延伸至第二夹线结构固定,子线通过第三夹线结构固定线的一端,子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的中段进行缠绕操作,从而形成打结,这种打结方式使得主线和细线连接不会出现大结,不会影响出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按钮示意图;

其中,1、第一按钮;2、第一夹线结构;3、第一压线部;4、第一支架;5、第三夹线结构;6、第三压线部;7、第二支架;8、第二压线部;9、第二夹线结构;10、第二按钮;11、卡合件;12、第三按钮;13、拉绳;14、第四凹凸面;15、弹簧;16、第二连接轴;17、第三凹凸面;18、扭簧;19、第五凹凸面;20、第六凹凸面;21、铰接轴;22、第一连接轴;23、第一凹凸面;24、第二凹凸面;25、通孔;26、销轴;27、弧柱;28、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4以及第二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7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铰接轴21设置有扭簧18;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2、第二夹线结构9;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5。通过铰接处的扭簧18把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打开,主线通过第一夹线结构2固定后延伸至第二夹线结构9固定,子线通过第三夹线结构5固定线的一端,子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的中段进行缠绕操作,从而形成打结,这种打结方式使得主线和细线连接不会出现大结,不会影响出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线结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端一侧的第一压线部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一按钮1,所述第一压线部3、第一按钮1通过一设有弹簧15的第一连接轴22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3与所述第一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22铰接,所述第一按钮1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一连接轴22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压线部3。所述第一压线部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面23,所述第一支架4设置有第二凹凸面24与所述第一凹凸面23对应;第一凹凸面23与第二凹凸面24上设置有软垫;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1通过弹簧15与第一连接轴22配合穿过第一支架4上的通孔25,从而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1与夹线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4的两侧,销轴26通过第一按钮1上的通孔25与第一连接轴22上的通孔25相配合连接,形成第一夹线结构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线结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第二端一侧的第二压线部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二按钮10,所述第二压线部8、第二按钮10通过一设有弹簧15的第二连接轴16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8与所述第二支架7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二按钮1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16铰接,所述第二按钮10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二连接轴16进而压紧所述第二压线部8;所述第二压线部8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凸面17,所述第二支架7设置有第四凹凸面14与所述第三凹凸面17对应;第三凹凸面17与第四凹凸面14上设置有软垫;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有利于防止线在缠绕时候回滑脱的情况。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第三夹线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处一侧的第三压线部6、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处另一侧的第三按钮12,所述第三压线部6、第三按钮12通过所述铰接轴21连接,所述第三压线部6与所述铰接处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三按钮12与所述铰接轴21铰接,所述第三按钮12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铰接轴21进而压紧所述第三压线部6;所述第三压线部6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凹凸面19,所述铰接处设置有第六凹凸面20与所述第五凹凸面19对应;第五凹凸面19与第六凹凸面20上设置有软垫;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铰接处还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卡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铰接处的卡合件11以及一拉绳13,所述卡合件11为一设置有双向开槽的结构件。结构件为一矩形体,中空而且四边开槽孔,矩形体上方设置一圆柱体,圆柱体开有通孔25,拉绳通过该通孔25连接,通过拉拉绳把结构体带动往外移动,使得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7收缩,推动圆柱体带动矩形体往内移动,使得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7展开;结构体也可以为梯形体,圆柱体也可以为矩形体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7为弧形。有利于线的缠绕,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第一按钮1,第二按钮10及第三按钮12的表面上可设置有防滑纹,松开夹线部的一面为条形防滑纹,锁紧夹线部的一面为颗粒防滑纹;第一按钮1,第二按钮10及第三按钮12的中部为中空的弧柱27,表面也可以设置成弧面28,设计成人体的拇指的弧面方便按键,弧柱27可设置有凸筋,对应的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槽,第一连接轴22、第二连接轴16及铰接轴21设置成扁柱体,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按钮1,第二按钮10及第三按钮12同样匹配到第一连接轴22、第二连接轴16及铰接轴21上设置成扁柱体孔,这样就保证按钮不易被带动而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