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移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2963发布日期:2020-05-22 20:13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移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移苗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蔬菜和瓜果的育苗过程为先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待作物幼苗生长到适宜定植的时候移栽到田间,这一过程称也称作移苗。传统的移苗操作是在田间挖出小坑,将幼苗连同其根部土坨从育苗盘上取下再放入小坑中,然后回填土壤。整个移苗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移苗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手持式移苗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均为敞口设置;两个挖掘铲,两个所述挖掘铲均铰接在所述筒体的下端;两个固定把手,两个所述固定把手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两个定位耳,两个所述定位耳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每一所述定位耳布置在一个所述固定把手的下方;两个传动杆,每个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一个挖掘铲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杆的上部从一个对应的所述定位耳上的定位孔中穿过;两个操作手柄,每个所述操作手柄与一个所述传动杆的上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移苗器,用于农作物的移苗操作,具体地,在移苗过程中,先将带有土坨的作物幼苗从筒体的上端开口放入筒体中,操作者的双手握住两个固定把手,然后将挖掘铲插入土壤中,之后先上提起两个操作手柄,使操作手柄通过传动杆向上拉动挖掘铲,从而驱动两个挖掘铲向两边张开,进而使作物幼苗落入到土壤中。由于使用手持式移苗器进行移苗操作,可以省略传统移苗操作的预挖坑过程,并且整个移苗过程操作者以站立的姿态即可进行,因此,相比于传统操作方式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移苗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左半筒和右半筒,所述左半筒的一端和所述右半筒的一端铰接,所述左半筒的另一端和所述右半筒的另一端为可开合的自由端,两个所述挖掘铲中的一个与所述左半筒连接,两个所述挖掘铲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右半筒连接,在所述左半筒和所述右半筒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固定把手和一个所述定位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移苗器还包括柔性遮挡体,所述柔性遮挡体的一端通过一个连接件与所述左半筒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体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连接件与所述右半筒的自由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体为塑料布或无纺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连接件位于所述左半筒的自由端的外侧,所述另一个连接件位于所述右半筒的自由端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挖掘铲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磁铁,两个所述磁铁向对的一端的磁极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挖掘铲的外侧分别设置一个连接耳,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所述连接耳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穿过所述定位孔;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段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杆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筒体的方向延伸;第三杆段,所述第三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段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耳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移苗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设置有柔性遮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持式移苗器,它包括筒体10、两个挖掘铲20、两个固定把手30、两个定位耳40、两个传动杆50和两个操作手柄60。具体地,筒体10的上端和下端均为敞口设置,两个挖掘铲20均铰接在筒体10的下端,从而使得两个挖掘铲20能够扣合或张开,两个固定把手30设置在筒体10的上部,两个定位耳40设置在筒体10上,每一定位耳40布置在一个固定把手30的下方,每个传动杆50的底端与一个挖掘铲20连接,每个传动杆50的上部从一个对应的定位耳40上的定位孔中穿过,每个操作手柄60与一个传动杆50的上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移苗器,用于农作物的移苗操作,具体地,在移苗过程中,先将带有土坨的作物幼苗从筒体10的上端开口放入筒体10中,操作者的双手握住两个固定把手30,然后将挖掘铲20插入土壤中,之后先上提起两个操作手柄60,使操作手柄60通过传动杆50向上拉动挖掘铲20,从而驱动两个挖掘铲20向两边张开,进而使作物幼苗落入到土壤中。由于使用手持式移苗器进行移苗操作,可以省略传统移苗操作的预挖坑过程,并且整个移苗过程操作者以站立的姿态即可进行,因此,相比于传统操作方式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0包括左半筒11和右半筒12,左半筒11的一端和右半筒12的一端铰接,左半筒11的另一端和右半筒12的另一端为可开合的自由端,两个挖掘铲20中的一个与左半筒11连接,两个挖掘铲20中的另一个与右半筒12连接,在左半筒11和右半筒12上分别设置一个固定把手30和一个定位耳40。在本实施例中,左半筒11和右半筒12的一端铰接,另一个为自由端,使得左半筒11和右半筒12之间既可以严密地扣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的筒体10,也可以使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从而形成一个开环式的筒体10,当筒体10呈现开环式的状态时,筒体10内能够容纳作物的空间变大,通过调整左半筒11的自由端和右半筒1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对筒体10的容纳空间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体积大小的作物幼苗,进而扩展手持式移苗器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移苗器还包括柔性遮挡体70,柔性遮挡体70的一端通过一个连接件80与左半筒11的自由端连接,柔性遮挡体70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连接件80与右半筒12的自由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对体积较大的作物幼苗进行移苗时,筒体10调整为开环式的状态,此时,柔性遮挡体70可以和筒体10配合形成闭合式结构,从而避免作物幼苗在筒体10内下落的过程中部分土坨从左半筒11和右半筒12之间的空隙中脱出,另外也可以避免因空隙的存在导致作物幼苗倾斜或翻倒。

进一步地,柔性遮挡体70可为塑料布或无纺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连接件80位于左半筒11的自由端的外侧,另一个连接件80位于右半筒12的自由端的外侧,由此,当筒体10闭合式,有利于保持柔性遮挡体70位于筒体10的外部而非内部,因为,如果柔性遮挡体70在筒体10闭合的状态下位于筒体10的内部,则会对作物幼苗的下落过程造成妨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80可以是连接杆,柔性遮挡体70的端部可以绕设在连接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挖掘铲20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磁铁90,两个磁铁90向对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由此,使两个挖掘铲20始终具有相互吸引的趋势,这样,当操作者松开操作手柄60时,挖掘铲20可以从张开的状态恢复至扣合状态,以便于为下一次移苗操作做准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挖掘铲20的外侧分别设置一个连接耳21,传动杆50的底端与连接耳21的端部连接,连接耳21的有利于增加驱动挖掘铲20转动的力矩的力臂,从而可以较为省力地驱动挖掘铲20张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杆50包括第一杆段51、第二杆段52和第三杆段53,其中,第一杆段51穿过定位耳40上的定位孔,第二杆段52的一端与第一杆段51的底端连接,第二杆段52的另一端向远离筒体10的方向延伸,第三杆段53的一端与第二杆段5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杆段53的另一端与连接耳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段52的所述另一端向远离筒体10的方向延伸,如此,有利于使传动杆50连接至连接耳21的最远端,即有利于增大驱动挖掘铲20转动的力矩的力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