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9321发布日期:2020-05-20 00:0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2015年农业部宣布中国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将有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进行消费,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当马铃薯成熟进行收获以后,马铃薯秸秆按我国推广的方法是将其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的作用,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但若是不加处理直接将马铃薯秸秆留在农田,田地表面就会覆盖厚厚的一层秸秆,对犁、耙地造成堵塞,在旋耕时这层秸秆也会对旋耕刀的入土产生很大阻力,秸秆掺入土壤以后也会使得旋耕功率增大,旋耕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对马铃薯秸秆进行粉碎后再进行还田。目前市面上也有部分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但往往都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秸秆进行粉碎后,秸秆碎屑往往覆盖在农田表面,延长秸秆腐烂时间,造成农田耕种时,种子容易被碎屑包裹从而接触不到土壤,减低种子的发芽率,同时秸秆在粉碎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增加使用者进行秸秆还田时的工作环境恶劣程度;二是现有粉碎还田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秸秆可能堆叠于各处,导致秸秆碎屑还田后的分布极为不均匀,最终使得秸秆对土地的增效效果不均匀;三是现有粉碎还田装置不能彻底地将马铃薯秸秆粉碎干净,粉碎效果不好。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粉碎效果好,可将碎屑进行埋地处理,能均匀还田的马铃薯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碎效果好,可将碎屑进行埋地处理,能均匀还田的马铃薯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架,机架下方的两侧各设置有1块护板,两护板之间依次设置有捡拾机构、粉碎机构、平整机构和旋耕机,捡拾机构包括捡拾壳体和安装在捡拾壳体内的捡拾轴,捡拾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护板转动连接,捡拾轴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捡拾杆,捡拾壳体的下端留有捡拾口。

粉碎机构包括粉碎壳体和安装在粉碎壳体内的粉碎轴,粉碎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护板转动连接,粉碎轴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粉碎刀,粉碎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落料管,粉碎壳体与捡拾壳体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抛料口,捡拾轴和粉碎轴的转动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平整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斜板,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斜板固定在支撑杆的下端。

机架上设置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链传动的方式分别与粉碎轴及旋耕机的转轴连接,捡拾轴与粉碎轴之间通过链传动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凹面朝下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与捡拾壳体圆滑过渡连接,另一端与粉碎壳体圆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捡拾杆的端部设置有捡拾凸起。

进一步的,粉碎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辅助刀,辅助刀与粉碎刀沿粉碎轴的轴向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支撑杆上设置有伸缩装置。

进一步的,旋耕机上方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挡土板。

本实用新型集合捡拾机构、粉碎机构、平整机构和旋耕机为一体,通过捡拾机构将农田表面的马铃薯秸秆捡拾起来并抛入到粉碎机构中,秸秆在粉碎机构中通过粉碎刀的作用得到充分粉碎,粉碎后秸秆碎屑从落料管落到农田表面,随后平整机构的斜板对秸秆碎屑进行刮平操作,使得秸秆碎屑尽可能均匀平铺在农田表面,最后通过旋耕机对农田进行旋耕,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覆土,使秸秆埋藏在土壤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秸秆拾起来再对其进行粉碎,相对于直接在地上进行粉碎可以得到较好的粉碎效果,通过平整机构可以将秸秆碎屑尽可能地平铺的田地表面,还田较为均匀,可对田地进行均匀增肥,其次,通过旋耕机可将碎屑及时埋入地里,对田地的增肥效果较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护板、捡拾壳体和粉碎壳体,可大大减小操作现场尘土的飞扬。本实用新型粉碎效果好,可将碎屑进行埋地处理,能均匀还田,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碎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悬挂架,3-护板,4-捡拾机构,5-粉碎机构,6-平整机构,7-旋耕机,8-捡拾壳体,9-捡拾轴,10-捡拾杆,11-捡拾口,12-粉碎壳体,13-粉碎轴,14-粉碎刀,15-落料管,16-抛料口,17-支撑杆,18-斜板,19-变速箱,20-弧形板,21-捡拾凸起,22-辅助刀,23-伸缩装置,24-挡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架2,机架1下方的两侧各设置有1块护板3,两护板3之间依次设置有捡拾机构4、粉碎机构5、平整机构6和旋耕机7,捡拾机构4包括捡拾壳体8和安装在捡拾壳体8内的捡拾轴9,捡拾轴9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护板3转动连接,捡拾轴9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捡拾杆10,捡拾壳体8的下端留有捡拾口11。

粉碎机构5包括粉碎壳体12和安装在粉碎壳体12内的粉碎轴13,粉碎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护板3转动连接,粉碎轴13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粉碎刀14,粉碎壳体12的下端设置有落料管15,粉碎壳体12与捡拾壳体8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抛料口16,捡拾轴9和粉碎轴13的转动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平整机构6包括支撑杆17和斜板18,支撑杆17的上端固定在机架1上,斜板18固定在支撑杆17的下端。

由于链传动有许多优点,与带传动相比,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因此,机架1上设置有变速箱19,变速箱19的输出轴通过链传动机构分别与粉碎轴13及旋耕机7的转轴连接,捡拾轴9与粉碎轴13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连接。具体使用时,可在变速箱19的输出轴上安装两个主动齿,在粉碎轴13和旋耕机7的转轴上各安装一个从动齿,然后分别在变速箱19的输出轴与粉碎轴13之间、变速箱19的输出轴与旋耕机7的转轴之间设置链条,再在捡拾轴9上设置次一级的从动齿,在粉碎轴13与捡拾轴9之间设置链条,这样变速箱19的输出轴转动后,分别带动粉碎轴13和旋耕机7的转轴转动,实现粉碎机构5和旋耕机7的运行,而后粉碎轴13带动捡拾轴9转动,实现捡拾机构4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悬挂架2与牵引机械的尾部连接,将变速箱19的输入轴与牵引机械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牵引机械前行,本实用新型在牵引机械的带动下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捡拾杆10将田地里的秸秆挂起并旋转后从抛料口16中抛入粉碎壳体12中,由粉碎刀14对其进行彻底的粉碎,随后秸秆碎屑从落料管15下落到田地表面,这时,这些秸秆碎屑可能是一堆一堆的,而斜板18则可将成堆的秸秆碎屑铺平,最后由旋耕机7将秸秆碎屑埋入地下,并完成田地的旋耕作业,整个过程顺畅连续,可大大提高秸秆粉碎还田的效率,且秸秆粉碎效果好,可对田地进行均匀增肥,便于农户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集合捡拾机构4、粉碎机构5、平整机构6和旋耕机7为一体,通过捡拾机构4将农田表面的马铃薯秸秆捡拾起来并抛入到粉碎机构5中,秸秆在粉碎机构5中通过粉碎刀14的作用得到充分粉碎,粉碎后秸秆碎屑从落料管15落到农田表面,随后平整机构6的斜板18对秸秆碎屑进行刮平操作,使得秸秆碎屑尽可能均匀平铺在农田表明,最后通过旋耕机7对农田进行旋耕,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覆土,使秸秆埋藏在土壤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秸秆拾起来再对其进行粉碎,相对于直接在地上进行粉碎可以得到较好的粉碎效果,通过平整机构6可以将秸秆碎屑尽可能地平铺的田地表面,还田较为均匀,可对田地进行均匀增肥,其次,通过旋耕机7可将碎屑及时埋入地里,对田地的增肥效果较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护板3、捡拾壳体8和粉碎壳体12,可大大减小操作现场尘土的飞扬。

为了提高抛料效率,抛料口16的上方设置有凹面朝下的弧形板20,弧形板20的一端与捡拾壳体8圆滑过渡连接,另一端与粉碎壳体12圆滑过渡连接,

捡拾杆9的端部设置有捡拾凸起21。捡拾凸起21可较好地将田地表面的秸秆挂住,提高捡拾效率。

粉碎壳体1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辅助刀22,辅助刀22与粉碎刀14沿粉碎轴13的轴向交错布置,辅助刀22配合粉碎刀14一同使用,可以提高粉碎机构5的粉碎效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秸秆粉碎彻底。

支撑杆17上设置有伸缩装置23,通过伸缩装置23可以对斜板18的高度进行调节。

为了防止旋耕机7在进行作业时尘土飞扬,旋耕机7上方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挡土板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