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5597发布日期:2020-06-23 20:4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同时可供植物与菌根真菌互作的相关性延伸性试验提供思路,属模拟控制试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的共生体是生物圈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双向调节机制是二者间稳定协同进化的重要基础。外生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特殊的菌套、哈氏网和根外菌丝结构的一类菌根。外生菌根真菌(约2~2.5万种)可与松科、柏科、壳斗科、桦木科、杨柳科和龙脑香科等高等植物宿主(~7700种)形成菌根,而且这些植物都是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的建群和优势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

通过构建人工模拟控制条件下的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的栽培试验装置,这是揭示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间互作机制,识别影响外生菌根真菌的关键环境因子等方面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之一。但目前有关植物-外生菌根的栽培试验装置的设计、实际材料成本、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这也是制约该领域中的试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通过合理的试验装置设计、材料选取、装置安装、试验过程监测等方面的统筹设计,实现模拟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的典型情景,厘清二者间的关键作用关系,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中,存在盆栽装置容量有限、关键控制因素考虑不足(如根系、菌丝、过程检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究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机制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包括至少四个单体主体组成的密闭式或互作式主体,单体主体根据试验目的分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单体主体包括长方体框架、底板、壁板和分室板,底板或壁板用地板砖或者石板制作,其中一面壁板上设有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上开有多个取样|监测孔,取样|监测孔用平时用橡胶塞堵起,监测传感器安装在橡胶塞上,用于监测温湿度及营养成分,非观测时间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用黑白塑料膜遮挡;两个单体主体之间的分室板用交互式分室室壁分割;两两单体主体之间的分室板用封闭式分室室壁分割,接缝处采用玻璃胶粘结;封闭式分室室壁和交互式分室室壁即为分室板。

所述长方体框架用热镀锌三角钢通过焊接方式或者卡槽方式、螺丝锚定方式制作,热镀锌三角钢的尺寸30mm*3mm或40mm*4mm。

所述长方体框架尺寸1000mm*1000mm*600mm。

所述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由大于8mm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制作。

所述取样|监测孔一般设置在培养基质深度的10cm、20cm、30cm、40cm、50cm的五个位置,也可根据具体试验目的自行设定;取样|监测孔的大小一般为直径为φ30mm,也可根据具体试验目的自行设定。

所述密闭式的分室板用地板砖或石板材料,互作式的分室板用带有空隙的有机玻璃板或者特定网孔的尼龙网,用于实现控制根系作用和菌丝作用。

具体制作如下:

(1)通过焊接技术(或者卡槽技术、螺丝锚定等方式),将切割好尺寸的(如30mm*3mm或40mm*4mm)热镀锌三角钢,来构造装置的框架(如1000mm*1000mm*600mm),框架可以包括单体、双体、多体等组合方式;利用热镀锌三角钢的直角面作为立柱,中间分隔框架也利用热镀锌三角钢的直角面作为隔板的槽,安装时将壁板、取样/观测板和隔板,延槽线进行组装,并用玻璃胶进行结合面缝隙的粘结。

(2)采用地板砖或者石板等材料作为容器壁的材料,用切割机进行相应尺寸的加工,采用无色有机玻璃板(一般>8mm)作为容器壁上取样孔和监测孔的布置材料,一般可在装置培养基质(土壤、蛭石、石英砂等)深度的10cm,20cm,30cm,40cm,50cm等位置进行开孔,孔的大小可根据监测传感器、取样器直径进行设计(如直径为φ30mm);取样孔平时用橡胶塞堵起,传感器(温湿度、营养成分)可安装在中间带孔的橡胶塞上(采用打孔器中央打孔)。

(3)双体和多体的栽培试验装置可采用封闭式的地板砖或者石板等材料进行隔室分隔,也可采用半封闭式的尼龙网为材料进行隔室分隔,形成不同互作功能的分室。

(4)采用玻璃胶进行材料结合面缝隙的粘结。

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在容器内部填充土壤,或者石英砂、蛭石、栽培土等基质;然后采用播种或栽苗的方式引入植物,植物种类可以是单一物种,也可以是多个物种组合方式,如一种或多种宿主植物组合,或者宿主植物与非宿主植物组合;通过菌丝液,或者孢子液、子实体等方式进行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最后形成模拟控制栽培条件下的共生互作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单体主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取样|检测孔的示意图。

其中:1、长方体框架;2、壁板;3、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板;4、取样|监测孔;5、橡胶塞;6、封闭式分室室壁;7、交互式分室室壁;8、底板。图中尺寸为实施例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法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4,一种植物-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研究的栽培试验装置,包括四个单体主体组成的密闭式或互作式主体,单体主体包括长方体框架1、底板8、壁板2、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板3,底板8或壁板2用地板砖或者石板制作,其中一面壁板2上设有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板3,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板3上开有多个取样|监测孔4,取样|监测孔4用平时用橡胶塞5堵起,监测传感器安装在橡胶塞5上,用于监测温湿度及养分等指标,非观测时间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板3用黑白塑料膜遮挡;根据试验目的不同,分室板可用交互式分室室壁6分割,或者用封闭式分室室壁7分割,接缝处采用玻璃胶粘结;封闭式分室室壁6和交互式分室室壁7即为分室板。

所述长方体框架1用热镀锌三角钢通过焊接方式或者卡槽方式、螺丝锚定方式制作,热镀锌三角钢的尺寸30mm*3mm或40mm*4mm。

所述长方体框架1尺寸1000mm*1000mm*600mm。

所述有机玻璃观测及取样区3由大于8mm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制作。

所述取样|监测孔4一般设置在培养基质深度的10cm、20cm、30cm、40cm、50cm的五个位置,也可自行设计具体位置;取样|监测孔4的大小一般直径为φ30mm,也可自行设计具体孔径大小。

所述密闭式的分室板可用地板砖或石板材料,互作式的分室板可用带有空隙的有机玻璃板或者有网孔的尼龙网,用于实现控制根系作用和菌丝作用。

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在容器内部填充土壤,或者石英砂、蛭石、栽培土等基质;然后采用播种或栽苗的方式引入植物,植物种类可以是单一物种,也可以是多个物种组合方式,如一种或多种宿主植物组合,或者宿主植物与非宿主植物组合;通过菌丝液,或者孢子液、子实体等方式进行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最后形成模拟控制栽培条件下的共生互作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供多种延伸试验研究设计,构建灵活,构建模拟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生长自然环境的功能,方便观察不同试验处理条件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便于采集过程中试验样品,适用于长期试验观测设计。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供研究外生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过程研究;还可供研究不同植物及环境因子处理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以及不同外生菌根接菌处理对植物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