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3884发布日期:2020-09-11 21:2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属于打谷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打谷机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目前所使用的打谷机基本采用多个电机进行驱动,且机械部件大多呈裸露状态,极易发生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包括机体和秸秆出料管,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料板、出料板、传动电机、上皮带轮、下皮带轮与调平脚,所述进料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前端上方,所述出料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右侧前端下方,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顶部,所述上皮带轮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右侧前端上方,所述下皮带轮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右侧后端下方,所述调平脚通过螺纹连接于机体底部边角上,所述秸秆出料管一体成型连接于机体后端。

优选的,所述传动电机主轴上销轴连接有主皮带轮,所述主皮带轮通过皮带分别与上皮带轮、下皮带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辊筒与中夹板,所述辊筒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内部前端上方,且辊筒外侧交错分布焊接有脱粒齿,辊筒与上皮带轮销轴连接,所述中夹板放置于辊筒下方。

优选的,所述中夹板上设置有圆弧槽、筛板、前弹簧与后弹簧,所述圆弧槽开设于中夹板顶部前端,所述筛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中夹板顶部后端,所述前弹簧通过螺丝等距安装固定于中夹板底部前端,所述后弹簧通过螺丝等距安装固定于中夹板底部后端。

优选的,所述圆弧槽位于辊筒正下方布置,且圆弧槽与辊筒为同圆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前弹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于机体内前壁上。

优选的,所述后弹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上设置有风轮与后料板,所述风轮放置于后支撑板后端,且风轮通过轴承与机体内壁过盈连接,风轮与下皮带轮销轴连接,所述后料板焊接于后支撑板前端,后料板前端焊接有前料板。

优选的,所述后料板底部与后支撑板呈30°角设置,所述前料板底部与机体左内壁呈30°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前端上方,可轻松将水稻投放进机体内部;主皮带轮通过皮带分别与上皮带轮、下皮带轮相连接,可通过传动电机轻松带动辊筒与风轮同时进行旋转;秸秆出料管一体成型连接于机体后端,可轻松对秸秆进行排放;圆弧槽位于辊筒正下方布置,可轻松配合辊筒对水稻进行脱粒;筛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中夹板顶部后端,可轻松对秸秆与稻米进行筛分;后料板底部与后支撑板呈30°角设置,可轻松将筛分后的稻米排放到前料板上;前料板底部与机体左内壁呈30°角设置,可轻松将筛分后的稻米排放到出料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秸秆出料管;3-进料板;4-出料板;5-传动电机;6-上皮带轮;7-下皮带轮;8-调平脚;9-皮带;10-辊筒;11-中夹板;12-圆弧槽;13-筛板;14-前弹簧;15-后弹簧;16-支撑板;17-后支撑板;18-风轮;19-后料板;20-前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包括机体1和秸秆出料管2,机体1上设置有进料板3、出料板4、传动电机5、上皮带轮6、下皮带轮7与调平脚8,进料板3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前端上方,出料板4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右侧前端下方,传动电机5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顶部,上皮带轮6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1右侧前端上方,下皮带轮7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1右侧后端下方,调平脚8通过螺纹连接于机体1底部边角上,秸秆出料管2一体成型连接于机体1后端。

具体使用方式:进行打谷时,启动传动电机5带动上皮带轮6与下皮带轮7同时进行旋转,上皮带轮6旋转带动辊筒10进行旋转,下皮带轮7旋转带动风轮18进行旋转;随后通过出料板4将水稻投放进机体1内,并在辊筒10的旋转带动下使水稻与圆弧槽12进行挤压接触完成脱粒;脱粒后的稻米与秸秆顺着辊筒10的旋转散落到筛板13上;此时秸秆在风轮18的风力带动下顺着秸秆出料管2从机体1内排出;而稻米顺着筛板13散落到后料板19上,在后料板19角度的影响下稻米继而滑落到前料板20上,在前料板20角度的影响下稻米滑落到出料板4上进行排放。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包括机体(1)和秸秆出料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进料板(3)、出料板(4)、传动电机(5)、上皮带轮(6)、下皮带轮(7)与调平脚(8),所述进料板(3)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前端上方,所述出料板(4)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右侧前端下方,所述传动电机(5)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1)顶部,所述上皮带轮(6)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1)右侧前端上方,所述下皮带轮(7)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1)右侧后端下方,所述调平脚(8)通过螺纹连接于机体(1)底部边角上,所述秸秆出料管(2)一体成型连接于机体(1)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电机(5)主轴上销轴连接有主皮带轮,所述主皮带轮通过皮带(9)分别与上皮带轮(6)、下皮带轮(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部设置有辊筒(10)与中夹板(11),所述辊筒(10)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1)内部前端上方,且辊筒(10)外侧交错分布焊接有脱粒齿,辊筒(10)与上皮带轮(6)销轴连接,所述中夹板(11)放置于辊筒(10)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夹板(11)上设置有圆弧槽(12)、筛板(13)、前弹簧(14)与后弹簧(15),所述圆弧槽(12)开设于中夹板(11)顶部前端,所述筛板(13)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中夹板(11)顶部后端,所述前弹簧(14)通过螺丝等距安装固定于中夹板(11)底部前端,所述后弹簧(15)通过螺丝等距安装固定于中夹板(11)底部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12)位于辊筒(10)正下方布置,且圆弧槽(12)与辊筒(10)为同圆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14)底部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焊接于机体(1)内前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15)底部通过螺丝安装固定有后支撑板(17),所述后支撑板(17)上设置有风轮(18)与后料板(19),所述风轮(18)放置于后支撑板(17)后端,且风轮(18)通过轴承与机体(1)内壁过盈连接,风轮(18)与下皮带轮(7)销轴连接,所述后料板(19)焊接于后支撑板(17)前端,后料板(19)前端焊接有前料板(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料板(19)底部与后支撑板(17)呈30°角设置,所述前料板(20)底部与机体(1)左内壁呈30°角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大米加工用打谷机,包括机体和秸秆出料管,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料板、出料板、传动电机、上皮带轮、下皮带轮与调平脚,所述进料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前端上方,所述出料板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右侧前端下方,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机体顶部,所述上皮带轮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右侧前端上方,所述下皮带轮通过轴承过盈连接于机体右侧后端下方,所述调平脚通过螺纹连接于机体底部边角上,所述秸秆出料管一体成型连接于机体后端。本实用新型可轻松对有机大米进行脱粒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益华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