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3199发布日期:2020-07-31 20:3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系统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



背景技术:

目前,黄瓜等蔓生作物在温室内进行吊蔓生长时需要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对每一株进行落蔓再绑蔓管理,平均每株花费时间为1分钟,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因此会采用吊秧的栽培方式,即通过吊秧装置将蔓生作物“支”起来,让其保持直立生产态势,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在蔓生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吊秧和放秧,但是现有的自动吊秧机无法满足对统一和独立控制的双重支撑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该装置包括长桥架臂、短桥架臂和夹持固定器,所述长桥架臂与短桥架臂连接固定,且顶部与夹持固定器相装配,三个部件组成一个集成桥架,所述长桥架臂包括制动杆定位孔、第一电机支架、第一中心轴孔、第一姊妹孔、麻花结和夹持定位孔,所述长桥架臂开设有制动杆定位孔和第一中心轴孔,所述长桥架臂内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所述长桥架臂上端开设有多个夹持定位孔并与夹持固定器相固定,所述长桥架臂中部开设有第一姊妹孔并与短桥架臂相固定,所述长桥架臂上设有麻花结。

优选的,所述短桥架臂包括第二电机支架、第二中心轴孔和第二姊妹孔,所述短桥架臂设有第二姊妹孔与长桥架臂的第一姊妹孔相固定,所述短桥架臂设有第二中心轴孔,所述短桥架臂内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

优选的,所述夹持定位孔设置为上下对称的多孔,也可设置为上下堆成的四孔。

优选的,所述夹持固定器为多孔的夹持结构,其孔的大小和位置均与夹持定位孔对应,其结构也可设置成四孔的片状。

优选的,所述长桥架臂上的第一中心轴孔与短桥架臂上的第二中心轴孔对应。

优选的,所述长桥架臂上的第一电机支架与短桥架臂上的第二电机支架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夹持固定器采用片状型材裁切制作,易加工、成本极其低廉,且夹持稳定。

优选的,各个部分均采用条形片状板件制作,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夹持稳定,也可用棒材或管材制作。

优选的,整体可用一体成型或分成多个部件组配。

优选的,所述麻花结可用其他形状或方法实现扭转方向。

优选的,所述制动杆定位孔、第一姊妹孔、第二姊妹孔、夹持固定孔可用设置成除圆孔以外的任何形状的孔。

优选的,所述制动杆定位孔亦可设置在短桥架臂上。

优选的,所述麻花结亦可设置在短桥架臂上或者在长短桥架臂上同时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各个部分均可用条形片状板件制作,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夹持稳定。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制动杆定位孔与桥架集成,拓展了桥架的支撑功能。

优点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特殊的麻花结使得整体吊秧单元空间更加紧凑,扭转了夹持方向,避免十字交错,使得整体结构扁平化,大幅简化了分布式结构。

优点4: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夹持固定器可采用片状型材裁切制作,易加工、成本极其低廉,且夹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长桥架臂-1、短桥架臂-2、夹持固定器-3、制动杆定位孔-11、第一电机支架-12、第一中心轴孔-13、第一姊妹孔-14、麻花结-15、夹持定位孔-16、第二电机支架-21、第二中心轴孔-22、第二姊妹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包括长桥架臂1、短桥架臂2和夹持固定器3,长桥架臂1与短桥架臂2连接固定,且顶部与夹持固定器3相装配,三个部件组成一个集成桥架,长桥架臂1包括制动杆定位孔11、第一电机支架12、第一中心轴孔13、第一姊妹孔14、麻花结15和夹持定位孔16,长桥架臂1开设有制动杆定位孔11和第一中心轴孔13,长桥架臂1内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12,长桥架臂1上端开设有多个夹持定位孔16并与夹持固定器3相固定,长桥架臂1中部开设有第一姊妹孔14并与短桥架臂2相固定,长桥架臂1上设有麻花结15。

进一步的,所述短桥架臂2包括第二电机支架21、第二中心轴孔22和第二姊妹孔23,所述短桥架臂2设有第二姊妹孔23与长桥架臂1的第一姊妹孔14相固定,所述短桥架臂2设有第二中心轴孔22,所述短桥架臂2内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21。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定位孔16设置为上下对称的多孔,也可设置为上下堆成的四孔,用于与夹持固定器3配合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固定器3为多孔的夹持结构,其孔的大小和位置均与夹持定位孔16对应,其结构也可设置成四孔的片状,用于配合夹持定位孔16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长桥架臂1上的第一中心轴孔13与短桥架臂2上的第二中心轴孔22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长桥架臂1上的第一电机支架12与短桥架臂2上的第二电机支架21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固定器3采用片状型材裁切制作,易加工、成本极其低廉,且夹持稳定。

进一步的,各个部分均采用条形片状板件制作,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夹持稳定,也可用棒材或管材制作。

进一步的,整体可用一体成型或分成多个部件组配。

进一步的,所述麻花结15可用其他形状或方法实现扭转方向,特殊的麻花结使得整体吊秧单元空间更加紧凑,扭转了夹持方向,避免十字交错,使得整体结构扁平化,大幅简化了分布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杆定位孔11、第一姊妹孔14、第二姊妹孔23、夹持固定孔16可用设置成除圆孔以外的任何形状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杆定位孔11亦可设置在短桥架臂2上。

进一步的,所述麻花结15亦可设置在短桥架臂2上或者在长短桥架臂上同时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长桥架臂1顶部开设有双孔或四孔的夹持定位孔16与带双孔或四孔的夹持结构的夹持固定器3相固定,并通过夹持固定器3与横向吊秧线固定连接;

第二,长桥架臂1中部开设的第一姊妹孔14与短桥架臂2顶部开设的第二姊妹孔23相配合固定,并与夹持固定器3三者组成一个集成桥架,且长桥架臂1下端的第一中心轴孔13与短桥架臂2上的第二中心轴孔22相对应;

第三,长桥架臂1下端设置的制动杆定位孔11与外置的制动杆配合固定;

第四,在长桥架臂1上的第一姊妹孔14和夹持定位孔16之间设有麻花结15,且该麻花结15也可设置于短桥架臂2上,使得整体吊秧单元空间更加紧凑,扭转了夹持方向,避免十字交错,使得整体结构扁平化,大幅简化了分布式结构;

第五,在长桥架臂1和短桥架臂2下端内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12和第二电机支架21用于电机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集成桥架,与外置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形成吊秧单元,吊秧单元上方通过夹持固定器3与横向吊秧线固定连接,下方通过外置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与竖向吊秧线滚动连接吊起植株,使吊秧机的统一和独立管理的需求得以实现,且该集成桥架各个部分均可用条形片状板件制作,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夹持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