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6126发布日期:2020-09-29 10:0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保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使得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尤其是入海口海域和海湾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此外人类对水产资源的酷捕,对红树林、珊瑚礁的乱采乱伐,也危及到生态平衡,最终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赤潮泛滥,海洋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

因此,近岸海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对于促进相关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近海滨岸带修复和海岛修复。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包括对重要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近海滨岸带修复包括对重要海湾、河口海域、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旅游区毗邻海域和大中城市毗邻海域等的综合整治和修复,主要通过环境整治、生态海堤、退养还滩、滨海湿地构建等综合措施;海岛修复包括海岛生态环境整治、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特殊用途海岛保护。上述多种措施实施以后,有效改善了近海环境,其中,在南方的海域生态修复中红树林恢复占有较大的比重。红树林有“海岸卫士”之称,具有很强的环境生态效益,能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的恢复已经成为南方近海生态修复的关键。

但是,由于红树林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湾,浙江沿海以北难觅踪迹,目前引种成功的最北端为杭州湾南岸,已经成活多年,发挥了强大的生态效益,但是杭州湾北岸鲜有引种成功,冬季的低温成为红树林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冬季的保温越冬措施是红树林群落恢复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避免红树林受到冬季极端低温的侵害,提高越冬成活能力,来年温度回升以后可再拆除,有利于野外红树林群落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包括:

一放置在野外红树林恢复区域的地面上的用于将所述恢复区域内的红树林围绕的可叠加式底框架;

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可叠加式底座的顶面上的弧形罩框架;以及

若干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可叠加式底框架的外周面上和所述弧形罩框架的弧形顶面上的透光保温板,所述若干透光保温板围合后在所述恢复区域的上方形成一用于将所述恢复区域内的红树林包围住的温室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叠加式底框架由若干环状框架由下至上层叠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叠加式底框架和弧形罩框架由镀锌方钢制作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弧形罩框架的最顶面上的那一块透光保温板上开设有一可打开或关闭的通气窗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块透光保温板通过活动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叠加式底框架的外周面上或者所述弧形罩框架的弧形顶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保温板采用pe硬质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采用可拆卸结构为红树林提供一个越冬环境,提高红树林在杭州湾北岸的越冬存活能力。本实用新型预先制作好的可叠加式底框架放置在野外红树林恢复区域,当温度低于10℃时,将透光保温板安装在可叠加式底框架和弧形罩框架上,满足红树林对阳光的需求,同时起到温室保温的效果,待来年温度回升以后再把透光保温板拆卸,不影响野外红树林群落的发展以及确保台风季节装置的安全,待红树林慢慢长高,可以在将可叠加式底框架的高度提升,解决了野外红树林群落在杭州湾北岸低温条件下越冬能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可根据野外红树林高度进行调节,简便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需电力,依靠太阳光形成温室效应,不存在电力隐患,安全节能,高效绿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是一种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包括可叠加式底框架100、弧形罩框架200以及若干透光保温板300。

可叠加式底框架100放置在野外红树林恢复区域的地面10上,其用于将该恢复区域内的红树林进行围绕。在本实施例中,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由若干环状框架由下至上层叠构成,可根据红树林的高度进行叠加,增加整个装置的高度,保证形成的温室空间将恢复区域内的红树林包围在内。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的横截面为圆形,由镀锌方钢制作而成,其高度为80cm,直径为9m,即可叠加式底框架100可覆盖直径9m的区域,不影响野外红树林的生长。

弧形罩框架200可拆卸地安装在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的顶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罩框架200由镀锌方钢制作而成,其高度为40cm,外径为9m,内径为4m。

若干透光保温板300可拆卸地安装在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的外周面上和弧形罩框架200的弧形顶面上,若干透光保温板300围合后在该恢复区域的上方形成一用于将该恢复区域内的红树林包围住的温室空间。位于弧形罩框架200的最顶面上的那一块透光保温板300上开设有一可打开或关闭的通气窗口310,通气窗口310的直径为50cm。为了方便拆卸,每一块透光保温板300通过活动卡扣固定安装在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的外周面上或者弧形罩框架200的弧形顶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透光保温板300采用pe硬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预先制作方钢为骨架的可叠加式底框架100和弧形罩框架200,以及制作若干与可叠加式底框架100和弧形罩框架200匹配的透光保温板300;

2)将可叠加式底框架100放置在野外红树林恢复区域的地面上;

3)当温度低于10℃时,若干透光保温板300利用活动卡扣固定在可叠加式底框架100的外周面上和弧形罩框架200的弧形顶面上,使得在恢复区域的上方形成一用于保护红树林的温室空间,满足红树林对阳光的需求,同时起到温室保温的效果;当温度高于10℃时,将若干透光保温板300拆卸下来,可减少风阻,尤其是台风季节可确保装置的安全。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的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

2016年金山区鹦鹉洲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盐沼湿地的红树林种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共用了3组,面积为190㎡,另外未用保温措施的种植面积为70㎡,作为对照组,种植密度均为16株/㎡。

2016年公园建设完工到目前为止已经4年了,度过了3个冬季,对照组的红树林成活只剩下不到10%,种植区域亦被周围的芦苇入侵;在装置内的红树林成活率超过70%,而且生长状况良好,从种植初期的平均株高30cm,到目前的65cm,平均冠幅直径从10cm,到目前的20cm。

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红树林越冬保温装置可以有效提高红树林的越冬能力和成活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