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3017发布日期:2020-11-13 12: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丽蚜小蜂释放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丽蚜小蜂是粉虱的天敌,丽蚜小蜂将其虫卵产在粉虱的虫卵中,其幼虫成长时吸食粉虱虫卵的营养,从而将粉虱消灭。利用丽蚜小蜂防治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粉虱危害是近年来重点研究的一项生物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显著,科学及时地释放丽蚜小蜂,能够有效控制粉虱的危害。

传统的释放方式,主要采用直接释放带丽蚜小蜂蜂蛹的叶片或带丽蚜小蜂蜂蛹的卡片,即虫卡,这样的释放方式很容易受外界高温、雨水等因素的影响,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存活率较低,尤其是在粉虱发生的高温低湿季节影响更加严重。并且,由于蜂蛹被胶粘附在虫卡上,也会影响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成活率,从而间接地制约了丽蚜小蜂防治粉虱技术的推广应用,于是市面上便出现了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该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虫卡易受到雨水的影响,通过覆盖的遮雨罩,影响了虫卡的通风性,使其影响孵化率。

第二,其中由于虫卡均悬挂于烟田内,这就使得不可避免的遇到大风情况,该情况下,大的风量会损伤虫卡表层,影响虫卡的孵化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覆盖的遮雨罩,影响了虫卡的通风性,使其影响孵化率;大风情况下,会损伤虫卡表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口固接有遮阳板,遮阳板绕其中心均布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固接有向外部水平延伸的迎风筒,所述迎风筒内还固接有倾斜设置的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下端部固接于所述迎风筒处于下方的内壁上,所述挡雨板的上端部与所述迎风筒处于上方的内壁之间形成缓流通道,所述遮阳板下表面的中心处还固接有方筒,所述筒体包覆所述方筒,且所述方筒的周壁上并列均布有固定座。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筒体的下端部还同轴固接有通风筒,且所述通风筒的周壁上均布有通风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通风筒的下端口插装有储物筒,所述储物筒的下端口固接有端板,所述端板上固接有上端口开口设置的置物壳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置物壳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储物筒的内周壁之间设有间隔,并通过该间隔形成储水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固定座包括l形板条,所述l形板条的短边水平固接于所述方筒的外壁上,所述l形板条的长边向上设置,并与所述方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卡装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迎风筒处于下方的周壁上还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处于所述挡雨板与所述迎风筒的外端部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遮阳板处于中心的上表面固接有拉绳,拉绳的上端部固接有挂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迎风筒的进端朝向四周,可以保证任何方向的风的顺利吹入,保证通风效果;其中迎风筒内设有挡雨板,可以实现利用挡雨板防止雨水从迎风筒内进入,且利用挡雨板与迎风筒之间的缓流通道可以实现对风进行限流降速,使得只有微风进入至筒体内;其中方筒设置于筒体内可以实现利用筒体的周壁实现对方筒上的虫卡进行防护,防止从侧部吹来的风直接吹拂于虫卡的表面,保证了虫卡的孵化率;其中通过通风孔保证方筒下方的气流的通过性;通过储物筒可以放置孵化后的丽蚜小蜂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其中丽蚜小蜂孵化后,通过风痛通风孔或者迎风筒飞出;简化了操作者的劳动力;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遮阳板;3-方筒;4-l形板条;5-迎风筒;6-挡雨板;7-缓流通道;8-漏水孔;9-通风筒;10-通风孔;11-储物筒;12-端板;13-储水区域;14-置物壳体;15-拉绳;1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端口固接有遮阳板2,其中遮阳板2为黑色,筒体1为透明的,遮阳板2绕其中心均布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固接有向外部水平延伸的迎风筒5,迎风筒5内还固接有倾斜设置的挡雨板6,挡雨板6的下端部固接于迎风筒5处于下方的内壁上,挡雨板6的上端部与迎风筒5处于上方的内壁之间形成缓流通道7,遮阳板下表面的中心处还固接有方筒3,筒体1包覆方筒3,且方筒3的周壁上并列均布有固定座。

筒体1的下端部还同轴固接有通风筒9,且通风筒9的周壁上均布有通风孔10,其中丽蚜小蜂可通过通风孔10飞出到烟田中进行工作。

通风筒9的下端口插装有储物筒11,储物筒11的下端口固接有端板12,端板12上固接有上端口开口设置的置物壳体14。

置物壳体14的外周壁与储物筒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间隔,并通过该间隔形成储水区域13。

固定座包括l形板条4,l形板条4的短边水平固接于方筒3的外壁上,l形板条4的长边向上设置,并与方筒3的外壁之间形成卡装区域,实现将虫卡插装于卡装区域内。

迎风筒5处于下方的周壁上还开设有漏水孔8,漏水孔8处于挡雨板6与迎风筒5的外端部之间的区域,利用漏水孔8可以实现对挡雨板6阻挡的雨水进行漏出。

遮阳板2处于中心的上表面固接有拉绳15,拉绳15的上端部固接有挂钩16,便于通过挂钩16将该装置进行悬挂放置,便于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上端口固接有遮阳板(2),遮阳板(2)绕其中心均布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固接有向外部水平延伸的迎风筒(5),所述迎风筒(5)内还固接有倾斜设置的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的下端部固接于所述迎风筒(5)处于下方的内壁上,所述挡雨板(6)的上端部与所述迎风筒(5)处于上方的内壁之间形成缓流通道(7),所述遮阳板(2)下表面的中心处还固接有方筒(3),所述筒体(1)包覆所述方筒(3),且所述方筒(3)的周壁上并列均布有固定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端部还同轴固接有通风筒(9),且所述通风筒(9)的周壁上均布有通风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筒(9)的下端口插装有储物筒(11),所述储物筒(11)的下端口固接有端板(12),所述端板(12)上固接有上端口开口设置的置物壳体(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壳体(14)的外周壁与所述储物筒(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间隔,并通过该间隔形成储水区域(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l形板条(4),所述l形板条(4)的短边水平固接于所述方筒(3)的外壁上,所述l形板条(4)的长边向上设置,并与所述方筒(3)的外壁之间形成卡装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筒(5)处于下方的周壁上还开设有漏水孔(8),所述漏水孔(8)处于所述挡雨板(6)与所述迎风筒(5)的外端部之间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2)处于中心的上表面固接有拉绳(15),拉绳(15)的上端部固接有挂钩(16)。


技术总结
一种田间释放丽蚜小蜂的装置,涉及丽蚜小蜂释放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口固接有遮阳板,遮阳板绕其中心均布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固接有向外部水平延伸的迎风筒,迎风筒内还固接有倾斜设置的挡雨板,挡雨板的下端部固接于迎风筒处于下方的内壁上,挡雨板的上端部与迎风筒处于上方的内壁之间形成缓流通道,遮阳板下表面的中心处还固接有方筒,筒体包覆方筒,且方筒的周壁上并列均布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覆盖的遮雨罩,影响了虫卡的通风性,使其影响孵化率;大风情况下,会损伤虫卡表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菊;杜传印;李斐;高政绪;管恩森;王毅;杨少杰;王德权;席元肖;方敏;王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市烟草专卖局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