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3237发布日期:2020-05-26 16:06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植物资源。中国红花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云南、甘肃、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国内红花种植面积约6.6万hm2,主要是药用,部分油药兼用。云南的红花种植面积常年在1.4万hm2,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地带种植。各地的栽培技术有所不同,而云南为秋播作物,种植区域为干热河谷地区,面临的气温较高和干燥,选育抗旱品种是非常必要的。

从栽培技术看,目前大面积推广的还是撒播和条播,这种栽培方法造成用工较多,耕地、耙地费用高,在干热河谷地区本身就缺水,进行全田灌水,浪费水资源。同时,出苗不整齐,通风通透性差,病虫害较多,导致红花品质不好,还存在农残超标的问题。

虽然目前栽培技术和植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但是还不能满足省工、省钱、节水、增产和优质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能够达到省工、省钱、节水、增产、增效和优质的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播期选择

在海拔1600m以下的红花生产区,红花秋播于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

s2,播种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旱的优良品种,种子播前清除杂质、瘪粒,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需在90%以上,净度在90%以上,颗粒应饱满、无霉变和无异味;

在玉米收获后,利用墒情,采用小型播种机在玉米墒上进行免耕播种,株为8~10cm,行距为80cm,播种深度3~5cm,每亩种植密度为0.8~1.0万株;

s3,滴灌设备铺设

播种后,安装滴灌设备,将滴管带铺设在墒面中间,将滴头与红花植株一一对应;

s4,田间管理

s401,出苗水

播种后就进行滴灌,打开滴管系统灌溉2~3小时,至土壤含水量达到70%;

s402,间苗、定苗

红花出苗后5~6叶时,间去多苗、小苗和弱苗,株距8~10cm,每亩种植密度为0.8~1.0万株;

s403,中耕除草、科学追肥

红花苗期及伸长期田间杂草多,及时中耕除草、松土;苗期进行滴灌施尿素一次作为提苗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现蕾期进行滴灌施复合肥一次,每亩施25公斤;

s404,节水滴灌

在红花整个生育期,共滴灌5次,分别为出苗水滴灌、苗期滴灌、分枝期滴灌、现蕾期滴灌和花期滴灌;

s5,收获

红花花瓣收获适期为盛花期,以5天采一次花为佳,不得采花过早,收获的花瓣阴干后贮藏在干燥及低温的环境;

种子收获应及时,避免种子遇雨发芽,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种籽经晾晒、扬净后,放于通风和干燥的环境贮藏,贮藏时注意防热、防湿和防虫;

s6,滴灌回收

收获完后及时把滴灌收回放在通风、干燥处存放,以利再次使用。

进一步地,s404中,苗期滴灌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尿素,现蕾期滴灌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复合肥,花期滴灌时在花瓣采收结束进行最后一次滴灌。

进一步地,s5中,当大部分果球变硬,植物下部真叶干枯,上部真叶及苞片变黄,果球内种子用手挤压溢出时既可收获种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通过利用前作玉米的行距,调整红花种植的株行距(10cm×80cm)进行稀植栽培,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光照,通风透气,利于红花生长,有效的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这种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加红花植株的分枝数和有效果球数,更有利于采花,提高红花产量和质量。产量比传统种植方法增产10%以上,种植成本减少一半,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种植管理过程中劳动成本减少了四分之三。

2、本发明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通过采用自动轻便手提式播种机播种、滴灌进行栽培,可以更好控制播种深度,灌溉均匀,节水,提高出苗率,达到出苗整齐一致,后期滴灌随水施肥,达到省肥且提高肥效,从而降低了栽培的成本。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根腐病的发生。

3、本发明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收益高、风险低等优点,为提高红花的规模化种植、增强红花的产品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轻简化节约栽培红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期选择

在海拔1600m以下的干热河谷红花生产区,红花秋播于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利用较好墒情播种。

2、播种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种植区域的优质、高产(花、籽)、抗病、抗旱的优良品种。

(2)种子选择

种子播前需清除杂质、瘪粒,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需在90%以上,净度在90%以上,颗粒应饱满、无霉变和无异味,以保证种子质量。

(3)播种方式

在玉米收获后,利用墒情,采用小型播种机(自动轻便手提式播种机)在玉米墒上进行免耕播种,株为8~10cm,行距为80cm,播种深度3~5cm,每亩种植密度为0.8~1.0万株。

3、滴灌设备铺设

播种后,安装滴灌设备,将滴管带铺设在墒面中间,将滴头与红花植株一一对应。

4、田间管理

(1)出苗水

为了让种子尽早出苗,播种后就进行滴灌,打开滴管系统灌溉2~3小时,至土壤含水量达到70%左右。

(2)间苗、定苗

红花出苗后5~6叶时,间去多苗、小苗和弱苗,株距8~10cm,每亩种植密度为0.8~1.0万株。定苗时,瘦地宜密、肥地宜稀。

(3)中耕除草、科学追肥

红花苗期及伸长期田间杂草多,及时中耕除草、松土;苗期进行滴灌施尿素一次作为提苗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现蕾期进行滴灌施复合肥一次,每亩施25公斤。

(4)节水滴灌

红花在云南的主产区为干热河谷地区,此区域非常干旱,在红花种植区间,几乎没有降雨量,节水滴灌是非常重要。在整个生育期,共滴灌5次,分别为出苗水、苗期(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尿素)、分枝期、现蕾期(同时结合滴灌随水施复合肥)和花期(为了提高红花种子产量,花瓣采收结束进行最后一次滴灌)。

(5)病虫害防治

选择高抗品种,以综合防治为主,通过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够减少根腐病、枯萎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5、收获

(1)采花红花花瓣收获适期为盛花期,以5天采一次花为佳,不得采花过早,以免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收获的花瓣阴干后贮藏在干燥及低温的环境,以保证花瓣质量。

(2)当大部分果球变硬,植物下部真叶干枯,上部真叶及苞片变黄,果球内种子用手挤压溢出时既可收获种子。种子收获应及时,避免种子遇雨发芽,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种籽经晾晒、扬净后,放于通风和干燥的环境贮藏,贮藏时注意防热、防湿和防虫,以保证种子质量。

6、滴灌回收

为了节约滴灌成本,收获完后及时把滴灌收回放在通风、干燥的屋里,来年再用。

本发明通过利用前作玉米的行距,调整红花种植的株行距(10cm×80cm)进行稀植栽培,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光照,通风透气,利于红花生长,有效的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这种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加红花植株的分枝数和有效果球数,更有利于采花,提高红花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通过采用自动轻便手提式播种机播种、滴灌进行栽培,可以更好控制播种深度,灌溉均匀,节水,提高出苗率,达到出苗整齐一致,后期滴灌随水施肥,达到省肥且提高肥效,从而降低了栽培的成本。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根腐病的发生。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收益高、风险低等优点,为提高滇红花的规模化种植、增强滇红花的产品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