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的培藻肥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492发布日期:2020-05-22 16:27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的培藻肥水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斑鱼是石斑鱼属鱼类的总称,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具有分布,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国内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等近30余种。传统的水泥池育苗由于工序繁多、投资大等缺点限制了石斑鱼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池塘生态育苗模式,由于池塘生态育苗具有成本低、水质易控等优点,海南、广东等沿海地区已逐步推广应用,但其存在出苗率低等问题,一般出苗率仅为10~20%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的培藻肥水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的培藻肥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海水中加入硫酸铵、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和硅酸钠;

s2、将海莲藻接入池塘中,控制海莲藻密度为5~6万cell/ml,培养3~5天;

s3、加入硅酸钠与谷氨酸;接入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控制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密度分别为5~6万cell/ml、3~4万cell/ml和5~6万cell/ml,并开始布卵;

s4、布卵后第10~12天,加入硝酸铵、磷酸二氢钠和谷氨酸;

s5、布卵后第20~22天,加入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

优选的,步骤s1,硫酸铵、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和硅酸钠的终浓度分别为:8~10mg/ml、0.2~0.3mg/ml、0.2~0.3mg/ml、2.6~2.8mg/ml。

优选的,步骤s3,硅酸钠与谷氨酸的加入量分别为16~20mg/ml、0.2~0.3mg/ml、0.2~0.4mg/ml。

优选的,步骤s4,硝酸铵、磷酸二氢钠和谷氨酸的加入量分别是4~5mg/ml、0.1~0.2mg/ml和0.2~0.3mg/ml。

优选的,步骤s5,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加入量分别是3~5mg/ml、0.5~0.7mg/ml和0.3~0.5mg/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分阶段引入不同藻种,并通过营养物的添加控制育苗池中有益藻种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培藻肥水的目的。本发明培藻肥水的方法,可保持不同育苗时期水体中藻类的丰度和多样性,维持藻类优势种群的稳定变化。采用本发明方法,室外生态育苗的出苗存活率达到7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方法:

1、池塘清淤,暴晒7天,消毒,加入经200目网袋过滤后的新鲜海水;

2、培藻肥水:

在海水中加入硫酸铵、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和硅酸钠,各组分的终浓度分别为8mg/ml、0.2mg/ml、0.3mg/ml、2.6mg/ml;将海莲藻接入池塘中,控制海莲藻密度为5万cell/ml,培养5天,加入硅酸钠与谷氨酸,硅酸钠与谷氨酸的加入量分别为20mg/ml、0.2mg/ml,接入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控制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密度分别为5万cell/ml、3万cell/ml和5万cell/ml,并开始布卵,布卵密度为1.5×106个/亩;布卵后第10天,加入硝酸铵、磷酸二氢钠和谷氨酸,加入量分别是5mg/ml、0.2mg/ml和0.2mg/ml,使优势藻种群比例稳定改变,布卵后第20天,加入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加入量分别是3mg/ml、0.5mg/ml和0.3mg/ml。布卵3天后,每隔5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浓度为15~20cfu/l。

3、育苗条件:育苗池2亩,水深1.5米,光照条件2000~3000lx,水温26~31℃,ph7.8-8.2,溶氧量5mg/l以上,盐度30~33‰;每两天换水8~10%;

4、生物饵料投喂:

布卵后,第1-10天,每天投喂200~300目轮虫,保持池塘中轮虫密度为12~15个/ml,第11~20天,每天投喂100~200目轮虫和60~100目枝角类,保持池塘中轮虫和枝角类的密度分别为5~10个/ml和5~8个/ml,第21~35天,每天投喂60~100目枝角类和60~100目丰年虫,保持池塘中枝角类和丰年虫的密度分别为5~10个/ml和10~15个/ml。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

培藻肥水:

在海水中加入硫酸铵、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和硅酸钠,各组分的终浓度分别为10mg/ml、0.2mg/ml、0.2mg/ml、2.8mg/ml;将海莲藻接入池塘中,控制海莲藻密度为6万cell/ml,培养3天,加入硅酸钠与谷氨酸,硅酸钠与谷氨酸的加入量分别为16mg/ml、0.3mg/ml,接入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控制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密度分别为6万cell/ml、4万cell/ml和6万cell/ml,并开始布卵,布卵密度为1.5×106个/亩;布卵后第12天,加入硝酸铵、磷酸二氢钠和谷氨酸,加入量分别是4mg/ml、0.1mg/ml和0.3mg/ml,使优势藻种群比例稳定改变,布卵后第22天,加入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加入量分别是5mg/ml、0.7mg/ml和0.5mg/ml。布卵3天后,每隔5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浓度为15~20cfu/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

培藻肥水:

在海水中加入硫酸铵、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和硅酸钠,各组分的终浓度分别为8mg/ml、0.2mg/ml、0.3mg/ml、2.6mg/ml;将海莲藻接入池塘中,控制海莲藻密度为5万cell/ml,培养5天,加入硅酸钠与谷氨酸,硅酸钠与谷氨酸的加入量分别为20mg/ml、1.0mg/ml、0.1mg/ml,接入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控制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密度分别为5万cell/ml、3万cell/ml和5万cell/ml,并开始布卵,布卵密度为1.5×106个/亩;布卵后第10天,加入硝酸铵、磷酸二氢钠和谷氨酸,加入量分别是2mg/ml、0.5mg/ml和0.5mg/ml,使优势藻种群比例稳定改变,布卵后第20天,加入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加入量分别是5mg/ml、1.0mg/ml和0.5mg/ml。布卵3天后,每隔5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浓度为15~20cfu/l。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

三角褐指藻、扁藻和骨条藻替换为小球藻、海莲藻和骨条藻

对比例2

柠檬酸钠、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换为硫酸铵、谷氨酸和甘氨酸。

实验例:

按照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方法进行珍珠龙胆石斑鱼室外生态育苗,育苗35天后统计出苗成活率,结果见表1。

表1n=10;x±s

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方法,室外生态育苗的出苗成活率达到73%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