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4488发布日期:2020-06-16 20:1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生产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参薯(dioscoreaalata)属薯蓣科薯蓣属,通常称作山药,是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江西、广西等西南地区。参薯类山药种类繁多,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但多数参薯不结或少结零余子,只能通过块茎繁殖。长期利用块茎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经济成本高,受土传病害危害影响大,而且容易造成品种种性退化,严重限制了优质参薯类山药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山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在优质山药品种保存和种薯扩繁方面应用较多,是解决繁殖系数低和受土传病害影响大的重要途径。然而,山药组培存在变异率大,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偏低,驯化难度较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优质山药规模化、产业化繁殖。此外,由于温度,光照,成熟度不够等问题,南方参薯引入北方,往往带来保存问题。现有的已公布的专利号为cn2011102647258的一种紫山药茎叶双叶节扦插快繁方法,用100ppm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山药枝条3~5小时促进生根,插于覆有遮阳网的扦插棚内,通过栽后一系列遮光、降温和保湿,实现紫参薯类山药种薯的快繁。另外有专利号未cn2017113274499的一种紫山药育苗和栽培方法,采用割苗扦插,将切割后紫山药幼苗扦插入棚内,通过多次喷施生根粉5号药液,da-6与芸醇乳粉1:1混液,有效提高了紫参薯类山药的繁殖系数。上述繁殖技术,存在操作繁琐,多次使用激素;无法减轻土传病害危害等问题,而且受季节影响大;专利号为cn109757231a的一种山药种质资源快速繁殖与保存的方法,通过水培扦插方式,可将参薯类山药繁殖和保存,但未形成生产上所需要的有效种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参薯类山药不结或少结零余子的繁殖特点,长期利用块茎繁殖造成繁殖系数低、经济成本高、受土传病害危害影响大,易造成品种种性退化及保存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田间正常生长的山药藤蔓,去除顶端幼嫩茎尖,切成至少保留1个节且每节至少带有1片叶的茎段;s2、将s1中的茎段移至培养环境中做定植培养,且将茎段培养成根系长度为8-12cm、根系条数为3-5条的水培苗作为种苗;s3、将水培苗移入基质苗床做苗床管理,筛选形成的30g以上微茎块作为种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在所述s2和s3中获取的种苗和种薯在普通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越冬保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s3中对基质苗床的移栽时间为每年9月份前,且苗床上水培苗的株距×行距=15cm×15cm。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s2中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培介质为自来水装于槽深度为15cm的培养槽中;并将培养槽置于普通塑料大棚内,且盛夏时节大棚进行遮荫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s1中的去除的幼嫩茎尖至少为倒三节。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1、利用茎段水培形成的水培苗,可直接移栽成活,解决了组培繁殖种薯,组培种苗驯化要求严格,移栽成活率偏低和培养成本高等问题;2、采用水培方式繁殖种薯,形成的有效种薯质量达30g以上,满足了参薯类山药当年收获对种薯块茎质量的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操作复杂、费工及未形成有效种薯的问题;3、采普通塑料用大棚内加小拱棚的方法,解决了南方参薯北引带来的种薯保存问题;4、采用“两步法”繁殖的种薯,不添加任何农药和激素,病害少、无农药和激素残留,利于山药产业优质化、绿色化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构架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参薯类山药水培扩繁以及种薯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田间正常生长的山药藤蔓,去除顶端幼嫩茎尖,切成至少保留1个节且每节至少带有1片叶的茎段;s2、将s1中的茎段移至培养环境中做定植培养,且将茎段培养成根系长度为8-12cm、根系条数为3-5条的水培苗作为种苗;s3、将水培苗移入基质苗床做苗床管理,筛选形成的30g以上微茎块作为种薯。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处理山药藤蔓时,选用田间正常生长的山药藤蔓,去除茎尖幼嫩倒3节,按节切段,每段至少保留1个节,每节至少带1片叶;在培养水培苗时,将切段山药藤蔓定植于装有自来水的培养槽中,培养槽置于普通塑料大棚,培养20d左右即可形成根系长度为8~12cm,根系条数为3~5条的水培苗;在培养成种薯时,水培苗于每年9月前移入基质苗床,经严格苗床管理等一系列步骤,形成30g以上的微块茎。可选地,在所述s2和s3中获取的种苗和种薯在普通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过冬保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可有效防止种苗和种薯在冬季遭遇冻害,影响种薯保存,可实现种薯在沿江地区安全越冬。此外,所述s3中对基质苗床的移栽时间为每年9月份前,且苗床上水培苗的株距×行距=15cm×15cm;在每年的9月份前为种薯和种苗最佳移栽时节,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株距和行距,可以有效的提高扩繁成活率。再具体地说,所述s2中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培介质为自来水装于槽深度为15cm的培养槽中;并将培养槽置于普通塑料大棚内,且盛夏时节大棚进行遮荫处理;通过在盛夏遮荫,可以防止光合作用过强和温度过高导致成苗率降低。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去除的幼嫩茎尖至少为倒三节,通过去除嫩茎,可以有效的提高培育时的成活率。需要解释的是,采用“两步法”对参薯类山药进行水培扩繁,即首先采用水培方式,将参薯类山药茎段定植于定植板,水培20d左右形成带根系的水培苗;将水培苗于每年9月前移入普通塑料大棚基质苗床,当年即可形成30g以上的微块茎,可保证参薯类山药当年收获对种薯块茎质量的要求;如需原地保存形成的种薯和种苗,在大棚内加小拱棚可在沿江地区安全越冬。本发明具有扩繁效率高、遗传稳定性好、能有效去除线虫等土传病害危害的特点,可解决南方参薯北引不结山药豆无法进行复壮扩繁带来的种薯保存问题,有利于山药产业优质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实验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所用材料为参薯类品种苏蓣5号,苏蓣6号和黑山药2试验方法2.1不同参薯类品种水培苗培育选用长×宽×高=650mm×410mm×150mm的周转箱(盐城市腾乐塑业有限公司),在箱内装入2/3清水,将打孔后的珍珠棉板悬浮于水面,珍珠棉板孔密度为60mm×60mm。选用田间正常生长的山药藤蔓,去除倒3节,按节切段,每段至少保留1个节,每节至少带1片叶,定植于周转箱中,周装箱置于普通塑料大棚。盛夏时节遮盖遮阳率70%的遮阳网。结果表明,苏蓣5号,苏蓣6号和黑山药水培3d左右开始形成根系,培养20d即可形成苗高4~5cm,根系条数3~5cm,根长8~12cm的水培苗,各品种间的水培苗在苗高,根系条数和根长差异不明显(表1)。表1不同参薯类品种水培情况品种苗高(cm)根数(条)根长(cm)苏蓣5号4.44.58.7苏蓣6号4.54.111.2黑山药4.73.98.72.2不同时期移栽对种薯质量的影响以苏蓣6号水培苗作参考,成苗后直接移栽于基质(有机栽培基质,基质中有机质含量≧50%,氮、磷、钾含量≧2.5%,镇江兴农有机肥有限公司)苗床,株距×行距=15cm×15cm。严格按照苗床常规操作进行科学管理。移栽一周后水培苗即可成活,收获期对不同移栽时期所结种薯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2),8月5日移栽,种薯块茎质量最大,为51.5。移栽时间越迟,种薯质量越小,9月底前移栽,种薯平均质量均在30.3g以上。表2不同移栽时期和移栽方式形成的种薯质量移栽时间单株结薯数单块茎重(g)8月05日1.651.58月27日1.330.39月18日1.36.72.3参薯类种薯和种苗保存方法研究采用露天和普通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的方法对参薯类种薯和种苗进行保存。结果表明,露天保存,12月初种苗因霜冻全部死亡,第二年2月初,种薯全部腐烂;采用大棚内加小拱棚的方法,种苗一直保持鲜绿,种薯腐烂率仅为6.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