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5276发布日期:2020-04-21 21:37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秧盘,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壮秧的秧盘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机插秧技术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大面积规模化的种植,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机插秧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前期培育壮秧,各地生产上曾以取农田表层土来配制营养土用于育秧,近年来,大规模育秧出现取土费工费时,运输不便,连年的取土造成耕作层土壤的破坏等问题,育苗生产对土壤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育苗过程出现的秧苗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

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基质替代营养土培肥育秧,能减少取土对土层的破坏且无病害传染,有效解决营养土育秧带来的问题。但基质生产成本高、质量轻、孔隙大、保水能力差、不耐冲淋,生产基质过程中容易发生发酵不充分,搅拌不均匀等问题,在育秧中仍然存在基质使用成本高,安全性低,后期肥力不足导致秧苗素质不高,秧苗盘根差等问题。

同时,在常规营养土及基质育秧过程中必须使用秧盘,秧盘的购买、摆放、清洗、搬运、损耗等环节大大增加了机插秧育秧对人工、资金及空间的需求,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亟需对现有的育秧基质和秧盘使用方面进行改良和优化,发明一种针对机插秧育秧的高效、节本、环保的育秧基质秧盘一体化产品的制作方法,并研究与其配套的应用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不仅实现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而且是节约水稻育秧成本、保护农田耕层土免遭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菌菇渣11-13份;秸秆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

(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

(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

(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

(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还包含黄原胶0.4-0.6份、农用硫磺0.4-0.6份、硫酸铵0.4-0.6份、过磷酸钙0.2-0.4份、氯化钾0.1-0.3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菌菇渣12份;秸秆6份;可降解造纸纤维1份;营养琼脂1份;黄原胶0.5份;农用硫磺0.5份;硫酸铵0.5份;过磷酸钙0.3份;氯化钾0.2份;水6.7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的模具长58±2cm,宽28±2cm,所述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步骤5中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

本发明中各组分所起到的作用效能如下:

菌菇渣:秧盘主要原料,为秧苗生长提供基质及有机肥来源;

秸秆:秧盘主要原料,有效将菌菇渣固定,有利于秧盘成型;

可降解造纸纤维:粘结秸秆和菌菇渣;

黄原胶:辅助秧盘成型,便于秧盘紧实,防治秧盘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松散;

营养琼脂: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

农用硫磺:调节秧盘ph值至适宜水稻生长的范围;

硫酸铵:增加速效氮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

过磷酸钙:增加速效磷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

氯化钾:增加速效钾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发明了一种可以不用塑料秧盘的育秧方法,有效降低了育秧成本,同时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保护环境;(2)该发明将育秧秧盘、基质、养分等物质一体化处理,有利于培育壮秧,节约劳动力,每盘秧育秧成本节约1元,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秧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模具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得的秧盘结构实物图一。

图4为本发明制得的秧盘结构实物图二。

图5为本发明制得的秧盘使用状态实物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秧盘育出秧苗和现有营养土育出秧苗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秧盘育出秧苗和现有商品基质育出秧苗的对比示意图。

其中,1秧盘,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330g;秸秆150g;可降解造纸纤维15g;营养琼脂15g;黄原胶12g、农用硫磺12g、硫酸铵12g、过磷酸钙6g、氯化钾3g;水180g;

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

(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

(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模具长58cm,宽28cm,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

(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

(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360g;秸秆180g;可降解造纸纤维30g;营养琼脂30g;黄原胶15g、农用硫磺15g、硫酸铵15g、过磷酸钙9g、氯化钾6g;水200g;

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

(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

(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模具长58cm,宽28cm,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

(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

(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390g;秸秆210g;可降解造纸纤维45g;营养琼脂45g;黄原胶18g、农用硫磺18g、硫酸铵18g、过磷酸钙12g、氯化钾9g;水210g;

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

(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

(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模具长58cm,宽28cm,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

(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

(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

对比例1:

以常规稻田耕层土育秧对比实施例2制作的基质盘育秧,2019年5月26日播种,干籽落谷,每处理播种6盘,重复3次。6月16日取样测定。每处理取40株考查秧苗素质,主要测定出苗率、株高、叶龄、茎基宽、单株叶面积、倒2叶叶片spad值、根数、总根长、根体积、烘干后测定百苗地上部、地下部干重。

由表1可看出基质盘育秧的秧苗出苗率与营养土育苗无差异,但秧苗的株高、叶龄、茎基宽、单株叶面积、spad值、地上部百苗干重等指标均要明显高于营养土育秧处理。基质盘育出的秧苗地上部素质要高于营养土处理。

表1地上部秧苗素质(秧龄20d)

由表2可看出基质盘育出秧苗的秧苗根数、根长、根体积、根重、壮苗指数和盘根力度均要高于营养土育苗,但由于秧苗地上部干重变大,其根冠比要略小于营养土处理。

表2地下部秧苗素质(秧龄20d)

如图6也可以看出基质盘育出秧苗明显优于营养土育出秧苗,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初期,主要采用过筛细土配制营养土进行机插秧育苗,随着机插秧推广面积的迅速扩大,并且越来越多地采取集约化、工厂化等措施集中育秧以来,取土难已成为机插秧育苗的瓶颈问题。总体来说,用本专利方法生产的基质盘育秧,秧苗的素质要高于稻田耕层土,同时省工节本,提高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机插秧育苗之需。

对比例2

以生产上大规模使用的商品基质与按照本专利方法制作的基质盘育秧,并移栽大田,考察水稻产量。普通基质育秧采用机插秧塑料软盘规格58cm×28cm,每盘播种量为干稻种120g。大田机插规格30cm×12cm,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由表3可以看出基质盘的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要高于商品基质,因此其秧苗效果更佳。

表3商品基质与基质盘速效养分含量

苗好稻半收,秧苗素质的提高对产量的贡献是显著的。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基质盘秧苗后期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显著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可见,提高秧苗素质,可减缓机插秧苗的缓苗期,增加分蘖能力,提高成穗数,进而提高产量。

表4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如图7也可以看出基质盘育出秧苗明显优于商品基质育出秧苗,本专利方法生产的基质盘不仅材料价廉易得,而且变废为宝,资料再利用,造福社会。同时有效解决目前商品基质的保水保肥能力差,需频繁浇水,造成肥料流失,秧苗容易脱肥落黄,生长缓慢,秧苗素质差的问题。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