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89265发布日期:2020-06-05 21:31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濒危红树植物莲叶桐(hernandianymphaeifolia(c.presl)kubitzki),隶属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莲叶桐属(hernandial.)。其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常生长在海滩上,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和台湾南部。据报道和野外实地调查,海南岛野生莲叶桐数量不足300株。在海南琼海,莲叶桐常与木麻黄一起,为海岸沙地沿海防护林的最前沿树种。但目前,只有琼海地区少数几株莲叶桐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其余地方的莲叶桐多表现为无花或有花无果现象。2014年本项目组前期报导莲叶桐种子发芽率不高(<40%)。研究结果表明莲叶桐存在较为严重的有性生殖障碍。

在海滩上种植莲叶桐对于海滩的防潮、护岸和绿化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提高莲叶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培育出更多莲叶桐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于莲叶桐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先将莲叶桐种子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经naa(萘乙酸)或ga3(赤霉素)等生长激素的处理,再条播到基质中。但是其结果并不理想,经ga3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为33.33%,经naa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为38.89%,而空白对照组的萌发率为13.89%。虽然经过生长激素的处理,对于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升,但是整体的萌发率仍然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种子萌发率高、幼苗存活率高的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莲叶桐的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存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改进莲叶桐种子的预处理、育苗基质以及种子萌发和育苗中的条件,进而显著性的提高了莲叶桐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存活率,对于莲叶桐植株的繁殖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莲叶桐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将莲叶桐种子先用盐浓度为4~6‰的海水浸泡,然后置于含有广谱杀菌剂的浸泡液中,在遮光、通风条件下浸泡,并定期更换新的浸泡液,浸泡10d后,取出种子,去除种皮并用清水清洗;

s2.播种:苗床基质由1/3红土和2/3海沙混合组成,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进行密封消毒,敞放一天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每穴1粒种子,覆土;播种后每天用盐浓度为4~6‰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直至子叶出土。

优选地,所述广谱杀菌剂为所述广谱杀菌剂为多菌灵、毗唑醚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乙蒜素或春雷喹啉铜。

更优选地,所述广谱杀菌剂为多菌灵。25%的多菌灵稀释400倍后进行使用。

优选地,所述遮光条件为光照强度为5000~6000lux。可采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

优选地,步骤s1在室温下进行,为25-28℃。

优选地,所述高锰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02~0.05%。

优选地,步骤s2中,覆土的厚度为0.5-1cm。

本发明同时还保护一种莲叶桐的育苗方法,将莲叶桐种子按照上述所述方法进行处理,待幼芽苗高达到8-10cm时,将幼苗移至消毒后的育苗基质中,其中育苗基质由1/3椰糠+1/3海沙+1/3红土制备;移苗后每天用盐浓度为4~6‰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同时每7天施加一次广谱杀虫剂,直至长出8~10片真叶,且幼苗健康;整个过程在遮阳、通风条件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育苗基质采用质量浓度为0.02~0.05%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遮光条件为光照强度为5000~6000lux。可采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

优选地,整个育苗过程,在室温下进行,为25-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种子萌发的方法,通过先将其进行盐水浸泡后,再采用浸泡液进行浸泡,同时还进行遮阳处理,并延长了浸泡时间,因此有利于种子的出芽,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为67-68%。所述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相比较现有的方法,种子的发芽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是现有技术中的2倍左右。

同时,经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萌发的种苗的存活率高,经过基质的筛选,并经过遮阳处理,种苗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为95%以上,对于莲叶桐的繁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在沿海地带进行广泛的推广,有利于海滩环境的保护和绿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不同播种基质对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

图2为实施例3中不同育苗基质对于种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图3为实施例4中不同光照强度对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

图4为实施例5中不同光照强度对于种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图5为实施例1中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

图6为实施例1中为刚移栽至小育苗袋后的幼苗。

图7为实施例1中存活的幼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其中具体过程如下:

s1.种子预处理:从莲叶桐种树上收集成熟、饱满、无虫害果实,用5‰盐浓度的海水进行浸泡,按1:400倍的稀释比例施加多菌灵,放于遮阳条件下(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加速种皮腐烂;种子浸泡过程中,每2天更换一次浸泡液,并每天轻轻翻动种子,促进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加速种子萌芽;经过10天将种子取出,剥去外种皮,用清水淋洗30分钟,然后用于播种;其中的遮阳条件是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

s2.播种:苗床基质由1/3红土和2/3海沙混合组成,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0.05%)进行密封消毒,敞放一天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每盆穴植种子60穴,每穴1粒种子,覆土0.5-1cm;播种后每天用5‰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待子叶出土;遮阳条件是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s3.育苗:待子叶出土,幼芽苗高达到8-10cm时,将幼苗移至消毒后的育苗基质(由1/3椰糠+1/3海沙+1/3红土制备)中,消毒方法同苗床基质;移苗后每天用5‰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同时每7天施加一次广谱杀虫剂(例如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二酰甲胺磷低毒农药;乐果;45%辛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遮阳条件是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步骤s2过程设置3组重复实验,每组实验一盆,每盆穴植种子60穴,每穴1粒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统计结果取平均值。

步骤s2中,以子叶出土为标准,表示种子正常发芽,统计时间为150天(之所以莲叶桐为濒危物种,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种子的萌发持续时间长,因此这里选定时间为150天)。经统计,步骤s2中,莲叶桐种子的萌发率为68%。

步骤s3过程设置3组重复实验,每个处理最初移植30株幼苗,统计结果取平均值。

步骤s3中,以幼苗长出8~10片真叶,株高达70~80cm,幼苗无病虫害,表示幼苗存活。经统计,步骤s3中,经培养4个月后,种苗的成活率为95%。

实施例2播种基质的筛选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具体的过程如实施例1中的步骤s1和s2,其中对步骤s2中播种采用的基质进行了研究,由于莲叶桐生长于海滩边上,因此现有的育苗方法中,通常采用海沙作为育苗基质进行育苗,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实施例试验了不同的育苗基质。

实验分为5组,其采用的基质分别为1:海沙,2:1/3红土+2/3海沙,3:1/2红土+1/2海沙,4:2/3红土+1/3海沙,5:红土。

每组实验组设3个重复,一个重复一盆,每盆60粒种子

萌发过程: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0.05%)进行密封消毒,敞放一天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每穴1粒种子,覆土0.5-1cm。播种后每天用5‰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遮阳条件是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步骤s2中,以子叶出土为标准,表示种子正常发芽,统计时间为150天。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当播种育苗的基质不同时,莲叶桐种子的发芽率不同,当全部采用红土时,实验组5的发芽率最低,而实验组3和4的发芽率虽然略高于实验组1,但是提高的仍然不明显,而实验组2的发芽率最高,显著性的高于其他所有实验组,其发芽率为67%。

实施例3育苗基质的筛选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具体的过程如实施例1,为探究育苗基质对于种苗存活率的影响,对步骤s3中育苗采用的基质进行了研究。

实验设置处理:1:1/2红土+1/2海沙;2:1/3红土+1/3海沙+1/3椰糠;3:1/4红土+1/4海沙+1/2椰糠;4:全海沙。

每个处理移栽幼芽3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幼苗直至长出8~10片真叶,株高达70~80cm,幼苗无病虫害。进行数据统计,每个处理取平均值。

待子叶出土,幼芽苗高达到8-10cm时,将幼苗移至消毒后的育苗基质中,消毒方法同苗床基质;移苗后每天用4~6‰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同时每7天施加一次广谱杀虫剂(例如: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二酰甲胺磷低毒农药;乐果;45%辛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遮阳条件是用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实验组2组和3组均有最高的种苗成活率,且两组之间的存活率非常接近,考虑到3组育苗基质中增加的椰糠会增生产成本,所以选择处理2的最优基质。

实施例3种子预处理中光照强度的影响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具体的过程如实施例1,为探究种子预处理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对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步骤s1中种子预处理采用的光照强度进行了研究。

光照强度实验处理:1、不遮阳(照度>10,000lux、25-28℃、自然通风);2、1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6000~10,000lux、25-28℃、自然通风);3、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每盆种子60粒,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处理一盆。

种子萌发过程: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0.5%)进行密封消毒,敞放一天后进行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每穴1粒种子,覆土0.5-1cm。基质采用(1/3红土+2/3海沙)。播种后每天用5‰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

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知,种子预处理过程中,实验组2组和3组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不遮阳处理的1组,且其中实验3组的种子萌发率最高,高达67%以上,相较于实验1组和2组,种子的萌发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几乎是现有技术中的2倍。实施例4育苗过程中光照强度的影响

一种莲叶桐种子萌发的方法和育苗方法,具体的过程如实施例1,为探究育苗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对于种苗存活率的影响,对步骤s3中种苗培育采用的光照强度进行了研究。

光照强度实验处理:1、不遮阳(照度>10,000lux、25-28℃、自然通风);2、1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6000~10,000lux、25-28℃、自然通风);3、2层3针遮阳网进行遮阳(照度5000~6000lux、25-28℃、自然通风)。

每个处理移栽幼芽3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幼苗直至长出8~10片真叶,株高达70~80cm,幼苗无病虫害。进行数据统计,每个处理取平均值。

待子叶出土,幼芽苗高达到8-10cm时,将幼苗移至消毒后的育苗基质(由1/3椰糠+1/3海沙+1/3红土制备)中,消毒方法同苗床基质;移苗后每天用4~6‰盐浓度的海水淋洒,让基质保持在润而不湿的状态,每7天换浇一次淡水;同时每7天施加一次广谱杀虫剂(例如: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二酰甲胺磷低毒农药;乐果;45%辛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

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知,进行遮阳处理的实验2组和3组中种苗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不做遮阳处理的实验1组,且实验3组的存活率显著性的优于实验2组,其种苗的存活率高达95%,表明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做遮阳处理,有利于种苗的存活,当光照强度在5000~6000lux范围内时,种苗的存活率最高。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及思路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