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紫椴为乔木,作为中国的主要蜜源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般组培苗培养包括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组培苗健壮,最终达到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驯化应从温度、湿度、光照及有无菌等环境要素进行,驯化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驯化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很多树种也可不进行特别的驯化,或驯化与移栽同步。如桉树试管苗直接移植后,通过遮荫和加强喷水、防病等,就能保证移植顺利成活。但是,关于紫椴移栽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紫椴组培苗对环境变化适应性较差,导致移栽成活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紫椴的移栽成活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炼苗,筛选组培苗,移入炼苗培养基,置于通风室温环境中,空气湿度65~90%,炼苗时间3~5d,得炼后苗;(2)培养,筛选炼后苗移栽到混合基质中2~3个月,每周补充含有iba0.3~0.5mg/l、ga0.2~0.5mg/l的ms营养液至所述混合基质浇透,环境湿度70~80%;(3)移栽。依照本发明的调节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组培苗的耐受性,一旦炼苗条件控制不当,将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优选的:步骤(1)炼苗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500份加入1.0mg/lba1~2份、活性炭0.5份、复合维生素2~5份和青霉素0.5~1份。随意替换成分对组培苗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优选的:步骤(2)混合基质成分包括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0.5~1)∶(3~5)∶(1.5~2)∶(0.5~1)。优选的:混合基质含iba浓度为0.3~0.5mg/l、ga浓度为0.2~0.5mg/l。优选的:步骤(3)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对待移栽地块松土,浇水,施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剂,定期喷洒除草、除虫药剂。松土有利于增加透气,利于浇透底水,氮磷钾复合肥保证营养供给,微量元素包括na、b1、b6,利于组培苗的生长,微生物菌剂促进根系生长。优选的:步骤(1)、(2)皆需要定期灭菌,每2~4d喷洒灭菌灵。消毒尽量全面,包括用到的工具如剪子、承装炼苗培养基的容器等,组培苗根部先用流水冲洗,把培养基冲洗干净,再采用多菌灵浸泡1h杀菌,工作环境采用84消毒;消毒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有一定影响。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其优势在于本发明筛选出的组培苗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提高了组培苗移栽后的存活率和质量,本发明方法效果显著,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本发明中培养基、实验环境灭菌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即可,涉及的单独原料均为市售常规产品,如植物生长用复合维生素、ms液态培养基,青霉素、除草和除虫药、微生物菌剂等,按说明书配制。实施例1一种紫椴组培苗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炼苗,炼苗前对涉及的器具、组培苗根部和炼苗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消毒尽量全面,包括用到的工具容器等,组培苗根部先流水冲洗,再采用75%酒精擦拭后,再次用水冲洗。工作环境采用84消毒;筛选长势良好的组培苗,移入炼苗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500g加入1.0mg/lba1g、活性炭0.5g、复合维生素2g和青霉素0.5g),置于通风室温环境中,空气湿度65%,炼苗时间3d,得炼后苗;(2)培养,筛选炼后苗移栽到混合基质中2个月,每周补充含有iba0.3mg/l、ga0.2mg/l的ms营养液至所述混合基质浇透,环境湿度70%;(3)移栽,移栽前,对待移栽地块松土,浇水,施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剂,定期喷洒除草、除虫药剂。步骤(2)混合基质成分包括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0.5∶3∶1.5∶0.5,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0.3mg/l、ga浓度为0.2mg/l。步骤(1)、(2)皆需要定期灭菌,每2d喷洒灭菌灵。实施例2(1)炼苗,炼苗前消毒同实施例1;筛选长势良好的组培苗,移入炼苗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500g加入1.0mg/lba1.5g、活性炭0.5g、复合维生素4g和青霉素0.75g),置于通风室温环境中,空气湿度80%,炼苗时间4d,得炼后苗;(2)培养,筛选炼后苗移栽到混合基质中3个月,每周补充含有iba0.4mg/l、ga0.4mg/l的ms营养液至所述混合基质浇透,环境湿度75%;(3)移栽,移栽前,对待移栽地块松土,浇水,施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剂,定期喷洒除草、除虫药剂。步骤(2)混合基质成分包括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1∶4∶1.5∶1,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0.4mg/l、ga浓度为0.4mg/l。步骤(1)、(2)皆需要定期灭菌,每3d喷洒灭菌灵。实施例3(1)炼苗,炼苗前消毒同实施例1;筛选长势良好的组培苗,移入炼苗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500g加入1.0mg/lba2g、活性炭0.5g、复合维生素5g和青霉素1g),置于通风室温环境中,空气湿度90%,炼苗时间5d,得炼后苗;(2)培养,筛选炼后苗移栽到混合基质中2个月,每周补充含有iba0.5mg/l、ga0.5mg/l的ms营养液至所述混合基质浇透,环境湿度80%;(3)移栽,移栽前,对待移栽地块松土,浇水,施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剂,定期喷洒除草、除虫药剂。步骤(2)混合基质成分包括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1∶5∶2∶1,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0.5mg/l、ga浓度为0.5mg/l。步骤(1)、(2)皆需要定期灭菌,每4d喷洒灭菌灵。效果实验按照实施例1方法,在某苗圃,移栽紫椴组培苗400棵,分4组到基本情况接近的4块试验田中,移栽后30d统计成活率,具体数据如下表1:表1组别组培苗存活(棵)1组952组1003组994组97由表1结果表明。移栽成活率平均为97%。对比实验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省略炼苗环节,研究炼苗环节对炼苗步骤的影响,对比发现,50棵未经炼苗的组培苗,移栽后健康生长的组培苗数量,低于50棵经炼苗操作后炼苗筛选出的组培苗,1~3组为省略炼苗步骤的重复试验,4组为实施例2。具体数据如下表2:表2结果说明,炼苗环节对存活率的影响达24~32%。。对比实验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对炼苗培养基成分不同,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各组紫椴苗均为50颗。各组炼苗培养基成分如下:1组,ms液体培养基500g、草炭灰30g、复合维生素4g、赤霉素3g。2组,ms液体培养基500g、再加入3.0mg/lba5g、复合维生素4g、青霉素0.75g。3组,ms液体培养基500g、3.0mg/lba5g、赤霉素3g、复合维生素4g蔗糖15g、肌醇15g。4组,ms液体培养基500g、3.0mg/lga5g、活性炭0.5g、复合维生素4g,青霉素0.75g。5组为实施例2。结果如下表3表3组别组培苗存活(棵)1组362组413组454组425组49结果表明ga和ba浓度、抗生素、营养成分的变化对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本发明提供的炼苗培养基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对比实验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仅在于所用混合基质成分进行调整,各组紫椴苗均为50颗。各组混合基质成分:1组ms营养液、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1∶1.5∶1,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1mg/l、ga浓度为2mg/l。2组ms营养液、腐殖土质量配比为1∶4,且加入并调节ga浓度为0.4mg/l。3组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质量配比为1∶4∶4,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0.4mg/l、ga浓度为3mg/l。4组ms营养液、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质量配比为1∶2∶1∶1,且加入并调节iba浓度为4mg/l、ga浓度为0.5mg/l。5组为实施例2。结果如下表4:表4组别存活(颗)1组432组383组414组445组49结果表明ga和ba浓度、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的变化对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基质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