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的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12759发布日期:2020-06-30 20:3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的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的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



背景技术:

南疆由于天山以南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和塔卡拉码干沙漠的存在,以及受到天山海拔过高的影响,暖气流进入不到南疆地区,这让南疆的气候异常干燥。故而南疆干旱,每年春夏之交遮天蔽日的沙尘,还有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以及干热风、冰雹、洪水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南疆农业成为典型的弱质产业,进而使天山以南广大区域成为脱贫致富难度最大的地区,仍有为数不少的农村人口尚未解决温饱。

同时南疆地区因盐碱地居多,且南疆地区还具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效益低,基本上没有农业种植方面的价值,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农田风蚀严重等突出问题,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故而在南疆地区多是以棉花为主,做为南疆的富民产业,紧接着以红枣、香梨、苹果、核桃、石榴为主的林果业进行补充,这对于增加当地的收入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长期发展,以及调节土壤来说,并无任何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的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方法,包括:

s1、前一年10月初按照小麦/玉米套作模式,按照小麦、玉米带宽均设置为110cm的方式,播种8行且行距为12cm的冬小麦,并在玉米预留带进行地膜覆盖,且作物与地膜相间覆盖地表;

s2、当年4月在预留带播种春玉米,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形成小麦套作玉米模式;

s3、6月初当小麦收获后,在小麦带免耕播种4行夏大豆,行距40cm,株距30cm,形成玉米间作大豆模式;

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条带轮作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

优选的是,在s1中,还包括在套作模式前的深耕晒地,其被配置为采用深耕机进行操作,所述深耕机被配置为包括:

与四驱拖拉机或履带式拖拉机相连接的牵引装置;

与牵引装置相配合的深耕组件;

其中,所述牵引装置被配置为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至少两个轴承;

所述深耕组件被配置为包括深耕犁,其与待耕种土地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保土板,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异形翻土板;

在空间上与翻土板顶部齐平的圆盘或弧形结构的切刀;

所述切刀在与拖拉机行进方向相配合的一侧厚度设置为0.15-0.25mm,相反的一侧设置为0.35-0.5mm。

优选的是,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将安装座与拖拉机进行连接的固定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与安装座采用枢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固定件下端设置有向安装座一侧延伸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上设置有在安装座向上旋转时进行避让的弧形槽;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立杆,所述安装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吊环,所述立杆通过第一曵引或卷绕机构、第一钢丝绳进而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件的任意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延伸板;

所述深耕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限定板,其上设置有第二吊环;

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二曵引或卷绕机构,以通过第二钢丝绳与第二吊环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在深耕晒地后的施肥操作;

所述施肥操作是与深耕晒地作相反的深耕操作,并在深耕过程中施加相应用的有机肥,且每亩施肥量控制在500-700kg;

所述有机肥按重量比被配置为包括:

酒糟250-370份,糖渣80-250份,蘑菇菌渣200-400份,草木灰300-550份,动物粪便900-1550份,秸秆粉和/或谷物壳700-950份,油饼280-350份。

优选的是,所述有机肥按重量比被配置为包括:

酒糟300份,糖渣170份,蘑菇菌渣320份,草木灰450份,动物粪便1350份,秸秆粉和/或谷物壳820份,油饼310份。

优选的是,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发酵催熟粉,按重量份将糖渣加入堆料桶中经水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油饼、酒糟充分搅拌混合后在62-7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发酵25~30天,然后掺和入草木灰搅拌均匀得到催熟粉成品;

s11,堆肥制作,将动物粪便风干至含水率低于25%,将秸秆粉和/或谷物壳、蘑菇菌渣、动物粪便混入堆料桶的催熟粉中,充分拌和均匀进行发酵腐熟,且每间隔5-6天进行一次翻混,共翻混3-4次后,后熟3-4天,完成有机肥的制备。

优选的是,所述堆料桶被配置为包括:

桶体,其被配置为呈双层结构以限定容纳腔;

与桶体上端相配合以实现封闭的桶盖;

贯穿桶盖并深入至桶体内部以对原料进行定期翻混的搅拌组件;

其中,所述容纳腔内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加热层、保温层、隔热层和/或消音层;

所述桶盖在与桶体上端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在与桶体外边缘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锥形结构的环形引导件;

所述折弯部与环形引导件之间的空腔里设置有柔性填充层;

所述环形引导件顶部在与桶体的外边缘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空心密封圈。

优选的是,所述搅拌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转轴,其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与桶盖具有预定距离的搅拌组件;

与转轴相配合完成物料旋转搅拌的第一动力机构;

与转轴相配合,使其可在桶体内上下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其中,搅拌组件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三层呈螺旋错开的搅拌机构;

各搅拌机构与桶体侧壁的距离,从上到下被配置为呈递减,各搅拌机构被配置为包括:

与桶体底面平行的横向搅拌件,其宽度被配置为大于10cm;

设置在横向搅拌件底部的倾斜搅拌件,其空间高度被配置为小于7cm;

相邻层的搅拌机构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螺旋搅拌件进而连接,各螺旋搅拌件的最小直径配置为不小于5c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而且禾豆间作、条带轮作还可以改善调养地力,实现农田用养结合,此外,冬季小麦覆盖农田可有效降低极端干旱区的风蚀危害,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资源高效、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可持续种植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其二,通过对深耕机进行限定,进而使得其能适应周年不深翻地的直接作业,另外对深耕后的深耕施肥配比进行限定,保证其能满足周年长期供肥的需要,且其配比和配方尤其适用于南疆地区的碱性土壤环境,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改性,保证土壤肥质满足粮食的种植。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种植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种植模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种植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深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深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堆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的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方法的实现形式,包括:

s1、如图1所示,前一年10月初按照小麦/玉米套作模式,按照小麦、玉米带宽均设置为110cm的方式,播种8行且行距为12cm的冬小麦,并在玉米预留带进行地膜覆盖,且作物与地膜相间覆盖地表,实现农田冬春覆盖,保水、防风蚀;

s2、如图2所示,当年4月在预留带播种春玉米,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形成小麦套作玉米模式,实现作物生产高产高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s3、如图3所示,6月初当小麦收获后,在小麦带免耕播种4行夏大豆,行距40cm,株距30cm,形成玉米间作大豆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固碳、节本、减氮、增效;

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条带轮作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消除土壤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这种方案中的基于冬小麦-春玉米-夏大豆周年覆盖可持续种植方法,主要是针对南疆地区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效益低、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农田风蚀严重等突出问题。本发明种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而且禾豆间作、条带轮作还可以改善调养地力,实现农田用养结合,此外,冬季小麦覆盖农田可有效降低极端干旱区的风蚀危害,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资源高效、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可持续种植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当然的本方案中根据实际生产周期,可以适当的进行补肥,以适应开花、坐果期间的肥力需要。

如图4-5,在另一种实例中,在s1中,还包括在套作模式前的深耕晒地,其被配置为采用深耕机进行操作,在这种方案中,因后期的作业都是免耕操作,所以在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作业,以对土地的板结度进行调整,以使其在一个周期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所述深耕机被配置为包括:

与四驱拖拉机或履带式拖拉机相连接的牵引装置1,其用于实现结构件之间的连接;

与牵引装置相配合的深耕组件2,其用于与土地直接接触完成对土地的深耕作业;

其中,所述牵引装置被配置为包括安装座110,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至少两个轴承111,在这种结构下,可以是在安装座上设置可供深耕组件贯穿的孔,将各轴承分别设置安装座的孔内,以使安装座可沿孔转动,以在耕作到地边缘时,将深耕组件的位置进行变动,便于拖拉机掉头,减少其操作空间,而深耕组件与安装座的固定通过相配合的螺钉、螺母得以实现,也可以在深耕组件上设置相配合的孔,而固定座上设置可深入的机构112,而深耕组件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止推轴承,减小其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损伤,而最上端通过类似于螺母的盖端113进行固定;

所述深耕组件被配置为包括深耕犁210,其下端具有至少两个倾斜角度,以使其具有可向下深翻的能力,其与待耕种土地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保土板211,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异形翻土板212,其作用在于通过保土板与翻土板的协同作用,在深耕犁进行工作过程中,保土板将一侧未翻的土地进行限定,便于翻土板将深耕犁翻松的泥土通过内部的空槽213进行带起,另一个弧形面214进行推出,进而通过两个面的协同作业,使翻出来的土与深耕后的沟具有较大的移动空间,沟的深度更大,深翻后晒地的面积以及将底土进行晒的效果更好;

在空间上与翻土板顶部齐平的圆盘或弧形结构的切刀220,其设置在犁的正前方,其用于在深耕犁作业之前对土地进行切割,以使其后期的深耕入犁更快,其单次作业时,两端的可深耕区域更宽,且更省力,节约犁;

所述切刀在与拖拉机行进方向相配合的一侧厚度设置为0.15-0.25mm,相反的一侧设置为0.35-0.5mm,通过对其结构设计,使得其切割效果好,同时可以在切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切口,便于下犁,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对深耕组件进行限定,使得其在同样的带动功率下,可完成对土地35-50cm的深耕作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先切后犁,入犁更快,效果更好,更省力,土地两端可以有效入犁的面积更大,节约工时,其作工过程中的力可以相互分担,以对各部件的使用损害进行分担,保证设备使用寿命。

如图4,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将安装座与拖拉机进行连接的固定件120;

其中,所述固定件与安装座采用枢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固定件下端设置有向安装座一侧延伸的止挡板121,所述止挡板上设置有在安装座向上旋转时进行避让的弧形槽122,通过弧形槽的作用,使得安装座在上抬时,可以对枢接的位置进行错开,完成对设备的提升,以使在运行过程中使犁与地面具有预定距离,防止碰撞造成的损伤,以及运行时对空间的要求,同时通过止挡板的作用,在安装座需要下放时,对其位置进行限定,保证犁在工作中的位置稳定性;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立杆123,所述安装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吊环230,所述立杆通过第一曵引或卷绕机构124、第一钢丝绳125进而连接,采用吊环与第一曵引或卷绕机构、第一钢丝绳人配合方式,在需要将犁提起的时候,通过收钢丝绳的作用将犁上翻,放犁的时候通过放绳使得其空间位置相配合,而这种结构方式在土地板结度较大时,会对犁的工作造成影响,故可以通过气缸提升、导轨引导的方式进行替换,但是通常使用中,允许犁具有一定的弹性收缩力,其原因在于防止犁被崩坏。

如图4,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固定件的任意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延伸板(未示出);

所述深耕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限定板215,其上设置有第二吊环216;

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二曵引或卷绕机构(未示出),以通过第二钢丝绳(未示出)与第二吊环连接,采用这种方式的结构是在单次作业完成后,需要对犁进行位置偏转,以便于其换头作业的情况下,其工作方式是通过水平位置的变动对其工作区域的空间需要进行降低,进而保证其两端的有效耕作面积,同时减少对其它区域的作物或结构造成的影响。

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在深耕晒地后的施肥操作;

所述施肥操作是与深耕晒地作相反的深耕操作,并在深耕过程中施加相应用的有机肥,且每亩施肥量控制在500-700kg,其作用在于对土地进行基肥管理,以使其完成一个周期内的缓慢供肥作业;

所述有机肥按重量比被配置为包括:

酒糟250-370份,糖渣80-250份,蘑菇菌渣200-400份,草木灰300-550份,动物粪便900-1550份,秸秆粉和/或谷物壳700-950份,油饼280-350份,在这种方案中采用的酒糟是米、麦、高梁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约高出玉米含量的2—3倍,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酵母菌等,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很高,这是农作物秸秆所不能提供的,其可以作为肥料中的天然发酵材料,进而保证其它物料在堆肥过程中能充分腐熟;糖渣属于制糖工业的副产品通常用于饲料制作,其用途单一,且用于饲料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非常麻烦,但其包含大量的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如不被利用则产生浪费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食用菌废料又称菌糠、菌渣、下脚料等,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复培养料,菌渣中还残留大量的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碳氢化合物和微量元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中含来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自元素,其可以在农家进行收集,也可以是对收集后的秸杆进行处理后(如采用气化炉进行处理后)的产物,不同植物的灰分,其养分含量不同,以向日葵秸秆的含钾量为最高。在等钾量施用草木灰时,肥效好于化学钾肥,无水物为白色粒状粉末,结晶品为白色半透明小晶体或颗粒,无臭,有强碱味,可以对土地进行改良,当然根据环保需要以及收集的量,也可以将该组份进行去除,而将秸杆粉的配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00-320份;动物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秸秆粉和/或谷物壳,谷物壳中的稻壳含碳36%,含氮0.48%,含磷0.32%,含钾0.27%,其在与动物粪便进行配合后,能得到理想的发酵效果,而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故秸杆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油饼即油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肥,由不可再利用的动植物残余部分制成,一般需要加水密封发酵之后再做肥料,防止烧根,发酵后1:20比例用水稀释,而在本方案中,无需要对其稀释处理,因配比的处理以及部分之间的综合利用,配合做深耕施肥,故可以直接使用,本方案充分利用各组份的配比,得到一种有机肥,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有机肥而言,其原料可以从多个生产酒、糖、蘑菇、养殖业、榨油业中进行购买,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方便各产业对附属品的处理,同时其对各附属品没有太多的要求,不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处理,最多是为了便于运输将其含水率进行控制,而各企业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烘干或压榨处理就能实现,便于其二次利用,故而原料易得,可以实现产业之间的循环,同时该方案得到的有机肥,肥力充足,释放缓慢,尤其适用于深耕作业过程中的施肥,对作物进行缓慢提供肥力,同时能对土壤进行改良,具体来说本方案中的有机肥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氨基酸、纤维素以及包括氮、磷、钾等在内的丰富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尤其适用于南疆地区的土壤环境,对土壤进行改良、改性,保证土壤肥质满足粮食的种植。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有机肥按重量比被配置为包括:

酒糟300份,糖渣170份,蘑菇菌渣320份,草木灰450份,动物粪便1350份,秸秆粉和/或谷物壳820份,油饼310份,在这只是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配比方式,以达到最优的发酵堆肥效果,以满足深耕施肥的需要。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发酵催熟粉,按重量份将糖渣加入堆料桶中经水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油饼、酒糟充分搅拌混合后在62-7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发酵25~30天,然后掺和入草木灰搅拌均匀得到催熟粉成品,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可以充分利用原料自身所具备的特性,制备得到相应的催熟粉,无需要添加额外的添加剂进行作用,同时其因其原料配比协同作用以及温度控制,其制备时间可以得到有效缩短;

s11,堆肥制作,将动物粪便风干至含水率低于25%,将秸秆粉和/或谷物壳、蘑菇菌渣、动物粪便混入堆料桶的催熟粉中,充分拌和均匀进行发酵腐熟,且每间隔5-6天进行一次翻混,共翻混3-4次后,后熟3-4天,完成有机肥的制备,通过动物粪便对谷物壳或秸杆粉进行作用,使得其发酵效果更好,同时通过采用相配合的堆料筒进行堆肥作业以及发酵作业,使得其工作中产生的废气不会溢散开,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多次翻混作业,使得其腐熟效果更好,满足堆肥对各原料发酵效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当外部气温15度时,堆积后第三天左右,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80摄氏度,第一次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85摄氏度,几乎无臭;第二次翻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65摄氏度,第三次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45摄氏度左右,翻混后的温度为33摄氏度左右,水分含量达30%左右,后熟过程中,温度还会下降至与室温相差无几,完成堆肥的腐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配料本身以及相互作用的原因,配合密封的堆料桶,使得其堆肥温度上升更快,处理时间可以大幅度缩短,腐熟效果满足使用要求。

如图6,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堆料桶被配置为包括:

桶体3,其被配置为呈双层结构以限定容纳腔;

与桶体上端相配合以实现封闭的桶盖4,其用于对桶体内部进行密封,其可以通过相配合的提升机构对其进行位置提升,以实现与桶体的分离、盖合、压制作用,保证其密封效果不受影响,同时保证其能正常出料、进料,而根据需要,也可以直接将桶盖设置为与桶体压制密封,通过在桶体上设置相配合的出料口、进料口,实现物料的进出,而各进料口出料口通过相配合,可以进行位置移动的隔板进行密封,其进料后的混料可以搅拌组件进行,无需人工操作;

贯穿桶盖并深入至桶体内部以对原料进行定期翻混的搅拌组件5,其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也可以用于在翻混时,其上下层的物料进行位置交换,保证其堆肥效果满足要求;

其中,所述容纳腔内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加热层30、保温层31、隔热层和/或消音层32,通过加热层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或环境温度较低时,对内部进行加热或补充,加快其内部温度提升,有效缩短其堆肥时间,保证其堆肥过程中的发酵效果;

所述桶盖在与桶体上端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折弯部40,其用产生扣合效果,保证二者结合的紧密性,所述折弯部在与桶体外边缘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锥形结构的环形引导件41,其用于二者扣合过程进行引发,保证其二者在空间上容易完成扣合操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力,对二者产生的结合缝进行一定量的密封;

所述折弯部与环形引导件之间的空腔里设置有柔性填充层(未示出),其用于给予一个柔性支撑力给引导件,使得其在压缩后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保证引导件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环形引导件顶部在与桶体的外边缘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空心密封圈42,其用于通过空心密封圈的作用,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挤压余量方便引导件通过,完成二者的扣合操作,同时能在挤压后通过弹性回复力对结合缝进行封堵,保证其二者的密封效果,进而防止其因密封受限定,影响堆肥效果,或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

如图6,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拌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转轴50,其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与桶盖具有预定距离的搅拌组件510,其用于通过旋转或直线上升将物料的位置进行变动,进而保证其堆肥效果满足要求,所述预定距离根据其提升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与转轴相配合完成物料旋转搅拌的第一动力机构520,其用于通过旋转使得平层上的物料可以发生位置变动;

与转轴相配合,使其可在桶体内上下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530,其用于将旋转中的底部物料向上提升,保证翻混效果满足使用要求,各动力机构通过相配合的安装组件进行安装固定;

其中,搅拌组件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三层呈螺旋错开的搅拌机构,错开结构设计,使得其在转轴的高度周向上可以看作是螺旋上升,进而保证其从下将物料向上提升的效果;

各搅拌机构与桶体侧壁的距离,从上到下被配置为呈递减,各搅拌机构被配置为包括,对其与桶体侧壁间距的设计,使得其利用从下而上对物料进行提升,进而保证其提升效果:

与桶体底面平行的横向搅拌件512,其宽度被配置为大于10cm,其横向设计,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力,其宽度设计使得其具有一定物理结构稳定性,适应于物料的提升作业;

设置在横向搅拌件底部的倾斜搅拌件513,其空间高度被配置为小于7cm,其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物料进行旋转作业,同时对最底部而言,其能对底部的物料进行刮除作业,保证其搅拌效果满足要求,同时对其高度进行配置,使得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同时在下行时,其可以起到类似钻头的效果进行拨开操作,方便搅拌组件下行,同时桶盖在与转轴相配合的位置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轴承,保证其二者的干涉度更小;

相邻层的搅拌机构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螺旋搅拌件514进而连接,各螺旋搅拌件的最小直径配置为不小于5cm,其用于并各层之间进行连接成整体,在整个提升作业时,其能起到类似于虹吸的作用,将物料大幅向上提升,保证其翻混效果,同时保证其结构之间的稳定性。

以上方案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