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98284发布日期:2020-08-11 20:5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体菌种培养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金针菇菇根、菇柄和菇盖,其菇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过程中,由于金针菇菇根带有少量基质,口感差,不适合食用,通常将菇根切除后进行销售,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弃的金针菇菇根。金针菇的菇根长度,约占整个金针菇长度的20%~30%。这些金针菇菇根通常被作为肥料、饲料或直接丢弃。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污染了环境。目前,通过液体菌种接种生产是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发展的趋势,其中木腐菌居多,主要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等。在液体培养菌种过程中,培养基配方是关键,液体培养基出现问题,则很容易造成菌丝恢复慢,易污染,菌种活力差等问题,影响整个生产流程,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亏损。为了避免金针菇菇根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的污染,将金针菇菇根制成粉末发明了该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同时该液体培养基所培养的菌种,具有菌丝恢复快,菌球紧实,生活力旺盛的特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不仅将工厂生产过程中废弃的金针菇菇根加以处理利用,配置成液体培养基。同时该液体培养基所培养的菌种,具有菌丝恢复快,菌球紧实,生活力旺盛的特点。在接种后,菌种的适应性更强,污染率低,萌发快,从而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入。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10~20、酵母浸粉6~7、氯化钾0.3~0.6、七水硫酸镁0.1~0.4、磷酸二氢钾0.1~0.2以及金针菇菇根粉5~15,水1000。优选地,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10、酵母浸粉6~7、氯化钾0.3~0.6、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0.2以及金针菇菇根粉5,水1000。优选地,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15、酵母浸粉6~7、氯化钾0.3~0.6、七水硫酸镁0.1~0.4、磷酸二氢钾0.1~0.2以及金针菇菇根粉10,水1000。优选地,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20、酵母浸粉6~7、氯化钾0.3~0.6、七水硫酸镁0.1~0.4、磷酸二氢钾0.1~0.2以及金针菇菇根粉15,水1000。所述木腐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一定量的鲜金针菇,将金针菇切去菇柄和菇盖,保留菇根,按比例称取金针菇菇根,用烘箱55℃处理10h,取出后研磨过筛,制备成菇根粉;s2:按比例称取马铃薯去皮切块,加入步骤s1所述金针菇菇根粉,煮沸15~20分钟,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用4~6层纱布过滤,取滤液;s3:向步骤s2所述滤液中加热至沸,再依次按比例加入葡萄糖、酵母浸粉、氯化钾、七水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煮沸即得所述液体培养基。进一步地,所述的木腐菌为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液体菌种是指在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容器中,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为使食用菌菌丝体快速生长繁殖而生产的菌种。它是将菌种培养在发酵罐或三角瓶中,通过不断通气搅拌或振荡,使菌丝在液体深层繁育,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菌丝体。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金针菇菇根粉既是氮源,又是碳源,为培养基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2、七水硫酸镁能激发酶活性,提高菌丝活力。3、酵母浸粉作为速效氮源,满足菌种快速萌发的需要。4、磷酸二氢钾提供微量元素,并且起到缓冲液体培养基ph的作用。5、金针菇菇根粉营养丰富,含有多糖,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6、金针菇菇根粉制作液体培养基,所接菌种恢复快,且菌龄短,菌丝粗壮,适应性强,污染率低,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10、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以及金针菇菇根粉5,水1000。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取一定量的鲜金针菇,将金针菇切去菇柄和菇盖,保留菇根,称取金针菇菇根5,用烘箱55℃处理10h,取出后研磨过筛,制备成菇根粉;称取马铃薯200去皮切块,加入所述金针菇菇根粉5,煮沸15~20分钟,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用4~6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至沸,再依次按比例加入葡萄糖10、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煮沸即得所述液体培养基。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制备好后,之后的栽培工艺采用标准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工艺。具体可如下:用直径为5mm的无菌打孔器取4块生长最旺盛的平板菌落边缘菌丝块,在无菌的条件下接入500ml三角瓶中,瓶中装液量为200ml,150r/min,23℃,避光条件下,培养5天,得液体菌种。实施例2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15、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以及金针菇菇根粉10,水1000。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取一定量的鲜金针菇,将金针菇切去菇柄和菇盖,保留菇根,称取金针菇菇根8,用烘箱55℃处理10h,取出后研磨过筛,制备成菇根粉;称取马铃薯200去皮切块,加入所述金针菇菇根粉8,煮沸15~20分钟,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用4~6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至沸,再依次按比例加入葡萄糖15、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煮沸即得所述液体培养基。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制备好后,之后的栽培工艺采用标准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工艺。具体可如下:用直径为5mm的无菌打孔器取4块生长最旺盛的平板菌落边缘菌丝块,在无菌的条件下接入500ml三角瓶中,瓶中装液量为200ml,150r/min,23℃,避光条件下,培养5天,得液体菌种。实施例3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包含以下质量浓度(g/l)的组分:马铃薯200、葡萄糖20、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以及金针菇菇根粉15,水1000。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取一定量的鲜金针菇,将金针菇切去菇柄和菇盖,保留菇根,称取金针菇菇根15,用烘箱55℃处理10h,取出后研磨过筛,制备成菇根粉;称取马铃薯200去皮切块,加入所述金针菇菇根粉10,煮沸15~20分钟,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用4~6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至沸,再依次按比例加入葡萄糖20、酵母浸粉6、氯化钾0.3、七水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煮沸即得所述液体培养基。木腐菌液体培养基制备好后,之后的栽培工艺采用标准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工艺。具体可如下:用直径为5mm的无菌打孔器取4块生长最旺盛的平板菌落边缘菌丝块,在无菌的条件下接入500ml三角瓶中,瓶中装液量为200ml,150r/min,23℃,避光条件下,培养5天,得液体菌种。对比例1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原料组成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对比例1中不含金针菇菇根粉。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2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原料组成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对比例2中不含金针菇菇根粉。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对比例3一种木腐菌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原料组成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对比例3中不含金针菇菇根粉。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表1:不同实施例及对比例的金针菇液体菌种生长情况表1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原料配方对金针菇液体菌丝球的生长影响很大。实施例1-3,金针菇液体菌种菌丝球直径,菌丝球密度和菌球干重三项指标优于对比例1-3。同时,实施例3的效果最好。按如下方法制备培养金针菇二级菌种,以比较不同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配方培养获得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对二级菌种生长的影响。二级种培养料用棉籽壳、木屑、麸皮,辅以经检验合格的石膏等配料(棉籽壳37%、木屑37%、麦麸25%、石膏1%、水1.2-1.4倍),原种使用750ml标准透明菌种瓶,经高温高压灭菌2~3h,冷却后用准备好的液体母种接种20ml,接种后立即移入菌种培养室,培养室要求保持清洁干燥.湿度60%左右,温度20℃左右黑暗条件下培养。表2:不同实施例以及对比例金针菇液体菌种对二级菌种生长情况影响实施例菌丝颜色菌丝萌发时间(d)菌丝长势平均生长速度(mm/d)实施例1纯白1++8.22实施例2纯白1++8.79实施例3纯白1++8.93对比例1白2-6.03对比例2白2-6.33对比例3纯白2+6.56表2注:菌丝长势记为:极浓密++,浓密+,稀疏-,极稀疏--。表2的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获得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对二级菌种生长的影响很大。实施例1-3中金针菇菌丝均呈纯白色;从长势来看,实施例菌丝萌发快,菌丝长势好,菌丝极浓密;对比例1-3中菌丝萌发较慢,时间长,其长势弱,菌丝稀疏;从生长速度看,实施例菌丝生长较快,对比例菌丝生长较慢。本发明培养料中添加的金针菇菇根粉在菌丝摇床培养过程中可增加金针菇液体菌丝球的直径同时增加了菌丝球的相对密度。在接入菌瓶后,使菌丝的萌发点更多,萌发时间更短,长势更好,生活力旺盛,更有利于生产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