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24642发布日期:2020-09-25 17:5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具体是智能家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家居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生活社区都会大量种植绿化植物,具有观赏作用和也能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在低楼层或者别墅的住户,还会在门外小花园种满植物,但由于植被密集,容易滋生蚊虫,给人带来困扰,特别是处于潮湿的南方地带,暴雨过后更容易滋生蚊虫。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严重时个别患儿局部产生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病症。

很多住户都会在家里安装纱窗防蚊虫侵扰,纱窗能够防止蚊虫从窗户飞入室内,起到一定的防蚊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蚊虫都是从门进入屋内,当人打开门时容易有蚊虫趁机从门的打开侧进入屋内。如果在门上安装防蚊纱网,虽然能防止蚊虫进入室内,但也会导致人不便进入室内,若采用可打开式的防蚊纱网,当拨开防蚊纱网时,蚊虫也会从纱网打开处进入屋内。因此需要一种更智能,适合现代家居生活的有效系统,防止蚊虫从门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当门打开时,蚊虫容易从门打开侧飞入屋内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获取环境数据,利用送风模块送风驱蚊,利用诱捕模块诱捕蚊虫,此外还设置消杀模块,对蚊虫进行消杀,通过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再利用多个模块不同驱蚊虫方式的配合,使不同环境下都能达到较好的驱蚊虫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对门外侧光线强弱判断,确认是否开启诱捕模块,并根据获取图像数据判断的蚊虫数量结构,选择是开启送风模块还是消杀模块,采用多个模块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驱蚊虫,避免门打开时蚊虫飞入屋内。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信息接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送风模块、消杀模块和诱捕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信息接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送风模块、消杀模块和诱捕模块分别连接;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检测门体开关状态,并将检测的门体状态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采集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并将光线强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并将光线强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处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送风模块,设置在门框相对的两侧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向门外侧送风;消杀模块,设置在门框位于门体打开侧的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喷出雾状消杀液;诱捕模块,设置在门框位于门体打开侧的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打开诱捕蚊虫。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生活社区都会大量种植绿化植物,但由于植被密集,容易滋生蚊虫,给人带来困扰。很多住户都会在家里安装纱窗防蚊虫侵扰,纱窗能够防止蚊虫从窗户飞入室内,起到一定的防蚊效果,但当人打开门时容易有蚊虫趁机从门的打开侧进入屋内。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获取环境数据,利用送风模块送风驱蚊,利用诱捕模块诱捕蚊虫,此外还设置消杀模块,对蚊虫进行消杀,通过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再利用多个模块不同驱蚊虫方式的配合,使不同环境下都能达到较好的驱蚊虫效果。由于蚊虫具有趋光性,门内外侧的光线强弱及差异是影响蚊虫是否进入室内的重要影响因素,当门内侧光线强于门外侧时,由于蚊虫的趋光性,在开门时飞入室内的蚊虫会增多,因此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门内外侧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能够同时采集门内外的光线强弱,对室内外的光线强度进行判断,确定蚊虫是否会更趋向飞入室内;再结合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利用采集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以确定可能飞入室内蚊虫的量,当蚊虫飞入室内的趋向性较小及室外蚊虫数量较少时,开启送风模块送风驱蚊,由于送风模块采用风力驱赶蚊虫,送风模块从内往外送风能驱散数量较少的蚊虫,驱蚊方式环保无害;当蚊虫数量较多时,采用送风模块驱蚊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设置消杀模块,喷洒能够杀死蚊虫的雾气杀死蚊虫,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死要进入室内的蚊虫;本技术方案采用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两种驱蚊虫模块的分级设置,根据蚊虫数量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驱蚊,效果更好也更环保;当室外光线较弱时,采用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很暗,难以识别图像中的蚊虫,不利于对室外蚊虫数量的判断,本技术方案还设置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利用诱捕模块将门外侧的蚊虫引诱到诱捕模块附近,并采用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附近的蚊虫数量,由于蚊虫收到诱捕模块引诱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对户外蚊虫图像采集并判断蚊虫数量;本技术方案中的门动监测模块能够检测门体开关状态,并将检测的门体状态发送至控制模块,本技术方案设置在接收到开门指令门打开前运行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并进行数据判断,当门动监测模块检测门打开的瞬间时开启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能节省能耗并提高系统工作效率。通过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家居系统,利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对门外侧光线强弱判断,确认是否开启诱捕模块,并根据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获取图像数据判断的蚊虫数量结构,选择是开启送风模块还是消杀模块,采用多个模块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驱蚊虫,避免门打开时蚊虫飞入屋内。

优选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布在门框上的多个出风口,所述诱捕模块为光诱捕模块,所述门动监测模块采用门动传感器,所述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为光感传感器。将送风模块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多个出风口,能够沿门体竖直方向出风,使门打开时整个门侧都有风,避免送风驱蚊时遗漏导致蚊虫飞入室内;诱捕模块为光诱捕模块,在第二图像采集模块时光诱捕模块能够为图像采集提供光照,提高采集的图像数据亮度,使对蚊虫数量的判断更加准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送风模块采用现有技术,如风机等,光诱捕模块采用捕蚊灯。本技术方案中的蚊虫指日常家居生活容易遇到的飞行性飞虫,包括但不限于蚊子、飞蚁、蛾蚋、飞蠓等。

进一步的,所述消杀模块包括雾化器、导管和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在门框上的喷嘴单元,多个喷嘴单元通过导管与雾化器连通;沿竖直方向在位于门体打开侧的门框内设有空腔,在空腔靠近门体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喷嘴单元一一对应的喷雾孔,所述喷嘴单元包括转轮、摆杆、推杆ⅰ、齿轮ⅰ和喷嘴,转轮的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摆杆一端铰接在转轮端面上,摆杆另一端铰接在推杆ⅰ端部,在推杆ⅰ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ⅰ配合的齿带ⅰ,齿轮ⅰ的轴通过连杆固定在空腔的内侧壁上,在齿轮ⅰ的轴上套设有转筒,在转筒上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端部设置在推杆ⅰ侧壁上,沿推杆ⅰ轴向在其内部设有通孔ⅰ,喷嘴设置在推杆ⅰ靠近喷雾孔的一端,导管贯穿通孔ⅰ与喷嘴连通。

本技术方案设置消杀模块为通过导管与雾化器连通的多个喷嘴单元,当控制模块控制雾化器打开时,喷雾从雾化器经导管到喷嘴单元喷出,通过将喷嘴单元竖直分布,能够保证门体充分被雾气覆盖,避免喷雾时遗漏导致蚊虫飞入室内;此外,本技术方案设置转轮、摆杆、推杆ⅰ、齿轮ⅰ和喷嘴,当控制模块驱动转轮转动时,转轮上的摆杆带动推杆ⅰ移动,由于推杆ⅰ与齿轮ⅰ配合,且固定杆将推杆ⅰ和齿轮ⅰ固定,当推杆ⅰ移动时始终与齿轮ⅰ配合,且推杆ⅰ上的喷嘴始终靠近喷雾孔,利用转轮转动,实现喷嘴在喷雾孔方向摆动,以调整喷雾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雾化器采用现有技术常规的雾化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喷嘴远离喷雾孔的端部设有滑块ⅰ,滑块ⅰ沿通孔ⅰ轴向在通孔ⅰ内滑动,在通孔ⅰ靠近喷雾孔的内侧壁上设有挡块ⅰ,在喷嘴位于通孔ⅰ外的侧壁上设有挡块ⅱ,在空腔内侧壁上设有挡块ⅲ,在挡块ⅱ和挡块ⅲ之间设有弹簧ⅱ。

在推杆ⅰ随转轮转动摆动过程中,虽然喷嘴始终在喷雾孔方向摆动,但由于推杆ⅰ和齿轮ⅰ配合,推杆ⅰ在摆动过程中与喷雾孔的距离会改变,是喷嘴可能距离喷雾孔较远,喷雾大部分喷在空腔内;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喷嘴滑动设置在推杆ⅰ内,并设置挡块ⅱ、挡块ⅲ和弹簧ⅱ,在推杆ⅰ摆动过程中,由于弹簧ⅱ作用在挡块ⅱ和挡块ⅲ之间,当推杆ⅰ过于靠近或远离喷雾孔时,在弹簧ⅱ的作用下会调整喷嘴在推杆ⅰ内的位置,以保证调整喷雾方向时,喷嘴也能保持在喷雾孔内摆动,保证喷出的雾气一直在腔体外,避免喷雾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孔为短边沿竖直方向的矩形孔,沿竖直方向在喷雾孔两侧的短边设有滑槽ⅰ,在喷雾孔内设有两个波纹折叠片滑动板,两个波纹折叠片滑动板的一端分别滑动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ⅰ内喷雾孔两个短边的内侧壁上,两个波纹折叠片滑动板的另一端向喷雾孔中部延伸,所述喷嘴单元还包括齿轮ⅱ、滑块ⅱ、滑块ⅲ、底座、顶杆和两个推杆ⅱ,齿轮ⅱ的轴与转轮的轴相连,且齿轮ⅱ随转轮转动,沿远离喷雾孔的方向在底座侧壁上设有滑槽ⅱ,滑块ⅱ和滑块ⅲ一端沿远离喷雾孔的方向依序滑动设置滑槽ⅱ内,在滑块ⅱ远离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ⅱ配合的齿带ⅱ,在滑块ⅲ远离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ⅱ配合的滑块齿,沿远离喷雾孔的方向在滑块ⅲ上设有通孔ⅲ,在滑块ⅱ侧壁上设有支撑块,沿远离喷雾孔的方向在支撑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通孔ⅲ并向外延伸,在滑杆上套设有弹簧ⅰ;顶杆设置在滑块ⅱ靠近喷雾孔的端部,两个推杆ⅱ一端铰接在顶杆远离滑块ⅱ的端部,两个推杆ⅱ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波纹折叠片滑动板靠近喷雾孔中部的一端。由于喷嘴在喷雾孔内摆动,喷雾孔所需孔径较大,本技术方案设置滑动板,利用滑动板的展开和折叠调整喷雾孔的孔径,当消杀模块开始工作时,齿轮ⅱ随转轮转动,齿轮ⅱ推动滑块ⅱ向喷雾孔移动,带动两个推杆ⅱ的端部移动,使滑动板折叠,以使喷雾孔孔径变大;此外,本技术方案中设置齿轮ⅱ随转轮转动,当消杀模块开始工作时,转轮转动即会带动齿轮ⅱ转动,由于消杀模块使用时转轮可能会持续转动,但转轮只需要转动至滑动板折叠即可,本技术方案设置滑块ⅲ,并在滑块ⅲ上设置滑杆和弹簧ⅰ,当齿轮ⅱ驱动滑块ⅱ和滑块ⅲ移动至滑块ⅲ接触滑槽ⅱ端部时,滑块ⅲ无法在前移,由于齿轮ⅱ与滑块齿接触,齿轮ⅱ转动推动滑块ⅲ后在弹簧ⅰ的复位作用下滑块齿不断恢复位置,使齿轮ⅱ能不断转动但不会在推动滑块ⅱ和滑块ⅲ移动,当消杀模块关闭后,转轮反向转动即会带动齿轮ⅱ反向转动时喷雾孔孔径复原;本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只需要驱动转轮转动,就能实现喷嘴单元的喷嘴的摆动和喷雾孔孔径改变,由于门框比较窄小,可利用的空腔空间也较小,采用本技术方案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装置体积,提高装置各部件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与消杀模块相对的一侧门框上的抽风模块,抽风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抽风;当消杀模块开启时,抽风模块同时开启。

由于门打开时,蚊虫会从打开侧进入屋内,因此在门打开侧设置消杀模块能杀死从打开侧飞入的蚊虫,但当消杀模块开始喷雾时,喷出的雾气会随喷嘴喷出后会四处扩散,由于蚊虫飞入屋内是无序的,有可能会有少量蚊虫从门打开侧飞入消杀模块相对的门框处再进入屋内,此时消杀喷雾喷到这些蚊虫的量会较少,使消杀模块杀虫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消杀模块对面的门框上设置抽风模块,当消杀模块开始喷雾时,抽风模块会同时抽动消杀模块喷出的喷雾,引导消杀喷雾从消杀模块流向抽风模块,使消杀喷雾在门体两侧的消杀模块和抽风模块之间会形成覆盖门框入口消杀屏障,使蚊虫不论从门框何处进入屋内都能被足够的消杀喷雾喷到;在抽风模块抽动消杀喷雾的同时,抽风模块也会抽动从门处进入屋内的蚊虫,使无序飞动的蚊虫受到抽风模块作用向抽风模块靠近,在抽风模块抽气的气流作用下蚊虫运动轨迹沿一侧门框飞入另一侧门框,使蚊虫在消杀喷雾组成的消杀屏障内移动,蚊虫与消杀喷雾的接触时间大大延长,提升了消杀效果。此外,虽然消杀模块喷出的消杀蚊虫的喷雾为对人体低毒性或无毒性的气体,但基于环保和人健康考虑,本技术方案在门框上设置抽风模块,消杀模块与抽风模块分别设置在两侧门框上,当消杀模块打开的时候,抽风模块同时打开,抽风模块会将消杀模块喷出的雾气抽走,一方面使消杀喷雾在整个门框内流动提升杀蚊虫效果,另一方面避免雾气在室内扩散,更加环保和安全。

进一步的,在门框侧壁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放端正对另一侧门框,所述抽风模块设置在安装槽内,抽风模块包括滤网、网刷组件和风机,所述滤网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内侧壁上,滤网与安装槽内侧壁、安装槽底面组成抽风腔,所述风机设置在抽风腔内;所述网刷组件包括网刷和网刷滑槽,在网刷靠近滤网的端部设有用于清理滤网的刷毛ⅰ,所述网刷滑槽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内侧壁上,在网刷上设有沿网刷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块,在安装槽上下两侧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齿轮ⅲ,在两个齿轮ⅲ外圆周壁上缠绕有链条,所述网刷固定在链条上。优选的,所述风机有多个,多个风机沿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均匀分布在抽风腔内。

本技术方案设置抽风模块包括滤网、网刷组件和风机,当消杀模块开启时,风机启动抽风,将另一侧门框上消杀模块喷出的喷雾抽走,由于此时门打开,从门外进入的蚊虫很可能随喷雾一同被抽走,同时风机还会抽走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此时抽风模块中的滤网能够将这些杂质与风机隔离,再利用网刷组件能够将滤网上附着的蚊虫和灰尘等清理到门框底部,避免滤网堵塞。本技术方案利用齿轮ⅲ和链条配合驱动网刷移动清理滤网,使用时只需要正转和反转齿轮ⅲ就能实现网刷的上下往复运动,装置使用简便,所需要的空间小,能够满足门框内狭小的空间需求。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分别采集门内侧和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光线强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s2、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门内侧和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判断门外侧的光线强度;s3、当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当判断结果为门外光照较弱时,控制模块控制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开启,诱捕模块开始诱捕蚊虫,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处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判断诱捕模块处的蚊虫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阈值;s4、当门外侧蚊虫数量小于设定第一设定阈值,或诱捕处的蚊虫数量小于设定第二设定阈值,在开门时控制模块控制送风模块开启,向门外侧送风;当门外侧蚊虫数量大于设定第一设定阈值,或诱捕处的蚊虫数量大于设定第二设定阈值,则在开门时控制模块控制消杀模块开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门内外侧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能够同时采集门内外的光线强弱,对室内外的光线强度进行判断,确定蚊虫是否会更趋向飞入室内;再结合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利用采集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以确定可能飞入室内蚊虫的量,当蚊虫飞入室内的趋向性叫小及室外蚊虫数量较少时,开启送风模块送风驱蚊,由于送风模块采用风力驱赶蚊虫,送风模块从内往外送风能驱散数量较少的蚊虫,驱蚊方式环保无害;当蚊虫数量较多时,采用送风模块驱蚊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设置消杀模块,喷洒能够杀死蚊虫的雾气杀死蚊虫,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死要进入室内的蚊虫;本技术方案采用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两种驱蚊虫模块的分级设置,根据蚊虫数量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驱蚊,效果更好也更环保;当室外光线较弱时,采用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很暗,难以识别图像中的蚊虫,不利于对室外蚊虫数量的判断,本技术方案还设置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利用诱捕模块将门外侧的蚊虫引诱到诱捕模块附近,并采用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附近的蚊虫数量,由于蚊虫收到诱捕模块引诱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对户外蚊虫图像采集并判断蚊虫数量。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是系统预设的数值,根据实际居住环境进行设置;本技术方案中的门动监测模块能够检测门体开关状态,并将检测的门体状态发送至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开门指令且在门打开前运行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并进行数据判断,当门动监测模块检测门打开的瞬间时开启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抽风模块,抽风模块设置在与门框门体打开侧相对的门框侧壁上,抽风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抽风;当消杀模块开启时,控制模块控制抽风模块开启。

本技术方案设置抽风模块和消杀模块同时开启,一方面使消杀喷雾在整个门框内流动提升杀蚊虫效果,另一方面避免雾气在室内扩散,更加环保和安全。

进一步的,s2中判断光线强度的具体方法为:s2.1、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与第三设定阈值比较,若大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s2.2、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小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比较,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大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s2.3、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小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弱。

本技术方案先通过设定的第三设定阈值来判断门外侧的光线强度,当门外侧为白天亮度较强的环境时,即使室内打开灯管或其光线强于室外,蚊虫也不会因趋光性飞入室内,因此此时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当门外侧光线强度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门外侧较昏暗,此时门内外侧的光线亮度差异对蚊虫趋光性影响很大,因此将门外侧光线强度数据进行比较能够直观判断为门外侧光线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三设定阈值是系统预设的数值,根据实际居住环境进行设置,当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大于第三设定阈值,门外一般为白天光线较强的环境。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判断蚊虫数量的具体方法为:s3.1、第一图像采集模块或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数据后,确定图像中亮度低于第四设定阈值、面积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计算第一目标对象的个数,并记录每个第一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s3.2、第一图像采集模块或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再次采集图像数据,确定图像中亮度低于第四设定阈值、面积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对象为第二目标对象,计算第二目标对象的个数,并记录每个第二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s3.3、将所有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与所有第一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将位置信息与所有第一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均不匹配的第二目标对象作为有效目标对象,统计所有有效目标对象个数即为蚊虫数量。

由于蚊虫体积较小,单纯的从单一图像上确定蚊虫数量容易产生误差,由于蚊虫一般为灰色或黑色,且处于活动状态,本技术方案采用两次记录后进行比较的方法确定蚊虫数量,首先确定颜色较深,体积较小的物体作为可能的蚊虫对象,再利用两次图像中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将有位置移动的作为有效的蚊虫对象进行统计,能有效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第四设定阈值、第五设定阈值是系统预设的数值,根据实际蚊虫的体积大小和颜色进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获取环境数据,利用送风模块送风驱蚊,利用诱捕模块诱捕蚊虫,此外还设置消杀模块,对蚊虫进行消杀,通过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再利用多个模块不同驱蚊虫方式的配合,使不同环境下都能达到较好的驱蚊虫效果。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对门外侧光线强弱判断,确认是否开启诱捕模块,并根据获取图像数据判断的蚊虫数量结构,选择是开启送风模块还是消杀模块,采用多个模块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驱蚊虫,避免门打开时蚊虫飞入屋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3为门框、转轮、摆杆、推杆ⅰ、齿轮ⅰ和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门框、喷雾孔、齿轮ⅱ、滑块ⅱ、滑块ⅲ、底座、顶杆和推杆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门框、安装槽和抽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门框、2-空腔、3-导管、4-喷雾孔、6-转轮、7-摆杆、8-推杆ⅰ、9-齿带ⅰ、10-齿轮ⅰ、11-连杆、12-转筒、13-固定杆、14-喷嘴、15-通孔ⅰ、16-滑块ⅰ、17-挡块ⅰ、18-挡块ⅱ、19-挡块ⅲ、20-滑动板、22-齿轮ⅱ、23-滑块ⅱ、231-齿带ⅱ、24-滑块ⅲ、241-滑块齿、25-底座、26-顶杆、27-推杆ⅱ、28-支撑块、29-滑杆、30-弹簧ⅰ、31-弹簧ⅱ、32-安装槽、33-滤网、34-风机、35-抽风腔、36-网刷、37-网刷滑槽、38-刷毛ⅰ、39-齿轮ⅲ、40-链条、41-刷毛ⅱ、42-安装块、43-刷块、44-伸缩杆、45-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信息接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送风模块、消杀模块和诱捕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信息接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送风模块、消杀模块和诱捕模块分别连接;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门动监测模块,检测门体开关状态,并将检测的门体状态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一亮度采集模块,采集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并将光线强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并将光线强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处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送风模块,设置在门框1相对的两侧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向门外侧送风;消杀模块,设置在门框1位于门体打开侧的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喷出雾状消杀液;诱捕模块,设置在门框1位于门体打开侧的侧壁上,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打开诱捕蚊虫。通过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第二亮度采集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获取环境数据,利用送风模块送风驱蚊,利用诱捕模块诱捕蚊虫,此外还设置消杀模块,对蚊虫进行消杀,通过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再利用多个模块不同驱蚊虫方式的配合,使不同环境下都能达到较好的驱蚊虫效果。

优选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布在门框1上的多个出风口,所述诱捕模块为光诱捕模块,所述门动监测模块采用门动传感器,所述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为光感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与消杀模块相对的一侧门框1上的抽风模块,抽风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抽风;当消杀模块开启时,抽风模块同时开启。在门框上设置抽风模块,消杀模块与抽风模块分别设置在两侧门框上,当消杀模块打开的时候,抽风模块同时打开,抽风模块会将消杀模块喷出的雾气抽走,一方面使消杀喷雾在整个门框内流动提升杀蚊虫效果,另一方面避免雾气在室内扩散,更加环保和安全。

本实施例通过在门内外侧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能够同时采集门内外的光线强弱,对室内外的光线强度进行判断,确定蚊虫是否会更趋向飞入室内;再结合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利用采集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以确定可能飞入室内蚊虫的量,当蚊虫飞入室内的趋向性叫小及室外蚊虫数量较少时,开启送风模块送风驱蚊,由于送风模块采用风力驱赶蚊虫,送风模块从内往外送风能驱散数量较少的蚊虫,驱蚊方式环保无害;当蚊虫数量较多时,采用送风模块驱蚊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设置消杀模块,喷洒能够杀死蚊虫的雾气杀死蚊虫,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死要进入室内的蚊虫;本技术方案采用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两种驱蚊虫模块的分级设置,根据蚊虫数量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驱蚊,效果更好也更环保;当室外光线较弱时,采用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很暗,难以识别图像中的蚊虫,不利于对室外蚊虫数量的判断,本技术方案还设置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利用诱捕模块将门外侧的蚊虫引诱到诱捕模块附近,并采用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附近的蚊虫数量,由于蚊虫收到诱捕模块引诱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对户外蚊虫图像采集并判断蚊虫数量。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所述消杀模块包括雾化器、导管3和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在门框1上的喷嘴单元,多个喷嘴单元通过导管3与雾化器连通;沿竖直方向在位于门体打开侧的门框1内设有空腔2,在空腔2靠近门体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喷嘴单元一一对应的喷雾孔4,所述喷嘴单元包括转轮6、摆杆7、推杆ⅰ8、齿轮ⅰ10和喷嘴14,转轮6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摆杆7一端铰接在转轮6端面上,摆杆7另一端铰接在推杆ⅰ8端部,在推杆ⅰ8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ⅰ10配合的齿带ⅰ9,齿轮ⅰ10的轴通过连杆11固定在空腔2的内侧壁上,在齿轮ⅰ10的轴上套设有转筒12,在转筒12上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端部设置在推杆ⅰ8侧壁上,沿推杆ⅰ8轴向在其内部设有通孔ⅰ15,喷嘴14设置在推杆ⅰ8靠近喷雾孔4的一端,导管3贯穿通孔ⅰ15与喷嘴14连通。通过导管与雾化器连通的多个喷嘴单元,当控制模块控制雾化器打开时,喷雾从雾化器经导管到喷嘴单元喷出,通过将喷嘴单元竖直分布,能够保证门体充分被雾气覆盖,避免喷雾时遗漏导致蚊虫飞入室内;此外,本技术方案设置转轮、摆杆、推杆ⅰ、齿轮ⅰ和喷嘴,当控制模块驱动转轮转动时,转轮上的摆杆带动推杆ⅰ移动,由于推杆ⅰ与齿轮ⅰ配合,且固定杆将推杆ⅰ和齿轮ⅰ固定,当推杆ⅰ移动时始终与齿轮ⅰ配合,且推杆ⅰ上的喷嘴始终靠近喷雾孔,利用转轮转动,实现喷嘴在喷雾孔方向摆动,以调整喷雾的方向。

优选的,在所述喷嘴14远离喷雾孔4的端部设有滑块ⅰ16,滑块ⅰ16沿通孔ⅰ15轴向在通孔ⅰ15内滑动,在通孔ⅰ15靠近喷雾孔4的内侧壁上设有挡块ⅰ17,在喷嘴14位于通孔ⅰ15外的侧壁上设有挡块ⅱ18,在空腔2内侧壁上设有挡块ⅲ19,在挡块ⅱ18和挡块ⅲ19之间设有弹簧ⅱ31。通过将喷嘴滑动设置在推杆ⅰ内,并设置挡块ⅱ、挡块ⅲ和弹簧ⅱ,在推杆ⅰ摆动过程中,由于弹簧ⅱ作用在挡块ⅱ和挡块ⅲ之间,当推杆ⅰ过于靠近或远离喷雾孔时,在弹簧ⅱ的作用下会调整喷嘴在推杆ⅰ内的位置,以保证调整喷雾方向时,喷嘴也能保持在喷雾孔内摆动,保证喷出的雾气一直在腔体外,避免喷雾浪费。

优选的,所述喷雾孔4为短边沿竖直方向的矩形孔,沿竖直方向在喷雾孔4两侧的短边设有滑槽ⅰ,在喷雾孔4内设有两个滑动板20,两个滑动板20的一端滑动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ⅰ内,两个滑动板20的另一端向喷雾孔4中部延伸,所述喷嘴单元还包括齿轮ⅱ22、滑块ⅱ23、滑块ⅲ24、底座25、顶杆26和两个推杆ⅱ27,齿轮ⅱ22的轴与转轮6的轴相连,且齿轮ⅱ22随转轮6转动,沿远离喷雾孔4的方向在底座25侧壁上设有滑槽ⅱ,滑块ⅱ23和滑块ⅲ24一端沿远离喷雾孔4的方向依序滑动设置滑槽ⅱ内,在滑块ⅱ23远离底座25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ⅱ22配合的齿带ⅱ231,在滑块ⅲ24远离底座25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ⅱ22配合的滑块齿241,沿远离喷雾孔4的方向在滑块ⅲ24上设有通孔ⅲ,在滑块ⅱ23侧壁上设有支撑块28,沿远离喷雾孔4的方向在支撑块28上设有滑杆29,所述滑杆29贯穿通孔ⅲ并向外延伸,在滑杆29上套设有弹簧ⅰ30;顶杆26设置在滑块ⅱ23靠近喷雾孔4的端部,两个推杆ⅱ27一端铰接在顶杆26远离滑块ⅱ23的端部,两个推杆ⅱ27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动板20靠近喷雾孔4中部的一端。通过齿轮ⅱ、滑块ⅱ、滑块ⅲ的配合,只需要驱动转轮转动,就能实现喷嘴单元的喷嘴的摆动和喷雾孔孔径改变,由于门框比较窄小,可利用的空腔空间也较小,采用本技术方案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装置体积,提高装置各部件的利用率。

实施例3:

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在门框1侧壁上开有安装槽32,所述安装槽32开放端正对另一侧门框1,所述抽风模块设置在安装槽32内,抽风模块包括滤网33、网刷组件和风机34,所述滤网33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32内侧壁上,滤网33与安装槽32内侧壁、安装槽32底面组成抽风腔35,所述风机34设置在抽风腔35内;所述网刷组件包括网刷36和网刷滑槽37,在网刷36靠近滤网33的端部设有用于清理滤网33的刷毛ⅰ38,所述网刷滑槽37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32内侧壁上,在网刷36上设有沿网刷滑槽37上下滑动的滑块,在安装槽32上下两侧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齿轮ⅲ39,在两个齿轮ⅲ39外圆周壁上缠绕有链条40,所述网刷36固定在链条40上。设置抽风模块包括滤网、网刷组件和风机,当消杀模块开启时,风机启动抽风,将另一侧门框上消杀模块喷出的喷雾抽走,由于此时门打开,从门外进入的蚊虫很可能随喷雾一同被抽走,同时风机还会抽走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此时抽风模块中的滤网能够将这些杂质与风机隔离,再利用网刷组件能够将滤网上附着的蚊虫和灰尘等清理到门框底部,避免滤网堵塞;利用齿轮ⅲ和链条配合驱动网刷移动清理滤网,使用时只需要正转和反转齿轮ⅲ就能实现网刷的上下往复运动,装置使用简便,所需要的空间小,能够满足门框内狭小的空间需求。

优选的,所述链条40缠绕在两个齿轮ⅲ39外圆周壁上形成椭圆环,所述椭圆环与滤网33平行,且所述椭圆环的长轴正对滤网33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的中线。通过将链条的长轴正对滤网中线,使链条和齿轮ⅲ沿滤网中线对称设置,使网刷随链条运动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网刷组件有两组,两组网刷组件的网刷滑槽37两端分别连通形成封闭环形槽,两组网刷组件的网刷36的距离为椭圆环周长的二分之一;两组网刷组件的网刷36分别清理水平方向上一半宽度的滤网33。通过设置两组网刷组件,两组网刷组件分别清理一半宽度的滤网,一方面将滤网分别清理,即使是在抽风模块抽风过程中清理滤网,由于在同一高度上只有一组网刷组件与滤网接触,因此在滤网所有的高度均留有抽气的间隙,保证抽风模块在网刷组件工作时也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将两组网刷组件的网刷的距离设置为椭圆环周长的二分之一,使两个网刷位于链条的等距位置上,使网刷随链条运动更稳定。

优选的,在滤网33底部靠近安装槽32开放端的一侧设有刷毛ⅱ41。当刷毛ⅰ38移动到门框底部时,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接触,刷毛ⅱ41能够清理刷毛ⅰ38上附着的蚊虫和灰尘,并使其在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接触接触的过程中掉落在门框底部,便于清理。优选的在门框底部还设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上端开口,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位于开口端上方。

优选的,所述滤网33位于下方的一段向远离安装槽32开放端的方向弯曲呈弧形,在所述滤网33的弧形段上设有灯带45,所述网刷滑槽37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与滤网33平行,所述网刷36包括安装块42和多个竖直排列的刷块43,所述滑块有多个,在每个刷块43上均设有一个滑块,所述安装块42固定在链条40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刷块43相互铰接,在任意一个刷块43和安装块42之间设有伸缩杆44。通过设置滤网33下方的一段为弧形,并设置灯带45引诱蚊虫落在滤网33的弧形段上,使大部分蚊虫落在弧形段上,弧形段其下段弧线也能承接蚊虫,避免蚊虫飞散。优选的在安装槽32靠近滤网33弧形段的侧壁上设有雾化器、导管3和设置在安装槽32侧壁上的喷嘴单元,喷嘴单元通过导管3与雾化器连通,当消杀模块打开时,设置在安装槽32内的喷嘴单元开始喷雾。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分别采集门内侧和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光线强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s2、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门内侧和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判断门外侧的光线强度;s3、当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当判断结果为门外光照较弱时,控制模块控制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开启,诱捕模块开始诱捕蚊虫,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处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判断诱捕模块处的蚊虫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阈值;s4、当门外侧蚊虫数量小于设定第一设定阈值,或诱捕处的蚊虫数量小于设定第二设定阈值,在开门时控制模块控制送风模块开启,向门外侧送风;当门外侧蚊虫数量大于设定第一设定阈值,或诱捕处的蚊虫数量大于设定第二设定阈值,则在开门时控制模块控制消杀模块开启。通过对门外侧光线强弱判断,确认是否开启诱捕模块,并根据获取图像数据判断的蚊虫数量结构,选择是开启送风模块还是消杀模块,采用多个模块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驱蚊虫,避免门打开时蚊虫飞入屋内。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抽风模块,抽风模块设置在与门框1门体打开侧相对的门框1侧壁上,抽风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抽风;当消杀模块开启时,控制模块控制抽风模块开启。

优选的,s2中判断光线强度的具体方法为:s2.1、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与第三设定阈值比较,若大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s2.2、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小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将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比较,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大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s2.3、若门外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小于门内侧的光线强度数据,则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弱。通过设定的第三设定阈值来判断门外侧的光线强度,当门外侧为白天亮度较强的环境时,即使室内打开灯管或其光线强于室外,蚊虫也不会因趋光性飞入室内,因此此时判断结果为门外侧光线较强;当门外侧光线强度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门外侧较昏暗,此时门内外侧的光线亮度差异对蚊虫趋光性影响很大,因此将门外侧光线强度数据进行比较能够直观判断为门外侧光线强度。

优选的,步骤s3中判断蚊虫数量的具体方法为:s3.1、第一图像采集模块或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数据后,确定图像中亮度低于第四设定阈值、面积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计算第一目标对象的个数,并记录每个第一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s3.2、第一图像采集模块或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再次采集图像数据,确定图像中亮度低于第四设定阈值、面积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对象为第二目标对象,计算第二目标对象的个数,并记录每个第二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s3.3、将所有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与所有第一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将位置信息与所有第一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均不匹配的第二目标对象作为有效目标对象,统计所有有效目标对象个数即为蚊虫数量。采用两次记录后进行比较的方法确定蚊虫数量,首先确定颜色较深,体积较小的物体作为可能的蚊虫对象,再利用两次图像中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将有位置移动的作为有效的蚊虫对象进行统计,能有效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优选的,在与任意一个喷嘴单元连通的导管3上均设有阀门,在开门时控制模块控制消杀模块开启前还包括步骤:初始状态下所有喷嘴单元的阀门均关闭,在开门时,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判断离门最近的用户头顶和下颚所在高度,控制模块控制位于头顶上方且与头顶距离大于第一设定距离的所有喷嘴单元的阀门打开,同时控制模块控制位于下颚下方且与下颚距离大于第二设定距离的所有喷嘴单元的阀门打开,其余所有喷嘴单元的阀门均关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定距离、第二设定距离是系统预设的数值,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采用的阀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子阀门。虽然消杀模块喷出的消杀蚊虫的喷雾为对人体低毒性或无毒性的气体,但基于环保和人健康考虑,本技术方案在喷嘴单元连通的导管3上均设有阀门,通过采集人头部的高度数据,当喷洒消杀喷雾时,避开人头部所在区域,减少人体吸入消杀喷雾的量,避免喷雾损伤人体或引起用户方案。

优选的,当消杀模块开启时,位于用户头顶上方的多个喷雾单元的喷雾大小从靠近用户头顶的方向向门顶部逐渐增大,位于用户下颚下方的多个喷雾单元的喷雾大小从靠近用户下班的方向向门底部逐渐增大。

优选的,在门框侧壁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放端正对另一侧门框,所述抽风模块设置在安装槽内,抽风模块包括滤网、网刷组件和风机,所述滤网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内侧壁上,滤网与安装槽内侧壁、安装槽底面组成抽风腔,所述风机设置在抽风腔内;所述网刷组件包括网刷和网刷滑槽,在网刷靠近滤网的端部设有用于清理滤网的刷毛ⅰ,所述网刷滑槽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在安装槽内侧壁上,在网刷上设有沿网刷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块,在安装槽上下两侧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齿轮ⅲ,在两个齿轮ⅲ外圆周壁上缠绕有链条,所述网刷固定在链条上。优选的,在滤网33底部靠近安装槽32开放端的一侧设有刷毛ⅱ41。当刷毛ⅰ38移动到门框底部时,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接触,刷毛ⅱ41能够清理刷毛ⅰ38上附着的蚊虫和灰尘,并使其在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接触接触的过程中掉落在门框底部,便于清理。优选的在门框底部还设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上端开口,刷毛ⅰ38与刷毛ⅱ41位于开口端上方。优选的,所述滤网33位于下方的一段向远离安装槽32开放端的方向弯曲呈弧形,在所述滤网33的弧形段上设有灯带45,所述网刷滑槽37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与滤网33平行,所述网刷36包括安装块42和多个竖直排列的刷块43,所述滑块有多个,在每个刷块43上均设有一个滑块,所述安装块42固定在链条40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刷块43相互铰接,在任意一个刷块43和安装块42之间设有伸缩杆44。通过设置滤网33下方的一段为弧形,并设置灯带45引诱蚊虫落在滤网33的弧形段上,使大部分蚊虫落在弧形段上,弧形段其下段弧线也能承接蚊虫,避免蚊虫飞散。优选的在安装槽32靠近滤网33弧形段的侧壁上设有雾化器、导管3和设置在安装槽32侧壁上的喷嘴单元,喷嘴单元通过导管3与雾化器连通,当消杀模块打开时,设置在安装槽32内的喷嘴单元开始喷雾。

本实施通过在门内外侧设置第一亮度采集模块和第二亮度采集模块能够同时采集门内外的光线强弱,对室内外的光线强度进行判断,确定蚊虫是否会更趋向飞入室内;再结合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门外侧的图像数据,利用采集的图像数据判断门外侧的蚊虫数量,以确定可能飞入室内蚊虫的量,当蚊虫飞入室内的趋向性叫小及室外蚊虫数量较少时,开启送风模块送风驱蚊,由于送风模块采用风力驱赶蚊虫,送风模块从内往外送风能驱散数量较少的蚊虫,驱蚊方式环保无害;当蚊虫数量较多时,采用送风模块驱蚊效果较差,本技术方案设置消杀模块,喷洒能够杀死蚊虫的雾气杀死蚊虫,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死要进入室内的蚊虫;本技术方案采用送风模块和消杀模块两种驱蚊虫模块的分级设置,根据蚊虫数量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驱蚊,效果更好也更环保;当室外光线较弱时,采用第一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很暗,难以识别图像中的蚊虫,不利于对室外蚊虫数量的判断,本技术方案还设置诱捕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利用诱捕模块将门外侧的蚊虫引诱到诱捕模块附近,并采用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诱捕模块附近的蚊虫数量,由于蚊虫收到诱捕模块引诱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对户外蚊虫图像采集并判断蚊虫数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