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24267发布日期:2020-09-25 17: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香菇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我国最早栽培香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香菇也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菌,历代医药学家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著述,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香菇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再结成无数的孢子,这就是香菇的生活史,在自然条件下,要完成这个生活史约需8至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采用木屑人工栽培,它的生活史缩短了3至4个月,大大地缩短了香菇生产的周期,目前的香菇具有食用、药用等功能,种植时主要需求水分、养料、温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等。

在湿度不均匀的地区进行香菇种植时,需要对种植香菇的菌袋进行播种,通常进行打孔后将菌种放置在菌袋内部,不利于进行操作,也不利于菌袋的连续播种;且通常是进行播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在支撑架上,需要人工进行搬运,造成操作的不便,进行采收时也需要将菌袋取出,造成操作难度的增加;且在进行种植时需要保持香菇的湿度,在进行种植时不能很好的调控每处的湿度,造成操作的不便,影响了香菇种植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种植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将底板和固定架移动至支撑架的移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同时转动,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同时转动,第一齿轮在支撑板内部转动后,带动齿条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托板在支撑板顶面滑动,使得托板带动菌袋移动出支撑架;

s2:通过钻杆对菌袋上进行连续打孔,菌种落至壳体内部,当再次钻孔时,推板的转动使得壳体内部的菌种落下,使得菌种落至两个隔板之间,通过下料口出落下,进而正好落至钻杆打孔的孔洞内;

s3:第二电机带动转轴的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托板同时移动,使得托板带动菌袋移动至支撑架内部,通过水泵的工作将水源通过波纹管和水管后通过喷头进行喷出,方便对菌袋进行浇水,同时,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板横向移动,齿板带动立板同时移动,使得立板带动水管移动,水管带动滑块在中支架的内部滑动后,方便对菌袋的每个位置进行浇水;

其中,s1中的种植装置包括位于支撑架一侧的底板、固定架、种植机构、移动机构和喷水机构;所述种植机构包括底板和固定架,所述底板顶部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面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端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顶面与斜板固定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与圆板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圆板两端分别与推板以及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两侧分别与第一拉绳以及第二拉绳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板和托板,所述支撑架之间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与托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侧壁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端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支撑架、滑块和水管,所述支撑架开设的滑槽内部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水管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端部与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水管底端与水泵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另一端部与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中部与齿板固定连接,且所述齿板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拉绳端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呈l形结构的导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板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且所述导板与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板呈l形结构,且所述导板端部通过第一弹簧与进料口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隔板相互垂直并相互固定连接,位于中部的所述隔板侧壁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弹簧与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右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位于壳体和隔板之间,所述固定板中部开设有用于钻杆移动的通孔,且所述钻杆顶部与连杆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顶部与下料口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拉绳分别与隔板和固定板贯穿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与连杆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底部的下料口和钻杆都对应有放置在托板顶部的菌袋。

具体的,所述固定架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架底部的底板与四个行走轮转动连接,且所述顶板顶面均匀分布有四个电动推杆。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分别与两个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的两个第二齿轮都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水管两端都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水管底端均匀分布有喷水口,每个喷水口都对应有托板上的菌袋,且所述托板与支撑板顶面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水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水管两端都与立板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立板与其中部的齿板都相互垂直。

具体的,所述壳体顶面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侧壁边缘与转动杆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端部与连杆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托板的移动方便菌袋的放置和取出,有利于对菌袋进行播种或采收,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解决了进行采摘时需要将菌袋取下的问题,降低了操作的难度;通过钻杆的移动方便对菌袋进行打孔,并通过钻杆移动的同时对菌种进行种植,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通过壳体的移动方便对支撑架上不同高度的菌袋进行种植,有利于进行持续播种。

(2)本发明通过水泵的工作有利于对菌袋内的菌种进行浇水,有利于保持菌袋的湿度,并通过水管的来回移动有利于调控每处的湿度,有利于提高香菇种植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种植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种植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种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底板,3、固定架,4、电动推杆,5、壳体,6、隔板,7、斜板,8、圆板,9、推板,10、第一拉绳,11、挡板,12、导板,13、第一弹簧,14、进料口,15、连接板,16、连接,17、第二弹簧,18、第二拉绳,19、连杆,20、钻杆,21、转动杆,22、转盘,23、第一电机,24、下料口,25、固定板,26、支撑板,27、第一齿轮,28、齿条,29、托板,30、第二电机,31、转轴,32、第二齿,33、滑块,34、水管,35、波纹管,36、水泵,37、立板,38、齿板,39、第三齿轮,40、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食用蘑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种植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将底板2和固定架3移动至支撑架1的移动,通过第二电机30带动转轴31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2同时转动,使得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27同时转动,第一齿轮27在支撑板26内部转动后,带动齿条28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托板29在支撑板26顶面滑动,使得托板29带动菌袋移动出支撑架1;

s2:通过钻杆20对菌袋上进行连续打孔,菌种落至壳体5内部,当再次钻孔时,推板9的转动使得壳体5内部的菌种落下,使得菌种落至两个隔板6之间,通过下料口24出落下,进而正好落至钻杆20打孔的孔洞内;

s3:第二电机30带动转轴31的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托板29同时移动,使得托板29带动菌袋移动至支撑架1内部,通过水泵36的工作将水源通过波纹管35和水管34后通过喷头进行喷出,方便对菌袋进行浇水,同时,通过第三电机40带动第三齿轮39转动,进而带动齿板38横向移动,齿板38带动立板37同时移动,使得立板37带动水管34移动,水管34带动滑块33在中支架的内部滑动后,方便对菌袋的每个位置进行浇水;

其中,s1中的种植装置包括位于支撑架1一侧的底板2、固定架3、种植机构、移动机构和喷水机构;所述种植机构包括底板2和固定架3,所述底板2顶部与固定架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顶面与电动推杆4固定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4端部与壳体5固定连接,用于香菇的种植,所述壳体5内部与隔板6固定连接,所述隔板6顶面与斜板7固定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隔板6与圆板8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圆板8两端分别与推板9以及连接板15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15两侧分别与第一拉绳10以及第二拉绳18固定连接,用于菌种的连续播种;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架1、支撑板26和托板29,所述支撑架1之间与支撑板2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6与第一齿轮27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27与齿条28啮合连接,所述齿条28与托板2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侧壁与第二电机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0的输出端与转轴31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31端部与第二齿轮32固定连接,用于托板29的移动;

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支撑架1、滑块33和水管34,所述支撑架1开设的滑槽内部与滑块3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3与水管34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34端部与波纹管35固定连接,所述水管34底端与水泵36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34另一端部与立板37固定连接,所述立板37中部与齿板38固定连接,且所述齿板38与第三齿轮39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三齿轮39与第三电机4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用于水管34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拉绳10端部与挡板1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1与呈l形结构的导板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板12分别位于挡板11的两侧,且所述导板12与壳体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板12呈l形结构,且所述导板12端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进料口14底部固定连接,便于挡板11的移动,方便菌种的连续下料。

具体的,所述隔板6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隔板6相互垂直并相互固定连接,位于中部的所述隔板6侧壁与连接块16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块16通过第二弹簧17与连接板15顶部固定连接,便于圆板8的转动,方便菌种的落下。

具体的,所述壳体5右侧与固定板2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5位于壳体5和隔板6之间,所述固定板25中部开设有用于钻杆20移动的通孔,且所述钻杆20顶部与连杆19转动连接,便于钻杆20的移动,方便菌袋上的打孔。

具体的,所述壳体5顶部与下料口24连通,所述壳体5内部的第二拉绳18分别与隔板6和固定板25贯穿连接,所述第二拉绳18的端部与连杆19中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5底部的下料口24和钻杆20都对应有放置在托板29顶部的菌袋,便于第二拉绳18的移动,方便拉动圆板8转动。

具体的,所述固定架3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架3底部的底板2与四个行走轮转动连接,且所述顶板顶面均匀分布有四个电动推杆4,便于底板2的移动,方便推动壳体5移动。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分别与两个转轴31贯穿并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31上的两个第二齿轮32都与第一齿轮27啮合连接,便于转轴31的转动,方便带动第一齿轮27转动。

具体的,所述水管34两端都与滑块33固定连接,所述水管34底端均匀分布有喷水口,每个喷水口都对应有托板29上的菌袋,且所述托板29与支撑板26顶面滑动连接,便于水管34的移动,方便对菌袋的各个位置进行浇水。

具体的,所述水管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水管34两端都与立板37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立板37与其中部的齿板38都相互垂直,便于立板37的移动,方便带动水管34同时移动。

具体的,所述壳体5顶面与第一电机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端与转盘22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2侧壁边缘与转动杆2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21端部与连杆19转动连接,便于转盘22的转动,方便带动钻杆20竖向移动。

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将底板2和固定架3移动至支撑架1的移动,通过第二电机30带动转轴31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2同时转动,使得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27同时转动,第一齿轮27在支撑板26内部转动后,带动齿条28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托板29在支撑板26顶面滑动,使得托板29带动菌袋移动出支撑架1;

进行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电机23带动转盘22转动,转盘22的转动带动转动杆21同时转动,使得转动杆21带动连杆19转动后,带动钻杆20竖向来回移动,此时托板29带动菌袋移动后,通过钻杆20对菌袋上进行连续打孔,同时,连杆19的转动带动第二拉绳18在隔板6之间滑动,第二拉绳18拉动连接板15转动,使得连接板15带动圆板8围绕中部的隔板6转动,进而带动推板9同时转动,连接板15的转动使得连接块16上的第二弹簧17拉伸,连接板15拉动第一拉绳10后,通过第一拉绳10带动挡板11横向移动,使得挡板11在导板12之间滑动后,将进料口14打开,使得菌种落下,菌种落至斜板7上时,此时转盘22转动一周,使得第二拉绳18松开,通过第二弹簧17的弹性带动推板9移动至竖向位置,通过呈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13带动挡板11移动至原处后,对进料口14进行遮挡,进而使得菌种落至壳体5内部,当再次钻孔时,推板9的转动使得壳体5内部的菌种落下,使得菌种落至两个隔板6之间后,通过下料口24出落下,进而正好落至钻杆20打孔的孔洞内,方便菌种的种植,通过固定板25的设计,方便钻杆20的竖向移动,当需要种植不用高度的菌种时,通过电动推杆4的伸缩带动壳体5竖向移动,方便高度的调节;

当种植完成后,通过第二电机30带动转轴31的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托板29同时移动,使得托板29带动菌袋移动至支撑架1内部,通过水泵36的工作将水源通过波纹管35和水管34后通过喷头进行喷出,方便对菌袋进行浇水,同时,通过第三电机40带动第三齿轮39转动,进而带动齿板38横向移动,齿板38带动立板37同时移动,使得立板37带动水管34移动,水管34带动滑块33在中支架的内部滑动后,方便对菌袋的每个位置进行浇水,波纹管35的设计不影响水管34的横向来回移动,有利于调节菌袋每处的湿度,提高了香菇的生长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