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51966发布日期:2020-12-04 13:4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林木遗传育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



背景技术:

木麻黄,抗风、耐瘠薄,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营建热带和亚热带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前缘沙质地带,木麻黄甚至是唯一可造林的树种。在我国,木麻黄广泛分布于华南沿海区域,具有抵御台风侵袭、保护农田及城市、恢复植被等重要用途,被誉为华南沿海的“绿色长城”。其中,短枝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是木麻黄类树种的主栽树种,在中国种植面积占总木麻黄种植面积的80%以上。

我国系统研究木麻黄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木麻黄资源收集、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选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收集和测试了2个属、23个种、200多个种源、310多个家系和60多个无性系,通过种源试验、杂交育种、遗传测定与筛选、定向培育、无性繁殖等系列育种研究活动,收集、保存和营建了育种群体,在水培扦插育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结合分子标记、遗传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树种、种源、家系或无性系,培育出了一些抗病、抗风、抗虫无性系。然而,在生产中抗逆性强和多抗性的种质资源仍然严重不足,特别是单一无性系的持续广泛使用,使木麻黄的遗传基础收缩变窄,抗病、抗风能力不断降低而导致林分严重衰退,造成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出现许多“林窗”、“断带”等严重问题。

选育优良新品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幼化能够将新品系的优良性状快速扩繁,缩短育种周期。传统的林木嫁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但是在接穗运输保存、嫁接、后期管理中都受到复杂的野外环境因素影响,使嫁接成活率低,优树材料保存不全面;尤其短枝木麻黄作为引进树种,优良资源相对稀少,保存困难,这就使得传统的林木嫁接方法应用在短枝木麻黄上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造成了具有目标性状材料的浪费。

因此,研究一种可用于短枝木麻黄的低成本和高成活率的成熟林木的幼化技术,对解决目前短枝木麻黄人工林面临的优良种质材料稀缺的难题,提高短枝木麻黄人工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活率的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

一种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上截取短枝木麻黄枝条,剪去枝条上的幼嫩小枝,作为接穗枝条;

以短枝木麻黄苗作为砧木,将所述接穗枝条采用切接法或者切贴接法嫁接于所述砧木上,再采用密封薄膜将所述接穗枝条与所述砧木捆绑并包裹所述接穗枝条;及

在包裹所述接穗枝条的密封薄膜上涂覆蜡层。

上述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利用切贴接法或切接法实现优良种质资源幼化,且在切贴接或切接完成后采用密封薄膜包裹及才艺涂蜡方式进行密封,既能减少接口水分丢失,促进快速形成愈伤,也能有效防止晨雾、虫蚁等外界的影响,使成熟的短枝木麻黄大树的幼化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且所用蜡可为一般家庭用蜡烛或者工业石蜡,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穗枝条选取的是直径为0.5cm~1.5cm且长度为30cm~50cm的枝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穗枝条选取的是一年生的褐梗枝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嫁接的步骤之前,所述幼化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接穗枝条切成3cm~5cm的枝段,每段具有2~3个芽;

所述嫁接的步骤是将所述枝段嫁接于所述砧木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砧木离地面的高度为15cm~25cm;

所述嫁接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在砧木的平剪面的一侧切削形成第一斜面,再将平剪面的尖端平切2mm~5mm,平切后在另一侧切削形成第二斜面以露出皮层且保留树皮;

将所述枝段的生物学上端削成圆台,生物学下端的一侧的木质部削去1/2~2/3形成第三斜面,另一侧切削形成第四斜面;

将所述枝段插入切开的砧木的树皮中,并使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树皮的内层贴合,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贴合;

所述密封薄膜还包裹所述砧木的所述第一斜面、平切后的顶面及所述枝段的圆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嫁接的步骤之前,所述幼化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接穗枝条的保存步骤,所述保存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接穗枝条的表面喷洒无菌水,采用湿润的无菌纱布包裹所述接穗枝条,并在保存过程中对包裹所述接穗枝条的无菌纱布喷水,以保持湿润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短枝木麻黄苗的直径为0.5cm~2.0cm且为1.5年~2年生。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短枝木麻黄苗的直径为0.8cm~1.5cm且为2年生的水培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嫁接的环境温度为5℃~1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涂覆蜡层的步骤之后,所述幼化方法还包括管理步骤,

所述管理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涂覆蜡层的步骤间隔7天~10天后,沿着所述砧木的地表处浇水;

在涂覆有所述蜡层且被所述密封薄膜包裹的接穗枝条长出萌蘖,顶开密封薄膜后,抹去所述砧木上的新芽及多余枝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的切贴接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的涂覆蜡层使用的简易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s30。

步骤s10:从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上截取短枝木麻黄枝条,剪去枝条上的幼嫩小枝,作为接穗枝条。

优选地,步骤s10中的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选取的优树,即选择生长健壮、结实量或者花粉量大、抗风性强、无病虫害且干形优良的植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穗枝条选取的是直径为0.5cm~1.5cm且长度为30cm~50cm的枝条。褐化程度较高的枝条则木质化程度高,进一步地,接穗枝条选取的是一年生的褐梗枝条,其木质化程度较高。

进一步地,接穗枝条选取的是干形通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结实率高、抗病性强的枝条。可理解,接穗枝条的选择可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开展。

进一步地,优选在12月至次年2月从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上截取短枝木麻黄枝条。

可理解,可将接穗枝条的生物学下端进行捆扎备用,例如每捆20-30条。

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穗枝条不能立即进行嫁接,则需要对接穗枝条进行保存。即在嫁接的步骤之前,幼化方法还包括对接穗枝条的保存步骤,保存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在接穗枝条的表面喷洒无菌水,采用湿润的无菌纱布包裹接穗枝条,并在保存过程中对包裹接穗枝条的无菌纱布喷水,以保持湿润状态。其中,喷洒无菌水的量无需太多,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在保存过程中定时采用喷雾等方式保持无菌纱布的湿润状态。

步骤s20:以短枝木麻黄苗作为砧木,将接穗枝条采用切接法或者切贴接法嫁接于砧木上,再采用密封薄膜将接穗枝条与砧木捆绑并包裹接穗枝条。

其中,采用密封薄膜将接穗枝条与砧木捆绑,以使接穗枝条与砧木之间的接口密封,并采用密封薄膜包裹接穗枝条,避免水浸入及虫蚁破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0进行嫁接的步骤之前,上述幼化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接穗枝条切成3cm~5cm的枝段,每段具有2~3个芽。相应的,嫁接的步骤是将枝段嫁接于砧木上。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的短枝木麻黄苗的直径为0.5cm~2.0cm且为1.5年~2年生。

进一步地,短枝木麻黄苗的直径为0.8cm~1.5cm且为2年生的水培苗,特别适合嫁接操作,此时成活率最高。优选地,短枝木麻黄苗的直径为1cm±0.1cm且为2年生的水培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嫁接的环境温度为5℃~15℃,时间为12月至次年2月份。短枝木麻黄不抗寒,低于5℃时会受到冷害或冻害损伤,高于15℃时,生长旺盛,蒸腾作用加剧,水分运输过快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控制嫁接的环境温度为5℃~15℃有利于提高幼化成活率。

进一步地,砧木离地面的高度为15cm~25cm。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嫁接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21~s23。

步骤s21:在砧木110的平剪面的一侧切削形成第一斜面101,再将平剪面的尖端平切2mm~5mm,平切后在另一侧切削形成第二斜面102以露出皮层且保留树皮。

步骤s22:将枝段120的生物学上端削成圆台,生物学下端的一侧的木质部削去1/2~2/3形成第三斜面103,另一侧切削形成第四斜面104。

步骤s23:将枝段120插入切开的砧木110的树皮中,并使第三斜面103与树皮的内层贴合,第四斜面104与第二斜面102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薄膜还包裹砧木的第一斜面101、平切后的顶面及枝段的圆台,以包裹整个枝段,全面避免水浸入及虫蚁破坏。

步骤s30:在包裹接穗枝条的密封薄膜上涂覆蜡层。

进一步地,蜡层可为蜡烛或者工业石蜡;采用毛刷蘸取蜡液,涂在接穗枝条上,从顶端至接口处,均匀涂抹。在包裹密封薄膜的基础上,进一步涂蜡,可以有效地防水防虫,避免薄膜捆扎条捆绑时因可能存在的遗漏而浸水,同时防止虫蚁破坏,大大提高了幼化成活率。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涂覆蜡层可利用简易火炉辅助进行,用于融化蜡烛或工业石蜡。该简易火炉内置有铁丝网,用于放置木炭,通过木炭的燃烧提供热量,以使水维持较高温度。铁丝网的下方的侧壁上设有风门,水沸腾时关闭风门,降低火力,水温降低石蜡开始凝结时打开风门,加大火力。采用容器装水至于木炭上提供水浴环境,采用另一容器装有蜡烛或工业石蜡,置于水浴中以受热融化。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干烧,否则会使石蜡温度过高而损伤接穗。将融化的石蜡用2cm宽的毛刷均匀涂抹在接穗及接口处,使穗条和接口完全隔离空气接触,能有效避免雾气浸入及虫蚁破坏,降低环境对接穗的直接影响。

具体地,该简易火炉可采用三个不同大小的易拉罐制作简易。不同大小的三个易拉罐均剪去上端口,最小的易拉罐133装石蜡,中间的易拉罐132装水;最大的易拉罐131作为火炉的炉体,最大的易拉罐131的罐下部1/3处两侧打小孔,挂住一铁丝网134,铁丝网134上放两三块木炭135,最大的易拉罐131在铁丝网134下方开出一个高2cm、宽4cm的风口1311,一侧连接,根据木炭火力大小调节风口开合情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涂覆蜡层的步骤之后,幼化方法还包括管理步骤s40。管理步骤s40包括如下步骤s41~s42。

步骤s41:在涂覆蜡层的步骤间隔7天~10天后,沿着砧木的地表处浇水。可以使砧木和穗条有充分的时间形成愈伤组织而粘合在一起,不会因水分过多而不能粘合影响幼苗成活率;沿砧木地表处浇水,防止碰触到接口。一周内严禁浇水,以防水分过多,从接口溢出,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进一步地,在涂覆蜡层的步骤与浇水的时间间隔为7天。

步骤s42:在涂覆有蜡层且被密封薄膜包裹的接穗枝条长出萌蘖,顶开密封薄膜后,抹去砧木上的新芽及多余枝条。

进一步地,管理步骤s40包括步骤s43:新枝条成活1年后将苗木移栽到大田中。

上述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利用切贴接法或切接法实现优良种质资源幼化,能够将优选成熟植株的干形好、结实量大、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完整的保存下来,显著缩减成熟大树幼化时间,提高幼化效率;同时可将幼化后的野外优良种质资源移栽至苗圃等地方集中管理,便于对种质材料的收集保存。

上述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可促进早开花结实,利于缩短杂交育种周期。经过幼化的优良种质材料在次年春天即可大量开花结实,克服了常规育种中实生苗3~5年或水培无性系2~3年才能开花结实的缺陷,有效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

上述短枝木麻黄成熟林木的幼化方法,利用切贴接法或切接法实现优良种质资源幼化,且在切贴接或切接完成后采用密封薄膜包裹及才艺涂蜡方式进行密封,既能减少接口水分丢失,促进快速形成愈伤,也能有效防止晨雾、虫蚁等外界的影响,使成熟的短枝木麻黄大树的幼化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且所用蜡可为一般家庭用蜡烛或者工业石蜡,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提高短枝木麻黄成熟大树幼化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短枝木麻黄抗病优树选择

以青枯病疫区内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家系林为基础,选择对青枯病抗性强的植株进行幼化保存。在该实施例中,对4a生试验林中21个种源84个家系的材料进行筛选,结合结实量、保存率和抗病特征等性状,选择了50株优树,其中雌树30株,雄树20株。在实际优树选择中,短枝木麻黄的规模和数量是可以变化的,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一些具有育种目标的优株进行繁育或保存。

(2)接穗采集与保存

在1月中旬采集优树的一年生褐梗枝条,长度控制在30cm~50cm,每株采集8~10条,严格区分生物学下端、对齐;将纱布浸水、拧干,四层折叠后从上倒下严密包裹住枝条,用橡皮筋捆扎住上下两端。每隔8小时喷洒水分一次。喷湿纱布表层即可。

(3)切贴接

将生长基本一致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2a生苗作为砧木,在离地面20cm处平剪,每条接穗截成3段3cm~4cm长小段得枝段,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切贴接,然后采用密封薄膜将枝段与砧木捆绑并包裹整个枝段,枝段与砧木的接口、砧木的第一斜面以及平切后的顶面。每株优树接种至少20株的枝段。

(4)涂蜡

用如图2所示的自制的简易火炉融化蜡烛,铁丝网上放置两三块烧着的木炭,以使水维持较高温度。水沸腾时关闭风门,降低火力,水温降低石蜡开始凝结时打开风门,加大火力。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干烧水罐,否则会使石蜡温度过高而损伤接穗,或者木炭直接把水罐烧坏。将融化的石蜡用2cm宽的毛刷均匀涂抹在接穗及接口处,使穗条和接口完全隔离空气接触,能有效避免雾气浸入及虫蚁破坏,降低环境对接穗的直接影响。

(5)管理

一周内严禁浇水,以防水分过多,从接口溢出,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一周后沿砧木地表处浇水,防止碰触到接口。大约一个月接穗开始长出萌蘖,待新芽自动顶开薄膜后,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及多余枝条。新枝条成活1年后将苗木移栽到大田中。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50株优树每株做了20次幼化,对长出萌蘖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幼化成活率为78.71%,萌蘖的平均数量为1.31。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步骤(1)中优树为30年生试验林中干型优良、生长健壮的10株植株;步骤(4)中涂蜡时各植株均选择一半进行封蜡,另一半作为对照不进行封蜡。其他操作均与实施例1相同。

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10株优树每株做了20次幼化,其中每株优树的10个接穗进行封蜡,另外10个不封蜡。

对长出萌蘖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涂蜡后的试验组的幼化成活率为70.22%,萌蘖的平均数量为1.18。未涂蜡的对照组的幼化成活率为54.19%,萌蘖的平均数量为1.1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