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龙须菜幼苗养殖的仿生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5991发布日期:2021-02-09 14:5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龙须菜幼苗养殖的仿生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海藻幼苗海区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龙须菜幼苗养殖的仿生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龙须菜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经济红藻,主要养殖在福建、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产量为我国第二大海藻。龙须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的海藻,其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具有开发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的潜力。
[0003]
随着龙须菜产业的不断扩大,龙须菜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龙须菜产业的发展。其中主要是种质退化问题,龙须菜受海区环境的影响,经过多代养殖后抗逆能力下降,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一旦环境不适宜就容易造成病烂;此外,龙须菜苗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琼胶产业发展的需求,大面积推广所需良种来源问题直接制约了龙须菜养殖业的发展。由于龙须菜藻尖室内生长速率较慢,藻体日相对生长速率约为6%/d,同时,室内养殖条件并不符合龙须菜实际海域养殖条件,故采用小规模海区养殖的方式来完成后续的龙须菜新品种选育工作。但在海区养殖龙须菜幼苗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如藻尖太小,无法采取藻段夹苗的方式进行培养选育;过强的光强对藻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杂藻附着对龙须菜生长具有不利的影响等。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新品种选育的进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龙须菜小规模海区养殖与新品种选育的装置和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龙须菜幼苗养殖的仿生培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在海区养殖龙须菜时,幼苗藻尖太小,无法采取藻段夹苗的方式进行培养选育,过强的光强对藻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杂藻附着对龙须菜生长具有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新品种选育的进度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养殖架,所述养殖架由横管和竖管构成,养殖架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板,养殖架上方的四个顶端均焊接有金属弯钩,金属弯钩通过第一连接绳与圆环相连接,圆环的上端设置有塑料圆筒状浮漂,圆环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绳与金属船锚连接,塑料圆筒状浮漂的外围连接有渔网;养殖架的内部设置有选育区和扩大培养区,选育区位于扩大培养区的正中心,选育区和扩大培养区之间通过第一金属丝连接,选育区由第二金属丝与第三金属丝分隔成若干个选育小格,选育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纱网,选育小格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白色纱网,选育小格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黑色纱网,扩大培养区的四周设置有第二白色纱网,扩大培养区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白色纱网。
[0006]
优选的,所述扩大培养区由四个等体积的梯形体构成,四个梯形体的内部四周分别设置有长2m、宽20cm、孔径为0.5mm的第四白色纱网。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绳为3000丝的聚乙烯纤维绳,第二连接绳为5000丝的聚乙烯纤维绳。
[0008]
优选的,所述渔网的孔径为3cm,宽度为1m。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丝为长0.7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第二金属丝为长1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第三金属丝为长20c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选育小格的长度为8cm、宽度为8cm、高度为20cm。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黑色纱网的长度为1m、宽度为1m、孔径为0.5mm,第一白色纱网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8cm、孔径为0.3mm,第二黑色纱网的长度为8cm、宽度为8cm、孔径为0.3mm。
[0011]
优选的,所述横管、竖管、金属板、金属弯钩和圆环均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0012]
优选的,所述金属板的长度为2m、宽度为2m、厚度为0.5m,金属板的上方固定有一定数量的沙子和小石块。
[0013]
本发明首先金属板上添加人工基质促进龙须菜幼苗生长,模仿自然环境下龙须菜幼苗的生长条件使其长势更佳,然后通过选育区和扩大培养区分区域培养,且选育与扩大培养互不干扰,各藻体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保证单一藻株的快速增长速率的准确性,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具有易操作、养殖幼体数量多、一次性选育个体数大的优点,再而联用不同规格的白色纱网能够多层过滤海水,保证海水可交换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架中无生物污染,保护龙须菜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增长,采取分层过滤的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海洋漂浮物及杂藻对龙须菜海区养殖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海水的流动性,增加含氧量,促进藻体快速生长,其中黑色和白色纱网的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地封存藻体,减少因藻体逃逸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共用两种纱网还能够对龙须菜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防止因光照过强而造成藻体死亡,最后可根据实时光强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从而调节龙须菜的受光,光照较弱时通过调节水层促进藻体生长,根据三角形定理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绳的绳长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来满足龙须菜不同时期的受光要求,光照较强时利用第一黑色纱网和第二黑色纱网对幼嫩藻尖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海区阳光直射所造成的藻体死亡,人为调节龙须菜养殖水层可与光保护调控系统联用进行双重调节以保证藻体的正常快速生长,从而快速地筛选出在自然海区中真正生长迅速的藻体,增加了新品种选育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养殖架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选育区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标号:1、养殖架;2、横管;3、竖管;4、金属板;5、金属弯钩;6、第一连接绳;7、圆环;8、塑料圆筒状浮漂;9、第二连接绳;10、金属船锚;11、渔网;12、选育区;13、扩大培养区;14、第一金属丝;15、第二金属丝;16、第三金属丝;17、选育小格;18、第一黑色纱网;19、第一白色纱网;20、第二黑色纱网;21、第二白色纱网;22、第三白色纱网;23、第四白色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
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发明包括养殖架1,养殖架1由横管2和竖管3构成,养殖架1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板4,养殖架1上方的四个顶端均焊接有金属弯钩5,金属弯钩5通过第一连接绳6与圆环7相连接,圆环7的上端设置有塑料圆筒状浮漂8,圆环7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绳9与金属船锚10连接,塑料圆筒状浮漂8的外围连接有渔网11;养殖架1的内部设置有选育区12和扩大培养区13,选育区12位于扩大培养区13的正中心,选育区12和扩大培养区13之间通过第一金属丝14连接,选育区12由第二金属丝15与第三金属丝16分隔成若干个选育小格17,选育区1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黑色纱网18,选育小格17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白色纱网19,选育小格1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黑色纱网20,扩大培养区13的四周设置有第二白色纱网21,扩大培养区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白色纱网22,首先利用渔网11围绕塑料圆筒状浮漂8将其内部围成一个符合龙须菜快速生长要求的海上养殖区域,同时渔网11可过滤海区漂浮物及杂藻,金属板4的上方固定有一定数量的沙子和小石块,添加人工基质促进龙须菜幼苗生长,模仿自然环境下龙须菜幼苗的生长条件使其长势更佳,其次通过选育区12和扩大培养区13分区域培养,可在进行藻尖(5cm以下)选育的同时进行优良性状藻体(5cm以上)的扩大化培养,且选育与扩大培养互不干扰,各藻体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保证单一藻株的快速增长速率的准确性,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次性筛选样品量多,可同时进行多个龙须菜样品海区生长速度的比较,一次性可放置100多个样品,具有易操作、养殖幼体数量多、一次性选育个体数大的优点,然后通过第一黑色纱网18、第二黑色纱网20和第三白色纱网22,黑色和白色纱网的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地封存藻体,减少因藻体逃逸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共用两种纱网还能够对龙须菜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防止因光照过强而造成藻体死亡,通过第一白色纱网19、第三白色纱网22和第四白色纱网23,联用不同规格的白色纱网能够多层过滤海水,保证海水可交换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架1中无生物污染,保护龙须菜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增长,故采取分层过滤的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海洋漂浮物及杂藻对龙须菜海区养殖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海水的流动性,增加含氧量,促进藻体快速生长,再而第一黑色纱网18和第二黑色纱网20可双重保护幼嫩藻尖免受强光伤害,最后第一连接绳6连接养殖架1与塑料圆筒状浮漂8使其上浮,根据三角形定理可通过调节绳长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来满足龙须菜不同时期的受光要求,人为调节龙须菜养殖水层可与光保护调控系统联用进行双重调节以保证藻体的正常快速生长。
[0020]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扩大培养区13由四个等体积的梯形体构成,四个梯形体的内部四周分别设置有长2m、宽20cm、孔径为0.5mm的第四白色纱网23,藻体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第四白色纱网23可对海水进行过滤。
[0021]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连接绳6为3000丝的聚乙烯纤维绳,第二连接绳9为5000丝的聚乙烯纤维绳,第一连接绳6连接养殖装置与浮漂使其上浮,根据三角形定理可通过调节绳长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来满足龙须菜不同时期的受光要求,第二连接绳9主要用来连接塑料圆筒状浮漂8与金属船锚10。
[0022]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渔网11的孔径为3cm,宽度为1m,起到过滤海区漂浮物及杂藻的作用。
[0023]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金属丝14为长0.7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
第二金属丝15为长1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第三金属丝16为长20cm、粗2mm的不锈钢金属丝,选育小格17的长度为8cm、宽度为8cm、高度为20cm,不锈钢金属丝可确保连接件的强度,耐拉扯,选育与扩大培养互不干扰。
[0024]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黑色纱网18的长度为1m、宽度为1m、孔径为0.5mm,第一白色纱网19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8cm、孔径为0.3mm,第二黑色纱网20的长度为8cm、宽度为8cm、孔径为0.3mm,联用不同规格的纱网能够多层过滤海水,保证海水可交换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架1中无生物污染,保护龙须菜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增长。
[0025]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横管2、竖管3、金属板4、金属弯钩5和圆环7均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保证零件的牢固性,避免长期在水里浸泡腐蚀生锈。
[0026]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金属板4的长度为2m、宽度为2m、厚度为0.5m,金属板4的上方固定有一定数量的沙子和小石块,金属板4主要起固定各管架、承载孢子和沙石的作用,可模仿龙须菜幼苗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条件,让龙须菜幼苗长得更好。
[0027]
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首先利用渔网11围绕塑料圆筒状浮漂8将其内部围成一个符合龙须菜快速生长要求的海上养殖区域,同时渔网11可过滤海区漂浮物及杂藻,金属板4的上方固定有一定数量的沙子和小石块,添加人工基质促进龙须菜幼苗生长,模仿自然环境下龙须菜幼苗的生长条件使其长势更佳,其次通过选育区12和扩大培养区13分区域培养,可在进行藻尖(5cm以下)选育的同时进行优良性状藻体(5cm以上)的扩大化培养,且选育与扩大培养互不干扰,各藻体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保证单一藻株的快速增长速率的准确性,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次性筛选样品量多,可同时进行多个龙须菜样品海区生长速度的比较,一次性可放置100多个样品,具有易操作、养殖幼体数量多、一次性选育个体数大的优点,然后通过第一黑色纱网18、第二黑色纱网20和第三白色纱网22,黑色和白色纱网的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地封存藻体,减少因藻体逃逸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共用两种纱网还能够对龙须菜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防止因光照过强而造成藻体死亡,通过第一白色纱网19、第三白色纱网22和第四白色纱网23,联用不同规格的白色纱网能够多层过滤海水,保证海水可交换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架1中无生物污染,保护龙须菜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增长,故采取分层过滤的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海洋漂浮物及杂藻对龙须菜海区养殖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海水的流动性,增加含氧量,促进藻体快速生长,再而第一黑色纱网18和第二黑色纱网20可双重保护幼嫩藻尖免受强光伤害,最后第一连接绳6连接养殖架1与塑料圆筒状浮漂8使其上浮,根据三角形定理可通过调节绳长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来满足龙须菜不同时期的受光要求,人为调节龙须菜养殖水层可与光保护调控系统联用进行双重调节以保证藻体的正常快速生长,从而快速地筛选出在自然海区中真正生长迅速的藻体,增加了新品种选育效率。
[002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益处:1)首先金属板4上添加人工基质促进龙须菜幼苗生长,模仿自然环境下龙须菜幼苗的生长条件使其长势更佳;2)然后通过选育区12和扩大培养区13分区域培养,且选育与扩大培养互不干扰,各藻体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保证单一藻株的快速增长速率的准确性,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具有易操作、养殖幼体数量多、一次性选育个体数大的优点;3)再而联用不同规格的白色纱网能够多层过滤海水,保证海水可交换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架1中无生物污染,保护龙须菜的生长环境使其快速增长,采取分层过滤的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海洋漂浮物及杂藻对龙须菜海区养殖的影
响,充分利用自然海水的流动性,增加含氧量,促进藻体快速生长;4)其中黑色和白色纱网的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地封存藻体,减少因藻体逃逸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共用两种纱网还能够对龙须菜起到多重保护的作用,防止因光照过强而造成藻体死亡;5)最后可根据实时光强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从而调节龙须菜的受光,光照较弱时通过调节水层促进藻体生长,根据三角形定理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绳6的绳长对养殖水层进行调节来满足龙须菜不同时期的受光要求,光照较强时利用第一黑色纱网18和第二黑色纱网20对幼嫩藻尖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海区阳光直射所造成的藻体死亡,人为调节龙须菜养殖水层可与光保护调控系统联用进行双重调节以保证藻体的正常快速生长,从而快速地筛选出在自然海区中真正生长迅速的藻体,增加了新品种选育效率。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