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6916发布日期:2021-03-02 14:1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的普通旋播机一般是旋耕机和装配在旋耕机上的旋耕和播种构 成,其播种装置的开沟器耕作深度小于旋耕机的耕作深度,也就是开沟器的 向下延伸深度小于旋耕机的旋耕刀向下延伸深度,播种时种子通过开沟器被 播种在经过纵向旋耕的土壤中,并且通过播种机构上、下弹动的方式使得苗 种在土壤中的深浅高度一致。而这样种床内的土壤虽然空隙较大,土壤中能 够很好的出苗,但是开沟和旋耕装置尽量的保留了土壤表层的地势,在大雨 浇淋或灌溉后,混合在土壤中的肥料很容易向苗种处的土壤渗流,容易出现 烧苗的现象,虽然能够通过整平装置来进行土壤表面的整平,但其空隙流势 依然存在,并且通过深耕的方式进行同步的灭茬,能够消除苗种播种深度处 的根茬,对于土壤表面的根茬确无法完全,旋耕机的无效功耗过大,同一排 的播种装置的播种位置由于土壤表面的根茬的牵绊作用而出现较大的差距, 使后续作业成本加大。
[0003]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 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 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传统的旋耕机分为 单轴、双轴两种,单轴旋耕机指的是通过一个旋耕轴上的旋耕刀进行土壤的 旋耕,而传统的双轴旋耕机虽然有两个带旋耕刀的轴,但是现有的双轴旋耕 机侧传动箱转速单一,副轴的转速也恒定,无法满足不同的农艺需求,比如 不同的土壤墒情包括土壤的粘性、湿度、碎土率以及残留秸秆的韧性,双轴 的对土壤的旋耕作用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播 种机中,旋耕和播种同时作业时,土壤苗床的混合肥料环境劣化以及由于土 壤表面的根茬的牵绊和地势作用而出现播种出现较大的差距的技术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包括前机架,所述前机架上安装有旋耕执 行机构,以及驱动所述旋耕执行机构进行旋耕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前机架 的两侧设置有呈直角梯形的侧架板,所述前机架的中间设置有中轴固定架;
[0007]
所述旋耕执行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中轴固定架上的旋耕组件和整平 组件,且旋耕组件和整平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架板上,所述驱动机构通 过与所述旋耕组件、整平组件位于侧架板中的端部连接,异步的驱动所述旋 耕组件和整平组件转动,所述整平组件用于对所述旋耕组件形成的斜抛土壤 进行拦截和压缩,在所述整平组件和所述旋耕组件之间形成混合区;
[0008]
以及用于进行种料和肥料存储和输送的后种料机架总成,所述前机架通 过组合
框架连接所述后种料机架总成,所述组合框架上安装有平混装置,所 述平混装置用于在土壤的表层形成由中间至两侧旋耕搅拌深浅不一的平垄, 并同时将后种料机架总成输送的种料和肥料输送至平垄的中间位置。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混装置包括等间距连接在所述组合 框架上的多个中轴输送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中轴输送机构上的水平分层搅 拌装置,且所述水平分层搅拌装置以所述中轴输送机构为中心进行圆周转 动,所述水平分层搅拌装置通过第一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中轴输送机构通 过第二旋转轴带动转动;
[0010]
所述水平分层搅拌装置通过与土壤接触的刀体的高度不同在水平土壤的 表层形成由中间至两侧旋耕深浅不一的平垄,所述中轴输送机构用于将后种 料机架总成输送的种料从所述平垄的中间位置处插入土壤中。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平分层搅拌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 述中轴输送机构上的转动筒轴,连接在所述组合框架上的第一旋转轴用于驱 动所有转动筒轴同步转动,所述转动筒轴的底部环形等间距连接有多个刀轴 架,所述刀轴架上等间距螺旋阵列有多个刀体,相邻两个所述刀体之间形成 肥料的传输通道,所述刀体的顶部套装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与转动筒轴之 间形成用于向所述传输通道供料的腔体,所述转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 所述第一旋转轴啮合的锥齿轮。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刀体的顶部依次连接在所述转动 同轴的圆周上,且所述刀体与转动筒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腔体和传输通道 的开口;
[0013]
所述刀体的底部的所述刀架轴上设置有迫使土壤发生斜抛的犁刀体,且 所述土壤发生斜抛的方向指向下一个所述转动筒轴的表面。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组合框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种料 机架总成上主框体,所述主框体,所述主框体上等间距阵列有多个用于安装 所述外套筒的三角框体,所述三角框体的中轴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 外套筒的固定轴套,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在所述三角框体上。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轴输送机构包括轴向安装在所述转 动筒轴内,且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三角框体上的固定筒管,且所述固定筒管 的内部通过弹簧安装有插种管,所述插种管通过软管与所述后种料机架总成 的储料箱连接,所述插种管的顶部设置有拨动板,所述拨动板沿所述固定筒 管的径向延伸出所述固定筒管,且所述固定筒管的表面设置有供所述拨动板 穿过且上、下移动的导槽,所述三角框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拨动板带动所述 插种管上下移动的动作驱动装置。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耕组件和所述整平组件的一端均通 过弹动机构平行设置在所述前机架上,所述侧架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动机 构的贯穿孔;
[0017]
所述整平组件包括振动导向机构和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振动导向机构 通过弹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侧架板上;
[0018]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侧架板上的整平转轴,所述整平转轴上设 置有排列有多个导向轮片组,每个导向轮片组包括两个镜像对称的片体;
[0019]
所述振动导向机构包括顶部铰接在所述前机架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表 面阵列有多个隔板,相邻的隔板之间形成正对于所述旋耕组件的导槽,所述 盖板的两端通过固定导套转动连接在所述整平转轴上,且所述固定导套端部 与所述弹动机构连接在一起。
[00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动机构用于在所述旋耕组件进行旋 耕作业并受到土壤的轴向作用力时,迫使所述旋耕组件发生轴向的弹动来抵 消土壤的轴向作用力,所述振动导向机构用于配合所述旋耕组件,与所述旋 耕组件发生同步的轴向弹动。
[0021]
所述旋耕组件包括固定轴、刀套轴以及排列在所述刀套轴上的刀体,所 述刀套轴活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的轴身上,所述弹动机构通过贯穿孔安装在 所述侧架板的外侧,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侧架板上,且所述刀套轴 活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的端部安装在所述贯穿孔中;
[0022]
所述弹动机构与所述刀套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 在所述刀套轴因所述刀体与土壤作用而受到轴向作用力时,迫使所述刀套轴 发生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的位移或发生轴向弹动。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动机构包括通过贯穿孔固定安装在 所述侧架板上的筒壳体,所述固定轴和整平转轴的一端均通过滚子轴承轴向 套装在筒壳体内,所述刀套轴和所述固定导套的一端与所述滚子轴承的一侧 固定连接,所述滚子轴承的另一侧安装有弹簧组,所述弹簧组受所述轴向作 用力作用,被动变形适应所述刀套轴的轴向位移或弹动;
[0024]
通过手动调节所述弹簧组的弹性系数控制所述刀套轴的轴向弹动距离, 所述弹簧组的另一端设置有抵套圈;
[0025]
所述弹簧组包括内弹簧和外弹簧,所述抵套圈包括固定连接内弹簧的内 套圈,以及固定连接外弹簧的外套圈,且所述外弹簧的弹簧系数小于或等于 内弹簧的弹簧系数,所述筒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内套圈的调 节螺杆;
[0026]
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前机架的顶部表面中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 于所述前机架上的双轴电机,以及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 的末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连接有传动带,且所述传动带连接 所述刀套轴靠近所述筒壳体一侧的轴身上设置的变径齿轮机构;
[0027]
所述刀套轴远离所述筒壳体的一侧的轴身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且所述传 动齿轮与所述刀套轴的轴身键连接,所述双轴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带同步连接 所述传动齿轮和变径齿轮机构;
[0028]
所述双轴电机通过传动轴、主动齿轮以及传动带构成的传动系统驱动变 径齿轮机构带动所述刀套轴转动,其中,所述双轴电机用于配合所述刀套轴 的轴向弹动状态改变所述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利用变径齿轮机构主动驱动所 述刀套轴在所述固定轴上发生轴向移动或弹动;
[0029]
所述变径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刀套轴和固定导套的端部的锥齿 轮座a,所述固定轴的轴身上设置有锥齿轮座b,所述锥齿轮座b用于与所 述锥齿轮座a配合形成与所述传动带摩擦接触的可变传动槽,所述锥齿轮座 b通过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的刚性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侧架板;
[0030]
所述可变传动槽的两侧的所述锥齿轮座a、锥齿轮座b的锥面和柱面的 连接处限位圈槽,且所述限位圈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传动带的侧边,所述限位 圈槽套装在所述柱面上,在所述刀套轴的轴向力消失时,所述传动带完全接 触所述锥面,同时所述锥齿轮座a、锥齿轮座b的锥面的顶部均设置有橡胶 圈垫。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旋转轴带动所述动作驱动装置工 作,所述动作驱动装置迫使所述拨动板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往复动作,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轴为直轴或曲轴,所述动作驱动装置为偏心安装在所述第二旋 转轴上的凸轮。
[003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
本发明通过对土壤或经过旋耕后的土壤进行水平向的分层搅拌,在实现 整平土壤的同时,通过水平向的分层方式来进行肥料的分部和混合,以及精 准的控制苗种在混合了肥料中的土壤中的着床位置,极大的提高了苗种的发 芽和成活率,以及旋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 图。
[003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双轴旋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平混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三角框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变径齿轮机构在刀轴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整平组件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驱动机构的传动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主带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2]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43]
1-平混装置;2-组合框架;3-中轴输送机构;4-水平分层搅拌装置;5-第 一旋转轴;6-第二旋转轴;7-弹动调节装置;8-前机架;9-后种料机架总成; 10-旋耕执行机构;11-驱动机构;12-旋耕组件;13-整平组件;14-弹动机构; 15-贯穿孔;16-振动导向机构;17-转轴组件;18-弹簧组;19-变径齿轮机构; 20-传动齿轮;21-抵套圈;22-导向轮;23-限位件;
[0044]
201-主框体;202-三角框体;203-固定轴套;204-第一腰杆;205-第二腰 杆;206-横杆;
[0045]
301-固定筒管;302-弹簧;303-插种管;304-拨动板;305-导槽;306-导 种锹片;
[0046]
401-转动筒轴;402-刀轴架;403-刀体;404-传输通道;405-外套筒;406
-ꢀ
锥齿轮;407-犁刀体;
[0047]
701-筒座;702-复数叠簧;703-调节螺母;
[0048]
801-双轴电机;802-传动轴;803-主动齿轮;804-传动带;805-侧架板; 806-中轴固定架;
[0049]
8041-主带体;8042-齿条;8043-弯曲间隙;
[0050]
1201-固定轴;1202-刀套轴;1203-刀体;
[0051]
1401-筒壳体;1402-滚子轴承;1803-调节螺杆;
[0052]
1601-盖板;1602-隔板;1603-导槽;1604-固定导套;
[0053]
1701-整平转轴;1702-片体;
[0054]
1801-内弹簧;1802-外弹簧;
[0055]
1901-锥齿轮座a;1902-锥齿轮座b;1903-刚性弹簧;1904-限位圈槽; 1905-橡胶圈垫;
[0056]
2101-内套圈;2102-外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8]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异轴旋耕旋播一体机,包括前机 架8和用于进行种料和肥料存储和输送的后种料机架总成9,其中,前机架8为 用于与所述后种料机架总成9形成平衡的配重架或者是旋耕机架,并且在前机 架8上设置整个旋播机的动力输入输出机构,后种料机架总成为现有的安装有 存储肥料和种料的后梁架;
[0059]
前机架8通过组合框架2连接后种料机架总成9,组合框架2可以与前机架8 铰接,组合框架2上安装有平混装置1,平混装置1用于在土壤的表层形成由中 间至两侧旋耕搅拌深浅不一的平垄,并同时将后种料机架总成9输送的种料和 肥料输送至平垄的中间位置。
[0060]
本发明通过平混装置1进行水平向对土壤的表层进行旋耕搅拌,最好提供 的是低速搅拌,开沟和旋耕装置尽量的保留了土壤表层的地势,并将土壤的 形成的空隙进一步地缩小,在能够防止土壤板结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壤的 透气性,并同时将后种料机架总成输送的种料和肥料输送至经过搅拌形成分 层的土壤内,通过水平向的分层方式来进行肥料的分部和混合,以及精准的 控制苗种在混合了肥料中的土壤中的着床位置,极大的提高了苗种的发芽和 成活率,以及旋播的工作效率。
[0061]
在传统的旋耕和犁根后,还需要进行整平,或者整平成垄的方式才能够 形成种床,并且现有的旋播机,是将旋耕、播种以及整平独立开,这就使得 在旋播过程中需要先旋耕、再换机器整平,再进行旋播,或者将旋耕、整平 以及旋播的总成连接在一起,这就造成机器的整体体积较大,对于土壤形成 种床以及旋播的行间距无法准确的控制,并且采用独立播种器控制每一行的 种料播种,而转动式的播种器在受到根茬和地势的牵绊会影响多个播种器的 同步性。
[0062]
为此,本发明中的平混装置1包括等间距连接在组合框架2上的多个中轴 输送机构3,以及安装在中轴输送机构3上的水平分层搅拌装置4,且水平分层 搅拌装置4以中轴输送机构3为中心进行圆周转动。
[0063]
水平分层搅拌装置4通过第一旋转轴5带动转动,中轴输送机构3通过第二 旋转轴6带动转动,第一旋转轴5控制土壤的水平向的旋耕搅拌,第二旋转轴6 控制播种,形成双轴旋播机构。
[0064]
其中,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6的的动力输入从前机架8上的动力输入 输出机构上获取,并且从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6的两端进行同步的动力 输入,驱动第一旋转轴5和第二旋转轴6同步或异步转动,动力输入输出机构 具体可以是连接拖拉机等农耕机械的t系列螺旋锥齿轮传动箱;
[0065]
水平分层搅拌装置4通过与土壤接触的刀体的高度不同在水平土壤的表 层形成由中间至两侧旋耕深浅不一的平垄,中轴输送机构3用于将后种料机架 总成9输送的种料从平垄的中间位置处插入土壤中。
[0066]
本发明通过播种和旋耕进行接合,并且以水平搅拌的方式来进行土壤的 纵向旋耕,并且通过水平分层搅拌装置4来形成一个平垄上的旋耕深度的不 同,其作用是,深浅不一的耕槽能够将肥料混合在不同的位置,并将种料播 种在浅层的耕槽的中间位置,种料随生长周期接触不同深浅位置的种料,在 能够保证不烧苗的同时,提高种苗的成活率。
[0067]
进一步地,水平分层搅拌装置4包括转动安装在中轴输送机构3上的转动 筒轴401,连接在组合框架2上的第一旋转轴5用于驱动所有转动筒轴401同步 转动,转动筒轴401的底部环形等间距连接有多个刀轴架402,刀轴架402上等 间距螺旋阵列有多个平混刀体403,在第一旋转轴5的带动下刀轴架402和平混 刀体403整体进行圆周转动,而同时在旋播机整体在拖拉机或农耕机械的牵引 下直线移动,那么平混刀体403在土壤上形成的平垄必然是成螺旋状或波纹 状;
[0068]
并且由于多个平混刀体403在刀轴架402下方的高度不同,多个平混刀体 403在刀轴架402下方的高度沿转动筒轴401的径向上逐渐减小,那么,平龙的 中间位置处是由刀轴架402下方的高度较小的平混刀体403旋耕搅拌,平龙的 两侧位置处是由刀轴架402下方的高度较大平混刀体403旋耕搅拌形成,即在 土壤的表层形成由中间至两侧旋耕搅拌深浅不一的平垄。
[0069]
本发明通过中轴输送机构3在平垄的中间输送种料的方式,来避免传动播 种器的需要跟随地势转动以及土壤中根茬的牵绊的影响,能够实现精确的插 入土壤动作。
[0070]
相邻两个平混刀体403之间形成肥料的传输通道404,平混刀体403的顶部 套装有外套筒405,外套筒405与转动筒轴401之间形成用于向传输通道404供 料的腔体,实现肥料和土壤的混合。
[0071]
优选的是,后种料机架总成9的肥料箱通过软管连接腔体,软管与腔体的 位置相对固定。
[0072]
转动筒体40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旋转轴5啮合的锥齿轮406。
[0073]
多个平混刀体403的顶部依次连接在转动同轴401的圆周上,且平混刀体 403与转动筒轴40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腔体和传输通道404的开口。
[0074]
平混刀体403的刃口朝向前机架8形成移动的垂直方向,在前进的过程中, 平混刀体403的刃口能够与垂直方向切入土壤。
[0075]
平混刀体403的底部的刀架轴402上设置有迫使土壤发生斜抛的犁刀体 407,且土壤发生斜抛的方向指向下一个转动筒轴401的表面,使得土壤以及 土壤表面的根茬被层层的切割,并且朝同一方向的排出种床,抛向下一个种 床,由下一个种床进行再次的切割。
[0076]
组合框架2包括固定连接在后种料机架总成上主框体201,主框体201,主 框体201上等间距阵列有多个用于安装外套筒405的三角框体202,三角框体 202的中轴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外套筒405的固定轴套203,第一旋转轴5 连接在三角框体202上。
[0077]
中轴输送机构3包括轴向安装在转动筒轴401内,且顶部固定连接在三角 框体202上的固定筒管301,且固定筒管301的内部通过弹簧302安装有插种管 303,插种管303通过软管与后种料机架总成9的储料箱连接,插种管303的顶 部设置有拨动板304,拨动板304沿
固定筒管301的径向延伸出固定筒管301, 且固定筒管301的表面设置有供拨动板304穿过且上、下移动的导槽305,三角 框体202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拨动板304带动插种管303上下移动的动作驱动装 置。
[0078]
其中,插种管303的底部设置有导种锹片306,且导种锹片306在动作驱动 装置驱动插种管303轴向移动过程中,以倾斜角度插入经水平混刀体403旋耕 搅拌形成的平垄的中间处,导种锹片306以倾斜角度插入的方向与旋播机的移 动方向相反,来减少导种锹片306的播种阻力。
[0079]
进一步地,为了使平混刀体403获得对多种土壤的适应性,此时转动筒轴 401与主框体201通过球铰或铰接的方式连接;
[0080]
三角框体202包括横杆206、以及镜像连接在固定筒管301上的第一腰杆 204和第二腰杆205,横杆206与主框体201一体成型,第一腰杆204的一端铰接 在横杆206端部,第一腰杆204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筒管301上,第二腰杆205 的顶部通过弹动调节装置7安装在主框体201上,弹动调节装置7通过调节第二 腰杆205位于主框体201下端的长度,调节第一腰杆204与横杆206之间的角度, 进而控制平混刀体403的整体与土壤的接触角度。
[0081]
在正常的旋播工作中,刀403是以水平方式进行旋耕搅拌播种工作,当土 壤的旋耕需求度较小,需要较多板结的土壤来维持种床的结构时,与平混刀 体403与土壤存在夹角,平混刀体403在转动的同时,与土壤的接触范围减少;
[0082]
或者土壤的地势差别较大时,平混刀体403的位于刀轴架402的底部的部 分则率先接触突出水平方向上的土壤;
[0083]
或者是需要清理刀轴的情况下,通过单摆动的方式甩出土壤,则通过调 整平混刀体403与土壤之间的接触角度,进行特殊土壤需求的适应性处理。
[0084]
通过弹动调节装置7在轴向上调节第一腰杆204位于横杆206下的力矩长 度(长度减小,且无法增加力矩长度),此时,第二腰杆205与横杆206之间的 夹角减小,平混刀体403整体开始与土壤的表面形成夹角。
[0085]
弹动调节装置7包括安装在主框体201上的筒座701,第二腰杆205穿过主 框体201延伸至筒座701中的杆身上套装有复数叠簧702;
[0086]
其中复数弹簧702具体为套装在第二腰杆205上的两段弹簧,并且当其中 一个弹簧拉伸时,另一个弹簧压缩,其作用是保持第二腰杆205在轴向上的稳 定性,保持其一定的结构刚性;
[0087]
进一步地,第二腰杆205穿过筒座701顶部的末端安装有调节螺母703,用 于调节第二腰杆205位于主框体201下端的长度。
[0088]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双轴旋耕机中,用于进行旋耕工作的旋耕执行机 构为:当旋耕空间内的土壤和作物根茬堆积对旋耕刀体1203产生足够轴向作 用力时,刀套轴1202在土壤的作用力下进行对应的轴向作用力方向上的主动 移动,从而改变旋耕执行机构中两个刀套轴1202之间的相对空间,来降低土 壤对旋耕刀体1203和刀套轴1202的作用力。
[0089]
为了,使得本申请中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结 合如图4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异轴旋耕机,包括前机架8,前机架 8上安装有旋耕执行机构10,以及驱动旋耕执行机构10进行旋耕工作的驱动 机构11,前机架8的两侧设置有呈直角梯形的侧架板805,前机架8的中间设置 有中轴固定架806;
形成的旋耕空间中土壤对旋耕刀体1203的最终轴向力,由多个旋耕空间中的 土壤作用力抵消和叠加形成最终对刀套轴1202的轴向作用力。
[0100]
由于刀套轴1202与固定轴1201之间依然存在摩擦力,并且这个摩擦力容 易损耗刀套轴1202和固定轴1201,为此,在固定轴1201和刀套轴1202之间形 成有油封隙腔,油封隙腔用于降低供刀套轴1202在固定轴1201上转动和沿固 定轴1201轴向移动的摩擦系数;
[0101]
具体实现方式为,刀套轴1202内壁沿径向内凹mm或小于mm的厚度形成 的腔体与所述固定轴1201的表面配合形成油封隙腔,刀套轴1202的两端的内 径与固定轴1201的外径相同。
[0102]
弹动机构14与刀套轴1202的一端转动连接,并用于与驱动机构11配合在 刀套轴1202受到轴向作用力时发生沿固定轴1201的轴向弹性形变,并带动旋 耕组件12和整平组件13发生轴向弹动。
[0103]
本申请通过设置主动适应在旋耕工作时土壤对旋耕执行机构10的反作用 力,使得旋耕执行机构10在受到足够的轴向作用力时主动的发生沿轴向的位 移的方式来抵消土壤作用力对旋耕刀体1203的轴向作用力,同时动态的改变 同一轴上的相邻两个旋耕刀体1203之间的旋耕空间,并耦合两个轴上的旋耕 刀体1203的旋耕空间来减少土壤或作物根茬在前机架8中的停留,有效的保护 旋耕机的刀套轴1202和旋耕刀体1203,提高双轴旋耕机的使用寿命。
[0104]
前机架8包括机罩主体以及设置在机罩主体两侧的侧架板805,侧架板805 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轴1201的贯穿孔15,刀套轴1202活动套装在位于两侧 的侧架板805之间的固定轴1201的轴身上,弹动机构14通过贯穿孔15安装在侧 架板805的外侧,弹动机构14用于在旋耕刀体1203受到沿刀套轴1202的轴向的 作用力时,迫使刀套轴1202在固定轴1201上进行轴向移动。
[0105]
进一步地,本发明前机架8包括机罩主体以及设置在机罩主体两侧的侧架 板805,侧架板805上设置有用于旋耕组件12和整平组件13的贯穿孔15。
[0106]
固定轴1201的两端安装在贯穿孔15中,刀套轴1202活动套装在位于两侧 的侧架板805之间的固定轴1201的轴身上,弹动机构14通过贯穿孔15安装在侧 架板805的外侧,且弹动机构14与刀套轴1202转动连接。
[0107]
弹动机构14用于在旋耕刀体1203受到沿刀套轴1202的轴向的作用力时, 迫使刀套轴1202在固定轴1201上进行轴向弹动。
[0108]
具体地,弹动机构14包括通过贯穿孔15固定安装在侧架板805上的筒壳体 1401,筒壳体1401与侧架板805一体成型,且两个固定轴1201的一端轴向套装 在筒壳体1401内,且固定轴1201的一端与筒壳体1401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 轴1201位于筒壳体1401内的轴身上套装有滚子轴承1402,刀套轴1202的一端 与滚子轴承1402的轴承外圈的一侧固定连接,由于滚子轴承1402均由抵消轴 向应力的作用,故选用滚子轴承1402连接刀套轴1202,既能够保持刀套轴1202 与固定轴1201的转动,也能够在刀套轴1202轴向运动时,抵消其端部相对于 固定轴1201的轴上应力。
[0109]
进一步地,也可以选用直线轴承来替换滚子轴承1402。
[0110]
滚子轴承1402的轴承外圈的另一侧安装有弹簧组18,弹簧组18套装在位 于筒壳体1401内的固定轴1201的轴身上,弹簧组18用于主动适应刀套轴1202 的轴向弹动,在刀套
轴1202受到轴向作用力开始在固定轴1201上进行轴向弹 动时,刀套轴1202的端部通过滚子轴承1402压缩弹簧组18,弹簧组18发生弹 性形变,获得弹性势能,进而使得刀套轴1202获得反向的弹动势能,进行轴 向弹动。
[0111]
由于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以及不同丰富度的作物根茬中,需要刀套轴1202 的能够发生轴向位移的大小不同,在土壤土质较硬,土壤结节的程度较高的 情况下,需要刀套轴1202的轴向弹动尽可能的小,来保持刀套轴1202上的旋 耕刀体1203在旋耕时具有足够的刚性;而在土壤土质较松软、粘性较大或者 土壤作物根茬较多的情况下,则需要刀套轴1202的轴向弹动尽可能的大,为 此:
[0112]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弹簧组18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弹簧组18的弹性系数 控制刀套轴1202的轴向弹动,弹簧组18的另一端设置有抵套圈21,其中:
[0113]
弹簧组18包括内弹簧1801和外弹簧1802,且外弹簧1802的弹簧系数小于 或等于内弹簧1801的弹簧系数,在刀套轴1202的轴向弹动的过程中,刀套轴 1202先压缩外弹簧1802,在刀套轴1202收到的轴向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外 弹簧1802压缩至一定程度时,再压缩内弹簧1801,这样,外弹簧1802和内弹 簧1801能够形成二级缓冲,并且外弹簧1802能够适应刀套轴1202高频下的轴 向弹动。
[0114]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内弹簧1801和外弹簧1802连接的方式,便于通过独 立调节内弹簧1801的弹性系数(通过压缩内弹簧1801来实现)来使得刀套轴 1202在轴向弹动时更快的压缩至内弹簧1801进而限制刀套轴1202的轴向弹动 距离。
[0115]
抵套圈21包括固定连接内弹簧1801的内套圈2101,以及固定连接外弹簧 1802的外套圈2102,内套圈2101同轴套装在外套圈2102的内部,外套圈2102 与筒壳体140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筒壳体1401的侧壁设置有轴向固定连接内 套圈2101的调节螺杆1803,具体的调节螺杆1803轴向设置在筒壳体1401的端 部侧壁上,并且以螺旋连接的方式连接筒壳体1401,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803 推动内套圈2101的轴向移动,进而压缩内弹簧1801。
[0116]
在实际的旋耕过程中,现有的驱动机构11与刀套轴1202大多也是采用齿 轮啮合连接进行传动,或者使用链条的方式进行传动,在刀套轴1202的轴向 微动的过程中,也容易对齿轮造成损伤。
[0117]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旋耕组件12和整平组件13两侧的弹动机构14可以 位于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如果位于同一侧,两个刀套轴1202的弹动 状态将近乎保持一致,并且也不利于结构的在驱动机构11驱动时的稳定性, 故本申请优选的是旋耕组件12和整平组件13的弹动机构14位于不同侧。
[0118]
为此,驱动机构11包括位于前机架8上的双轴电机801,实质为具有两个 输出轴的电机,或者通过两个电机进行组合形成,亦或者是通过连接拖拉机 的t系列螺旋齿轮传动箱,以及连接双轴电机801的传动轴802,传动轴802的 末端设置有主动齿轮803,主动齿轮803上连接有传动带804;
[0119]
刀套轴1202靠近筒壳体1401一侧的轴身上设置有变径齿轮机构19,刀套 轴1202远离筒壳体1401的一侧的轴身上设置有传动齿轮20,且传动齿轮20与 刀套轴1202的轴身键连接,双轴电机801通过传动带804同步连接传动齿轮20 和变径齿轮机构19,变径齿轮机构19用于在旋耕刀体1203受到轴向力作用力 时配合传动带804的变形迫使刀套轴1202发生轴向弹动。
[0120]
也就是说,如图所示,位于同一侧由传动带804进行连接形成的传动组件 包括主动齿轮803、传动齿轮20以及变径齿轮机构19,传动齿轮20和变径齿轮 机构19位于不同的刀套轴1202上,两个刀套轴1202两端的传动组件整体成中 心对称关系,以此来提高整体传动的稳定性。
[0121]
变径齿轮机构19包括固定连接在刀套轴1202的端部的锥齿轮座a1901,固 定轴1201的轴身上设置有锥齿轮座b1902,锥齿轮座b1902用于与锥齿轮座 a1901配合形成与传动带804摩擦接触的可变传动槽,锥齿轮座b1902通过套装 在固定轴1201上的刚性弹簧1903固定连接前机架8。
[0122]
可变传动槽的两侧的锥齿轮座a1901、锥齿轮座b1902的锥面和柱面的连 接处限位圈槽1904,且限位圈槽1904的开口朝向传动带804的侧边,限位圈槽 1904套装在柱面上,在刀套轴1202不受轴向力时,传动带804完全接触锥面, 在刀套轴1202进行旋耕工作时,相邻旋耕刀体1203之间的土壤对旋耕刀体 1203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弹动机构14的提供的弹性系数时,刀套轴1202开始在 固定轴1201进行动态的轴向的弹动,来主动适应性的调节旋耕时土壤带来反 向作用力,此时传动带804的一侧嵌入限位圈槽1904中,限位圈槽1904对传动 带804进行力的作用,是的传动带804发生折叠状态的形变,同时提高旋耕效 果,避免过多的土壤在旋耕轴和前机架8内空间的停留,影响旋耕的效果。
[0123]
其中限位圈槽1904起到对传动带804的折叠状态的导向作用,使其按照指 定的方式进行变形。
[0124]
同时锥齿轮座a1901、锥齿轮座b1902的锥面的顶部均设置有橡胶圈垫 1905。
[0125]
其中,锥齿轮座a和锥齿轮座b的表面可以是摩擦系数较高的平面,也可 以是与传动带804相配合的螺纹齿或伞状齿。
[0126]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传动带804以固定的状态进入或离开变径齿轮机构19 或传动齿轮20,通过设置导向轮22来使传动带804在变径齿轮机构19的作用下 变形后,其传动至另一个刀套轴1202上的传动齿轮20时依然保持稳定和固定 的传动状态,其中导向轮22相当于隔离了一个刀套轴1202上的变径齿轮机构 19和另一个刀套轴1202上传动齿轮20之间的直接传动,那么传动带804的形变 将不会影响另一个刀套轴1202上传动齿轮20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了两者各 自运行状态的稳定。
[0127]
其中,传动齿轮20和变径齿轮机构19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传动带804传动 路径的导向轮22,且导向轮22使传动带804与可变传动槽的接触周长大于或等 于可变传动槽的周长的3/4,其作用是提高传动带804与变径齿轮机构19的接触 周长,从而使得变径齿轮机构19与传动带804之间的作用力的传动尽可能的保 持同步,使刀套轴1202的轴向移动对传动带804完全的传递至传动带804上, 迫使传动带804快速发生形变来适应刀套轴1202的轴向运动,提高了传动带 804和变径齿轮机构19在瞬时动态改变时的适应性,进而保证整个机构之间的 变化的稳定。
[0128]
为此,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带804,传动带804 包括主带体8041以及设置在主带体8041的表面两侧的齿条8042,且两侧的齿 条8042之间形成弯曲间隙8043,使得主带体8041的沿轴向的力增加时,能够 通过弯曲间隙8043折叠两侧的齿条8042,使得两侧的齿条8042折叠成趋向于 可变传动槽的形状,这时锥齿轮座a和锥齿轮座b则相互靠近,锥齿轮座b则 带动刀套轴1202进行轴向的移动,齿条8042具体为斜齿条
8042或螺旋齿条 8042,其作用是在主带体8041配合刀套轴1202轴向移动的变形的过程中,使 得齿条8042与锥齿轮座b的表面以相切的方式进行螺纹咬合,来保持变形过程 中的传动稳定性。
[0129]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前机架8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20转动连接的限位件 23,通过限位件23以转动的方式固定传动齿轮20的相对位置,以实现传动齿 轮20与刀套轴1202在转动时实现稳定的轴向位移,同时传动齿轮20与限位件 23之间可通过设置橡胶垫来实现弹性连接,其中限位件23具体为一种中空柱 体,该中空柱体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20的侧边转动连接。
[0130]
本发明中的第二旋转轴6带动动作驱动装置工作,动作驱动装置迫使拨动 板304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往复动作,其中,第二旋转轴6为直轴或曲轴,动作 驱动装置为偏心安装在第二旋转轴6上的凸轮。
[013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 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 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