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福寿螺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42452发布日期:2021-02-23 17: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防治福寿螺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治有害软体动物药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福寿螺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福寿螺(pomacea)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国际性的恶性有害生物。该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亚洲,因管理不善和口味不佳被弃养;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部分地区泛滥成灾,对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福寿螺具有极强的繁殖力,扩散和蔓延速度快,目前已成为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的严重农业有害生物。现今福寿螺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北纬30
°
以南的大部分省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安徽省等,种群密度十分巨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0003]
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有多种方式,物理防治,如人工摘螺,人工除卵,鸭鳖共养等方式,因受效果的稳定性、实施时机的选择以及成本等因素制约,这种防治方式不宜大范围使用。化学防治,使用各种化学药剂来杀灭福寿螺。目前,福寿螺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防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其他的水生生物也有较高的毒性,而且一些地区的福寿螺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使防治难度和成本加大。部分化学农药经过循环可以在人体内积累,产生累积毒性,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对高等动物、鱼类及人类安全,对福寿螺高效,对环境和谐友好的新型杀螺剂急待研究与开发。
[0004]
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具有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植物源农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曾坤玉等(2008)研究了四种与福寿螺同源地入侵植物的杀螺效果,徐武兵等(2010)研究了16种植物对福寿螺的趋避效果,胡飞等(2010)报道了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戴灵鹏等报道了夹竹桃皂苷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陈晓娟等(2012)报道了10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田福寿螺的毒杀活性,空心莲子草皂素(王志高等,2011),血水草提取物(周兵等,2011),小油桐叶甲醇提取物(王兆玉等,2009),以及麻疯树不同提取物(张小龙等,2012) 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也有深入的研究。上述研究说明,将自然界中的某些植物提取物应用到生物农药的开发是非常有潜力的。上述研究中,好多植物提取物都是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来提取的,有机溶剂本身具有毒性,对环境不友好。另外有学者将植物源提取物与化学杀螺剂搭配,开发出了一系列杀螺配方,如申请号为201811551737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福寿螺的苦葛提取物与氯硝柳胺的组合物及其用途,申请号为200610027601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银杏酸的复合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9111748748的发明公开了茶皂素或油茶饼与四聚乙醛复配杀螺剂的配方,申请号为2018104527074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福寿螺的绿色杀螺剂,这些杀螺剂配方减少了化学杀螺剂的用量,杀螺效果较好。但是,这些发明公开的配方中所含有的化学杀螺剂对环境有毒性,或者对水生生物有毒,或者起效缓慢。因此,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植物源杀螺剂已成为当前福寿螺防治工作的重要内
容,本发明用水作为溶剂来提取各种植物有效组份,将多种单一的组份经过精密的实验进行科学搭配,起到最好的毒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治福寿螺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用水作为溶剂来提取各种植物有效组份,将多种单一的组份经过精密的实验进行科学搭配,起到最好的毒杀效果。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以重量配比计其组成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40-45%,马缨丹根水提液45-50%,,活性成分稳定剂0.1-0.2%,防腐剂0.1-0.2%,余量为超纯水。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活性成分稳定剂为吐温80;所述防腐剂为山梨酸或苯甲酸钠。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分别采集新鲜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和马缨丹根,采集完毕后将其清洗干净,沥干表面水分;
[0011]
(2)将上述采集的植物分切成0.5-1cm的小段。
[0012]
(3)将步骤(2)准备的植物小段放入200目-300目的粉碎机粉碎;
[0013]
(4)分别称取步骤(3)准备的各植物粉碎物,各加入4-5倍体积的灭菌水,放入4℃冰箱静置过夜后研磨,将研磨液用无菌纱布过滤得到各植物水提液;
[0014]
(5)取配方量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和马缨丹根水提液混合,加入配方量的灭菌水稀释,再加入配方量的活性成分稳定剂和防腐剂,混合均匀后,过夜静置,过滤后获得植物源杀螺剂。
[0015]
本发明杀螺剂所用的各组分均为天然植物的叶或根的水提物,植物源杀螺剂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毒,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其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学名: solidago canadensis l.)是桔梗目菊科的植物,全草含皂苷,家畜误食中毒引起麻痹及运动障碍。马缨丹(学名:lantana camara l.)是双子叶植物纲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全株及根有毒。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所述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作为毒杀福寿螺的应用,在室温26-30℃的条件下,将本发明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配制成浓度大于 5g/l浓度的混配剂进行福寿螺毒杀。
[0017]
典型而非限定的,所述混配剂的浓度可以为40g/l、30g/l、20g/l、10g/l、 5g/l等不同浓度。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采用的材料为天然植物,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本发明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配制方法简便,便于在田间操作。
[0020]
(2)为植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0021]
(3)具有高效杀螺效果,起效快,与市售的化学杀螺剂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杀螺效果相当(见表2)。
[0022]
(4)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毒,对人畜及其他水生生物无毒。
40g/l、30g/l、20g/l、10g/l、5g/l,进行灭螺实验。同时,用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并用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作为阳性对照.
[0041]
4.1.3供试方法:用量筒量取600ml浓度分别为40g/l、30g/l、20g/l、10g/l、5g/l 的各组分药液到1000ml烧杯中,同时,用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并用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作为阳性对照。每个烧杯中放入福寿螺20头,均不喂食,杯口覆盖尼龙网,每隔24h检查各杯福寿螺的死亡数量,并计算相应时间不同处理福寿螺的死亡率,实验共观测144h,实验期间温度为26℃
±
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0042]
4.1.4福寿螺死活鉴定标准:将福寿螺投入不同浓度样液后,每隔24h取出各处理中的怀疑死螺,分别放入去氯水中观察,24h内浮于水面或悬浮于水中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不能活动者为死螺。
[0043]
4.1.5数据处理及分析:
[0044]
采用excel和spss20.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0045]
4.1.6结果分析
[0046][0047][0048]
表1. 4种植物水提液杀螺效果分析
[0049]
从表1可以看出,2种植物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一定的杀螺效果,且福寿螺的死亡率随着植物水提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由上表可知, 2种植物水提液在短时间内灭螺效果都不理想,虽然各组福寿螺的死亡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灭螺效果仍旧弱于对照药氯硝柳胺可湿性粉的毒杀效果(p<0.05)。24h内浓度为40g/
l的马缨丹根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最好,死亡率为41.3%。48h内,浓度为40g/l的两种植物水提液对福寿螺的灭杀率超过 50%。
[0050]
4.2组合型水提液杀螺效果分析
[0051]
将两种植物水提液按照配方量混合(分别按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用量配方),检测两种植物水提液组合的杀螺效果,具体实验方法同实施例4的4.1部分。结果 (表2)表明,这两种植物水提叶的混合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均高于相对应浓度下单一植物水提液的毒杀效果(表1),且福寿螺的死亡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各种浓度的组合中,浓度为40g/l的组合灭螺效果最好,半致死率出现的时间在24h内,72h内福寿螺的死亡率达100%,灭螺效果与对照药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相当。
[0052][0053][0054]
表2 两种植物水提液组合的灭螺效果
[0055]
实施例5淡水鱼毒性试验
[0056]
4.1.1供试动物
[0057]
本实验所用福寿螺均采自水稻田及附近沟渠中,福寿螺采集后清洗干净后置于温室内40cm
×
25cm
×
28cm的饲养缸中驯养,实验时选择螺高,螺重相近,健康的福寿螺作为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不喂食。
[0058]
4.1.2供试药液:实施例2和实施例3配制的,经实验验证对福寿螺有较高毒杀效果的40g/l浓度的复合型植物源杀螺剂。同时,用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
[0059]
4.1.3供试方法:用量筒量取600ml浓度为40g/l的药液到1000ml烧杯中,同时,用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烧杯中放入福寿螺20头,均不喂食,杯口覆盖尼龙网,每隔24h检查各杯福寿螺的死亡数量,并计算相应时间不同处理福寿螺的死亡率,实验共观测144h,实验期间温度为26℃
±
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0060]
同时再用量筒量取600ml浓度为40g/l的药液到1000ml烧杯中,用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烧杯中放入20条健康的红鲤鱼(身长7-8cm),按常规饲养,每隔24h检查各杯红鲤鱼的死亡数量,实验共观测72h,实验期间温度为26℃
±
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0061]
实验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杀螺剂的溶液中,72h内福寿螺全部死亡,而所养殖的红鲤鱼全部存活,表明本杀螺剂高效低毒。
[0062][0063]
表3淡水鱼毒性试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