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及效果检验方法

文档序号:24659018发布日期:2021-04-13 22:2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及效果检验方法

1.本发明属于海洋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及效果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2.17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大黄鱼作为一种食用鱼类。从那时起,大黄鱼的捕捞生产便出现了。上世纪50

60年代开始,大黄鱼捕捞强度加大,使其自然资源开始衰退。到了上世纪70

80年代,吕泗洋、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官井洋等著名大黄鱼渔场已无法形成大黄鱼鱼汛。为恢复大黄鱼资源,国家采取了人工育苗、增殖放流等措施。为了提高大黄鱼放流存活率,可在放流前将鱼苗移入放流海域利用海水网箱进行暂养,使其适应海洋环境。由于大黄鱼对声音非常敏感,利用水下放音设备对网箱暂养大黄鱼进行声音驯化,使其对人工放出的声音产生条件反射,让大黄鱼鱼苗在放流后不远离放流海域,有利于提高放流海域的放流效率。
3.在音响驯化过程中,需要验证驯化效果,所以还需设计一种驯化效果检验方法。
4.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1642443a;公告日:2020

09

11)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的海洋牧场鱼类声音行为控制器,该海洋牧场鱼类声音行为控制器包括漂浮板,漂浮板的下端与调节主体连接,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动力泵和方向调节电机,动力泵和方向调节电机均与调节主体固定连接,方向调节电机的转动部与方向调节舵固定连接,漂浮板上设置有饲料箱,饲料箱上端通过连接件与饲料盖连接,饲料盖上设置有开关把手,饲料盖和饲料箱上分别设置有磁力板一和磁力板二,饲料均匀机构包括均匀电机,均匀电机与调节主体固定连接,调节主体内设置有均匀饲料的均匀槽,均匀电机的转动部与均匀杆件连接,连接板与均匀电机的转动部连接,均匀槽的下端设置有均匀板,均匀板上均布有均匀投喂孔,均匀板的下端设置有声音发射器。
5.上述专利文献中没有公开具体的驯化方法,也没有公开驯化效果的检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增殖放流效果。
7.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本驯化方法中利用大黄鱼音响驯化设备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进行音响驯化,该驯化设备包括水下录音设备、户外电源、电源连接线、功率放大器和水下音响,所述水下录音设备、功率放大器和水下音响均通过电源连接线与所述户外电源相连接,所述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a、录音: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摄食原声;录取若干段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
10.b、预试验:在网箱中放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录音,寻找确定最适声压级的摄食录音,
用于正式声音驯化;
11.c、正式驯化:利用水下音响播放确定的最适声压级的摄食录音,进行投饵训化。
12.其工作原理如下:大黄鱼每次进行放流工作的海域环境不相同,所以不能将驯化因子固定在某一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驯化方法中不选择固定频率大小的声音进行驯化。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摄食原声,利用此摄食原声进行驯化工作。驯化前进行预试验,在网箱中放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寻找确定最适声压级,用于正式声音驯化。本驯化方法需借助投饵使鱼苗逐渐对声音产生条件反射,最终产生较佳的训化效果。
13.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中,驯化设备还包括投饵机,在步骤a中,将水下录音设备放入网箱中,利用投饵机进行投饵,录下大黄鱼在网箱中发出的摄食原声。
14.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中,在步骤a中,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至少三段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
15.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中,在步骤b中,将录取的摄食原声利用水下音响在网箱中播放,不断调整放声声压级,观察鱼苗反应,确定最适声压级。
16.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中,在步骤c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投饵前驯化、投饵时驯化、投饵后驯化;驯化放声过程完全包括整个投饵过程。
17.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中,在步骤c中,投饵前驯化阶段:开启水下音响,以最适声压级播放录取的网箱内摄食原声2分钟,投饵前驯化结束后停止放声,2分钟后利用投饵机开始投饵;投饵时驯化阶段:设置投饵时间为2分钟,将饵料投撒在声源附近,意在给鱼苗一个发出声音的地方会有饵料的信息,加深鱼苗对所放声音的印象,与此同时,播放摄食原声2分钟。投饵时驯化结束后停止放声,关闭投饵机;2分钟后,进行投饵后驯化阶段:播放摄食原声2分钟,加深鱼苗对所播放声音的印象;三阶段驯化结束后,关闭所有设备,静候5

10分钟,使鱼苗恢复平静,人员上网箱,拆下各种设备。
18.鱼苗被声音吸引诱集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鱼苗集聚峰值,即诱集的鱼苗数量基本稳定不再有打的变动时诱集的鱼苗数量。每次驯化工作结束后,及时分析运动相机中录制的驯化过程中网箱中的情况视频,记录鱼苗聚集的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用于后期检验驯化效果。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效果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检验方法是在上述驯化方法基础上进行的,该检验方法中包括水下录音设备、录像设备、户外电源、电源连接线、功率放大器和水下音响,所述水下录音设备、录像设备、功率放大器和水下音响均通过电源连接线与所述户外电源相连接,所述录像设备为运动相机,本检验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20.a、利用水下音响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记录鱼苗聚集时间;其中鱼苗被声音吸引诱集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鱼苗集聚峰值,即诱集的鱼苗数量基本稳定不再有变动时诱集的鱼苗数量保持稳定,其开始时间为鱼苗聚集时间;
21.b、改变音源位置,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记录鱼苗聚集时间;
22.c、重复步骤b;计算鱼苗聚集时间的平均值,如果每次改变位置后,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在该平均值鱼苗聚集达到峰值,则证明大黄鱼被驯化。
23.本检验方法中通过记录鱼苗聚集时间和改变音源位置对驯化效果进行综合判定,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24.本技术方案中功率放大器采用名牌型号为tooboo as

1350的产品;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名牌型号为gopro hero7 black的gopro运动相机;水下音响采用名牌型号为tooboo as

1100的音响;水下录音设备采用名牌型号为bk 8106水听器。
25.由于大黄鱼对声音敏感,为了保证驯化工作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外界影响,选用gopro运动相机拍摄记录驯化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观察分析,减少外部干扰,提高准确性。
26.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效果的检验方法中,在步骤a之前还有装备工作,每次进行驯化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为:将水上工作平台或船只固定于网箱旁边,将录像设备固定在网箱上,将户外电源、功率放大器和水下音响连接,并把水下音响放入并固定在网箱中,开启录像设备,所有人员回到工作平台或船只上,关闭所有机械设备,静待5分钟,使网箱内鱼苗恢复到正常平静状态,至此完成驯化前准备工作。
27.在上述的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效果的检验方法中,水下音响和录像设备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水下音响和录像设备一一对应设置;在驯化前准备时,将一个水下音响放在原来进行驯化工作的声源位置固定,另一个水下音响放在对侧固定,同时在对侧固定录像设备;投饵前驯化、投饵时驯化、投饵后驯化仍使用原声源位置的一个水下音响,对侧音响不使用;在投饵前驯化结束后,关闭原声源位置音响,使用对侧音响继续播放驯化声音2分钟,放音结束后停歇2分钟,再继续进行原声源位置的驯化工作;在后期分析驯化过程视频时,记录鱼苗从驯化声源位置聚集到检验声源位置数量达到鱼苗集聚峰值的时间;由于鱼苗已经被投饵前驯化放声从网箱下层诱集到上层,所以鱼苗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只是进行平面的移动,根据驯化过程中的移动距离和检验过程中的移动距离的比例关系,以及鱼苗聚集时间稳定的数值,推算出检验聚集时间预期值;进行多次检验,如果多次记录的检验过程中的鱼苗聚集时间接近此预期值,则验证驯化有效。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9.1、本发明中的驯化方法不选择固定频率大小的声音进行驯化。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摄食原声,利用此摄食原声进行驯化工作。驯化前进行预试验,在网箱中放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寻找确定最适声压级,用于正式声音驯化。本驯化方法需借助投饵使鱼苗逐渐对声音产生条件反射,最终产生较佳的训化效果。
30.2、本发明中检验方法选用gopro运动相机拍摄记录驯化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观察分析,减少外部干扰,提高准确性。
31.3、本发明中的检验方法通过多次不同位置的检验,能够提高准确性。
附图说明
32.图1是实施例一中驯化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实施例二中检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水下音响;2、录像设备;3、户外电源;4、电源连接线;5、功率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方法,本驯化方法中利用大黄鱼音响驯化设备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进行音响驯化,该驯化设备包括水下录音设备、户外电源3、电源连接线4、功率放大器5和水下音响1,所述水下录音设备、功率放大器5和水下音响1均通过电源连接线4与所述户外电源3相连接,所述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a、录音: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摄食原声;录取若干段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
39.b、预试验:在网箱中放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录音,寻找确定最适声压级的摄食录音,用于正式声音驯化;
40.c、正式驯化:利用水下音响1播放确定的最适声压级的摄食录音,进行投饵训化。
41.其工作原理如下:大黄鱼每次进行放流工作的海域环境不相同,所以不能将驯化因子固定在某一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驯化方法中不选择固定频率大小的声音进行驯化。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摄食原声,利用此摄食原声进行驯化工作。驯化前进行预试验,在网箱中放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寻找确定最适声压级,用于正式声音驯化。本驯化方法需借助投饵使鱼苗逐渐对声音产生条件反射,最终产生较佳的训化效果。
42.进一步的,驯化设备还包括投饵机,在步骤a中,将水下录音设备放入网箱中,利用投饵机进行投饵,录下大黄鱼在网箱中发出的摄食原声。
43.上述在步骤a中,利用水下录音设备录取至少三段大黄鱼在网箱中进食时发出的不同声压级的摄食原声;在步骤b中,将录取的摄食原声利用水下音响1在网箱中播放,不断调整放声声压级,观察鱼苗反应,确定最适声压级;在步骤c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投饵前驯化、投饵时驯化、投饵后驯化;驯化放声过程完全包括整个投饵过程。
44.在步骤c中,投饵前驯化阶段:开启水下音响1,以最适声压级播放录取的网箱内摄食原声2分钟,投饵前驯化结束后停止放声,2分钟后利用投饵机开始投饵;投饵时驯化阶段:设置投饵时间为2分钟,将饵料投撒在声源附近,意在给鱼苗一个发出声音的地方会有饵料的信息,加深鱼苗对所放声音的印象,与此同时,播放摄食原声2分钟。投饵时驯化结束后停止放声,关闭投饵机;2分钟后,进行投饵后驯化阶段:播放摄食原声2分钟,加深鱼苗对所播放声音的印象;三阶段驯化结束后,关闭所有设备,静候5

10分钟,使鱼苗恢复平静,人员上网箱,拆下各种设备。鱼苗被声音吸引诱集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鱼苗集聚峰值,即诱集的鱼苗数量基本稳定不再有打的变动时诱集的鱼苗数量。每次驯化工作结束后,及时分析运动相机中录制的驯化过程中网箱中的情况视频,记录鱼苗聚集的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用于后期检验驯化效果。
45.实施例二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音响驯化效果的检验方法,本检验方法是在实施例一的驯化方法基础上进行的,该方法中包括水下录音设备、录像设备2、户外电源3、电源连接线4、功率放大器5和水下音响1,水下录音设备、录像设备2、功率放大器5和水下音响1均通过电源连接线4与所述户外电源3相连接,所述录像设备2为运动相机,本检验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47.a、利用水下音响1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记录鱼苗聚集时间;其中鱼苗被声音吸引诱集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鱼苗集聚峰值,即诱集的鱼苗数量基本稳定不再有变动时诱集的鱼苗数量保持稳定,其开始时间为鱼苗聚集时间;
48.b、改变音源位置,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记录鱼苗聚集时间;
49.c、重复步骤b;计算鱼苗聚集时间的平均值,如果每次改变位置后,播放大黄鱼的摄食录音,在该平均值鱼苗聚集达到峰值,则证明大黄鱼被驯化。
50.本检验方法中通过记录鱼苗聚集时间和改变音源位置对驯化效果进行综合判定,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51.本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5采用名牌型号为tooboo as

1350的产品;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名牌型号为gopro hero7 black的gopro运动相机;水下音响1采用名牌型号为tooboo as

1100的音响;水下录音设备采用名牌型号为bk 8106水听器。由于大黄鱼对声音敏感,为了保证驯化工作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外界影响,选用gopro运动相机拍摄记录驯化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观察分析,减少外部干扰,提高准确性。
52.在步骤a之前还有装备工作,每次进行驯化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为:将水上工作平台或船只固定于网箱旁边,将录像设备2固定在网箱上,将户外电源3、功率放大器5和水下音响1连接,并把水下音响1放入并固定在网箱中,开启录像设备2,所有人员回到工作平台或船只上,关闭所有机械设备,静待5分钟,使网箱内鱼苗恢复到正常平静状态,至此完成驯化前准备工作。
53.本实施例中水下音响1和录像设备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水下音响1和录像设备2一一对应设置;在驯化前准备时,将一个水下音响1放在原来进行驯化工作的声源位置固定,另一个水下音响1放在对侧固定,同时在对侧固定录像设备2;投饵前驯化、投饵时驯化、投饵后驯化仍使用原声源位置的一个水下音响1,对侧音响不使用;在投饵前驯化结束后,关闭原声源位置音响,使用对侧音响继续播放驯化声音2分钟,放音结束后停歇2分钟,再继续进行原声源位置的驯化工作;在后期分析驯化过程视频时,记录鱼苗从驯化声源位置聚集到检验声源位置数量达到鱼苗集聚峰值的时间;由于鱼苗已经被投饵前驯化放声从网箱下层诱集到上层,所以鱼苗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只是进行平面的移动,根据驯化过程中的移动距离和检验过程中的移动距离的比例关系,以及鱼苗聚集时间稳定的数值,推算出检验聚集时间预期值;进行多次检验,如果多次记录的检验过程中的鱼苗聚集时间接近此预期值,则验证驯化有效。
5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