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

文档序号:24874717发布日期:2021-04-30 12:4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

本发明涉及饲养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云南等省;点蜂缘蝽主要为害大豆、蚕豆、豌豆、菜豆、绿豆、豇豆等豆科植物,亦为害水稻、玉米、麦类、高粱、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

点蜂缘蝽的成虫体长15-17mm,宽3.6-4.5mm,狭长,黄褐至黑褐色,被白色细绒毛。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距1/4处色淡。喙伸达中足基节间。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具领片,后缘有2个弯曲,侧角成刺状。小盾片三角形。前翅膜片淡棕褐色,稍长于腹末。腹部侧接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足与体同色,胫节中段色淡,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腹面具4个较长的刺和几个小齿,基部内侧无突起后足胫节向背面弯曲。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卵长约1.3mm,宽约lmm。半卵圆形,附着面弧状,上面平坦,中间有一条不太明显的横形带脊;若虫1-4龄体似蚂蚁,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各龄体长:1龄2.8-3.3mm,2龄4.5-4.7mm,3龄6.8-8.4mm,4龄9.9-11.3mm,5龄12.7-14mm。

在点蜂缘蝽防治研究中需要大量的虫源作为试验用虫,现有技术采用常规的笼子对点蜂缘蝽饲养,而随整个饲养的进行和点蜂缘蝽成虫数量的增加,有限空间内的卵和若虫的生长逐渐受到成虫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大量的卵和若虫死亡,继而使得随繁殖的进行卵和若虫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饲喂成本增加的同时无法得到预定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本发明在对点蜂缘蝽饲养时,将点蜂缘蝽的卵和成虫进行了分离培养,并有效对成虫笼进行清洗,为点蜂缘蝽成虫和虫卵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继而有效提升了点蜂缘蝽的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包括贯通设置的顶箱和底箱,所述顶箱内设置有成虫饲养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底箱内设置有虫卵培育组件;

所述成虫饲养组件包括:

养虫笼;

限位笼,其套设且抵接在所述养虫笼底部;

网板,其固定于所述顶箱内部,且水平设置于所述限位笼下方;

所述限位笼底壁孔和所述网板孔交错设置,且二者分离时所述限位笼底壁孔和所述网板孔允许虫卵通过,二者抵接时虫卵无法通过;

两个控制件,二者共同用于调控所述养虫笼和所述限位笼相对位置;

所述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网板下方,用于将点蜂缘蝽粪便和虫卵分隔,包括:

分离斗,所述分离斗上设置有分离管,所述分离管与所述顶箱侧壁之间贯通设置有出水管;

启闭件,设置于所述分离管的底部;

所述虫卵培育组件包括:

仅允许虫卵通过的若虫笼,设置于所述底箱内,且位于所述分离管下方;

培养皿,设置于所述若虫笼内,所述培养皿内底壁铺设有湿润的滤纸。

优选的,两个所述控制件均位于所述顶箱内,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成虫饲养组件的两侧,所述控制件包括:

竖直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由对称设置两个螺纹支杆构成;

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顶箱内顶壁,其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接;

两个螺块,分别螺接于两个所述螺纹支杆上,每个所述螺块均与所述顶箱内侧壁沿纵向滑动连接;

水平设置的两个连接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养虫笼及所述限位笼固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螺块固接。

优选的,所述网板和所述分离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旋转曝气件,所述旋转曝气件包括:

中心管,分别与若干水平设置的曝气管贯通连接,所述曝气管的顶壁均开设有排气孔;

第二电机,通过支架与所述顶箱内壁固接,其输出轴竖直向上且与所述中心管的底壁固接;

气管,其一端与所述中心管贯通且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泵贯通连接,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顶箱外壁。

优选的,所述启闭件包括:

封闭板,设置于所述分离管内;

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顶箱侧壁;

水平设置的转轴,设置于所述封闭板和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

日照灯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顶箱和所述底箱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日照灯和所述湿度传感器;

振动片,设置于所述若虫笼侧壁;

进水连接管,设置于所述顶箱侧壁上,所述进水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

控制器和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顶箱外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振动片、所述电磁阀、所述气泵、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日照灯及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养虫笼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上分别铰接有饲料槽和水槽,所述顶箱和所述底箱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操作口,二者侧壁上还贯通设置有若干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有成虫饲养组件、分离组件和虫卵培育组件,成虫饲养组件用于饲养成虫,虫卵培育组件用于收集和饲养虫卵,如虫卵收集不及时可将虫卵培育成若虫;

2、本发明设置有控制件,控制件用于调控养虫笼和限位笼相对位置,具体来说调控养虫笼底壁与限位笼底壁之间、以及限位笼底壁与网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每组控制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由对称设置两个螺纹支杆构成,两个螺纹支杆的螺纹方向相反,随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运行带动螺杆转动,此时螺杆上的螺块发生相对运动,两螺块靠近后,养虫笼和限位笼底壁抵接,用于接收成虫排泄物,第一电机带动螺杆旋转并使得两螺块远离后,养虫笼上行,限位笼下行,用于清洗养虫笼和限位笼底壁,便于水仅没过养虫笼底壁,而不淹没点蜂缘蝽,保证成虫的存活率。

本发明先于养虫笼内对成虫进行饲养,随饲养的进行,点蜂缘蝽的排泄物和部分卵落于养虫笼内底壁,此时通过向顶箱内注水,在水发生搅动以及曝气的作用下,虫卵漂浮于水面,而点蜂缘蝽的排泄物溶解于水中;此时通过网板和限位笼进行调节,当网板和限位笼抵接后,虫卵无法通过,而污水能够自由下流,实现了污水和虫卵的分离,当顶箱内清洗干净后,将网板和限位笼进行位置调控,使得虫卵能够分别经由网板的网孔和和限位笼的笼孔穿过,再穿过若虫笼落入至培养皿内,实现了虫卵、成虫和粪便的分离。

3、本发明设置有用于将点蜂缘蝽排泄物和虫卵分隔的分离组件,不仅为成虫提供干净优异的生长环境,而且避免有限空间内卵和若虫受成虫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大量的卵和若虫死亡的现象,提升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的旋转曝气件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箱;2、养虫笼;3、限位笼;4、螺纹支杆;5、底箱;6、曝气管;7、第一电机;8、气管;9、气泵;10、分离斗;11、分离管;12、出水管;13、电磁阀;14、若虫笼;15、培养皿;16、滤纸;17、中心管;18、第二电机;19、螺块;20、连接杆;21、封闭板;22、转轴;23、第三电机;24、饲料槽;25、水槽;26、日照灯;27、湿度传感器;28、振动片;29、操作口;30、气管;31、流量控制器;32、操作面板;33、进水连接管;34、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1-3配合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点蜂缘蝽的饲养装置,包括贯通设置的顶箱1和底箱5,顶箱1用于成虫饲养,底箱5用于虫卵饲养,并将虫卵培育成若虫,所述顶箱1内设置有成虫饲养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底箱5内设置有虫卵培育组件:

所述成虫饲养组件包括养虫笼2,养虫笼2用于饲养成虫;

限位笼3,其套设且抵接在所述养虫笼2底部;

网板34,其固定于所述顶箱1内部,且水平设置于所述限位笼3下方;限位笼3和网板34共同用于调控粪便和虫卵的分离,所述限位笼3底壁孔和所述网板34孔交错设置,且二者分离时所述限位笼3底壁孔和所述网板34孔允许虫卵通过,所述限位笼3底壁孔径和所述网板34孔径均大于1.3mm×1mm,二者抵接时虫卵无法通过,抵接后孔径小于1.3mm×1mm,二者非抵接状态时,虫卵能够自由通过限位笼3底壁和网板34网孔,便于虫卵下落,二者抵接后,虫卵无法通过,便于将虫卵与污水分离;

用于调控所述养虫笼2和所述限位笼3相对位置的两个控制件,二者相互对称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成虫饲养组件与所述顶箱1内壁之间,所述控制件包括:

竖直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由对称设置两个螺纹支杆4构成,两个螺纹支杆4的螺纹方向相反;

第一电机7,设置于所述顶箱1内顶壁,其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接,第一电机7运行后,带动螺杆发生转动;

两个螺块19,分别螺接于两个所述螺纹支杆4上,每个所述螺块19均与所述顶箱1内侧壁沿纵向滑动连接,顶箱1内侧壁设置有纵向的滑槽,每个所述螺块19上均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内,并与顶箱1内侧壁滑动连接;

水平设置的两个连接杆20,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养虫笼2及所述限位笼3固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螺块19固接;

随第一电机7输出轴的运行带动螺杆转动,此时螺杆上的螺块19发生相对运动,两螺块19靠近后,养虫笼2和限位笼3底壁抵接,用于接收成虫排泄物,随螺杆旋转两螺块19远离后,养虫笼2上行,限位笼3下行,用于清洗养虫笼2和限位笼3底壁,便于水仅没过养虫笼2底壁,而不淹没点蜂缘蝽,保证成虫的存活率。

所述网板34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点蜂缘蝽粪便和虫卵分隔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斗10,所述分离斗10上设置有分离管11,所述分离管11与所述顶箱1侧壁之间贯通设置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用于排出污水,所述分离管11的底部还设置有启闭件;所述启闭件包括:

封闭板21,设置于所述分离管11内,用于将所述分离管11封闭;

第三电机23,设置于所述顶箱1侧壁;

水平设置的转轴22,设置于所述封闭板21和所述第三电机23输出轴之间,第三电机23运行后,带动转轴22转动,此时转轴22带动封闭板21翻转,当封闭板21与分离管11之间留存有空隙时,便于虫卵落入至虫卵培育组件内。

所述虫卵培育组件包括:

仅允许虫卵通过的若虫笼14,避免若虫飞离若虫笼14,设置于所述底箱5内,且位于所述分离管11下方;

培养皿15,设置于所述若虫笼14内,所述培养皿15内底壁铺设有湿润的滤纸16,虫卵于湿润的滤纸16上孵化成若虫。

所述养虫笼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上分别铰接有饲料槽24和水槽25,饲料槽24用于放置大豆或豌豆,水槽25用于供水,所述顶箱1和所述底箱5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操作口29,操作口29便于对养虫笼2和若虫笼14进行操作,二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气管30,气管30便于空气对流;所述养虫笼2和所述若虫笼14上均开设有开合门。

使用原理

使用时,先将成虫置于养虫笼2内进行饲养,并定期向养虫笼2内注水清洗,在进行清洗操作时,启动第一电机7的开关,并通过第一电机7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转动,此时螺杆上的螺块19发生相对运动,并使得两螺块19相互远离,此时带动养虫笼2上行,限位笼3下行,水位没过养虫笼2底壁,而不淹没点蜂缘蝽,此时进行清洗即可;

若需将点蜂缘蝽的排泄物和落于养虫笼2内底壁的虫卵进行分离时,启动第一电机7的开关,并使得限位笼3底壁与网板34抵接,此时向顶箱内注水,虫卵漂浮于水面,而点蜂缘蝽的排泄物溶解于水中,打开电磁阀13,污水经由出水管12排出,实现了污水和虫卵的分离,当顶箱1内清洗干净后,继续启动第一电机7的开关,并使得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螺杆反向转动,带动网板34和限位笼3底壁分离,使得虫卵能够分别经由网板34的网孔和和限位笼3的笼孔穿过,落入至分离管11内,再经由对第三电机23的操作,使得虫卵下落并穿过若虫笼14落入至培养皿15内,实现了虫卵、成虫和粪便的分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虫卵和粪便进行高效的分离,所述网板34和所述分离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旋转曝气件,所述旋转曝气件包括:

中心管17,分别与若干水平设置的曝气管6贯通连接,所述曝气管6的顶壁均开设有排气孔,曝气管6用于排气,排出的气体用于为虫卵提供浮力,便于虫卵上浮并与含有排泄物的废水分离;

第二电机18,通过支架与顶箱1内壁固接,其输出轴竖直向上且与所述中心管17的底壁固接,第二电机18运行后,其输出轴转动带动中心管17转动,带动中心管17上的曝气管6转动,继而对清水产生搅动作用,便于对粪便的清洗,也便于均匀曝气;

气管8,其一端与所述中心管17贯通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顶箱1侧壁并与气泵9贯通连接,气泵9经由气管8向曝气管6内排气,气泵9设置在顶箱1外壁上。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自动化控制和操作,还包括:

日照灯26和湿度传感器27,所述顶箱1和所述底箱5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日照灯26和所述湿度传感器27,日照灯26提供定量的光照,湿度传感器27感应装置内的湿度,于室温下进行培育;

振动片28,设置于所述若虫笼14侧壁,振动片28对若虫笼14产生振动作用后便于虫卵落入至培养皿15内;

进水连接管33,进水连接管33用于与水龙头相接,对顶箱1进行清洗,贯通设置于所述顶箱1侧壁上,所述进水连接管3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31,流量控制器31用于控制水的液位高度,水位仅能够将养虫笼底壁淹没,而不淹没点蜂缘蝽,保证成虫的存活率;

电磁阀13,设置于所述出水管12上,便于控制污水的排放;

控制器和操作面板32,设置于所述顶箱1外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操作面板32、所述流量控制器31、所述第一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18、所述第三电机23、所述振动片28、所述电磁阀13、所述气泵9、所述湿度传感器27、所述日照灯26及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