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施肥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953发布日期:2020-09-18 17:3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施肥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体化施肥旋耕机。



背景技术:

在华北地区,每年夏末玉米收获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并对土壤进行旋耕,以解决土壤的板结问题。现有技术中,有时只需要进行施肥,有时则只需要进行旋耕,有时则需要施肥和旋耕先后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施肥旋耕机,用于实现施肥和旋耕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它包括拖拉机和旋耕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拖拉机与旋耕单元之间的施肥单元,所述施肥单元包括施肥架、设置在施肥架底部的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施肥架上的若干肥箱、设置在施肥架上的混合箱、设置在混合箱下方的撒施机构,在混合箱内侧设有隔板,隔板的设置将混合箱的内腔分成多个腔体,腔体与肥箱之间一一对应且连通,混合箱内的多种化肥落在撒施机构上后被撒施机构抛撒而出;旋耕单元包括与施肥架铰接的旋耕机架、设置在旋耕机架底部的第二行走轮。

进一步地,所述肥箱内腔的下表面为斜面,在肥箱的底部设有落肥孔,落肥孔与混合箱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混合箱为漏斗形结构,隔板为十字形结构,隔板的侧壁与混合箱的内壁接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撒施机构包括固定第一行走轮的轮轴上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共轴设置的拨盘、固定在拨盘顶部的若干拨板,从动齿轮与拨盘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施肥架的底部固定有一对轮架,第一行走轮转动安装在轮架上;在轮架上固定有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与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肥箱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肥箱底部的调节丝杠、与调节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固定在丝杠螺母上的挡板、沿轴向滑动设置在调节丝杠上的把手、与把手固定的摇柄,在挡板上设有大小两个圆孔,圆孔用于与落肥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用于实现施肥和旋耕功能。可以对多种化肥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化肥均匀的撒施在土壤之上;旋耕单元紧接着对土壤进行旋耕,进而将化肥翻入土壤之内,确保化肥的融化,避免挥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施肥单元的正视图;

图3为肥箱的剖视图;

图4为混合箱的俯视图;

图5为混合箱的剖视图;

图6为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施肥过程示意图;

图中:1施肥架,11第一耳板,12第二耳板,13第一行走轮,14第三耳板,15轮架,16凹槽,2肥箱,21落肥孔,22斜面,3混合箱,31出肥孔,32隔板,4旋耕机架,41第二行走轮,42第四耳板,5辅助杆,6调节丝杠,61丝杠螺母,62挡板,63圆孔,64把手,65摇把,66限位板,7拨盘,71拨板,72转轴,73支撑块,74支撑杆,75从动齿轮,76主动齿轮,77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拖拉机、施肥单元和旋耕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施肥单元主要包括施肥架1,施肥架为金属焊接件,施肥架整体呈长方形,在施肥架的左侧壁设有第一耳板11,在施肥架的右侧壁设有第二耳板12,在施肥架的底部设有轮架15,在轮架上通过轮轴77转动安装有第一行走轮13,在施肥架的右侧壁上还固定有一对第三耳板14,两第三耳板分居第二耳板的前侧和后侧。在施肥架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有凹槽16。

在施肥架的顶部固定有肥箱2,如图3所示,肥箱为长方体形结构,肥箱顶部敞口,还可以在肥箱的顶部设置箱盖。肥箱内腔的下表面为斜面22,这样颗粒状的肥料可以沿斜面下滑。在肥箱的底部设有落肥孔21,肥箱内的化肥可以穿过落肥孔移出肥箱。在施肥架的中心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固定有混合箱3,如图4、图5所示,混合箱3为漏斗形结构,混合箱上端大、下端小,混合箱的上表面与施肥架的上表面共面设置。施肥内的化肥穿过落肥孔后直接落在混合箱内。在混合箱的内侧设有隔板32,隔板为“十”字形结构,隔板的侧壁与混合箱的内壁接触固定。隔板将混合箱的内腔分成相互独立的四个腔体,四个腔体与四个肥箱一一对应,肥箱内的化肥落入相对应的腔体内。落肥孔与四个腔体均连通,四个腔体内的化肥同时落入落肥孔内。

为实现对化肥的施加,在混合箱的下方设有撒施机构,如图7所示,撒施机构包括固定在轮轴上的主动齿轮76、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75、固定在轮架上的支撑杆75、固定在两支撑杆之间的支撑块73,从动齿轮的齿轮轴72与支撑块转动连接,在齿轮轴的顶部固定有圆形的拨盘7,在拨盘的顶部固定有四块拨板71,拨板呈十字形设置,拨板呈条状。混合箱内的化肥穿越混合箱底部的出肥孔31落在拨盘上,拨盘在旋转的过程中,拨板、拨盘对化肥颗粒起到撞击的作用,在撞击作用下化肥向周围溅射,其中大多数化肥向拨盘的前侧、左侧和后侧溅射,溅射出去的化肥落在地面上,进而实现了施肥工作。

使用时,向不同的肥箱内加入不同的化肥,如尿素、氮肥、复合肥等。这样通过施肥单元可以将不同的化肥均匀的撒施在地面上。由于第一行走轮转动时,拨盘随之同步转动,拨盘旋转的同时就实现了对化肥的撒施。

为控制落肥孔的开闭,以根据需要调节多种化肥的混合比例。在肥箱的底部内设有调节机构。如图6所示,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肥箱底部内的调节丝杠6、与调节丝杠啮合的丝杠螺母61、固定在丝杠螺母上的挡板62、滑动设置在调节丝杠上的把手64、固定在把手上的摇把65,把手与调节丝杠之间沿周向相对固定,这样把手与调节丝杠可以同步转动。在调节丝杠的末端固定有限位板,以防止调节丝杠与把手的脱离。转动摇柄时,可以带动把手的旋转。进而带动调节丝杠的转动,进而驱动丝杠螺母的移动,在挡板上设有大小两个圆孔63,不同大小的圆孔与落肥孔连通后,化肥移出肥箱的流量不同。进而,实现不同比例的化肥混合。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化肥移出肥箱的比例。把手、摇柄均设置在凹槽内。

旋耕单元主要包括旋耕机架4,在旋耕机架上设有第二行走轮41,在旋耕机架上固定有第四耳板42,在第二耳板与第四耳板之间设有铰接轴,以实现施肥单元和旋耕单元的装配。在第三耳板与旋耕机架之间设有辅助杆5,辅助杆设有两根,且两根辅助杆呈“八”字形结构,辅助杆可伸长,也可以缩短。辅助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设有弹簧。当施肥架转向时,旋耕机架随之转向,此时一根辅助杆伸长,另一根辅助杆缩短。当旋耕机架恢复直线行走后,辅助杆复位。

当仅需要施肥时,将旋耕单元与旋耕单元分离;当仅需要施肥时,将旋耕单元与拖拉机安装在一起;当需要施肥和旋耕时,将施肥单元和施肥单元依次与拖拉机连接。



技术特征:

1.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它包括拖拉机和旋耕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拖拉机与旋耕单元之间的施肥单元,所述施肥单元包括施肥架、设置在施肥架底部的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施肥架上的若干肥箱、设置在施肥架上的混合箱、设置在混合箱下方的撒施机构,在混合箱内侧设有隔板,隔板的设置将混合箱的内腔分成多个腔体,腔体与肥箱之间一一对应且连通,混合箱内的多种化肥落在撒施机构上后被撒施机构抛撒而出;旋耕单元包括与施肥架铰接的旋耕机架、设置在旋耕机架底部的第二行走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其特征是,所述肥箱内腔的下表面为斜面,在肥箱的底部设有落肥孔,落肥孔与混合箱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其特征是,混合箱为漏斗形结构,隔板为十字形结构,隔板的侧壁与混合箱的内壁接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其特征是,所述撒施机构包括固定第一行走轮的轮轴上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共轴设置的拨盘、固定在拨盘顶部的若干拨板,从动齿轮与拨盘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其特征是,在施肥架的底部固定有一对轮架,第一行走轮转动安装在轮架上;在轮架上固定有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与转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肥旋耕机,其特征是,在肥箱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肥箱底部的调节丝杠、与调节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固定在丝杠螺母上的挡板、沿轴向滑动设置在调节丝杠上的把手、与把手固定的摇柄,在挡板上设有大小两个圆孔,圆孔用于与落肥孔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一体化施肥旋耕机,用于实现施肥和旋耕功能。它包括拖拉机和旋耕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拖拉机与旋耕单元之间的施肥单元,施肥单元包括施肥架、设置在施肥架底部的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施肥架上的若干肥箱、设置在施肥架上的混合箱、设置在混合箱下方的撒施机构,在混合箱内侧设有隔板,隔板的设置将混合箱的内腔分成多个腔体,腔体与肥箱之间一一对应且连通,混合箱内的多种化肥落在撒施机构上后被撒施机构抛撒而出;旋耕单元包括与施肥架铰接的旋耕机架、设置在旋耕机架底部的第二行走轮。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多种化肥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化肥均匀的撒施在土壤之上;旋耕单元紧接着对土壤进行旋耕,进而将化肥翻入土壤之内,确保化肥的融化,避免挥发。

技术研发人员:乔阳;杨学锋;王守仁;郭培全;王相宇;段德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