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距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4049发布日期:2021-04-06 11:5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距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距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距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试验小区中,无论是栽培试验还是育种试验对种植密度都有严格要求,尤其育种试验,要求密度均匀一致。目前科研工作者们多利用人工划线、人工划印标记的方法来确定行距,所采用的工具也都五花八门,有木棍、铁钎等,但无一例外,移栽时标志杆及所用划线在移动或校对时比较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距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行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行距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螺杆,多个螺杆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依次相接沿螺杆的轴线方向固连,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的螺距从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第一螺杆的螺距为d,第二螺杆的螺距为2d,以此类推,第n螺杆的螺距为nd;

多个螺母,多个螺母分别螺接于螺杆的螺纹上,且多个螺母等间隔排列;

套管,套管沿螺杆的轴向套设于多个螺杆的外周,首端的螺杆的自由端与套管的第一端铰接,尾端的螺杆的自由端穿过套管的第二端且向外延伸且与套管相铰接,螺母包裹于套管内;

多个移动杆,多个移动杆分别垂直于套管的轴线设置,多个移动杆并排设置,移动杆的第一端穿过套管与螺母固连,移动杆的第二端向远离套管的方向延伸,套管的一侧外壁具有一连通槽,连通槽向套管的两端方向延伸,连通槽贯穿套管的一侧外壁,多个移动杆能够沿连通槽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

固定杆,固定杆与移动杆并排设置,固定杆固连于套管的首端。

可选的,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

摇臂,摇臂的第一端与尾端的螺杆的自由端固连,摇臂的第二端向远离套管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

竖杆,竖杆垂直于套管设置,竖杆的第一端与套管的中心位置处固连,竖杆的第二端沿移动杆的长度方向向远离移动杆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

手柄,手柄固连于竖杆的第二端。

可选的,固定杆和移动杆的末端分别具有尖头。

可选的,竖杆上设有穿线槽孔。

可选的,相邻的螺杆之间设有限位件。

可选的,竖杆的第二端固连有握持部。

可选的,n为不小于2且不大于10的自然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行距控制装置可以针对水田小区内的行距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螺杆,可以使螺母沿其所在的螺杆的轴向移动,由于依次连接的螺杆的螺距也依次增大,可以使每个螺母移动的距离不同,后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始终比前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多出首端的第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从而可以使相邻的螺母间的距离相同,保证了固定于螺母上的相邻的两个移动杆的距离均相同,进而可以对行距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距控制装置的下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螺杆,111-螺母,112-套管,113-固定杆,114-移动杆,115-连通槽,116-摇臂,117-竖杆,118-手柄,119-尖头,120-穿线槽孔,121-限位件,122-握持部,12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距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螺杆110、多个螺母111、套管112、固定杆113和多个移动杆114,多个螺杆110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依次相接沿螺杆110的轴线方向固连,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n螺杆的螺距从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第一螺杆的螺距为d,第二螺杆的螺距为2d,以此类推,第n螺杆的螺距为nd,多个螺母111分别螺接于螺杆110的螺纹上,且多个螺母111等间隔排列,套管112沿螺杆110的轴向套设于多个螺杆110的外周,首端的螺杆110的自由端与套管112的第一端铰接,尾端的螺杆110的自由端穿过套管112的第二端且向外延伸且与套管112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铰接均是通过轴承123来实现,螺母111包裹于套管112内,多个移动杆114分别垂直于套管112的轴线设置,多个移动杆114并排设置,移动杆114的第一端穿过套管112与螺母111固连,移动杆114的第二端向远离套管112的方向延伸,套管112的一侧外壁具有一连通槽115,连通槽115向套管112的两端方向延伸,连通槽115贯穿套管112的一侧外壁,多个移动杆114能够沿连通槽115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固定杆113与移动杆114并排设置,固定杆113固连于套管112的首端。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本装置使用前先将所有螺母两两间的距离调整调整为同样的间距,在使用时两个行距控制装置配合使用,在水田小区中,当需要对行距进行调整时,旋转尾端的螺杆110,多个螺母111在各自所在的螺杆110上向左或向右移动,如需要将行距调大,则转动螺杆110使其上的螺母间的距离增大,由于后一个螺杆的螺距始终比前一个螺杆110的螺距大出首端处的第一个螺杆110的螺距,所以螺杆110转动时,后一个螺母111的移动距离始终比前一个螺杆的移动距离多出第一个螺杆的螺距,这样就保证了相邻的两个螺母111间的螺距是相同的,从而达到了同时调整多个移动杆114的目的,且相邻的两个移动杆114之间的距离相等,固定杆113与第一个移动杆114之间的距离也于其他的相邻的两个移动杆114之间的距离相等,将两个调整的行距相等的行距控制装置分别插设在水田小区的两头,将相对的一对固定杆113和移动杆114之间拉线,从而使水田小区中出现等同的行距,在本实施例中,取螺杆110的数量为3个,也可根据需要取其他数量,此时,首端的第一个螺杆的螺距为d,与第一个螺杆相邻的第二个第二螺杆的螺距为2d,第三螺杆的螺距为3d。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行距控制装置和穴距控制装置可以针对水田小区内的行距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螺杆,可以使螺母沿其所在的螺杆的轴向移动,由于依次连接的螺杆的螺距也依次增大,可以使每个螺母移动的距离不同,后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始终比前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多出首端的第一个螺母移动的距离,从而可以使相邻的螺母间的距离相同,保证了固定于螺母上的相邻的两个移动杆的距离均相同,进而可以对行距进行调整。

具体的,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摇臂116,摇臂116的第一端与尾端的螺杆110的自由端固连,摇臂116的第二端向远离套管112的方向延伸,当需要转动螺杆110时,可转动摇臂116,摇臂116增加了螺杆110伸出套管112的长度,便于操作。

可选的,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竖杆117,竖杆117垂直于套管112设置,竖杆117的第一端与套管112的中心位置处固连,竖杆117的第二端沿移动杆114的长度方向向远离移动杆114的方向延伸,竖杆117便于手持,当需要移动行距控制装置时,手持竖杆117即可移动,使行距控制装置的高度增高使其与人体胳膊处的高度相匹配,便于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行距控制装置还包括:手柄118,手柄118固连于竖杆117的第二端,手柄可以为l形,增大了力矩,使转动摇臂116时更为省力。

可选的,移动杆114具有尖头119,方便将移动杆114和固定杆113插入土中。

可选的,竖杆117上设有穿线槽孔120,由于使用时,多根线同时需要连接在不同的移动杆114之间或固定杆113之间,这样将所有线全部穿过穿线槽孔120再绑在不同的移动杆114之间或固定杆113之间,这样在收线的时候也可以将多根线同时收在穴距控制装置上,多根线也不会出现乱线问题。

如图3所示,相邻的螺杆110之间设有限位件121,起到限制螺母111的位移的作用。

具体的,竖杆117的第二端固连有握持部122,方便人手持装置。

具体的,n为不小于2且不大于10的自然数。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