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耕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1875发布日期:2021-04-14 00:1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耕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耕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耕刀。


背景技术:

2.旋耕刀是农田挠地使用的旋耕机的一种刀具配件,旋耕刀的刀刃将农田中的耕土进行铣切,然后将铣切下来的耕土抛向后方,并将耕土打碎,从而起到松土和碎土的作用。旋耕刀包括刀柄、刀身和刀头,所述刀身由刀柄下端部逐渐增宽,并且其端部向一侧折弯;刀身的内边缘为刀背和外边缘为刀刃,其厚度由刀背向刀刃逐渐减小;其中刀柄上设有贯通的安装孔,用于固定旋耕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旋耕刀的刀刃部分与地面垂直接触,并且旋耕刀的刀刃部分比较薄,刀背比较厚并且不参与铣切耕土,刀刃在铣切的过程中受到耕土的冲击力比较大,刀刃磨损严重,旋耕刀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随着技术的发展,刀刃处通过热处理或者复合合金合金钢来提高其耐磨强度,但是在刀柄和刀身连接处容易造成扭曲或者断裂;一旦发生扭曲,势必改变了刀刃的切削角度,进而影响旋耕效果;现有技术中凸起201的凹面、凸面可以任意设置在旋耕刀的正面或者背面,通过改变旋耕刀的表面形状,将旋耕刀的金相组织结构由原来的晶粒呈密排直线分布改变为晶粒密排曲线分布,有助于增强物体几何面的刚性与强度的特性,克服了旋耕刀在工作中由于受理过于集中造成的旋耕刀弯曲变形或者断裂现象。
3.申请人于2013年研发一种新型旋耕刀,并申请了专利,其公开号为cn203313605u;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旋耕刀,解决了现有旋耕刀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包括设置有固定用刀孔的刀柄,设置有凸起的折弯处,刀身和刀头;刀身包括:刀背、过渡区和刀刃。在不增加金属量的前提下,通过在旋耕刀受力较大的折弯处设置一侧凹一侧凸起加强筋,增强了旋耕刀的承受能力,有效地延长了旋耕刀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该种刀的使用寿命仍存在不理想,这凹处仍会出现断裂或者弯曲的现象,同时凹面已发生杂物粘连,影响旋耕机的有效作业时间;为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利于切削的旋耕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体不易变形,不易断裂,提高了刀具的整体使用寿命的旋耕刀,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旋耕刀,包括带有安装孔的刀柄、刀身以及刀头,其特征在于:在刀柄和刀身的连接处两侧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为凸棱结构;所述凸筋沿着刀身弯曲的方形向刀头延伸至刀身的中间位置,在刀头侧所述凸筋的端部圆弧平滑过渡至刀身。
7.凸筋的高度为3~5mm。
8.所述凸筋的上端部设有向刀身方向倾斜的坡面。
9.所述凸筋的上顶面设有平行于刀身厚度中心面的过渡平面。
10.所述过渡平面的宽度由坡面的上棱边逐渐向凸筋的另一端减小。
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刀柄和刀身的连接处两侧设有双向凸筋;进而提高连接部弯曲状的抗扭力,当受较大的外力作用的时候,使刀体不易变形,不易断裂,提高了刀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另外,采用双向单条凸棱结构的凸筋结构,还有效避免旋耕刀粘连杂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

a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刀柄;2、刀身;3、刀头;4、凸筋;4

1、坡面;4

2、过渡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旋耕刀,包括带有安装孔的刀柄1、刀身2以及刀头3,在刀柄和刀身的连接处两侧设有凸筋4,所述凸筋为凸棱结构,构成凸棱的两个面为弧形结构,这样减少了切削阻力;所述凸筋沿着刀身弯曲的方形向刀头延伸至刀身的中间位置,在刀头侧所述凸筋的端部圆弧平滑过渡至刀身。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刀柄和刀身的连接处两侧设有双向凸筋;进而提高连接部弯曲状的抗扭力,当受较大的外力作用的时候,使刀体不易变形,不易断裂,提高了刀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另外,采用双向单条凸棱结构的凸筋结构,还有效避免旋耕刀粘连杂物的问题。
19.进一步来说,凸筋的高度为3~5mm。
20.进一步来说,所述凸筋的上端部设有向刀身方向倾斜的坡面4

1。避免旋耕刀安装时与刀轴发生干涉,同时也将应力集中在凸筋的棱上,进而提高凸筋的受力;
21.实施例2,所述凸筋的上顶面设有平行于刀身厚度中心面的过渡平面4

2,所述过渡平面的宽度由坡面的上棱边逐渐向凸筋的另一端减小;避免凸筋过高增加切削阻力。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例如材质、尺寸、安装孔径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