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

文档序号:24686605发布日期:2021-04-13 22:5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芦苇是一种高茎秆植物,用途广泛,既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又是生物质电厂的重要燃料来源。芦苇收获季节短,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提高芦苇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履带自走式芦苇夹持输送捆扎一体收获机能有效地提高芦苇的机械化水平,其主要有割台,夹持输送装置,捆扎装置,底盘机架,驾驶室等组成。夹持输送装置是芦苇收获机的关键部件,芦苇茎秆高,粗细不一,重心分布不均匀,夹持输送困难,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芦苇收获机的立式夹持输送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5.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包括夹持拨禾装置、双带夹持输送装置、驱动装置和角度调节装置;
6.夹持拨禾装置用来夹持传送割刀割下的芦苇;
7.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将夹持拨禾装置输送过来的芦苇夹持输送到收集点;
8.驱动装置用来驱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角度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双带夹持输送装置;
9.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与地面呈一定的夹角。
10.优选的,所述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与地面呈45
°
的夹角。
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拨禾装置包括夹持拨禾链、前导向环、链轮支撑架和柔性夹持滚轮;所述夹持拨禾链包括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所述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左右对称设置,且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相向转动;所述链轮支撑架用来安装驱动夹持拨禾链啮合的链轮;
12.所述夹持拨禾链上均匀分布有拨齿,前导向环设置在链轮支撑架上,前导向环与夹持拨禾链上下平行错位设置;所述前导向环上设置有数个柔性夹持滚轮。
13.优选的,所述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均上下两层设置。
14.优选的,所述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左右对称设置,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包括头部喂入轮、尾部主动轮和中间输送滚筒;所述头部喂入轮设置在夹持拨禾装置输出端,芦苇经头部喂入轮夹持输送经中间输送滚筒输送到尾部主动轮处;所述头部喂入轮和尾部主动轮上设置有传送带;中间输送滚筒绕自身轴转动用来支撑传送带。
15.优选的,双带夹持输送装置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用来张紧传送带。
16.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马达支撑架和尾部凹型板;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马达支撑架上,所述马达支撑架与尾部凹型板固接;所述尾部凹型板与主框架固接;所述液压马达用来驱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的传送带。
17.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外侧。
18.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前竖支撑、定滑轮、横梁悬挂和后竖支撑;所述前竖支撑包括前支撑短杆、前支撑长杆和前支撑横梁;所述前支撑短杆设置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上的框架上凹型板上;所述前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接;所述后竖支撑包括后支撑短杆、后支撑长杆和后支撑横梁;所述后支撑短杆穿过支撑框架及支撑套筒与机架铰接;所述后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连;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横梁悬挂的前后两端;钢丝绳从双带夹持输送装置下方绕过,绕过定滑轮,与机器后方的卷扬机连接,对割台及双带夹持输送装置进行角度调节。
19.优选的,所述前竖支撑和后竖支撑可调节与底盘的安装位置,进而调节左右两侧的框架距离,从而调整两条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以适应芦苇茎秆粗细不均的特点;所述框架上凹型板和框架下凹型板可沿前竖支撑和后竖支撑上下移动,进而调节传送带的宽度,以适应芦苇重心变化范围大的特点。
20.本实用新型将产生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精简传动系统,工作更可靠,效率更高;头部采用双层两对链传动拨禾夹持链,链上布置有夹持元件,与前导环及安装其上的柔性夹持滚轮之间形成夹持空间;采用双带柔性夹持,夹持滚筒采用对辊或交错排列形式,夹持力可靠,效率高,有序稳定,平滑顺畅向后输送,且双带夹持位置可沿高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前后竖支撑上下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不仅能对芦苇有扶持作用,还能调节割台与夹持输送装置整体与地面的距离;驱动装置为双液压马达,带动两个尾部主动轮相向转动,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芦苇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夹持拨禾装置部分的俯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夹持拨禾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夹持拨禾装置部分的俯视图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芦苇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的水平左侧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到的芦苇收获机夹持输送装置的水平俯视图。
28.附图标记:
29.1-夹持拨禾装置;2-双带夹持输送装置;3-角度调节装置;4-驱动装置;101-链轮;102
-ꢀ
链条;103-拨齿;104-柔性夹持滚轮;105-前导向环;106-链组支撑架;107-从动链轮
用轴承; 108-从动链轮轴;109-链轮挡圈;110-链轮轮锁紧螺钉;111-主动链轮轴;112-一体式轴承(座); 113-框架凹型板;114-链组支撑架支撑板;
30.201-头部喂入轮;202-张紧轮;203-框架下凹型板;204-框架前支撑;205-框架后支撑; 206-尾部主动轮;207-中间输送滚筒;208-传送带;209-框架上凹型板;301-前竖支撑;
31.302-定滑轮;303-横梁悬挂;304-后竖支撑;
32.401-液压马达;402-马达支撑架;403-尾部凹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
37.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包括夹持拨禾装置1、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驱动装置 4和角度调节装置3;
38.夹持拨禾装置1用来夹持传送割刀割下的芦苇;
39.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将夹持拨禾装置1输送过来的芦苇夹持输送到收集点;
40.驱动装置4用来驱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角度调节装置3用来调节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所述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在工作过程中与地面呈45
°
的夹角。
41.其中,所述夹持拨禾装置1包括夹持拨禾链102、前导向环105、链轮支撑架106和柔性夹持滚轮104;所述夹持拨禾链102包括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所述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左右对称设置,且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相向转动;所述链轮支撑架106用来安装驱动夹持拨禾链102啮合的链轮;
42.所述夹持拨禾链102上均匀分布有拨齿103,前导向环105设置在链轮支撑架106上,前导向环105与夹持拨禾链102上下平行错位设置;所述前导向环105上设置有数个柔性
夹持滚轮104;所述左侧夹持拨禾链和右侧夹持拨禾链均上下两层设置。
43.所述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左右对称设置,双带夹持输送装置包括头部喂入轮201、尾部主动轮206和中间输送滚筒207;所述头部喂入轮201设置在夹持拨禾装置1输出端,芦苇经头部喂入轮201夹持输送经中间输送滚筒207输送到尾部主动轮206处;所述头部喂入轮 201和尾部主动轮206上设置有传送带208;中间输送滚筒207绕自身轴转动用来支撑传送带 208;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还包括张紧轮202,所述张紧轮202用来张紧传送带208。
44.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液压马达401、马达支撑架402和尾部凹型板403;所述液压马达 401安装在马达支撑架402上,所述马达支撑架402与尾部凹型板403固接;所述尾部凹型板403与主框架固接;所述液压马达401用来驱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的传送带208。
45.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外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 包括前竖支撑301、定滑轮302、横梁悬挂303和后竖支撑304;所述前竖支撑301包括前支撑短杆、前支撑长杆和前支撑横梁;所述前支撑短杆设置在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上的框架上凹型板209上;所述前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接;所述后竖支撑304包括后支撑短杆、后支撑长杆和后支撑横梁;所述后支撑短杆穿过支撑框架及支撑套筒与机架铰接;所述后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连;所述定滑轮302固定在横梁悬挂303的前后两端;钢丝绳从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下方绕过,绕过定滑轮302,与机器后方的卷扬机连接,对割台及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进行角度调节;所述前竖支撑301和后竖支撑304可调节与底盘的安装位置,进而调节左右两侧的框架距离,从而调整两条传送带208之间的间隙,以适应芦苇茎秆粗细不均的特点;所述框架上凹型板209和框架下凹型板204可沿前竖支撑301和后竖支撑304上下移动,进而调节传送带208的宽度,以适应芦苇重心变化范围大的特点。
46.一种芦苇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包括前端的夹持拨禾装置1,中间的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上方的高度调节装置3以及尾部的驱动装置4。
47.结合附图2所示,夹持拨禾装置1对称分布于芦苇运动路径两侧,分为上下两层,主(被) 动链轮101分别安装在链组支撑架106的两侧,具体安装方式见图4。链组支撑架106的主动链轮轴孔为通孔,被动链轮轴孔为闭孔。链组支撑架106和链组支撑架支撑板114焊接在中间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的框架上凹型板209上,且应保证通孔轴心位于框架凹型板的中心。链轮101与头部喂入轮主轴111通过键连接传递扭矩,轴肩和轴端挡圈109,锁紧螺钉110 完成链轮的轴向定位。从动链轮端,先将从动链轮用轴承107压入,再将从动轮轴108嵌入,通过键连接传递扭矩,通过轴肩和轴端挡圈109,锁紧螺钉110固定链轮的轴向位置,如图4 所示。所述链条102啮合在链轮上,拨齿103均匀分布固定在链条102上,保证一定的张紧力。所述前导向环105焊接在链组支撑架106上,其位置在链轮101下方,链组支撑架支撑板114上方。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上下两层前导向环前半部分都均匀设置有柔性夹持滚轮 104,且左右夹持轮位置错位布置,避免干涉拨齿的运动。芦苇秆在拨齿,前导向环以及柔性夹持滚轮的共同作用下,从两侧向中间聚拢。
48.结合附图5所示,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位于夹持输送装置的中间,包括一对支撑框架,一对头部喂入轮,七对中间输送滚筒,一对尾部主动轮,两对张紧滚筒,两对专用输送带以及两对支撑板,沿芦苇运动方向对称布置;上框架凹型板209与下框架凹型板203相对平行设置,间距约为400mm,间距可调。框架前支撑204与框架后支撑205焊接在框架的外侧面上,内侧面均匀布置中间输送滚筒207,布置形式可以选择对辊式或者交错排列式,中间输
送滚筒的轴伸出端与框架侧面开孔,用螺栓连接。头部喂入轮201固定在上下一体式轴承112 中间,一体式轴承112与框架上凹型板209、框架下凹型板203用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尾部主动轮206布置在夹持输送装置的尾部,安装在一体式轴承之间,一体式轴承与框架上下凹型板用螺栓连接固定,尾部主动轮轴端与液压马达401输出端用联轴器或胀紧套直接连接;所述张紧滚筒202布置在框架外侧,可绕自身轴线转动,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前后位置可以通过支撑框架上的孔位置调节,达到不同程度的张紧要求;所述输送带208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内外表面采取增摩设计,使得各个滚筒(轮)在一定的张紧力作用下,由尾部主动轮206带动协调有序运转。
49.结合附图5所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前竖支撑301,后竖支撑304,定滑轮302,横梁303;所述前竖支撑301大致为矩形,分为前支撑短杆,前支撑长杆以及前支撑横梁;所述前支撑短杆与上述框架支撑板固接在框架上凹型板209或者框架下凹型板203上;所述前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接;所述后竖支撑304大致成矩形,分为后支撑短杆,后支撑长杆以及后支撑横梁;所述后支撑短杆穿过支撑框架及支撑套筒,与机架铰接;所述支撑长杆与下方的割台连接架固连;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横梁的前后两端。所述钢丝绳从夹持输送装置下方绕过,绕过横梁定滑轮,与机器后方的卷扬机连接,对割台及夹持输送装置进行角度调节。
50.结合附图6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401,马达支撑板402,尾部凹型板403;所述液压马达401与马达支撑板402用螺栓连接,所述马达支撑板402与尾部凹型板403用螺栓固接在框架上凹型板209或者框架下凹型板203上尾部,所述两侧尾部凹型板403之间形成 y形出口,对芦苇进行缓冲集捆。
51.工作原理:
52.夹持输送装置2倾斜安装在芦苇收获机上,与地面大约成45度夹角,并且可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调节。尾部驱动装置4的两个液压马达401旋转方向相反,带动两个尾部主动轮206 相向转动,在张紧力的作用下,头部喂入轮201被带动相向转动,头部喂入轮轴111与主动链轮101通过键连接,传递扭矩,使得上下两对主动链轮相向转动,带动专用链102由两边向中间运动,芦苇在链上拨齿103,前导向环105以及安装其上的柔性夹持滚轮104的共同作用下,由两边向中间聚拢,进入中间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通过调整前竖支撑301、后竖支撑304可以将双带夹持输送装置2的左右两条传送带208之间的间隙调整适当,使得芦苇秸秆在两带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而不至于下落,又不至于压力过大而压断芦苇秸秆,并随输送带倾斜向后上方提升,到达尾部缓冲集捆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输送效率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输送角度,输送带的宽度,以及输送带之间的间隙;减轻机构重量,精简传动系统,双带夹持降低噪声,降低了输送卡死几率,提高了后续的缓冲集捆,捆扎效率。
5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