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8670发布日期:2021-01-08 11:1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猪饲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业由传统的散养发展为集约化工厂化规模饲养,规模饲养中增加了自动送料线,自动送料线下设置定位栏定量筒进行送料,为了尽可能的精确饲喂,需要随时调整定位栏定量筒中的饲料容积,但是由于自动送料线下的定位栏定量筒数量较多,调整容积的工作量较大,造成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定位栏定量筒调节饲料容积不够精确,对生产母猪的饲喂过程中,如果前期的饲喂不到位,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如果后期饲喂不精准,对于母猪的供胎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小猪出生体重不均匀。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实现了生产母猪全阶段的精准饲喂,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喂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其包括饲喂器,所述饲喂器上对应设置有入料口及出料口,所述饲喂器包括用于实现饲料分配的料仓、设置于料仓内用于实现饲料量精准控制的叶轮、对应叶轮设置的用于监测叶轮旋转位置的位置监测装置、与叶轮连接用于驱动叶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控制器,所述料仓位于入料口及出料口之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及位置监测装置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还包括下料装置及接料装置,所述饲喂器位于下料装置及接料装置之间且与下料装置连接,所述入料口及出料口分别对应下料装置及接料装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饲喂器还包括用于容纳料仓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位置监测装置及控制器的容纳腔,所述料仓与容纳腔并列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入料口及出料口对应料仓上下设置于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及下壳体自上而下相互扣合而成,所述壳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盖及第二密封盖,所述入料口位于上壳体上,所述出料口位于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底板、叶片,所述叶片设置多个且各叶片均匀设置于底板上,各叶片的端部与第一密封盖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盖及底板实现了料仓的两端端部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中相邻叶片之间的落料宽度大于等于出料口的宽度大于等于出料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叶轮上对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叶轮通过安装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配合实现与驱动电机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容纳腔中用于实现控制驱动电机启停的行程开关,所述叶轮上对应行程开关设置有用于实现与行程开关触碰连接的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多个且各凸块与各叶片相对于底板反向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饲喂器还包括nfc读写板及wifi模块,所述nfc读写板设置于壳体上,所述wifi模块设置于容纳腔中,所述nfc读写板及wifi模块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为定位栏定量筒,所述接料装置为接料漏斗,所述定位栏定量筒的底部落料口与饲喂器的入料口连通,所述饲喂器的出料口位于接料漏斗的正上方,所述接料漏斗底部开口处连接有下料管道,所述接料漏斗相对于下料管道的高度位置可调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其既适用于妊娠母猪也适用于分娩母猪的饲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实现了对生产母猪全阶段的精准饲喂,定时定量落料,保持生产母猪的体况,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了饲喂成本。

(2)该装置实现了饲喂量自动化调整,减少人员劳动力。

(3)该装置中设置nfc读写板实现了饲喂数据与母猪身份信息的绑定,将生产母猪的信息上传系统,数据追踪,便于监测及饲喂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饲喂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中入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中叶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00-饲喂器、110-上壳体、120-下壳体、121-出料口、122-第一空心柱筒、123-下电机安装板、124-下插接槽、131-叶片、1311-刮板、1312-弹簧、132-底板、1331-第二空心柱筒、1332-连接齿、1333-顶柱、141-入料管、1411-第一连接部、1412-第二连接部、1413-第三连接部、1414-第四连接部、1415-第五连接部、142-出料管、151-第一密封盖、152-第二密封盖、160-密封圈、170-驱动电机、171-输出轴、172-橡胶套、173-电机固定座、180-行程开关、190-nfc读写板、200-定位栏定量筒、300-接料漏斗、400-下料管道、500-自动供料管线、600-生产母猪饲槽、700-猪栏、800-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如图1-2所示,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下料装置、饲喂器100、接料装置,所述饲喂器100位于下料装置及接料装置之间且与下料装置连接,所述饲喂器100上对应设置有入料口及出料口121,所述入料口及出料口121分别对应下料装置及接料装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为定位栏定量筒200,所述接料装置为接料漏斗300,所述定位栏定量筒200的底部落料口与饲喂器100的入料口连通,所述饲喂器100的出料口121位于接料漏斗300的正上方,所述接料漏斗300底部开口处设置有下料管道400且所述接料漏斗300相对于下料管道400高度位置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漏斗300的底部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及对应刻度线设置若干卡接台阶,各卡接台阶可伸缩,所述下料管道400的内表面上对应卡接台阶设置卡接口,所述接料漏斗300通过卡接台阶及卡接口配合实现与下料管道400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还包括自动供料管线500、生产母猪饲槽600,所述自动供料管线500位于定位栏定量筒200的顶部上方,所述生产母猪饲槽600位于下料管道400的底部下方,用于接收下料管道400传递过来的饲料,所述下料管道400与猪栏70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饲喂器100包括用于实现饲料分配的料仓、设置于料仓内用于实现饲料量精准控制的叶轮、对应叶轮设置的用于监测叶轮旋转位置的位置监测装置、与叶轮连接用于驱动叶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控制器,所述料仓位于入料口及出料口121之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及位置监测装置控制连接。

具体的,所述叶轮横向设置于入料口及出料口121之间,所述叶轮通过入料口从定位栏定量筒200接收饲料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开始旋转,并带动饲料旋转至出料口121处,然后通过出料口121落料至接料漏斗300中,实现饲料的旋转送料。

进一步地,所述饲喂器100还包括用于容纳料仓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位置监测装置及控制器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料仓与第一容纳腔并列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的料仓及第一容纳腔相互之间不干扰,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料仓中的饲料进入第一容纳腔中而影响容纳腔中各电器件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料仓与第一容纳腔相邻设置,结构紧凑,尽可能减少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的占用空间及自身重量。

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abs等塑料材质,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及强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材质的壳体质量较轻、制造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及出料口121对应料仓上下设置于壳体上。对应入料口及出料口121分别连接有入料管141及出料管142,所述入料口通过入料管141与定位栏定量筒200连接,所述出料口121通过出料管142与接料漏斗300连通,所述出料管142的管径小于接料漏斗300的顶端开口直径,使饲喂器100中的饲料通过出料管142完全下落至接料漏斗300中,避免撒料,造成饲料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20自上而下相互扣合而成,所述壳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51及第二密封盖152,所述入料口位于上壳体110上,所述出料口121位于下壳体120上。所述壳体采用上下壳体分体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整体容易安装及拆卸,便于更换内部的部件。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盖151及第二密封盖152分别卡接于壳体的两端端部。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盖151为料仓一端端部,所述第一密封盖151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密封圈160,提高了料仓的端部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上壳体110的内表面上均匀设置若干立柱,对应各立柱所述下壳体120内表面上设置若干第一空心柱筒122,所述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扣合的同时,各立柱插接于各第一空心柱筒122中,实现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的内表面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20扣合形成圆柱体,所述圆柱体横向设置,所述入料口及出料口121均靠近圆柱体一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底板132、叶片131,所述叶片131设置多个且各叶片131均匀设置于底板132上,各叶片131的端部与第一密封盖151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盖151及底板132实现了料仓的两端端部密封。为了减小叶轮旋转时其底板132与壳体内表面滑动摩擦,影响壳体及叶轮的使用寿命,在保证饲料不通过底板132及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缝隙滑出料仓的情况下,其底板132的外周尺寸略小于壳体的内表面尺寸,保证了底板132与壳体内表面不接触,提高叶轮及壳体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叶轮中叶片131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弹性材料为聚氨酯材料或者橡胶材料,使叶片131具有一定弹性,在遇到叶轮与壳体内表面发生饲料卡料情况时,驱动装置扭矩足够大,叶片131会发生轻微形变,有效解决了卡料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中相邻叶片131之间的落料宽度大于等于出料口121的宽度,所述落料宽度为相邻叶片131末端端部之间的宽度,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一次落料量控制精度,便于实现生产母猪全阶段的精准饲喂,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落料量灵活设计叶片131的数量及对应的出料口121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中各叶片131为呈弯曲设置的弧形叶片131,各弧形叶片131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均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这种设置形式有利于叶轮的旋转,进而利于实现饲料的接收、储存及卸载。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弧形叶片131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本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叶片131代替,如直板型叶片13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131的末端端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表面光滑,该圆柱形结构与壳体内表面接触连接,这种设置方式的作用在于在保证相邻叶片131之间形成的饲料储存空间相对密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叶片131末端端部与壳体内表面长时间摩擦而影响壳体及叶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170,所述叶轮上对应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端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叶轮通过安装件与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配合实现与驱动电机170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与叶轮活动连接,所述叶轮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件由第二空心柱筒1331及设置于第二空心柱筒1331外表面上的若干连接齿1332组成,所述连接齿1332均匀分布于第二空心柱筒1331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表面对应各连接齿1332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件通过连接齿1332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卡接于叶轮上。

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与叶轮为一体结构,结构比较稳定,一体结构的轴心处设置于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连接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件的材质为高强度材质,提高了安装件与驱动电机170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安装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安装件的材质采用铝合金或者尼龙材质,结构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心套筒套接于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上,实现驱动电机170与安装件的连接,进而实现驱动电机170与叶轮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空心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驱动电机170输出轴17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槽卡接,所述驱动电机170通过定位部与定位槽配合实现与安装件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驱动电机170与叶轮的转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便于叶轮、安装件与驱动电机170的拆卸及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柱筒133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顶持驱动电机170输出轴171的顶柱1333,所述顶柱133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70输出轴171的端部顶持,另一端与第一密封盖151的内表面顶持,其作用在于顶柱1333为驱动电机170轴的旋转提供了转动支点,保证了驱动电机170的正常旋转。

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的端部表面设置外螺纹,对应外螺纹所述第二空心柱筒1331内表面设置内螺纹,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与第二空心柱筒1331的内表面螺纹连接,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旋紧方向与输出轴171的旋转方向相同,实现了驱动电机170与叶轮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驱动电机170带动叶轮的旋转。

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上设置第一固定孔,对应第一固定孔所述安装件上设置第二固定孔,将安装件套接在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上,通过使用销钉或者其他紧固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配合使用实现安装件与驱动电机170输出轴171的固定连接,再将安装件安装于叶轮上,实现叶轮与驱动电机170中输出轴171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及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柱1333并非是必要的,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可以做长,长度可使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的端部顶持于第一密封盖151上,所述第一密封盖151上设置于输出轴171配合的空心筒,该空心筒贴合第一安装孔内表面设置,所述空心筒的内部可以通过设置顶持件实现为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171提供旋转支点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170为常规普通电机,无需特殊的电机即可实现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案实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170的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与叶轮的底板132平行设置,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电机170通过第二安装孔与电机安装板卡接。

具体的,所述电机安装板由上电机安装板及下电机安装板123对合而成,所述下电机安装板123的端面上设置卡接凸台,所述上电机安装板上对应卡接凸台设置有卡接槽,所述上电机安装板通过卡接凸台与卡接槽的配合实现与下电机安装板123的卡接固定。所述上电机安装板上设置有上弧形部,所述下电机安装板123上对应上弧形部设置下弧形部,所述上弧形部与下弧形部形成第二安装孔的内周。所述驱动电机170上靠近驱动电机170主体的输出轴171端设置有橡胶套172,所述橡胶套172不随着输出轴171的转动而转动,所述上弧形部与下弧形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橡胶套172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驱动电机170通过橡胶套172与第二容纳腔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于电机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170上设置电机固定座173,所述电机固定座17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电机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用于实现控制驱动电机170启停的行程开关180,所述叶轮上对应行程开关180设置有用于实现与行程开关180触碰连接的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多个且各凸块与各叶片131相对于底板132反向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程开关180设置于电机安装板上。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与驱动电机170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及行程开关180信号连接。当饲喂器100运行时,驱动电机170带动叶轮开始旋转,同时叶轮中底板132上的凸块开始旋转,行程开关180触碰到凸块产生触碰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中,以叶片131中相邻叶片131间的末端端部距离为一个行程,当行程开关180连续触碰两个凸块并产生两个信号时,表明叶轮旋转一个行程,根据所需精准饲喂的落料量,控制器结合行程开关控制驱动电机170的运行角度及速度,控制叶轮旋转的行程,进而实现了饲喂器100中落料量的精准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位置监测装置为行程开关180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其不仅限于此,其可以为光电传感器等其他具有位置监测功能的结构件。

优选的,所述饲喂器100还包括nfc读写板190及wifi模块,所述nfc读写板190设置于壳体上,所述wifi模块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所述nfc读写板190及wifi模块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具体的,所述nfc读写板190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壳体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110内表面上设置有上插接槽,所述下壳体120内表面上对应下插接槽124,所述nfc读写板190设置于下插接槽124与下插接槽124对合形成的空腔中,在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之间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了nfc读写板190固定于壳体上,nfc读写板190实现了操作人员操作nfc读写板190对控制器的双向通讯功能。

具体的,所述wifi通讯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且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实现双向通讯功能。

具体的,所述生产母猪全阶段精准饲喂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第二密封盖152上,所述控制面板上分别设置有生产母猪全阶段体况显示灯,所述体况显示灯包括生产母猪身材灯、妊娠次数灯,所述生产母猪身材灯设置五个,五个生产母猪身材灯对应显示瘦、偏瘦、正常、胖、偏胖,所述妊娠次数灯设置三个,分别对应显示一胎、二胎、三胎及以上,所述生产母猪全阶段体况显示灯分别与控制器控制连接,分别与wifi模块、nfc读写板190信号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与控制器控制连接,按动控制按键可以控制控制器的启停,进而控制驱动电机170的启停,根据生产母猪的体况,自动控制驱动电机170的启停,进而实现饲喂及停止饲喂过程等控制。

具体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线路插线孔,所述线路插线孔对应容纳腔设置于壳体的底部表面上。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叶轮由端板、底板132及位于端板及底板132之间的叶片131组成,所述叶片131设置多个且各叶片131均匀设置于底板132及端板之间,所述端板与底板132的结构相同,端板与底板132实现了料仓的两端端部密封,这种设置方式相对于具体实施例1中的结构,无需第一密封盖151即可完成端部密封,提高料仓的两端端部的密封性,利于精准送料。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入料管141的具体结构不同,具体实施例1中所述的入料管141为整体为柱形结构的入料管1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入料管141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入料管141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11、第二连接部1412、第三连接部1413、第四连接部1414、第五连接部1415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位于入料管141的顶端且与定位栏定量筒200的底部落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为硬质塑料,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及第四连接部1414分别为橡胶软接头,所述第五连接部1415位于入料管141的底端且与接料漏斗300对应设置,所述第五连接部1415为硬质塑料,位于第二连接部1412及第四连接部1414之间的第三连接部1413为硬质塑料,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连接有用于实现第三连接部1413振动的振动器800,振动器800运行实现第三连接部1413的振动,这种设置方式作用在于,定位栏定量筒200中粉状饲料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会吸湿甚至结块,进入入料管141后容易卡住不易继续下落,采用振动器800对第三连接部1413进行振动,使第三连接部1413内的饲料加速下落,提高其落料的效率,同时由于第二连接部1412及第四连接部1414均为橡胶软接头,它是一种软连接的方式,避免了第三连接部1413的振动带动第一连接部1411及第五连接部1415的振动,进而第三连接部1413的振动不会造成定位栏定量筒200及饲喂器100的振动。

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叶片的具体结构不同,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叶片131上设置刮板1311,所述刮板1311位于叶片131的末端端部,所述叶片131的末端端部设置用于容纳刮板1311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1312,对应弹簧1312所述刮板13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弹簧1312套接于固定柱上,所述刮板1311通过弹簧1312分别与第二安装槽、固定柱的连接实现连接于第二安装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及弹簧1312对应设置多组,所述刮板1311通过多组第二安装槽与弹簧1312配合实现弹性连接于第一安装槽上。

本实施例中的刮板1311体积小,结构简单,当叶片131旋转时,刮板1311旋转,能够将壳体内表面粘连的饲料刮下,进一步提高饲料量的精准控制,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刮板1311始终与壳体的内表面顶持贴合,提高了叶片131末端端部与壳体内表面接触位置密封性,更有利于饲喂量的精准控制。

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壳体采用整体式结构,上下壳体一体成型,其壳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密封盖151及第二密封盖152。

这种整体式壳体结构,与上下壳体的分体式结构相比,强度较高,密封性较好,壳体内部进行各部件的安装及拆卸时只需拆卸壳体两端的密封盖即可。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