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20216发布日期:2021-06-11 21: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菊叶薯蓣是引自墨西哥的外来种,主要用其根茎提取薯蓣皂素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菊叶薯蓣因块茎产量高,皂素和淀粉含量高,提取皂素和发酵生产乙醇的生产成本低而引起重视。

现有的针对菊叶薯蓣的栽培仅停留在实验性种植和研究型种植,致使菊叶薯蓣的种植无法大面积的推广,制约了菊叶薯蓣产业化的发展。仍需找到一种更加经济实用、适合推广应用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包括栽培阶段和维护阶段,其中,栽培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阳坡、川塬或平地,年日照时数1800h以上,年降水量800mm-1100mm,空气湿度60%-70%,海拔500m以下,土壤腐殖质含量≥3.5%,土壤ph值为5.5-6.5;

(2)整地:将有机肥、底肥与土壤拌耕后捂一段时间,使有机肥、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腐熟;

(3)理墒:先旋耕,使土地保持疏松细均,然后理墒;

(4)选块催芽:选直径在1cm以上粗细均匀,无病虫害的根茎,芽眼数为2-4个,播种前用生根粉配置悬浊液并将根茎放入浸泡,由此,对块茎进行催芽生根处理;

(5)种植:播种密度不超过95000窝/公顷,播种量5000-7000kg/公顷;

维护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盖膜:理平厢面后,将宽度比厢面宽、厚度为0.01~0.1mm的薄膜铺在厢面上,薄膜的两边用泥土压实;

(2)开膜:菊叶薯蓣芽胞开裂向上生长时,要立即揭去覆盖物,耙松表土,耧平畦面;

(3)追肥:每年追施至少1次,可在雨前追施尿素,之后采用腐殖酸有机肥对叶面喷肥,每月喷施一次,喷施叶面肥时,需要均匀喷施叶背、叶面直至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4)除草:菊叶薯蓣生育期间要进行7-8次松土除草,第1次于出苗前,松动畦面表土,破除板结,以提高土温,有利出苗;第2次在齐苗后;第3次在开花前;第4次在初果期;第5次于果熟前后进行;此后还须增加2-3次松土除草,以利提高产量;

(5)理蔓:栽植的菊叶薯蓣经过一年的管理后,要进行理蔓工作,理蔓就是对藤蔓进行缠绕、修剪和清理,使其拥有良好的株型和生长势;当菊叶薯蓣出现大量雄花、雌花和老叶要及时修剪和清理,保证其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避免大量的营养消耗在开花枝条上,影响地下块茎的膨大生长;

(6)摘花序:在5月中、下旬未开花前将菊叶薯蓣花蕾摘掉,当花梗生长4cm时,从花梗上2/3处将整个花序剪切掉;

(7)防寒越冬:每年立冬前后上冻前,及时换上防寒土,于翌春土壤化冻至参根下10cm时,撤除防寒土;

(8)采收:菊叶薯蓣的最佳采收期在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5月。此期间不但薯蓣皂甙元含量高,而且处于旱季,易采收运输,同时也易加工成干片储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栽培阶段的步骤(2),底肥为磷酸二铵和磷酸二氢钾,每公顷施用有机肥、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比例为(2500kg-3500kg):(30kg-50kg):(70kg-90kg)。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栽培阶段的步骤(4),用多菌灵和广谱性apt生根粉分别配置悬浊液,混合并稀释后将块茎放入浸泡20-30min。由此,对块茎进行消毒和催芽生根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维护阶段中,在菊叶薯蓣生长到有攀爬能力(一般是种植后的1~2个月或者是藤蔓长到20~50cm长的时候)前搭好引蔓用架,引蔓用架可以是人字架、三角架或水平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维护阶段的步骤(1),选用透光率t为20%-30%的薄膜。由此,昼间对幼芽光照强度控制在200lx-400lx,对幼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维护阶段的步骤(1),还包括在覆盖的薄膜上刺若干个洞,使水能从洞口渗入。由此,下雨时雨水能通过洞口从厢面上渗入厢的中间,防止厢内过度干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维护阶段的步骤(3),对叶面喷肥时,还可喷施1%-2%尿素溶液、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芸苔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维护阶段的步骤(4)、步骤(5)是依据时间线和实际情况进行的步骤,而并非严格的需要按照步骤(3)完成才进行步骤(4)、(5),同样的,在栽培阶段的步骤(1)、(2)、(3)也并非严格按照时间步骤进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同时进行上述步骤,或者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不缺少上述步骤。

优选的,本发明的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包括栽培阶段和维护阶段,其中,栽培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阳坡、川塬或平地,年日照时数1800h以上,年降水量800mm-1100mm,空气湿度60%-70%,海拔500m以下,土壤腐殖质含量≥3.5%,土壤ph值为5.5-6.5;

(2)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配上磷酸二铵40kg/公顷,磷酸二氢钾80kg/公顷作为底肥,拌耕5-8次,捂15-20天,让有机肥、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腐熟;

(3)理墒:旋耕2次,使土地保持疏松细均,然后理墒,墒宽60-80cm、墒高20~30cm,做成20~40m长的高畦;

(4)选块催芽:菊叶薯蓣块茎要求新鲜,根须发达,有芽头,在春季或秋季将根茎挖出,选直径在1cm以上粗细均匀,无病虫害的根茎,较大的可分为两段,每段留芽2-4个,播种前用广谱性apt生根粉配置悬浊液并将根茎放入浸泡20-30min;

(5)种植:窝心距50cm,株距30cm,播种密度不超过95000窝/公顷,播种量5000-7000kg/公顷;

维护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盖膜:理平厢面后,将宽度比厢面宽、厚度为0.01~0.1mm的透光率t为20%-30%的薄膜铺在厢面上,薄膜的两边用泥土压实,然后在薄膜上刺若干个洞,使水能从洞口渗入;

(2)开膜:菊叶薯蓣芽胞开裂向上生长时,要立即揭去覆盖物,耙松表土,耧平畦面;

(3)搭架:在菊叶薯蓣生长到有攀爬能力(一般是种植后的1~2个月或者是藤蔓长到20~50cm长的时候)前搭好引蔓用架;

(4)追肥:每年追施至少1次,可在雨前追施尿素150kg/公顷,时间可选择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之后采用腐殖酸有机肥、1%-2%尿素溶液、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对叶面喷肥,每月喷施一次;

(5)除草:菊叶薯蓣生育期间要进行7-8次松土除草,第1次于出苗前,松动畦面表土,破除板结,以提高土温,有利出苗;第2次在齐苗后;第3次在开花前;第4次在初果期;第5次于果熟前后进行;此后还须增加2-3次松土除草,以利提高产量;每次松土除草,切勿伤根及芽胞;

(6)理蔓:栽植的菊叶薯蓣经过一年的管理后,要进行理蔓工作,理蔓就是对藤蔓进行缠绕、修剪和清理,当菊叶薯蓣出现大量雄花、雌花和老叶要及时修剪和清理;

(7)摘花序:在5月中、下旬未开花前将菊叶薯蓣花蕾摘掉,当花梗生长4cm时,从花梗上2/3处将整个花序剪切掉;

(8)防寒越冬:每年立冬前后上冻前,及时换上防寒土,厚约15cm,于翌春土壤化冻至参根下10cm时,撤除防寒土;

(9)采收:菊叶薯蓣的最佳采收期在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5月。

本发明的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不仅简便省工,而且所种植的菊叶薯蓣,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经测定:使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种植一年的菊叶薯蓣的单株平均产量为2.3kg(如:每公顷以22500株计,每公顷产量在52吨)、皂甙元的含量为1.74%~2.35%。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常规的栽培技术相比,在种植当年就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见效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菊叶薯蓣块茎栽培方法,包括栽培阶段和维护阶段,其中,栽培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阳坡、川塬或平地,年日照时数1800h以上,年降水量800mm-1100mm,空气湿度60%-70%,海拔500m以下,土壤腐殖质含量≥3.5%,土壤ph值为6.5;

(2)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配上磷酸二铵40kg/公顷,磷酸二氢钾80kg/公顷作为底肥,用拌耕机拌耕6次,捂18天,让有机肥、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腐熟;

(3)理墒:用旋耕机旋耕2次,使土地保持疏松细均,然后理墒,墒宽75cm、墒高30cm,做成40m长的高畦;

(4)选块催芽:菊叶薯蓣块茎要求新鲜,根须发达,有芽头,在春季或秋季将根茎挖出,选直径在1cm以上粗细均匀,无病虫害的根茎,较大的可分为两段,每段留芽2-4个,播种前用广谱性apt生根粉配置悬浊液并将根茎放入浸泡20-30min;

(5)种植:窝心距50cm,株距30cm,播种密度不超过95000窝/公顷,播种量7000kg/公顷;

维护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盖膜:理平厢面后,将宽度比厢面宽、厚度为0.1mm的透光率t为30%的薄膜铺在厢面上,薄膜的两边用泥土压实,然后在薄膜上刺若干个洞,使水能从洞口渗入;

(2)开膜:菊叶薯蓣芽胞开裂向上生长时,要立即揭去覆盖物,耙松表土,耧平畦面;

(3)搭架:在菊叶薯蓣生长到有攀爬能力(种植后的1个月)前搭好引蔓用架;

(4)追肥:每年追施至少1次,可在雨前追施尿素150kg/公顷,时间选择在5月下旬,之后采用腐殖酸有机肥、1.5%尿素溶液、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对叶面喷肥,每月喷施一次;

(5)除草:菊叶薯蓣生育期间要进行8次松土除草,第1次于出苗前,松动畦面表土,破除板结,以提高土温,有利出苗;第2次在齐苗后;第3次在开花前;第4次在初果期;第5次于果熟前后进行;此后还须增加3次松土除草,以利提高产量;每次松土除草,切勿伤根及芽胞;

(6)理蔓:栽植的菊叶薯蓣经过一年的管理后,要进行理蔓工作,理蔓就是对藤蔓进行缠绕、修剪和清理,当菊叶薯蓣出现大量雄花、雌花和老叶要及时修剪和清理;

(7)摘花序:在5月中、下旬未开花前将菊叶薯蓣花蕾摘掉,当花梗生长4cm时,从花梗上2/3处将整个花序剪切掉;

(8)防寒越冬:每年立冬前后上冻前,及时换上防寒土,厚约15cm,于翌春土壤化冻至参根下10cm时,撤除防寒土;

(9)采收:菊叶薯蓣的最佳采收期在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5月。

经测定:本实施例种植一年的菊叶薯蓣的单株平均产量为2.3kg(如:每公顷以22500株计,每公顷产量在52吨)、皂甙元的含量为1.74%~2.35%。与常规的栽培技术相比,在种植当年就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见效快。

菊叶薯蓣为3年生植物,有根状茎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种子繁殖时间长,见效慢,根状茎繁殖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因此,本发明使用菊叶薯蓣的块茎作为根状茎进行繁殖,见效更快。

以上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