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420224发布日期:2021-06-11 21:3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和止咳等功效。姜的繁殖不是种子繁殖,而用姜块进行无性繁殖,所以没有主根,属浅根性作物。

我国生姜种植地分布虽广,由于都用无性繁殖,其品种不及其他蔬菜多。

目前现有技术中报道的生姜的栽培技术很多,但是缺少如何得到高产高效的原原种姜的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来弥补现有技术中原原种姜研究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姜苗移栽至育秧基质中,培育得到原原种姜苗;

(2)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中,培养得到原原种姜。

作为优选,所述姜苗是采用姜茎尖组织快速繁育培育得到的;所述姜苗为脱毒苗。

作为优选,所述姜苗移栽至育秧基质前需要经过瓶苗炼苗;所述炼苗时机为姜苗长至3~5cm时;所述炼苗周期为5~7d。

作为优选,所述瓶苗炼苗方法为:在温度20~26℃,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炼苗。

作为优选,所述育秧基质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珍珠岩:沙土2~3:2~3:1~2:1。

作为优选,所述原原种姜苗的培育为覆膜培育7~10d。

作为优选,所述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前要进行炼苗处理;所述炼苗为揭膜炼苗;所述炼苗周期为5~8d。

作为优选,所述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后要进行遮阴处理13~17d;所述移栽时机为四月上旬至中旬。

作为优选,所述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时的行距为38~42cm,株距为15~20cm。

作为优选,所述原原种姜的培养方法为:在原原种姜苗移栽前按每亩1200~1400kg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所述腐熟有机肥中还含有菌浓度为2.5×106~2.5×108cfu/g的em菌;原原种姜“三杈期”、姜膨大期和原原种收获前15d,按氯化胆碱:n:p:k=1:1:2~3:3~4混合的复合肥进行追肥;所述追施复合肥的量按每亩250g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追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科学合理,得到的原原种姜个头大,亩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姜苗移栽至育秧基质中,培育得到原原种姜苗;

(2)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中,培养得到原原种姜。

在本发明中,所述姜苗是采用姜茎尖组织快速繁育培育得到的;所述姜苗为脱毒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述实施例中姜茎尖组织快速繁育培养基由以下组分构成:硝酸钾2830mg/l、硫酸铵463mg/l二水和氯化钙166mg/l、七水合硫酸镁185mg/l、磷酸二氢钾400mg/l、碘化钾0.8mg/l、硼酸1.6mg/l、四水合硫酸锰4.4mg/l、七水合硫酸锌1.5mg/l、七水合硫酸亚铁27.8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烟酸0.5mg/l、盐酸吡哆素0.5mg/l、盐酸硫胺素1mg/l、甘氨酸2mg/l、6-苄氨基嘌呤2.5mg/l、萘乙酸0.1mg/l、氯化胆碱200mg/l、适量蔗糖和琼脂。

在本发明中,所述姜苗在组培瓶中进行培育。

在本发明中,所述培育为在温度23~25℃,2500~3200lx光照条件下培育。

在本发明中,所述脱毒苗为高温诱导取茎尖获得,经过病毒检测后未带病毒的姜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姜苗移栽至育秧基质前需要经过瓶苗炼苗;所述炼苗时机为姜苗长至3~5cm时;优选为姜苗长至4cm时;

所述瓶苗炼苗周期为5~7d,优选为6d。

在本发明中,所述瓶苗炼苗方法为:在温度20~26℃,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炼苗,优选为在温度23℃炼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炼苗方法还包括打开组培瓶的盖子进行炼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育秧基质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珍珠岩:沙土2~3:2~3:1~2:1,优选为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珍珠岩:沙土3:3:2:1。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原种姜苗的培育为覆膜培育7~10d,优选为8.5d。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前要进行炼苗处理;所述炼苗为揭膜炼苗;所述炼苗周期为5~8d,优选为7d。

在本发明中,所述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后要进行遮阴处理13~17d,优选为15d;所述移栽时机为4月1号至15号,优选为4月10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遮阴处理的方式优选为防虫网遮阴。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时的行距为38~42cm,优选为40cm,株距为15~20cm,优选为18cm。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原种姜的培养方法为:在原原种姜苗移栽前按每亩1200~1400kg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优选为按每亩1300kg施腐熟有机肥;

所述腐熟有机肥中还含有菌浓度为2.5×106~2.5×108cfu/g的em菌,优选为菌浓度为2.5×107cfu/g;

原原种姜“三杈期”、姜膨大期和原原种收获前15d,按氯化胆碱:n:p:k=1:1:2~3:3~4混合的复合肥进行追肥,优选为氯化胆碱:n:p:k=1:1:3:3;

所述追施复合肥的量按每亩220-300g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追肥,优选为每亩250g进行叶面追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生长至4cm的双牌虎爪姜脱毒姜苗的组培瓶瓶盖打开,放置于20℃自然光照的地方炼苗5d后,将双牌虎爪姜姜苗洗净培养基移栽至由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珍珠岩:沙土2:3:2:1的育秧基质中,覆膜培育9d,将膜揭开,炼苗6d后得到可以移栽入大田中的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苗。

4月4号整地,按1200kg/亩的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所述的腐熟有机肥中还含有2.5×108cfu/g的em菌。4月12号将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苗苗按行距40cm,株距16cm的浓度,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入海拔为500米的山坡上,并浇足定根水。用防虫网遮阴处理15d。分别在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三杈期”和姜膨大期时按氯化胆碱: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1:1:2:3混合得到的复合肥,以每亩220g兑水50kg的量进行叶面追肥。待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出姜前15d再追施每亩250g兑水50kg的上述复合肥进行叶面追肥。11月中旬收获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得到的原原种姜平均亩产量为2604kg,平均单株双牌虎爪姜原原种为250g。

实施例2

将生长至3cm的双牌虎爪姜脱毒姜苗的组培瓶瓶盖打开,放置于26℃自然光照的地方炼苗6d后,将双牌虎爪姜姜苗洗净培养基移栽至由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珍珠岩:沙土3:2:1:1的育秧基质中,覆膜培育10d,将膜揭开,炼苗5d后得到可以移栽入大田中的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苗。

4月1号整地,按140kg/亩的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所述的腐熟有机肥中还含有4.0×107cfu/g的em菌。4月10号将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苗苗按行距38cm,株距15cm的浓度,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入海拔为800米的山坡上,并浇足定根水。用防虫网遮阴处理17d。分别在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三杈期”和姜膨大期时按氯化胆碱: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1:1:3:4混合得到的复合肥,以每亩250g兑水50kg的量进行叶面追肥。待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出姜前15d再追施每亩300g兑水50kg的上述复合肥进行叶面追肥。11月上旬收获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得到的原原种姜平均亩产量为2750kg,平均单株双牌虎爪姜原原种为240g。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科学合理,得到的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的亩产量能够达到2600kg以上,平均单株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为240g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