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机插专用缓混肥一次性基施方法

文档序号:25480573发布日期:2021-06-15 21: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稻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插专用缓混肥一次性基施方法。



背景技术:

自化肥在作物生产上应用以来,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肥料合理的施用和高效利用是增加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施用尿素为主的速效肥料,普遍存在施肥量过大,且施肥环节绝大多数沿用人工撒施。由于速效肥料极易溶于水,伴随着生产过程的排水,速效肥料随着水体流入江河。不仅浪费肥料而且污染环境,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因此,肥料的种类以及施用方法已成为水稻种植生产中最重要的问题。

缓混肥料是根据水稻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利用不同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点进行组配,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水稻二次吸肥高峰同步的一类肥料。目前,利用缓混肥料结合侧深施肥技术,实现水稻定量、精准深施,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有助于节约肥料用量,提升插秧施肥的经济性和机械化水平。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虽然具有省时省工等技术优势,但需要特定的施肥装置且侧深施肥插秧机购置、维修成本增加,机械作业效率较普通机插秧作业降低10~30%左右。机械利用不充分及作业效率的降低,也间接增加了水稻的生产成本。因此,需要结合缓混肥料的优势探索出更加实用的施肥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施肥环节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机插专用缓混肥一次性基施方法,结合缓混肥料,在整地前使用普通撒肥机器将缓混肥料均匀的扬撒在田地表层,通过旋耕整地过程使缓混肥料混埋在土壤中,达到深施肥的效果,后期无需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省工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适用于机插专用缓混肥一次性基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施肥:在整地前,将缓混肥料均匀的扬撒在田地表面;

步骤(2)、耕整地:进行干旋耕整地,将缓混肥料混埋在土壤中;上水泡田,用机动耙整田;沉实之后,放去多余水分,保持田面湿润;

步骤(3)、移栽。

步骤(1)中,所述的缓混肥料为:释放曲线与水稻氮素吸收同步且能达到“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肥料。

所述的缓混肥料的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的65%~80%。

所述的缓混肥料的具体撒施时间为耕整地当天或耕整地前1天。

施肥方式为:采用人工撒施或者普通撒肥机器,将缓混肥料均匀的扬撒在田地表面。

步骤(2)中,旋耕整地的深度为10~15cm;旋耕整地的时间为水稻种植前3~5天。

上水泡田2~3天,至垡片泡透。

整田要求:做到下粗上细、土软而不糊、田面平整。

步骤(3)中,移栽稻选择合适秧龄适时移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机插专用缓混肥一次性基施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

步骤(4)、田间管理: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步骤(5)、穗肥诊断:在倒三叶时期进行田间诊断,判断是否追施穗肥。

步骤(5)中,具体诊断方法为:水稻倒三叶时期,利用水稻顶3叶与顶4叶的叶色差而明确诊断田间是否缺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叶浅于顶3叶),则籼稻每亩施用3公斤氮肥、粳稻每亩施用5公斤以内氮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则不用施用穗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现有水稻生产主要以水溶性速效肥为主,即使通过旋耕翻埋于土壤中,也会由于排水而流失。在降低施氮量的前提下,本发明在整地前将缓混肥料均匀的扬撒在田地表层,经旋耕整地过程使缓混肥料混埋在土壤中,达到深施肥的效果,后期无需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省工省时省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2)与侧深施肥相比,本发明无需特殊的施肥机器,通过普通撒肥机器或者人工撒施将缓混肥料均匀撒在田地表面,经整地旋耕将肥料翻埋于土壤中,达到深施肥的效果,减少了对特殊侧深施肥机器的依赖,地区适应性更广,提高了作业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02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科研教学基地,申请人采用本发明施肥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分别以缓混肥料结合侧深施肥技术、常规水溶性速效肥人工多次施用作为对照,同时设置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当地常规施氮量为300kg/hm2

试验品种:宁粳8号

栽培方式:育秧移栽;秧苗至3叶1心时进行移栽。

试验机具:洋马2fc-6型侧深施肥机,其配套插秧机型号为vp6dzf,大地2fx-500撒肥机。

肥料类型:汉枫水稻缓混肥料,养分比例为30-6-12(指n:p2o5:k2o的质量比例)。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水稻的缓混肥料施用方法,选取汉枫水稻缓混肥料,施肥量以施氮量计,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的75%,即225kg/hm2;步骤如下:在整地当天(6月15日),先使用撒肥机器将缓混肥料均匀的扬撒在田地表层,再进行干旋耕整地,旋耕深度为12cm左右,通过旋耕整地使缓混肥料混埋在土壤中,达到深施肥的效果;上水浸泡2~3天,待垡片泡透后,用机动耙整田,做到下粗上细、土软而不糊、田面平整;沉实之后,放去多余水分,保持田面湿润;6月20日移栽水稻秧苗,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在倒三叶时期进行田间诊断,水稻植株的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不需施用穗肥。

对比例1

采用缓混肥料结合侧深施肥技术,选取汉枫水稻缓混肥料,施肥量以施氮量计,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的75%,即225kg/hm2;步骤如下:于6月15日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深度为12cm左右;6月20日移栽水稻秧苗,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精确施在秧苗一侧3.0~5.0cm处,施肥深度4.0~5.0cm的土壤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在倒三叶时期进行田间诊断,水稻植株的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不需施用穗肥。

对比例2

选取当地常规肥料,施氮量300kg/hm2。于6月15日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深度为12cm左右,6月20日移栽水稻秧苗,水稻秧苗移栽后,随即人工施入当地常规肥料作为基肥,移栽后一周人工施入尿素作为分蘖肥,再于倒4叶期、倒2叶期分别人工追施尿素作为促花肥、保花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3:2:3:2。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试验结果测定:于成熟期测量实际小区面积,进行收割机实收测产,测定含水率,按照标准含水量14.5%折算,得到产量。

生物量测定:实施例与对照例在成熟期各取3株作为一个样品,3次重复,将穗部与茎秆分开,在105℃杀青30min,再在80℃烘干至恒重,称重,得到穗部干物重和茎叶总干物重。

植株氮含量测定:分别将各处理烘干后的样品粉碎,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穗部和茎叶的氮含量。

机插秧作业时间测定: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包括机插秧和施肥两个作业,其他施肥模式将基肥施肥用时和机插秧用时进行统计并相加,得到机插秧作业时间。

计算公式:

吸氮量=茎叶总氮含量×茎叶总干物质+穗部氮含量×穗部干物重

氮肥吸收利用率=(施氮区吸氮量-空白区吸氮量)/施氮量×100%

机插秧作业效率=作业面积/机插秧作业时间=作业面积/(施肥时间+机插秧时间)

表1.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比例1)相比,在肥料、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施肥模式的产量减少了0.93%,氮肥利用率下降了3.3%,差异不显著,但机插秧作业效率提高14.81%,显著提高了机插秧作业效率。与常规施肥技术(对比例2)相比,整地前一次性均匀撒施缓混肥料,通过整地措施将缓混肥料翻埋于土壤中,能减少肥料的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在减氮25%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仍能增产2.28%,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19.4%。综上所述,本发明施肥模式不仅能提高了机插作业效率,减少追肥次数,大大节约劳动成本,实现轻简化生产,而且在减少肥料用量的情况下,确保了产量的稳定,减少了肥料的浪费,提高了肥料吸收利用率,降低了环境的污染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