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49186发布日期:2021-07-20 17:0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小米是谷子脱壳的产物(学名:setaria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中国种植小米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遗迹中亦发现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献中粟的记载不多,我国拥有丰富的小米的品种资源,小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该种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含蛋白质9.7%,脂肪1.7%,碳水化合物77%,而且在每100克小米中,含有胡萝卜素0.12毫克,维生素b10.66毫克和维生素b20.09毫克,烟酸、钙、铁等,小米虽然耐寒耐贫瘠土壤,但是小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缺苗以及连作产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与小米轮作倒茬;

步骤二,制备有机肥,有机底物收集并在收集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0.5-5cm,粉碎后的有机底物加入发酵接种物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40-60%,且发酵接种物与有机底物的重量比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1,发酵结束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沼渣经过晾晒后部分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5-13cm,沟内设置1-3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播种量为0.7~1.0公斤/亩;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发酵结束时干物质浓度为35%-4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有机底物包括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且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的重量比为1:1-3:1。

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为青贮秸秆经烘干后含水量小于等于15%的秸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种肥经过5-12天晾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轮作周期为三年,轮作顺序为玉米—小米—小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的发酵接种物为鲜牛粪。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整地步骤:所述整地步骤包括:

步骤a,收获后或在耕种前三个月,将种植谷子的土地挖出,挖出深度25-40cm作为修复土壤,在挖出后的土壤表面铺设保水剂3-5kg/亩;洒水使保水剂吸水饱和形成隔离层,吸水饱和后的保水剂层上铺设20-40kg/亩钙镁磷肥;

步骤b:将步骤a中挖出的修复土壤中混合发酵底物以及经过粉碎后的地表的杂物和谷子秸秆后洒水控制含水量50-60%,得到处理后的发酵土壤,将发酵土壤回填,在回填土壤上覆膜,发酵过程中保持土壤含水量50-60%;

步骤c:步骤b中发酵40-50天后,将发酵土壤翻耕,晾晒至含水量小于10%,保持10-15天;

步骤d:将步骤c中深耕后的土壤洒水至超过适墒后,进行深耕,深耕深度40-45cm,然后晾晒至适墒,并调整土壤ph6-7,整地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控制发酵过程的ph在5-6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保水剂为可降解保水剂,例如接枝淀粉类保水剂。

优点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通过厌氧和好氧发酵消除草籽,采用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小米连作的产量,并且通过设置垫层和表层,促进胚芽生长破土,且提高表层的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降雨造成的表层土壤板结影响发芽,降低缺苗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与小米轮作倒茬;优选的,轮作周期为三年,轮作顺序为玉米—小米—小米。

步骤二,制备有机肥,有机底物收集并在收集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0.5-5cm,粉碎后的有机底物加入发酵接种物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40-60%,且发酵接种物与有机底物的重量比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1,发酵结束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沼渣经过晾晒后部分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5-12天,优选的,发酵结束时干物质浓度为35%-45%,优选的,秸秆包括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且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的重量比为1:1-3:1,优选的玉米秸秆为青贮秸秆经烘干后含水量小于等于15%的秸秆,步骤二中的发酵接种物为鲜牛粪。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优选的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5-13cm,沟内设置1-3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沼渣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1:5,播种量为0.7~1.0公斤/亩;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步骤二中通过设置垫层和表层,通过表层的土壤和沼渣混合,沼渣好氧发酵提高表层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胚芽生长破土,且提高表层的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降雨造成的表层土壤板结影响发芽,通过垫层和表层配合提高根部生长和胚芽生长,降低缺苗率。并且垫层和表层包裹在小米种子外周,在种子发芽初期及生长初期避免与外界土壤接触,降低当前茬作为小米时土壤环境对小米生长的影响,发酵采用兼性厌氧菌,厌氧过程灭菌草籽,好氧发酵产二氧化碳,促进胚芽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整地步骤:所述整地步骤包括:

步骤a,收获后或在耕种前三个月,将种植谷子的土地挖出,挖出深度25-40cm作为修复土壤,在挖出后的土壤表面铺设保水剂3-5kg/亩;洒水使保水剂吸水饱和形成隔离层,吸水饱和后的保水剂层上铺设15-25kg/亩钙镁磷肥;

步骤b:将步骤a中挖出的修复土壤中混合发酵底物以及经过粉碎后的地表的杂物和谷子秸秆后洒水控制含水量50-60%,得到处理后的发酵土壤,将发酵土壤回填,在回填土壤上覆膜,发酵过程中保持土壤含水量50-60%;

步骤c:步骤b中发酵40-50天后,将发酵土壤翻耕,晾晒至含水量小于10%,保持10-15天;

步骤d:将步骤c中深耕后的土壤洒水至超过适墒后,进行深耕,深耕深度40-45cm,晾晒至适墒,并调整土壤ph6-7,整地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控制发酵过程的ph在5-6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保水剂为可降解保水剂,例如接枝淀粉类保水剂。

通过上述整地步骤,能够有效的将土壤内和土壤表面的草籽,土壤内的害虫杀死,避免种植谷子后杂草丛生,虫害严重,并且,通过设置保水剂层和钙镁磷肥层,并控制发酵土壤ph5-6的发酵产酸阶段,能够有效的将土壤中的草籽和害虫灭活,如果ph过高不利于草籽的发酵灭活,并且能够促进磷肥溶解,通过发酵后的晾晒使发酵菌灭活的同时促进酸性物质挥发,有效降低土壤酸性,然后经过深耕将磷肥和保水剂混匀在土壤中,经过过量的淋水通过保水剂将发酵后的物质和溶解的磷肥吸收,并在后续生长过程中缓慢释放,增加土壤的肥性;进一步的将保水剂选择可降解型的通过磷肥层隔离并在酸性下溶解吸收在保水剂中,使保水剂层形成不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避免保水剂发酵降解失效,通过整地能够使下茬作物杂草生长量降低70%,并且减少了病虫害,而且有效的促进磷肥溶解减少磷肥的使用量30%以上,谷子生长初期的根系生长较未整地的地块更加发达。通过先浇水后深耕,避免将修复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下渗至保水剂层以下,避免保水剂层以下的土壤酸化,并且可以通过保水剂层吸水并吸收发酵产物,以及溶解的磷肥将磷肥固定在浅表土壤中减少流失,促进作物初期的生根,并且选择可降解的保水剂在进行下次整地时发酵降解。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小米轮作种植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米—小米每三年为一轮作周期,轮作倒茬;

步骤二,秸秆制备有机肥,将重量比为3:1的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的粉碎至长度为0.5cm,粉碎后的秸秆加入牛粪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50%,且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等于1,干物质浓度为40%时发酵结束;发酵结束分离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部分沼渣经过晾晒后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10天;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10cm,沟内设置1.5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3,播种量为0.7~1.0公斤/亩;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实施例2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米每两年为一轮作周期,轮作倒茬;

步骤二,秸秆制备有机肥,将重量比为3:1的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的收取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1.5cm,粉碎后的秸秆及杂草加入牛粪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50%,且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等于1,干物质浓度为40%时发酵结束;发酵结束分离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部分沼渣经过晾晒后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10天;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10cm,沟内设置1.5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3,播种量同实施例1;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实施例3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米—小米每三年为一轮作周期,轮作倒茬;

步骤二,秸秆制备有机肥,将重量比为1:1的玉米秸秆和小米秸收取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3cm,粉碎后的秸秆及杂草加入牛粪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60%,且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等于1/3,干物质浓度为45%时发酵结束;发酵结束分离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部分沼渣经过晾晒后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5天;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13cm,沟内设置3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播种量同实施例1;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实施例4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米—小米每三年为一轮作周期,轮作倒茬;

步骤二,秸秆制备有机肥,将重量比为2:1的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收取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5cm,粉碎后的秸秆及杂草加入牛粪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40%,且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等于1/2,干物质浓度为35%时发酵结束;发酵结束分离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部分沼渣经过晾晒后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12天;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选种后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液采用步骤二中的沼液;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5cm,沟内设置1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5,播种量同实施例1;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实施例5

步骤一,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米—小米每三年为一轮作周期,轮作倒茬;

步骤二,秸秆制备有机肥,将重量比为3:1的玉米秸秆和小米秸秆收取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长度为1.5cm,粉碎后的秸秆及杂草加入牛粪和水形成混合物后进行发酵,控制混合物中干物质含量在50%,且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等于1,干物质浓度为30%时发酵结束;发酵结束分离后得到固体沼渣和液体沼液,部分沼渣经过晾晒后作为种肥,其余作为基肥,晾晒时间10天;

步骤三,精细整地,秋深耕20厘米以上,施入步骤二中基肥0.5-3吨每亩;

步骤四,选种,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种播种;

步骤五,播种,选用沟播,沟深10cm,沟内设置1.5cm种肥垫层,垫层上播散小米种子,播种后覆盖种肥与土壤的混合质构成的表层,种肥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3,播种量同实施例1;

步骤六,田间管理,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查苗补种,定苗,蹬苗处理及中耕除草;

步骤七,收获贮藏,小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小米脱粒后及时晾干,包装入库。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玉米秸秆为玉米秸秆为青贮秸秆经烘干后含水量小于等于15%的秸秆,且粉碎后长度为2.5cm,其余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玉米秸秆为青贮秸秆经烘干后含水量小于等于15%的秸秆,且粉碎后长度为2.5cm,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整地步骤:整地步骤包括:

步骤a,收获后或在耕种前三个月,将种植谷子的土地挖出,挖出深度25-40cm作为修复土壤,在挖出后的土壤表面铺设保水剂3-5kg/亩;洒水使保水剂吸水饱和形成隔离层,吸水饱和后的保水剂层上铺设15-25kg/亩钙镁磷肥;

步骤b:将步骤a中挖出的修复土壤中混合发酵底物以及经过粉碎后的地表的杂物和谷子秸秆后洒水控制含水量50-60%,得到处理后的发酵土壤,将发酵土壤回填,在回填土壤上覆膜,发酵过程中保持土壤含水量50-60%;

步骤c:步骤b中发酵40-50天后,将发酵土壤翻耕,晾晒至含水量小于10%,保持10-15天;

步骤d:将步骤c中深耕后的土壤洒水至超过适墒后,进行深耕,深耕深度40-45cm,晾晒至适墒,并调整土壤ph6-7,整地完成。

其余同实施例6。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b中控制发酵过程的ph在5-6范围内,其余同实施例8。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粉碎长度为7cm、垫层厚度为4cm,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沟深为3cm、表层沼渣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1,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沟深为15cm,表层沼渣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6,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小米连作,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本对比例采用常规的小米轮作种植方式。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设置垫层,且表层土壤不包含沼渣。

对比例7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8相比,区别在于,步骤d中先进行深耕后洒水,其余同实施例8。

下面就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小米产量,出苗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种植方法种植的小米,在亩产,出芽率和病株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采用本发明中的垫层厚度和表层中土壤与沼渣的比例及沟深在发芽率优于现有技术,对比例相比实施例1下降了近20%;产量也大幅降低,并且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的病株率低于对照组;使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对土壤的修复能力强,能够实现玉米-小米-小米的新型轮作方式,并且产量与病株率与现在常用的轮作方法相差不大,可以大大增加亩产经济收入;采用长度较大的青贮秸秆经烘干后作为发酵底物能够增加亩产,优选的长度为1.5-3厘米,当长度小于1.5或大于3厘米时均会造成减产约5%-6%,最优为2.5厘米。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8和9采用整地步骤后,亩产大幅提高,尤其是在千粒重和病株率方面提升明显,这是由于整地将土壤中病虫害杀灭,并且实施例9中田块的杂草量明显降低,由实施例8和对比例7比较可以看出,洒水和深耕的顺序对亩产影响很大,将实施例6和8的田块的植株取出,发现实施例8中植株根系较实施例6更为发达,根的数量和直径均高于实施例6的植株,对比例7的地块土壤显酸性造成植株的根系弱小影响了产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中的倒伏率较低,而对比例中均有倒伏较高,通过上表得出采用本申请的垫层厚度和沟深,能够降低倒伏率。

采用本发明中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小米中黄色素含量,经过检测实施例1中黄色素含量约为20.1mg/kg,对比例中为12.1-13.2mg/kg。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