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5577发布日期:2022-11-11 22:4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方法,具体是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如鸡、鸭、鹅等,也有其他科的鸟类如火鸡、鸽、鹌鹑和各种鸣禽的。鸡是家禽的一种,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鸡肉味道鲜美且有营养。鸡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但鸡肉中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如果长期将鸡肉当作主食食用且不摄入其他瓜果蔬菜及粮食易导致身体亚健康。
3.生态养殖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
4.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美味和安全追求越来越高,鸡肉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需求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传统家鸡虽然肉质鲜美,安全放心,但是往往供不应求,而目前的养鸡场虽然满足了供应需求,但是往往口感不佳,有些黑心商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给鸡注射激素,导致鸡肉食品安全问题,而目前提倡的生态养殖不仅能提高能保证产量,而且是纯天然、无公害,但是在鸡禽的生态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感染各类疾病,进而影响鸡禽的养殖,严重甚至会引发大规模鸡禽的死亡,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8.(1)建立养殖场
9.a、选址:选择污染少、水源足、交通便捷,附近有林地、草地、荒山、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
10.b、圈舍:在步骤a中选择的养殖区域内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地点作为鸡舍;
11.c、修渠通风:在鸡舍周围修建排水沟,在鸡舍墙面开设多个通风口,并加装风扇;
12.d、建立围栏:在养殖场地的边沿建立起围栏或围网;
13.(2)日常分级管理
14.a、育雏: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抵抗能力差,不能直接放养,此阶段需要集
中管理和饲养;
15.b、中大鸡: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控制投放量,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16.c、育肥:鸡在上市前两周,不能再散漫养鸡,要开始集中饲养、适量散养,提高饲料、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育肥鸡群;
17.(3)散养喂食
18.a、调配饲料:针对育雏、中大鸡、育肥三个阶段调配二种饲料(一号饲料、二号饲料);
19.b、定点定量: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进行定量投喂;
20.(4)疫病控制
21.a、限流: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22.b、定期消毒: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定期消毒以及灭鼠,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
23.c、鸡群消毒: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病毒或流行病情,进行喷雾、滴鼻、点眼等消毒,定期抽样检查鸡群只鸡身体是否有异样。
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建立养殖场和鸡舍后,需要对区域内任何角落进行彻底消杀,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静置一周以备用。
2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所述步骤(1)中选择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是由于鸡群在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内活动可采食野草、掉落的稻穗和昆虫作为副食,既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又能帮稻田和蔬菜大棚除害虫。
2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鸡舍内部分雏鸡、仔鸡、成年鸡三个独立区域,且鸡舍内需要加装温控装置,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4-28℃。
2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鸡群养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处理,鸡粪内养分很高,可加锯末、秸秆、草灰碳等辅料,按7:3的比例调配进行发酵,发酵成型的鸡粪可用作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肥料。
2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针对雏鸡所调配的一号饲料为热水泡小米、面包虫或是切碎的菜叶丁。
2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针对中大鸡所调配的二号饲料为玉米350-400份、小麦120-150份、豆饼100-120份、发酵苹果渣50-80份、蛋壳粉30-50份、青菜粉30-45份、柴胡10-20份、甘草30-50份、黄芪15-20份、月见草籽25-30份、冬青叶35-40份、红薯干30-45份、玉米秸秆50-60份、花椒粉3-4份、发酵剂5-10份。
3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饲料内的发酵剂由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改善饲料适口性,刺激养殖鸡群的采食量。
3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雏鸡从早到晚不间断不定量喂养,中大鸡分早晚两次投喂,按每天150-18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育肥阶段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按每天200-30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
3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每隔一周需要对鸡舍进行消杀工作,对鸡群也需进行定期喷雾消毒,每天抽样检查只鸡上是否有肿块等异样。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4.本发明通过在鸡饲料内添加柴胡、甘草、黄芪等中药成分相互作用能够大幅提高鸡禽的免疫力,同时在饲料内添加花椒粉和冬青叶能够大幅提高鸡禽的抗病抗菌能力,配合科学合理的管理养殖方法,能够极大降低鸡群发生病害的概率,同时该养殖方法能够形成一个小型的良性生态循环,鸡群可以帮助林地、蔬菜棚、稻田除害、同时稻田、蔬菜棚和林地内的虫子、枯叶和草籽可作为鸡群的副食,不仅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还能减少浪费,而鸡群的排泄物粪便发酵后可作为蔬菜和稻田的肥料,持续发展,良性循坏,科学合理,同时经实验得知,无论是抗病性、产蛋率还是体重,经特别调制饲料和使用本生态养殖方法出产的鸡都比传统养殖方法和传统饲料喂养的鸡要高得多。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6.实施例1
37.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8.(1)建立养殖场
39.a、选址:选择污染少、水源足、交通便捷,附近有林地、草地、荒山、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选择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是由于鸡群在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内活动可采食野草、掉落的稻穗和昆虫作为副食,既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又能帮稻田和蔬菜大棚除害虫;
40.b、圈舍:在步骤a中选择的养殖区域内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地点作为鸡舍,鸡舍内部分雏鸡、仔鸡、成年鸡三个独立区域,且鸡舍内需要加装温控装置,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4-28℃;
41.c、修渠通风:在鸡舍周围修建排水沟,在鸡舍墙面开设多个通风口,并加装风扇;
42.d、建立围栏:在养殖场地的边沿建立起围栏或围网,对区域内任何角落进行彻底消杀,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静置一周以备用。
43.(2)日常分级管理
44.a、育雏: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抵抗能力差,不能直接放养,此阶段需要集中管理和饲养;
45.b、中大鸡: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控制投放量,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46.c、育肥:鸡在上市前两周,不能再散漫养鸡,要开始集中饲养、适量散养,提高饲料、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育肥鸡群。鸡群养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处理,鸡粪内养分很高,可加锯末、秸秆、草灰碳等辅料,按7:3的比例调配进行发酵,发酵成型的鸡粪可用作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肥料。
47.(3)散养喂食
48.a、调配饲料:针对育雏、中大鸡、育肥三个阶段调配二种饲料(一号饲料、二号饲料),针对雏鸡所调配的一号饲料为热水泡小米、面包虫或是切碎的菜叶丁,针对中大鸡所调配的二号饲料为玉米360份、小麦120份、豆饼100份、发酵苹果渣60份、蛋壳粉30份、青菜粉35份、柴胡10份、甘草30份、黄芪15份、月见草籽25份、冬青叶35份、红薯干30份、玉米秸秆
50份、花椒粉3份、发酵剂5份,二号饲料内的发酵剂由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改善饲料适口性,刺激养殖鸡群的采食量;
49.b、定点定量: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进行定量投喂,雏鸡从早到晚不间断不定量喂养,中大鸡分早晚两次投喂,按每天15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育肥阶段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按每天20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
50.(4)疫病控制
51.a、限流: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52.b、定期消毒: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定期消毒以及灭鼠,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
53.c、鸡群消毒: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病毒或流行病情,进行喷雾、滴鼻、点眼等消毒,定期抽样检查鸡群只鸡身体是否有异样。每隔一周需要对鸡舍进行消杀工作,对鸡群也需进行定期喷雾消毒,每天抽样检查只鸡上是否有肿块等异样。
54.实施例3
55.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6.(1)建立养殖场
57.a、选址:选择污染少、水源足、交通便捷,附近有林地、草地、荒山、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选择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是由于鸡群在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内活动可采食野草、掉落的稻穗和昆虫作为副食,既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又能帮稻田和蔬菜大棚除害虫;
58.b、圈舍:在步骤a中选择的养殖区域内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地点作为鸡舍,鸡舍内部分雏鸡、仔鸡、成年鸡三个独立区域,且鸡舍内需要加装温控装置,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4-28℃;
59.c、修渠通风:在鸡舍周围修建排水沟,在鸡舍墙面开设多个通风口,并加装风扇;
60.d、建立围栏:在养殖场地的边沿建立起围栏或围网,对区域内任何角落进行彻底消杀,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静置一周以备用。
61.(2)日常分级管理
62.a、育雏: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抵抗能力差,不能直接放养,此阶段需要集中管理和饲养;
63.b、中大鸡: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控制投放量,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64.c、育肥:鸡在上市前两周,不能再散漫养鸡,要开始集中饲养、适量散养,提高饲料、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育肥鸡群。鸡群养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处理,鸡粪内养分很高,可加锯末、秸秆、草灰碳等辅料,按7:3的比例调配进行发酵,发酵成型的鸡粪可用作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肥料。
65.(3)散养喂食
66.a、调配饲料:针对育雏、中大鸡、育肥三个阶段调配二种饲料(一号饲料、二号饲料),针对雏鸡所调配的一号饲料为热水泡小米、面包虫或是切碎的菜叶丁,针对中大鸡所调配的二号饲料为玉米370份、小麦130份、豆饼110份、发酵苹果渣70份、蛋壳粉40份、青菜
粉40份、柴胡15份、甘草40份、黄芪20份、月见草籽25份、冬青叶35份、红薯干40份、玉米秸秆50份、花椒粉4份、发酵剂6份,二号饲料内的发酵剂由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改善饲料适口性,刺激养殖鸡群的采食量;
67.b、定点定量: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进行定量投喂,雏鸡从早到晚不间断不定量喂养,中大鸡分早晚两次投喂,按每天16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育肥阶段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按每天25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
68.(4)疫病控制
69.a、限流: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70.b、定期消毒: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定期消毒以及灭鼠,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
71.c、鸡群消毒: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病毒或流行病情,进行喷雾、滴鼻、点眼等消毒,定期抽样检查鸡群只鸡身体是否有异样。每隔一周需要对鸡舍进行消杀工作,对鸡群也需进行定期喷雾消毒,每天抽样检查只鸡上是否有肿块等异样。
72.实施例3
73.一种可提高鸡禽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74.(1)建立养殖场
75.a、选址:选择污染少、水源足、交通便捷,附近有林地、草地、荒山、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选择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是由于鸡群在林地、稻田或者蔬菜大棚内活动可采食野草、掉落的稻穗和昆虫作为副食,既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又能帮稻田和蔬菜大棚除害虫;
76.b、圈舍:在步骤a中选择的养殖区域内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地点作为鸡舍,鸡舍内部分雏鸡、仔鸡、成年鸡三个独立区域,且鸡舍内需要加装温控装置,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4-28℃;
77.c、修渠通风:在鸡舍周围修建排水沟,在鸡舍墙面开设多个通风口,并加装风扇;
78.d、建立围栏:在养殖场地的边沿建立起围栏或围网,对区域内任何角落进行彻底消杀,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静置一周以备用。
79.(2)日常分级管理
80.a、育雏: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抵抗能力差,不能直接放养,此阶段需要集中管理和饲养;
81.b、中大鸡: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控制投放量,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82.c、育肥:鸡在上市前两周,不能再散漫养鸡,要开始集中饲养、适量散养,提高饲料、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育肥鸡群。鸡群养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处理,鸡粪内养分很高,可加锯末、秸秆、草灰碳等辅料,按7:3的比例调配进行发酵,发酵成型的鸡粪可用作稻田或者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肥料。
83.(3)散养喂食
84.a、调配饲料:针对育雏、中大鸡、育肥三个阶段调配二种饲料(一号饲料、二号饲料),针对雏鸡所调配的一号饲料为热水泡小米、面包虫或是切碎的菜叶丁,针对中大鸡所
调配的二号饲料为玉米380份、小麦130份、豆饼120份、发酵苹果渣70份、蛋壳粉50份、青菜粉45份、柴胡20份、甘草50份、黄芪20份、月见草籽30份、冬青叶40份、红薯干45份、玉米秸秆60份、花椒粉4份、发酵剂9份,二号饲料内的发酵剂由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改善饲料适口性,刺激养殖鸡群的采食量;
85.b、定点定量: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进行定量投喂,雏鸡从早到晚不间断不定量喂养,中大鸡分早晚两次投喂,按每天18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育肥阶段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按每天280g二号饲料/只的量进行饲养。
86.(4)疫病控制
87.a、限流: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88.b、定期消毒: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定期消毒以及灭鼠,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
89.c、鸡群消毒: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病毒或流行病情,进行喷雾、滴鼻、点眼等消毒,定期抽样检查鸡群只鸡身体是否有异样。每隔一周需要对鸡舍进行消杀工作,对鸡群也需进行定期喷雾消毒,每天抽样检查只鸡上是否有肿块等异样。
90.养殖方法对比实验:取三百只外表健康状况良好的雏鸡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百五十只传统方式养殖产出的鸡,另外一百五十只为用本生态养殖方法产出的鸡,五十只作为一组,三组传统鸡为对战组,三组生态鸡为实验组,其中六组鸡的饲养量、饲养时间和饲养次数均相同,并在喂养期间观察记录几组鸡群的染病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0091] 平均重量(g)平均产蛋率(%)平均染病率(%)实验组一1224.899.10.8对照组一996.890.53.2实验组二1256.698.31.2对照组二1006.895.65.2实验组三1306.299.11.1对照组三1021.892.24.7
[0092]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