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鱼类驯化装置

文档序号:26393386发布日期:2021-08-24 16:0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鱼类驯化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鱼类驯化装置,属于浮式驯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类驯化,是指鱼类在人工养殖箱内定时投放饲料,一段时间后,将鱼类投放海洋中,通过浮式鱼类驯化装置在同样时间的定时投放饲料,让鱼类聚集,尽可能避免投放的鱼类流失掉。鱼类驯化后投放自然界,可以增加鱼类的野性,从而提升鱼肉的品质。

当前海洋牧场鱼类驯化以人工操作为主,现有的驯化装置大多采用太阳能作为单一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能够满足装置内控制系统和机构运转的能量需求,但在连续阴雨等光照不足的恶劣环境下就会出现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而且由于驯化装置离岸较远,更换蓄电池比较繁琐,如果仅采用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也不能满足远程智能控制的要求。

此外,现有驯化装置出料口容易进水,造成饵料潮湿难以出料,并且出料通道极易生长牡蛎等易附着水生生物,造成出料通道堵塞,极难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和潮流能相结合转化为电能的浮式驯化装置,该驯化装置能够通过微波通讯系统,实现对驯化装置的远程控制,控制饵料定时定量供应;采用双半圆型叶轮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潮流流速的利用范围广,实现光流能互补,为驯化装置提供必要的能量保障;采用旋转轴用密封圈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落料管巧妙利用了潮流能发电装置的旋转轴,落料管的旋转运动增加了水生生物在其内附着的难度,即使在易附着水生生物生长的旺季也可以通过定期更换落料管,来避免出料通道堵塞的情况,增加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成本低、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鱼类驯化装置,包括:投料装置;连接于投料装置出料口的下方的落料管10;固定于落料管10下部,并以落料管10作为旋转轴的发电叶轮3;固定于落料管10上,并由落料管10的旋转带动的传动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固定连接,并由传动部件带动发电的发电机11。

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板1,所述太阳能板1与所述发电机11共同发电为所述投料装置提供电能。

优选的,还包括浮体2,所述浮体2呈环状,其中空的内部固定设置所述投料装置、发电机11。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料箱7,料箱7下部呈锥形,料箱内7设置一镂空的电机横板8a,电机横板8a承载送料电动机8,所述送料电动机8的输出轴与螺旋输送杆9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杆9自上而下伸入所述落料管10内,控制落料。

优选的,还包括天线5及控制盒6,所述控制盒6通过天线5与控制终端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为齿轮箱15,所述齿轮箱15包括至少一对齿轮组,齿轮组的其中一齿轮与所述发电机11的输入端同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2的上部具有浮体上圈1a,浮体2的下部具有浮体下支架4;所述太阳能板1具有四块,均匀布置与所述浮体上圈1a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浮体下支架4包围在所述发电叶轮3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发电叶轮3呈双半圆形叶轮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饵料投放的输出通道(落料管)巧妙地利用了潮流能发电机构的旋转轴,该空心旋转轴既能方便输出饵料,又不影响潮流能的转化。旋转的落料管增加了饵料和水生生物附着的难度,延长了落料管的维护时间。增加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成本低、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

2)实现光流能互补,为驯化装置提供必要的能量保障;零部件精简化且相互配合紧密,太阳能和潮流能互补的发电机构巧妙地利用了了太阳能和潮流能的各自优点,解决了驯化装置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双半圆型发电叶轮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和维护方便,潮流速度利用范围广,能很好地满足浮式驯化装置投放海域的使用需求。

4)能够通过微波通讯系统,实现对驯化装置的远程控制,控制饵料定时定量供应;

5)采用双半圆型叶轮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潮流流速的利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驯化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驯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送料电动机和螺旋输送杆连接结构图。

图4是送料电动机和螺旋输送杆连接剖视图。

图5是齿轮传动机构结构图

图6是齿轮传动机构剖视图

图7是双半圆型发电叶轮结构图。

图中1、太阳能板,1a、浮体上圈,2、浮体,3、发电叶轮,4、浮体下支架,4a、连接螺栓,5、天线,6、控制盒,7、料箱,8、送料电动机,8a、电机横板,8b、紧定螺钉,9、螺旋输送杆,10、落料管,11、发电机,11a、连接螺栓,12、电源箱,12a、轴承,13、齿轮,13a、普通楔键,13b、普通楔键,14、蓄电,15、齿轮箱,15a、旋转轴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参见图1-图7,一种光流能互补式浮式驯化装置,包括四个太阳能板1、浮体上圈1a、浮体2、发电叶轮3、浮体下支架4、连接螺栓4a、天线5、控制盒6、料箱7、送料电动机8、电机横板8a、紧定螺钉8b、螺旋输送杆9、落料管10、发电机11、连接螺栓11a、电源箱12、轴承12a、齿轮13、普通楔键13a、普通楔键13b、蓄电池14、齿轮箱15、旋转轴用密封圈15a。

太阳能板1通过太阳能控制器为蓄电池充电,同时叶轮在潮流能的作用下旋转,带动落料管10旋转,经过齿轮传动,带动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两种互补式发电方式共同为送料电机和控制盒提供电能。太阳能板1与浮体上圈1a相连接,所述浮体上圈1a和浮体2下支架采用长螺栓与浮体相连接。

发电叶轮3采用双半圆型结构,该结构在水流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就能开始向外输出功率,在水流速度较高时依然能持续输出,潮流流速的利用范围广且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方便,该结构采用紧定螺钉与落料管10相连接,落料管1010采用轴承与电源箱相配合,采用旋转轴用密封圈与齿轮箱相配合,以保证装置下端不会渗水,齿轮采用普通楔键与发电机相配合,采用普通楔键与落料管10相配合。所述落料管10不仅有下料的作用,也是潮流能发电机构的旋转轴,极大地简化了机构,同时旋转的落料管10使饵料和水生生物不易附着在落料管10管壁上。所述送料电机采用电机横板安装在料仓内,采用紧定螺钉与螺旋输送杆相配合,采用天线和控制盒远程控制送料电机按需工作。

所述太阳能板1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为蓄电池14充电,所述发电叶轮3通过齿轮机构13和发电机11连接,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解决了在连续恶劣天气下机构供电不足的问题。所述送料电动机8采用紧定螺钉8b与螺旋输送9相连能够定时定量来控制投料量;所述轴承12a和旋转轴用密封圈15a为落料管10提供旋转支撑。

本发明送料电动机与螺旋输送杆采用紧定螺钉紧密契合;落料管与轴承和旋转轴用密封圈紧密配合;发电叶轮与齿轮与送料管采用普通楔键和紧定螺钉相配合,以此来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太阳能板固定在法兰盘上。太阳能和潮流能转化电能的机构设计巧妙,各部件配合密切,且制作工艺简单,装配方便,成本较低,实际使用可靠性高,可以保障在恶劣天气下仍能可靠工作。

本实施例中,饵料投放的输出通道(落料管)巧妙地利用了潮流能发电机构的旋转轴,该空心旋转轴既能方便输出饵料,又不影响潮流能的转化。旋转的落料管增加了饵料和水生生物附着的难度,延长了落料管的维护时间。增加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成本低、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实现光流能互补,为驯化装置提供必要的能量保障;零部件精简化且相互配合紧密,太阳能和潮流能互补的发电机构巧妙地利用了了太阳能和潮流能的各自优点,解决了驯化装置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双半圆型发电叶轮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和维护方便,潮流速度利用范围广,能很好地满足浮式驯化装置投放海域的使用需求;能够通过微波通讯系统,实现对驯化装置的远程控制,控制饵料定时定量供应;采用双半圆型叶轮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潮流流速的利用范围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